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觀經》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結尾處釋迦牟尼佛付囑阿難的那句話,「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善導大師在《觀經疏》裡是這麼解釋這句話的,「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這是結論,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呢?前面四個字很關鍵,就是「望佛本願」。可以講,「望佛本願」就是方法,用這種方法看《觀經》,才能看懂《觀經》的真正含義。
「望佛本願」,是善導大師解釋《觀經》、開立淨土宗的著眼處;「望佛本願」,也是龍樹、天親、曇鸞、道綽、善導這淨土宗正脈傳承的流貫處;「望佛本願」,還是釋尊來到娑婆世界心中暗藏的本懷處;「望佛本願」,更是十方恆河沙諸佛舒舌證誠念佛法門的根由處;可見,「望佛本願」非常重要。
有的人想學淨土法門,說「我應該怎麼學?」有的人初接觸淨土法門,說「我怎麼就信不來呢?」其實都是有方法的:學淨土法門,下手處就是「望佛本願」,瞭解了彌陀的本願無條件救度,就能學好淨土法門;信淨土法門,下手處也是「望佛本願」,瞭解了彌陀的本願無條件救度,就能相信淨土法門。
有的人學了淨土法門之後,說「我罪業深重,恐怕不能往生」;錯了,錯在哪裡?沒有「望佛本願」,他是在「望己罪業」。還有的人學了淨土法門之後,說「那我可以隨便造業了,反正有彌陀無條件的救度」;錯了,錯在哪裡?錯在沒有「望佛本願」,他是在「望貪瞋癡」。
有的人說「為什麼他遇到逆境,就能把逆境轉化為學佛、念佛的養料呢?」因為他「望佛本願」,他是從彌陀大悲本願無條件救度的立場看待一切,所以任何逆境都能轉為營養。還有的人說「為什麼他就能凡事正面思維,而不會負面思維呢?」因為他「望佛本願」,彌陀本願無條件救度如此光明正直,當然會讓人正面思維。
其實,如果把「望佛本願」翻譯一下,「望佛」就是「一向」,因為是一直望著阿彌陀佛,不是望著別的佛菩薩,也不是望著旁邊的老張、老李,更不是望著自己;「本願」就是「專念」,口稱佛名就是彌陀的大悲本願嘛;所以,「望佛本願」就是「一向專念」。
如果把「望佛本願」再翻譯一下,「望佛」就是「南無」,都「望佛」了,都靠佛了,還不是「南無」嗎?「本願」就是「阿彌陀佛」;所以,「望佛本願」就是「南無阿彌陀佛」。
不論是學佛還是日常生活,我們都要時時刻刻記得「望佛本願」;「望佛本願」就是望著光明、望著真理、望著希望,越望越法喜,越望越安詳。如果起負面情緒,就知道自己沒有「望佛本願」,而是在望貪瞋、望罪惡、望煩惱。而此時此刻,彌陀仍然用慈悲溫暖的目光望著你,直望得你都不好意思再看貪瞋、罪業和煩惱了;不得不把自己的目光轉向彌陀,去「望佛本願」,去「一向專念」,去「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寫到這裡,我才忽然明白淨宗師父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師父說「其實我們是怎麼成佛的呢?是阿彌陀佛一直看著我們,直到把我們看成佛」。
佛涵
2020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