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地藏菩薩是幽冥教主,專救幽冥界眾生,雖修念佛,為超度亡靈、救拔地獄眾生必須念地藏菩薩,消業障還需要讀《地藏經》對嗎?
答:《群疑論》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薩,不如一聲念阿彌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薩是法臣,如王出時,臣必隨從。大能攝小……所以積念者,功德最多。」如月雖明,遇日無光。如《無量壽經》言:「光顏巍巍,威神無極,如是炎明,無與等者。日月摩尼,珠光焰耀,皆悉隱蔽,猶如聚墨。如來顏容,超世無倫。」
佛菩薩名號皆有功德,有功德所以能消罪業。地藏菩薩功德實是不可思議,但較之阿彌陀佛,仍不可為比千萬億倍。《群疑論》說:「一大劫念地藏菩薩,不如一聲念阿彌陀佛。」《無量壽經》說,阿彌陀佛功德無上,光明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念阿彌陀佛消業,如日光消暗;念地藏等其他佛菩薩消業,如月光消暗。
今以地藏菩薩較之阿彌陀佛,略舉七不可比。
一、功德缺滿,不可相比。地藏菩薩發願「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實是不可思議,然修行功德尚未圓滿,其願還未實現;阿彌陀佛因地發願「常運慈心拔有情 度盡阿鼻苦眾生」,修行功德已經圓滿,其願已經實現而成佛,所以兩者不能相比。
二、地位高低,不可相比。地藏菩薩是幽冥教主,實足尊貴;然阿彌陀佛,稱諸佛之王,不可相比。
三、為主為從,不可相比。彌陀為主,地藏為從。
四、名聲遠近,不可相比。阿彌陀佛名號為十方諸佛所景仰讚歎,所以不可比。
五、光明大小,不可相比。如上。
六、滅罪多少,不可相比。如上。
七、救度利益,不可相比。念地藏菩薩,多從三惡道救至人天,尚不能直接生至淨土;念阿彌陀佛,從三惡道直超淨土成佛。
《地藏經》消業滅罪的比較
念地藏菩薩滅罪三十劫罪,念佛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念佛除的還是生死重罪!
《地藏經·如來讚嘆品》:「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者。或合掌者。讚歎者。作禮者。戀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觀無量壽經》:「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地藏菩薩勸我們要念佛
《地藏經》:「若有臨命終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為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餘業報等,悉得銷滅。是五無間罪,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為其稱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漸銷滅;何況眾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那我們念佛,還需要誦《地藏經》嗎?
印光大師:念佛的人不必改為念經;地藏菩薩雖然救苦心切,但和阿彌陀佛接引到極樂世界相比,還是相差甚遠。
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其數有無量無邊,皆受普賢菩薩教,以十大願王功德,迴向往生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此其人為何如人。此其事為何如事。況我輩值千古未有之刀兵大劫,何可改向之念佛為念經乎。地藏菩薩救苦心切,然比阿彌陀佛臨終接引,令得往生,則又相去懸遠。
我們很多人起心動念都是罪,都是業,都要到地獄去報到。然後佛就吩咐給地藏菩薩了,這些眾生你只要看到他有一點點的善根,趕快把他救出來,不要讓他墮入三惡道。很多眾生可能就是這樣被地藏菩薩救出來的。等救出來的時候,不知道珍惜,然後一打短,在人生當中一混,又造業一大堆啦。見到地藏菩薩有不好意思,地藏菩薩又見面啦,我們很多人就是這樣,辜負了佛的悲心,辜負了地藏菩薩的悲願。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恐怕他也很難成佛。他只有耐心的等待,什麼時候,眾生都往生了,他就成佛了。這是《地藏經》一個很重要的體悟佛心,體悟佛的大慈大悲。
印光大師在《文鈔》裏面講到,你念一萬遍地藏菩薩,不如念一句阿彌陀佛。地藏菩薩是菩薩功德,阿彌陀佛是佛功德。菩薩功德能跟佛功德比麼?
