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菩薩用五劫時間思惟發願,勾勒出「三一」藍圖。經兆載永劫修行,終於成就「南無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名號,完成了空前絕後的不可能任務。
「彌陀三一」者:
一者決定,以名號願力,一手包辦十方眾生往生功德。
二者決定,以名號願力,一肩承擔十方眾生所有業障。
三者決定,以名號願力,一網打盡十方眾生往生數量。
「佛三不能」者:
佛不能即滅定業。
佛不能化導無緣。
佛不能盡眾生界。
綜上得知:
「彌陀三一」與「佛三不能」是兩條永遠沒有交集的平行線,是完全不能同時存在的兩個結果。
如果非要將兩者連結得出結果,就必須分開來說:
「佛三不能」為方便說,此佛代表十方諸佛。
「彌陀三一」為究竟義,此處專指阿彌陀佛。
根據《佛說興起行經》與《中本起經》記載,佛陀成佛之後,還得承受幾個前世果報,金鎗一刺、馬麥三月、頭痛三日之報,佛陀連自身的定業都無法免除了,豈能滅眾生定業。乍聽之下,非常入理。
然,這只是佛陀站在眾生的角度,讓眾生警惕因果報應,絲毫不爽,要眾生謹慎三業。如同淨土宗以念佛為往生正因,不以諸行為往生正因。然世尊及十方諸佛皆勸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所以第十八願才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的抑止。而此抑止只是權宜之計,非是永遠排除。
設若成佛之後,仍要受金鎗馬麥頭痛之報,豈不是要「帶業成佛」了。成佛是無明盡淨,何業之有?顯然,通途義錯解究竟義,將方便示現,當作真實體現。以此延伸連結,將「帶業成佛」的錯誤觀念,變成淨土門揮之不去,牢不可破的緊箍咒,認為往生極樂淨土也是「帶業往生」,還要在極樂世界慢慢修行,慢慢消業,最後成佛,成了佛還要繼續帶業?豈不是沒完沒了?
當知,彌陀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成就「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不可思議的有相涅槃功德,從極樂無為涅槃界垂現到眾生界;今以此果覺全體,無條件授予十方眾生。
彌陀本願如是「十方眾生,稱我名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及《莊嚴經》「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以及三重誓偈「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
三經所示,十方眾生者,涵蓋一切眾生,包含有緣、無緣、聖人、凡夫、善人、惡人、天界、人間、平生、臨終、中陰身,乃至地獄、餓鬼、畜生、蜎飛蠕動等,盡一切眾生界,無一遺漏,才能「一網打盡」。
故知「佛不能盡眾生界」、「佛不能度無緣眾生」,在彌陀的名號願力下,是行不通的。
《觀經》下品上生之臨終十惡罪人,只因稱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即感得化佛現前讚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
諸罪者即一切罪也,一切無明惑業也,包含見思惑、塵沙惑、乃至根本無明。無明盡淨,證入涅槃,即是圓成佛道。
《普賢觀經》言:「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是實相,是慧日,念彌陀名號即是念實相,眾罪者包含十惡、破戒、五逆謗法以及一切定業,所以「佛不能即滅定業」之說,在《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不可思議功德願力下,是不能成立的。
故知,只有「彌陀三一」才能真正落實佛法「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根本精神。
綜上可知;
「佛三不能」是方便權示。
「彌陀三一」才是究竟義。
民國107年(2018)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