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阿彌陀佛的光明
1、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極尊
(1)光明絕勝諸佛
阿彌陀佛在因地發超世願:
令我後作佛時,於八方上下諸無央數佛中最尊。
洞視、徹聽、飛行,十倍勝於諸佛。
智慧、說經、行道,十倍勝於諸佛。
頂中光明,絕勝諸佛。
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表示阿彌陀佛的光明是「絕對性」的最高、最尊,也表示阿彌陀佛度眾生的慈悲、智慧、神通、願力,超勝諸佛。諸佛所不能救度的眾生,阿彌陀佛都能救。
(2)救度絕勝諸佛(不論眾生根機)
阿彌陀佛光明救度絕勝諸佛,是唯一能救度我們這種根機當生解脫的佛。只要是念佛眾生,不論根機陋劣、愚痴,皆能蒙光明攝化救度,上至普賢菩薩下至阿鼻地獄眾生,皆得佛果地功德,不因眾生根機陋劣而減少利益。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以比喻來說,佛的功德如同大海,眾生根器有如大河、湖、水池,我們則是最小最小的杯子,但是不管你是什麼容器,阿彌陀佛都可以將整個大海裝進去(試想一個杯子可能放在水龍頭接水三天,一滴不漏出來嗎?更何況是全部海水裝進去?豈不是太不可思議),從阿鼻地獄的眾生到等覺菩薩,只要念佛,得到的都是整個阿彌陀佛的功德。
(3)阿彌陀佛光明別相絕勝諸佛
「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4)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光明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功德,及所有十地三賢菩薩、聲聞緣覺、人天諸善的所有功德,也有三藏十二部經諸海會的功德,只要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即得此光明,亦即得入諸佛海會。
(例如華嚴海會、法華海會)
(四)阿彌陀佛光明對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1、說明《往生禮讚》「光號攝化」之文:「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極樂世界又名無量光明土)
阿彌陀佛以他的光明和名號來攝化救度眾生,眾生只要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應聲現前,放光攝取。眾生念念不捨,阿彌陀佛亦攝取不捨。(可以念其他佛的名號看看,沒有此攝取)
2、善導大師結合《阿彌陀經》及《無量壽經》云:「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唯觀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故名阿彌陀。」
意思是說,阿彌陀佛為什麼叫做「阿彌陀佛」?因為他會用無礙的光明,來攝取念佛的眾生,一直到這念佛眾生在往生極樂世界之前,都不會捨離,一定要使他進入無量光明土,因為有這樣的功能、力用,所以這尊佛的佛名叫做「阿彌陀」。
我們眾生只要念「阿彌陀佛」,就自自然然被阿彌陀佛的無礙光明所攝取,融入在他的光明之中。所以凡是念佛的眾生,就像在阿彌陀佛的佛掌之中,是不可能會漏失,也無法逃離的,因此任何念佛眾生就萬無一失的決定會往生極樂世界。
3、說明阿彌陀佛對「一向專念」與「雜行雜修」眾生攝取的不同。(色光+心光,色光)
但有專念阿彌陀佛眾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攝護不捨;總不論照攝餘雜業行者
阿彌陀佛的色光與心光(慧淨法師)
彌陀光明,略而言之有兩種:一種是色光,叫作「調熟光明」,起調熟作用;一種是心光,叫作「攝取光明」,起攝取作用。
