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是淨土宗的正宗傳承。但是,由於歷史上法難、戰亂等原因,善導大師的著作在中國失傳了一千多年。在此期間,佛教諸宗大德善知識對淨土法門雖然代有弘傳,但其理念與善導大師純粹的淨土思想多有相違。幸運的是,民國初年,善導大師等淨土宗祖師的著作從日本回歸中國。
淨宗法師於2006年在長春般若寺開講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據此錄製的碟片流通甚廣,風靡教界。《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一書便是此次講法的文字版。
此書開篇即高屋建瓴地指出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的特色是「立足彌陀本願,面向罪惡凡夫,專稱彌陀佛名,超生極樂報土,平生往生業成,現生得不退轉。」接著以十八個章節的篇幅,分別從不同角度對淨土宗的教理傳承、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的鮮明特色,以及如何踐行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等作了細緻而周密的闡述。
通過閱讀我們知道,善導大師秉承道綽大師的聖淨二門判,進一步將淨土一門分判為要門和弘願。善導大師在《觀經疏》中說:「娑婆化主,廣開淨土之要門;安樂能人,顯彰別意之弘願。」「其『要門』者,即此《觀經》定散二門是也。定即息慮以凝心,散即廢惡以修善:迴斯二行,求願往生也。言『弘願』者,如《大經》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又解釋《觀經》中釋尊本意和彌陀本願說:「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從而引導我們捨要門入弘願。
在進入弘願門之後,具體到行持上,又分為「正行」與「雜行」——「言『正行』者,專依往生經行行者,是名正行。自餘諸善,悉名『雜行』。」所謂「專依往生經行行者」,就是一心專讀誦淨土三經,一心專注思想、觀察、憶念極樂國土二報莊嚴,一心專禮、專稱、專讚歎供養阿彌陀佛。除此之外,其餘諸行均為雜行。專雜分判,是善導大師淨土思想最鮮明的特色,也是測試是否符合善導大師思想的最好的試金石:專,就符合善導大師淨土思想;雜,則不符合。
正行雖有五種,但不可等量齊觀,亦非缺一不可,而是有主有次,正助各別。善導大師解釋說:「又,就此正中,複有二種:一者『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若依禮誦等,即名為助業。」在這裏,善導大師十分明確地指出,一心專念彌陀佛名,就是往生正定之業。這是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的歸宗結頂之處,也是本書的核心。
在該書的後半部分,連續八個章節均用了「稱名必生」作為標題,具有極強的視覺衝擊力,從機法兩種深信、彌陀本願不虛、六字名號本義,以及無問時節和罪福、不慮妄念與貪瞋乃至諸佛證誠等方面,深入淺出地闡明了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無條件的救度,眾生一心稱念彌陀名號必定往生的道理,徹底掃除了淨土學人在行持上對念佛往生存有的重重疑慮。
多少年來,淨土宗一直作為「寓宗」寄於佛教各宗各派之籬下,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法理體系。人們對念佛往生憑空設定了種種限制和條件,產生了許許多多莫名的畏懼與彷徨。《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一書無疑為淨土行人驅散了心頭的迷霧,樹立了念佛必生的空前信心。
這不僅給普天下的念佛人吃了一顆定心丸,讓他們真正得到了大安心、大自在,也給對淨土宗念佛法門持有種種偏見和異議的人服了一劑清涼散,同時更為純粹的淨土宗在教理和行持上作了一次徹底的正本清源。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淨宗法師秉承善導大師的法脈,隨順時機因緣,站在當今淨土宗的制高點,以復興淨土宗為己任,篳路藍縷,夙興夜寐,殫精竭慮,以「佛教靠我、捨我其誰」的勇氣和擔當,克服種種困難與阻力,建設道場,著書立說,演講法義,十幾年如一日,為法忘軀,終於開創了今日淨土宗弘傳的良好局面。我們相信,在淨宗法師的帶領下,各方聯動,僧信一心,淨土宗復興之景定當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