當然,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地藏菩薩到底是佛還是菩薩,我們也不能隨便下結論,他示現的是菩薩,也可能果地上是佛。但是,我們從示現的角度來講,示現的菩薩功德,不及佛的功德圓滿。所以,我們念阿彌陀佛就足夠了。那麼,我們念佛求生西方,地藏菩薩是拍手歡迎,大家都往生西方,地獄裏面就空了。他也可以逍遙、自在可以解放出來了。
但是我們很多人念《地藏經》,表面看他在祈請地藏菩薩,實質上給地藏菩薩增加麻煩,增加包袱,他不願意往生,只好長期祈求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也只有乾著急啊,你不往生,只好來找我,那我也只好慈悲一下,讓你在三惡道裏面,打個轉再回來。我們讀這些大乘經典要會利用。把這些經典跟淨土法門融會貫通啊!
《地藏經》自一開始大長者子發願,婆羅門女及光目女救母,是地藏王菩薩教導眾生、救度一切罪苦眾生的根本大法—–念佛名號;稱佛名號品中更是直接開示眾生修習念佛法門;全經最後,以地藏王菩薩為一切眾生行大利益事,給出令一切眾生最終成佛的根本大法—–念佛名號。由此可知,《地藏經》真是給出了一個根本的菩提大法—–念佛法門。
地藏菩薩是念佛號得到無生法忍的,他宿世作婆羅門女時,就是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名號而得到念佛三昧,怎麼會不讚歎末法罪濁眾生念佛呢?地藏菩薩不厭其煩地讚念佛的功德,勸導眾生臨命終時一定要稱念佛名。地藏菩薩也在弘揚念佛法門。
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佛中之王,所以修行人能專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地藏菩薩一定會由衷地隨喜讚歎。
所以地藏菩薩也是鼓勵念佛,弘通念佛,在這裏講兩個故事,第一個就是地藏菩薩勸秦檜念佛:
在南宋的時候,有一個宰相名秦檜;這個秦檜本來也有一點善根,所以今生很聰明的,並且在當時的考試,得到第一名,中了狀元。但是他做官之後,妒賢忌能,就造了很多罪業;尤其是對於岳飛—–岳武穆,他把岳武穆殺了。
他造的罪業很重,地藏王菩薩因為和他很有緣,就想來度他:「我到他那兒,只要他能念一個『佛』字,我就可以赦免他一切的罪業。」於是地藏王菩薩就化身現一個比丘相,來見秦檜。
當時,秦檜正有勢力,還正在做宰相,看見和尚來了,也就招呼這個和尚,和他談話。這個和尚勸他說:「你應該念念佛啊!你這麼高的地位!」秦檜就說:「那何必念呢?」他根本連一個「佛」字也不說。
地藏王菩薩就是想叫他說一個「佛」字,就可以把他所有造的罪業都赦免了,可是他就不念。這時地藏王菩薩就顯了神通。顯什麼神通?用他的拂塵—–拂塵,就是我們四十二手的白拂手;出家人帶著這個東西,是預備趕蚊蟲的。地藏王菩薩用拂塵這麼一拂,秦檜身不由己就跪了下來,想要起身也起不來。於是地藏王菩薩就把手伸出來,說:「你看看!我手寫的是個什麼字?」
地藏王菩薩的手上,就寫一個「佛」字;只要秦檜說那個字是「佛」,這就把他的罪業消了。你說秦檜怎麼樣?秦檜看了之後就大篇的理論講起來:「我從小就讀書,中秀才、中舉人、得進士,然後又中第一名的狀元。現在所有各國的檔案來,都先要經過我審閱,然後才能決定怎麼處理。如果我連這一個字都不認識,那我當什麼宰相呢?這個字我是認識,但是我就不給你念!」你說,只要他一念這個「佛」字,那麼罪業就沒有了,但是他不念。地藏王菩薩一看:「喔!這真是業障深重,我真沒有法子度你了!」就走了,結果秦檜就墮落地獄去了。
由這一件事情說明了兩點,第一點就是地藏王菩薩也教導念佛而非誦經和念他的菩薩聖號,第二點就是念佛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在這裏就多講講秦檜的故事以作警示:秦檜前一生也是大修行人,他只是在平常的時候,看到他附近的鄉間那個衣錦榮歸考中進士的那個人回來,看到這種排場,心中就動了一個念頭,如果能這樣,遺願足矣!
