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學」中說眾生的第七識有俱生的四煩惱:我癡、我見、我慢、我愛。《大乘百法明門論》在五十一種心所(心識活動)中列出:六種根本煩惱、八種大隨煩惱、兩種中隨煩惱、十種小隨煩惱,共計二十六種煩惱。
由此可見,我們在八識田中有無量無邊的煩惱種子,隨時有可能看到不順心、不順眼的事,便以言語、態度衝撞他人,而且還理直氣壯,更別說立即察覺到自己產生煩惱,得罪人,這樣能算是好人嗎?
正如《佛說四十二章經》佛言:「夫為道者。譬如一人與萬人戰。」蕅益大師的註釋:修道人,須具備戒定慧。專精學道之心,譬如一人;無始虛妄習氣,譬如萬人。修行就是以戒定慧三力,與自己無始來惑業習氣征戰。
在團體中,有些人能力強,做了很多護持道場的工作,但是性子急、脾氣大,容易發火罵人;也有人認為修行、做功課就好了,其他的事都不重要,別人忙得精疲力竭時,他仍然心如止水,身如磐石。
眾生由於不識因果,所以造業受報;大德們為解眾生苦,而興建道場,弘法度生。在道場中,修行可以嚴謹,待人不必嚴苛;要求可以嚴格,態度不必嚴厲。與人相處,不需要用對立的態度及不和善的言語,以免造成隔閡;對處境艱難的人,指其罪障深重,不如幫助他紓解壓力、改善他的處境;對不如法或不符合規矩者,勿以威勢喝斥,以免障礙他人學道修善的因緣,應依四攝法,善言勸導;如是種種言行,才不違逆諸佛旨意及自己「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心。
在此,祈願同修們能互相規勸:「一人能令聖教衰,一人能令眾生苦。」為善盡佛弟子的天職,一定要做好人,時時銘記「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的菩提大願,嚴以修身,寬以待人,則能度己度人,令佛法昌明。
(節錄.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