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淨土宗三位祖師(曇鸞–道綽–善導)以來,稱名念佛成了「三根普被、萬修萬人去;六字全收,一念一佛來」,往生極樂的主流行持;可說是隨時隨處都有人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得一日功夫念一日佛名,得一時工夫修一時淨業,散心定心、大聲小聲、快速慢速、自念助念……,大多數的蓮友幾乎都念佛「生活化」了,個人獨念或大眾齊念,每日百聲千聲萬聲,自訂數量,甚至成立「虛空念佛堂」報數上傳,共同迴向;既然念佛成了定課,乃至是今生「身口意」最重要的活動,醒也總是聲聲相續,夢也或許念念不斷,那麼,念幾個字、用甚麼調,才是最舒暢、最開懷,最能提振精神、最能觸動心靈,讓我們越來越歡喜念佛、越來越一心正念,這是長久之計,可須慎重考究了;幸而,慧淨法師為我們選作了一種細水長流、輕鬆不累的「無調之調」稱念法,久而久之,得於心、應於口,讓行住坐臥的念佛成了一種自然、一種享受,很值得向一切蓮友及社會人士推薦,或許可逐漸擴大其影響而有「同一念佛無別道,遠通法界皆兄弟」的效果。南無—阿彌—陀—佛!
慧淨法師〈念佛的音調與心態〉說:「我們在這裏念佛,也沒有什麼高低、長短的調子要求,因為如果音調過高、過低,就會念不上去或者念不下來;音韻過長,氣短的人也念不來。而且有高低長短音韻的話,念一整天也會很費氣力。所以我們這裏的念佛是「無調之調」,就是用閩南語「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句一句地念。一句六字分四拍,一拍大概一秒多一點,所以一句念下來大概是五秒左右。……一句一句地念是最平靜祥和、最安詳寂靜,而且是最能遍一切時空人事的,也以此方式引導有緣大眾這樣念佛,結果大家都能相應,而且覺得很喜歡。」
淨宗法師〈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八)〉:「淨土法門的念佛,沒有非要以什麼樣的方式不可,完全看每一個人當下的心、當下的環境。但總之就是以輕鬆平和,能細水長流、輕鬆不累為原則。……在任何情境下都能一致順暢的念佛,同時也能念佛生活化、生活念佛化,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建議大家採用這種音調,會是比較相應的。」
從容的念佛:放慢速度,品味感受,偶爾停下—定靜入心,不急於趕進度,衝數字。自問:急什麼?匆忙,看似有效率,但不踏實,悶著頭衝來衝去,卻腳板不沾地;或如蜻蜓點水,輕忽掠過;若每天這樣念佛,口動而心不隨,則印象模糊,可惜了這一句如無上摩尼寶珠的尊貴名號。《荀子.勸學》:「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在優遊涵泳中成德達道,在幽獨咀含中怡情養性。念佛也可有這樣的功效,並且遠超過之,有人說:活著,做一個快樂、聰明、有品的人,命終,往生淨土成佛。
阿彌陀佛兆載永劫我輩修行、建設,一切現成,我只須開放心量、眼界,仔細品味,全然領受──「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彌陀所賜名號,誦念的利益(現當二益),說之不竭、取之不盡,不須我自力添加,或額外操心。我只須一心信受領納,積極而不焦急。念佛心情或許有如下階段性的轉折:
1.厭世間苦、怕迷糊死──所以,趕緊念佛。
2.信受彌陀救度、願生西方極樂──從此,歡喜念佛。
3.感恩彌陀大願、珍惜念佛因緣──自念,也教人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