就起了這麼樣一個世俗的貪戀心,下一生就來做大宰相,以修行佛法的功德,下一生怎麼樣呢?腦筋非常好,所以功名一考都是榜首,是榜首又怎麼樣呢? 當了秦檜,你曉得秦檜的下場嗎?不曉得多少生多少世,下三途來還,而且是在世間法上,贏得了千古的臭名,划不來啊!這個叫作十人九蹉路。讀印祖文鈔,如秦檜之前身為雁蕩僧,雁蕩僧乃地藏菩薩道場之香燈師。雁蕩僧一生參禪功德,報為宰相身,享盡榮華富貴,那知身居權貴後,卻陷害忠良,造成國家民族不可彌補的損害,為後世所唾棄咒罵,民間有「油炸檜」正表具為人所不恥。學佛之人,本為放下五欲,解脫輪迴為誌。像雁蕩僧者,當世未解脫,來生有了隔陰之迷,不知繼續修行,反而為非作歹,造罪無邊,真是令人哀痛惋惜。學佛之人,見秦檜之例,當引以為戒,務必老實念佛。
這是第一個故事,第二個故事就是地藏王菩薩勸法尚法師念佛:唐代僧人法尚,三十七歲出家於華州慧日寺。在家時他是個獵人。一天,他打獵的時候看見樹林裏有異物放光,下馬仔細察看,發現一段一尺多長的朽木,就沒有理會它。等走遠了回頭再看,原來的地方還在放光,心中覺得稀奇,便把朽木放置在樹杈上。 回家途中,他發現一隻老虎,策馬追趕,不料弓弦竟然斷了!老虎回頭撲來,他驚惶逃跑,誰知胯下的馬突然跌倒,把他掀翻在地。他嚇得魂飛魄散。 迷茫中,他看見一位形狀醜陋的和尚出來把老虎趕跑了。 他問和尚:「你是什麼人?」 和尚回答說:「我是地藏菩薩。樹林裏的朽木就是我的身體。你的曾祖父曾在這裏建寺造像,現在寺院已經破敗,我的像也朽壞了,只剩下像內的木心。你是他的曾孫,所以能看見我的光明。」 他把朽木粘合上泥土,塑成地藏菩薩像,同時著手在放光的地方建造慧日精舍。法尚在七十八歲那年的二月十四告訴眾僧:「地藏菩薩來到我的房裏,說我即刻捨報可生忉利天。我對菩薩說:『天上是五欲境界,快樂無比,萬一迷失菩提,難望遇佛。我只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菩薩回答說:『隨你所願吧。如果想往生西方淨土,應當專心稱念阿彌陀佛一日一夜。』我聽後,從昨天起,專念阿彌陀佛,現在我就要往生淨土了。」 說完,他合掌面向西方,安然而逝。從這些方面來看,大眾就知道如何取捨,當一心一向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
現在很多居士都被騙得稀裏糊塗的,說:「你必須念《地藏經》,不然生生世世得罪了那麼多的眾生,命終的時候,那些鬼都要找你的,你必須念三千部《地藏經》還要二十四小時不停播放《地藏經》,把它們先超度了,不然不能放過你。」
這樣的話,哪位祖師說過?哪部經裏說過?淨土宗三部經有說過嗎?善導大師是怎麼說的?再者,鸚鵡念《地藏經》了嗎?那頭死驢念《地藏經》了嗎?它怎麼往生的?太陽出來,群暗皆消,太陽不出來,你怎麼搗鼓,黑暗還是去不了。一句名號比什麼都管用。
《無量壽經》言:
說是語已,即時無量壽佛放大光明,普照一切諸佛世界。金剛圍山、須彌山王、大小諸山,一切所有皆同一色。譬如劫水彌滿世界,其中萬物沉沒不現,滉瀁浩汗,唯見大水。彼佛光明亦復如是。聲聞、菩薩一切光明皆悉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爾時阿難即見無量壽佛威德巍巍,如須彌山王高出一切諸世界上,相好光明,靡不照耀;此會四眾一時悉見。彼見此土亦復如是。
「說是語已,即時無量壽佛放大光明」 :話音剛落,無量壽佛即刻放大光明。
「普照一切諸佛世界。金剛圍山、須彌山王、大小諸山,一切所有皆同一色」 : 在無量壽佛的光明普照之下,所有世界,虛空大地,一切萬物皆成金色。