色心二光──色光遍照以調熟,心光攝取而不捨,契佛心故。
【色光】
色光就是身上所發出來的光明,此光明普照一切眾生,不分念佛、不念佛,且有調熟的功能,叫作「調熟光明」。「調熟」就是調熟十方眾生,如母雞孵蛋,以其本身的體溫調熟雞蛋,直到孵出小雞為止。
眾生根機有分初機與老參,初機肯定不瞭解這個法門的特色,不瞭解這個法門的特色就是還在於調熟的階段,還沒有成熟,還沒能成為「專稱彌陀佛名」的念佛人,阿彌陀佛的佛光仍然以身上的光明普照他,就是調熟的光明。
有的眾生在三惡道中,還沒能出生為人,阿彌陀佛就以光明不斷地調熟他,使他能夠快速得為人身;還沒有遇到佛法的,阿彌陀佛就以光明調熟他,使他能夠遇到佛法;還沒有遇到淨土法門,還不能專一稱念彌陀名號的,阿彌陀佛也以光明繼續調熟他,使他進入淨土法門。就好像水果在樹枝上,日光能夠調熟它,使他由青轉紅、由苦澀轉為甘甜,彌陀光明就有這種功能。
因此,我們今生能生而為人,並能學佛,進而能信佛念佛,非自己之能,是蒙彌陀十劫以來以調熟光明不斷調御成熟我等信心念佛,故法然上人稱此為他力佛恩。
【心光】
叫作「攝取光明」,起攝取作用。
當我們生起信心念佛,佛便放心光攝取不捨,現生護佑,臨終接引往生,往生之後成佛。這便是《觀經》所說「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之法益。
「心光」是攝取不捨的光明。為什麼說「心光攝取」呢?佛心是什麼心呢?《觀經》說:「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的佛心相應,自然就蒙受心光的攝取,所以說「契佛心故」。
【色心不二,色心遍照,非各恆別,唯就機分。】
身上的色光,以及心中的心光有不同嗎?沒有,色光和心光是一體的,是無二無別的,沒有心光就沒有色光,而這個色光也是從心光而來的,所以色光的遍照和心光的遍照,並非永遠的各個不同。所以就佛的光明來講,無所謂色光、心光,「唯就機分」,是只就根機的不同,才分出色光和心光。
根機怎樣的不同呢?如果是專修淨土法門,專稱彌陀佛名,不雜修雜行的,就是這個法門的正機,那就是色心兩種光明,通通攝取不捨;如果不是專稱彌陀佛名,就表示他還沒有瞭解這個道理,還沒有信受,還沒有合乎這個法門的實踐,就與這個法門的教理不相應。
4、如磁吸鐵般的攝取念佛眾生
攝者,如磁攝鐵;取者,即接取也。阿彌陀佛以光明,唯觀照念佛眾生,攝取他們,一切自然而然,正是佛本願力的作用,用不著我們自力作意,或夾雜其他修持力!
淨土法門往生成佛的原理,簡單來說,就是「憶佛、念佛」。憶佛、念佛,就好像磁石吸鐵,阿彌陀佛他有大悲誓願,主動要救我們,永遠不嫌棄我們、不捨離我們。但是我們若是排斥、拒絕阿彌陀佛的救度,這樣就和阿彌陀佛沒有關係,就離開阿彌陀佛了;反之,我們若是不排斥、不拒絕,出自內心,歡歡喜喜接受,這樣就被阿彌陀佛吸在一起,現在在一起,未來世也在一起,永永遠遠都在一起,同樣也成為無量光佛、無量壽佛。
磁石可以吸鐵,但是磁石不能吸塑膠,也不能吸木頭。因為塑膠也好、木頭也好,對磁石來說是絕緣體,不能感應道交。意思是說,雖然有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主動、積極、無條件的救度,不過我們眾生若鐵齒、不相信,對善惡報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不相信、不驚恐,而且不要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不想佛、不念佛,這樣就等於像塑膠一樣、如木頭一般,無法和阿彌陀佛這塊大磁石感應道交,互相吸在一起。
所以淨土法門的易行就在這個地方,我們只要回心轉意,想佛、念佛,願意往生極樂世界,當下就讓阿彌陀佛的磁石吸住了,和阿彌陀佛的關係就像磁石吸鐵一樣,黏在一起永遠不分開了。
鐵和磁石在一起久了,這塊鐵也自然會變為磁石。為什麼?因為鐵遇到磁石,就會被磁化,電子排列的順序,就會跟磁石一樣的整齊,自然就會有磁石的吸引力。
如果鐵的電子是混亂的,那就沒有磁石的功能。
就像我們凡夫的心若是很混亂、沒有定力,念佛久了會被阿彌陀佛這塊大磁石所磁化,往生西方,就會成佛!
