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就是要將心打開。如果背誦了很多佛經,知道了很多佛學理論知識,但在心性上沒有改變,仍然感到煩惱重重,與外界不能和合共處,那一定是心沒有打開;只能算知道了佛學知識,種了善根而已,因為不能在修持中落實,所學不能給自己帶來真正的利益。而想要證明一個人修行的進步與否,就在於心有沒有打開。
為什麼將心打開這麼難呢?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們都太自我,太關注、關心自己了;更重要的是要面子,自以為是。很多時候,都是我們過於敏感,將他人的一言一行都收集於心內。然後自己瞎捉摸,越想越生氣,越想越覺得他人怎麼可以這樣,最後彼此形成對立。其實什麼問題都沒有,都是自我感覺出來的。
什麼事都怪別人,把自己太當一回事的人,很煩惱,這都是因為心量沒有打開。
心打開的人,煩惱就少。一個真念佛人,心中就會感佛的恩,為人處世就一定是用「自處在下,敬他為上」「彌陀如何為我,我便如何為人」的心態來對待。倘若真是對方不對在先,但想到自己也是這樣的凡夫,自然也會去悲憫他,所謂的煩惱就不會存在了。
心量要打開,就要學會融入——要融入大眾,服務大眾。《優婆塞戒經》中說:「自捨己事,先營他事;營他事時,不擇時節,終不顧慮辛苦憂惱。」我們若能這樣去實踐,不僅不生煩惱,而且人緣會變好,法喜會增加,人的精神面貌也會得到改善。如果天天自己做自己的事,又不隨眾,給團體帶來不好的氛圍,那麼最苦惱的必定是自己。
當融入大眾時,業障就會慢慢消除,心自然也會慢慢打開。心量打開的人,他的眼光、思維,他的舉止、言行,都是不一樣的。只有心打開的人,才會有正能量,才會懂得感恩,才能感染身邊的人;只有心打開的人,才會吸收到法,才會對法義敏銳。
我們平常都說,喜歡幫助他人的人心腸好。說明心對人影響的關鍵。而真正的心腸好,不僅要將心打開,更要請佛住心,不然其他的東西一進來,這顆心日後也難免要被染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