「譬如劫水彌滿世界,其中萬物沈沒不現,滉瀁浩汗,唯見大水」 : 就像劫災的時候,劫水無量無邊,彌滿世界,其中所有萬物都被大水淹沒了,看不到了,只能看見浩浩蕩蕩、渺渺茫茫一片大水。
「彼佛光明亦復如是」 :無量壽佛放大光明之後,整個世界就隱沒了,掩蓋了,消失了。
「聲聞、菩薩一切光明皆悉隱蔽」:文殊師利菩薩、普賢王菩薩,地藏王菩薩,所有菩薩、阿羅漢,他們本來都有光。無量壽佛一放光,所有的光都沒有了,就好像太陽光一出來,蠟燭、螢火蟲、燈光通通都蓋住了、看不到了。
「唯見佛光明耀顯赫」 :這段經文也有特別的意義,專修念佛的人,一心歸投南無阿彌陀佛,佛光在我們心中照耀,我們就不會覺得有所不足。我們是不是還要念念別的菩薩?一切菩薩的光明都看不到了嘛!我們還要念哪位菩薩呢?所有的菩薩都在阿彌陀佛光明裏面了 :「唯見佛光明耀顯赫」。佛菩薩是以光明來攝護十方眾生,彌陀光明最尊第一。佛菩薩的光明都融入在用《地藏菩薩本願經》之經文:言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是眾生等,生時死時,自得大利,終不墮惡道。地藏王菩薩也是在勸念佛。
印光大師在文鈔中說:「須知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法界諸佛功德,阿彌陀佛一佛,全體具足。如帝網珠,千珠攝於一珠,一珠遍於千珠。舉一全收,無欠無餘。」
我們講「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十方諸佛的功德皆具足於阿彌陀佛一身之中,所以稱阿彌陀佛為「法界藏身」。
印光大師於《文鈔》中回答他人,舉了「帝網珠」之喻以說明。帝釋天宮有莊嚴網繫千寶珠,珠體剔透瑩徹放無量光明,千珠所放之光能攝入一珠之中,而一珠之體即可遍含千珠之光,光光互攝,重重無盡,不可思議。因此,隨舉一珠,即全收千珠之光,無欠無餘。
一代時教,無量之門,於機時,則不能一一普學,然行念佛故,萬行同歸於一實,則無量教門果益以直取。喻如不能分別飲盡一切江河的諸水,而由於飲海水之故,已飲盡諸流那樣。又如酥不得廣普於水,油即能遍滿於水上。又如帝釋天帝網珠,即此一珠,能頓現一切珠影。阿彌陀佛,法界藏身。
印光大師讚言:「一代大藏經之註腳」。
蓮池大師言:「彌陀萬德之名,無一願不包羅,無一行不體備,無一佛不貫徹。」
一遍上人歎釋:「一切盡歸南無阿彌陀佛」。
祖師解釋言:「名號是萬德之所歸也。然則彌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無畏等一切內証功德,相好光明、說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攝在阿彌陀佛名號之中,故名號功德最為殊勝也。」 彌陀佛名,萬德之本,統攝萬善,備諸願行,貫徹諸佛。「諸行萬善」之多攝於「念佛」之一。
私謂:諸佛不思議功德,須臾收彌陀二報莊嚴。持名行法,彼諸佛中,亦須收於彌陀也。」
禪宗飛錫云:「念佛三昧,善之最上,萬行元首故,曰三昧王焉。」
阿彌陀佛者,絕勝諸佛也、諸佛之王也。(佛王)
《大阿彌陀經》法藏比丘發願說:「令我後作佛時,於八方上下諸無央數佛中最尊。」、「洞視、徹聽、飛行,十倍勝於諸佛。」、「智慧、說經、行道,十倍勝於諸佛。」、「頂中光明,絕勝諸佛。」
《無量壽經》說:「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平等覺經》說:「最尊、第一、無比,諸佛光明,皆所不及也。」