以彌陀光明做為無上增上緣攝取其它業緣。佛力是第一強緣,能統攝其它業緣,例如一根鐵針雖有磁性(佛性),只是電子(業力)混亂沒有統一方向,所以沒有磁力。
若外加「強力磁場」(彌陀願力)則磁場會被統一方向,鐵針便如同磁鐵一樣產生磁力(佛力)。如同阿彌陀佛願力把凡夫變成佛,當我們的心順著願力的方向「願生西方」,相應願力後,所有業力也會被同化(所有業力皆被攝取,全方位轉化,轉向西方),而此時被佛願力同化的我們,變成具有磁力的鐵釘,可以吸附別的鐵釘並賦予磁力(得到彌陀願力的我們具有迴向的能力,迴向出去的佛力也能同化受迴向者的業力,如同傳導磁性)
A、「暫時磁鐵、永久磁鐵」
磁化的時間愈久,則鐡湯匙的磁性愈強;但是有上限,也就是所有的磁域都排列整齊時,磁場最強。念佛時間越久越多,利益越大」,「上限就是回到極樂世界後,不再有妄念(所有磁域都排列整齊),自然具足三明六通」。
B、「相續念佛的重要」
去磁的時間愈久(離開磁鐵如中斷念佛),則鐡湯匙的磁性愈弱;但是有下限,也就是所有的磁域都混亂時(凡夫妄想為體),磁場最為微弱。(一入耳根永為道種)「若只念一聲佛,或一段時間念佛,從此不再念佛,此念佛種子仍入耳根永為道種」,我們都是暫時磁鐵,一定不能離開磁石太久,否則會失去磁力。
【富子喻】
例如,全部靠爸的富二代與首富父親斷絕關係。失去一切。因為他的財富、權勢、地位、別人對他的眾星拱月等等,都來自於他的父親。可是假設他跟父親斷絕了關係,那麼所有的一切都不復存在,不再有錢財、地位,也不可能有人再尊重他。
如同凡夫念佛,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阿彌陀佛的功德給我們,所以受到十方諸佛菩薩的護念讚歎,受到鬼神眾的尊重,我們得到的這一切,都因為來自於阿彌陀佛,假設我們不再念佛了,那麼這一切也就沒有了,得不到十方諸佛菩薩護念,鬼神眾也不再恭敬你,也沒有功德迴向給你的冤親債主等等。
5、念佛放光案例
(1)蓮池大師【你的頭頂在放光,燦爛的光明中有一尊阿彌陀佛非常慈悲!】
明朝萬曆年間的蓮池大師,是淨土宗的第八祖。蓮池大師還沒出家的時候,是姓沈,在家時就有學佛,念佛。
有一日,他的隔壁有一老人過世,子孫爲他牽亡。牽亡的時候,仙婆替亡者說話,他覺得很稀奇。蓮池大師還沒出家的時候叫沈居士,他也去聽那個人替亡者說話。
他站在旁邊,後來想到:「我是念佛的人,現在我沒有念佛,這樣不好。」自己的心隨時就提起正念,心中在默念阿彌陀佛,一直在念佛。
他一念佛,那位仙婆就說了:「像沈先生這樣用功,這樣修行,就不必煩惱不會作佛,將來一定能夠成佛!」
沈居士聽到,吃驚地說:「我默默地站在這裏,你怎麽會知道我有修行?」
仙婆就說:「有啊!我知道現在你在念佛。」
「你怎麽知道我在念佛?」
仙婆說:「你心裏一念阿彌陀佛,你的頭上就放出光明來。光明中就有一尊阿彌陀佛站在那裏,非常慈悲,光明燦爛。所以我知道你心中在念佛。」
由此可見,我們凡是念佛,我們頭上就放光,頭上就有一尊阿彌陀佛在那裏,時時加持我們。所以有人說晚上走路,一個人走會怕的時候,就認真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不會怕。
若一念阿彌陀佛,頭上就放光,光明中有阿彌陀佛,所有的邪魔鬼怪都會遠離,就不會傷害你。所以念佛就得到了廣大受用,頭上時時放光。佛時時在頭上來加持,這是非常難得。——摘自《念佛感應錄》(七)
(2)慧淨上人【晨起念佛頂現圓光】
民國七十三年(一九八四)秋天(月日已忘),淨與幾位同修在中北部的一座山頂上的寺院掛單一夜,早晨起來即在床上跏趺念佛
(淨的早課極其單純:早晨一醒順便在床上打坐念佛,不誦經不持咒,坐多少時間便念多少佛。)
六點多下坐盥洗畢即到齋堂用早餐,餐畢正好七點,便與幾位同參道友來到大雄寶殿前欣賞山景。
此時晨曦破曉,山嵐氤氳,人影映落於山谷。其身影中淨的頂上有一圓形的光環,周圍與肩相齊,大小約直徑二尺左右。其光環具有多種色彩:顏色鮮艷,正如彩虹之絢(ㄒㄩㄢˋ)爛;美妙亮麗,遠勝畫佛的圓光。
後面的同參一見而言:「喔!你來這裡放光啊!」淨遂即走入大殿,其光便隱。這與「遠信念佛頂現圓光」頗有相同:同在山間,同在早晨,同樣念佛,同樣圓光。(慧淨筆)
按:
一句彌陀不論緇素不論善惡不論信疑
只要稱念不知不求便有如此光景現前
不論何人常念佛者頂現圓光身現佛相
凡夫肉眼雖不能見法爾自然有此道理(慧淨筆)
(3)義工夫婦爬山,一邊念佛一邊爬山,拍照時二人頭頂上方皆有佛光。
參、超度
(一)佛陀集僧眾開示教導孝養父母
七月在佛門是一個報父母恩德的節日又稱「教孝月」。佛門非常重視孝道的精神,《五分律》紀載佛陀時代有一位出家人畢陵伽婆蹉尊者發現自己的父母親年事已高,無謀生能力,陷入貧窮的困境,他很想供養父母親衣食所需,但想到自己已經出家,應該割捨親情恩愛,且自己的所得皆是來自信眾的供養,所以他不敢這麼做。
他將此事秉告佛陀,佛陀得悉後便以此事召集所有的比丘僧,當眾宣告:「比丘們,你們聽好!若有人在長達百年的歲月之中,以右肩著擔父親,左肩擔著母親,讓父母親在自己的左右肩上大小便,並以世上極為珍貴的衣食供養他們,猶不能報答他們養育自己的須臾之恩!所以從今起,所有的比丘都應當盡心、盡力、盡一輩子的時間,供養自己的父母,若不這麼做,得重罪!」將孝敬供養父母一事訂為比丘及比丘尼應奉行的戒律。
佛陀教誡我們,父母的恩德如此深重,我們如果不能讓父母解脫六道輪迴離苦得樂,那也不算盡大孝,所以我們要真正報父母的恩德,報一切眾生的恩,我們唯有仰賴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的功德,才能夠讓他們離苦得樂往生極樂,才能真正的報恩。
(二)託父母於阿彌陀佛
真正的孝行──託父母於阿彌陀佛,此外還要:
託祖先於阿彌陀佛
託冤親債主於阿彌陀佛
託心中所憶念之人、動物於阿彌陀佛
法然上人說:「欲盡孝養,以父母為重之人,應先託父母於阿彌陀佛。我得人身,願生極樂,稱念彌陀者,偏蒙父母之養育故,我今念佛功德,必蒙垂憐,迎我父母往生極樂,而滅其罪;作此想者,阿彌陀佛必迎父母於極樂也。」
印光大師說:「執持一句佛號,保汝一生受用,報盡決定生西,聞佛說法,頓開佛慧,而汝父母亦得蒙佛加被,早生安養,斯為真孝,汝又何悲!」
(三)念佛功德最大
《印光大師法語》
須知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
做佛事,當以念佛為第一,餘皆場面好看而已。
作佛事,均當以念佛為事。
若念經、拜懺、做水陸道場,殊少實益也。
《印光大師法語》(白話解釋)
至於保命除病,超薦亡人,現今人都以誦經、拜懺、做水陸為主。我對知己好友都是教他們念佛就好。因為念佛的利益,超過誦經、拜懺、做水陸太多了。為什麼呢?