《大阿彌陀經》說:「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極尊也。」
阿彌陀佛者,諸佛根本也、出生諸佛也。(出諸佛)
《無量壽經》上卷末「華光出佛」文:「眾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寶華,百千億葉,其華光明,無量種色,……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
《如來會》「華光出佛」文:「彼佛國中,有七寶蓮花,……一一花,出三十六億那由他百千光明;一一光中,出三十六億那由他百千諸佛。……放百千光,普照世界。是諸佛等,現往東方,為眾說法。皆為安立,無量有情,於佛法中。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楞伽經》七卷本.卷六「極樂出佛」文:「十方諸剎土,眾生菩薩中,所有法報佛,化身及變化,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可謂:恆沙世界,極樂最第一;十方諸佛,彌陀獨稱尊。
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地藏王菩薩都歡喜,地藏王菩薩都在勸念佛,你不念地藏經改念佛號當然可以,不光可以,地藏王菩薩都歡喜,十方諸佛都讚歎彌陀功德,勸念名號,你念佛,十方諸佛、菩薩眾皆歡喜!
另外念佛要專復專,證明法未入心,入心則自然守愚念佛,一心念佛。《地藏經》固然好,然印光大師說專念名號之人可不念地藏聖號及《地藏經》。因為地藏王菩薩本意也是勸念佛,又念佛功德超越一切,何來捨摩尼寶珠選芝麻,念佛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地藏經地藏名號滅五億劫罪,何有可比,地藏菩薩功德雖不可思議,但較之阿彌陀佛,仍不可為比千萬億倍。《群疑論》說:「一大劫念地藏菩薩,不如一聲念阿彌陀佛。」
又彌陀名號包含一切,你念名號即念地藏經,又唐朝的善道與道鏡二位大師,在《念佛鏡》這本著作就說了:「讀經猶如讀藥方,念佛猶如服藥。」你已經知道服用念佛萬病總治阿伽陀一味之藥,何來還抱著說明書研究,不光可以不用頌《地藏經》,若知道念佛必定往生,靠彌陀願力往生極樂世界,即可一心念佛,淨土三經也可不用常念。
念佛超過一切功德:
復次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及先世罪。餘諸三昧,有能除淫,不能除瞋;有能除瞋,不能除淫;有能除癡,不能除淫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是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種種罪。復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眾生;是諸菩薩,欲度眾生,諸餘三昧,無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滅諸罪者。—–龍樹菩薩《大智度論》
印光法師在文鈔上曾說,每天念多少聲佛號,就應該念一半數量的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以此類推,那我是不是也應該念一半的地藏王菩薩?
依止印光大師學習淨土法門,重在瞭解大師的根本思想,瞭解大師弘化所指向。大師一貫主張「老實念佛,莫換題目」,更有言:「一心念佛,成佛有餘,況其他乎?」 然大師何以又勸人念觀音菩薩?甚至有「念佛一萬、念觀音五千」之說?通觀《文鈔》,自知其良苦用心。大師於〈復寧德晉居士書〉中言:「一心念佛,無事不辦。而觀音慈悲尋聲救苦,當此極苦之時,令念觀音,校彼令念佛,尤易生信。以佛之威神,人多不知。經中於救苦救難之事,絕少發揮。觀音救苦救難之事,則大乘經中屢屢發揮。如《法華經·普門品》,《楞嚴經》第二十五觀音《耳根圓通章》,《華嚴經·善財參觀音章》,《大悲經》則專說大悲咒及觀音救苦之事,《悲華經》說觀音因地發願救苦之事,其他經中說者甚多。因此因緣,世無不知觀音救苦救難者。當此大劫,令上等人(乃上等智識)念佛則易。下等人(乃下等智識)以經中未曾說及,或不生信,故令念觀音也。汝何可以佛與菩薩果位神通等校量乎?」
緣以佛之威神人多不知,故令念觀音也,此即大師對「下等人」別開之方便也。若已知佛之威神功德,已願往生淨土之行人,則不必如此,但一心念佛可也。觀大師云:「彌陀是主,觀音是賓。彌陀如國王,觀音如塚宰」,其義自明。所以彌陀是主,觀音地藏是賓客,不必改念一半地藏王菩薩,老實專稱,一切功德在其中。
阿彌陀佛來迎圖中的地藏菩薩
此圖有「韓國最完美的高麗佛畫」之譽。淨土三尊像最早是以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組成西方三聖,後來地藏信仰向彌陀淨土信仰過渡、融合,地藏菩薩遂取代大勢至菩薩,形成了另一種新圖像的組合。
這幅新組合的西方三聖像,在眾多佛教繪畫中十分罕見,令人耳目一新。畫面人物姿態生動,惟妙惟肖,動靜相宜,配合完美,尤其是地藏菩薩的加入,更是別有深意,法味無窮。
有人可能會問,這位大名鼎鼎的地藏菩薩不是在地獄度眾生嗎?地獄眾生那麼多,他怎麼有空跑來湊熱鬧,參加阿彌陀佛的「極樂接引盛會」,並做起阿彌陀佛的貼身侍者了?難道他也累了,想跟著阿彌陀佛一起回極樂安養?
地藏菩薩當然不怕累,況且菩薩分身無數,神通自在,之所以趕來參加阿彌陀佛的接引盛會,是因為菩薩最歡喜眾生往生淨土,多一人往生極樂成佛,就少一個下地獄受苦。地藏菩薩雖然救度了無數眾生離開地獄苦海,得生人天;因未究竟出離生死,等到福樂享盡,仍舊墮落苦海,出出入入,輪迴不休,生死疲勞。菩薩當然不忍心就此罷休,更期盼眾生歸向淨土,永遠安樂;而十方諸佛各出廣長舌相,紛紛稱揚讚歎的「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無三惡道,壽命無量,永不退轉,究竟成佛」的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淨土,不就是眾生永得解脫的最佳歸宿嗎?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這位大願王也無時不刻不在悲心招喚:
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快樂;
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
圖中這位往生者在過去無數劫的時間裏,不知已經被地藏菩薩救度過多少次了,今生終於聞說阿彌陀佛,得以往生極樂成佛,地藏菩薩心裏是多麼的安慰、歡喜!
常有學佛人問:我過去念《地藏經》或地藏菩薩名號,現在遇到了淨土法門,能不能轉念阿彌陀佛名號?會不會對不起菩薩?目睹此圖,問者心中應該就有答案了吧,菩薩巴不得所有人快快念彌陀,永離地獄,這樣他那「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才能早日圓滿啊!
地藏菩薩的這種示範,不禁又令人想起了淨土宗祖師曇鸞大師之言:「夫菩薩歸佛,如孝子之歸父母、忠臣之歸君後。動靜非己,出沒必由;知恩報德,理宜先啟。」地藏菩薩歸投阿彌陀佛自然也是情理之中了。
地藏菩薩願宏深,地獄苦海不停奔。
化得即送彌陀國,當下令得涅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