誦經,不識字的人不能誦,即使是識字的人,誦的時候快疾如流水,口舌稍微遲鈍,也不能誦。懶惰的人雖然能誦,也不肯誦,就成為有名無實了,拜懺、做水陸,也是一樣。
念佛,就沒有一人不能念的。即使懶惰不肯念,而大家異口同音的念,他不塞住耳朵,那麼一句佛號,固然已經明明歷歷的灌於心中。
(四)念佛決定往生決定盡大孝
法然上人《三心料簡及法語》:
五決定往生之事:一彌陀本願決定也,二釋迦所說決定也,三諸佛證誠決定也,四善導教釋決定也,五吾等信心決定也。以此義故,決定往生也。
※每一種決定都可以使念佛人決定往生
彌陀本願決定也:
(1)第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誓言絕對的救度。所以,決定我們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第一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決定。
(2)本願已成就,念佛必往生。
《大經》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阿彌陀佛成就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助緣,所以雖然我們念佛的因很弱,因為我們念佛會打妄想,我們念佛的工夫不好,我們念佛沒有辦法像善導大師,但是救度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的強緣,使我們決定往生極樂!
弱因+強緣=往生之果
(3)《無量壽經》紀載法藏菩薩的修行,以真如稱性起修,與空性相應,這是無為、無漏、無上真實的名號功德,無上的威神功德力,可以上救等覺菩薩,下救地獄的眾生。
(救拔地獄眾生案例)
①中國有妙雲比丘尼者,幼亡父母,三十年念佛,為祈父母往生故,父母終得共脫地獄之苦,同生極樂世界。」
②並州人張元壽,其家以殺生為業。父母去世後,他斷掉殺業,專念阿彌陀佛,他還發願為了超度父母,造了一尊三尺高的阿彌陀佛像,安置在房中,香花燈明,供養禮拜。一天,他夢見室中有光明,光中有蓮花台,上面乘坐二十多人,其中有兩人,呼叫元壽的名字,元壽即問:「你們是誰?」回答說:「我們是你的父母,雖然知道念佛三昧,但是因在世的時候,好酒肉食,殺生魚鳥太多,因此墮在叫喚地獄,雖墮地獄,以念佛力,熱鐵融銅如涼水。昨天有一個沙門,身高三尺,來地獄給我們說法,我們和有共同業緣的二十多人,聽了沙門說佛法,皆離地獄,超升淨土。現在時間到了,來告訴你,空中的那些人,就是和我們有共業因緣的那些人。」說完了,元壽父母用手指了指西方,就去了。元壽醒來之後,將所夢見的事,說給出家僧人聽,出家僧人都說,那個三尺沙門就是所造的阿彌陀佛,到地獄中救苦啊!——摘錄自《淨土聖賢錄》
【道晟法師案語】
不只超度父母往西方,連有共同業緣的二十多人也一起往生!所以,當我們念佛,阿彌陀佛會主動超度與我們有業緣的人往生西方!
③李山龍(資料取自淨土宗,文中李山龍稱「南無佛」)
唐朝左監門校尉李山龍,馮翊人氏,在武德中期,突然急病而死,可是心口如巴掌大的地方還有熱氣,於是,家人不忍將他殯葬。到了第七天,他竟然復活了。他自己說:「死後被冥官收押在冊,到了一個官府,大堂很宏偉,庭院也相當寬敞。庭院中有數千名囚犯,有的戴枷鎖,有的帶著手銬,面朝北立,站滿整個院子。」
差役將李山龍帶到大堂,一名大官坐在高座上,兩旁侍衛多如帝王。山龍問差役:「這是什麼官?」差役說:「是大王。」山龍走到台階高座下叩拜,大王問到:「你生平做過什麼福德的事情?」山龍回答說:「鄉里有人設齋或講經,都隨喜佈施。」大王說:「你自身修了什麼善業?」山龍說:「讀過兩卷《法華經》。」大王說:「很好!請到高階上來。」
上到高階後在大堂東北面有一個高座,看起來像講經的座位,大王指著座位多山龍說:「請上座誦經。」山龍尊奉王命,到座位旁。大王立刻站起來說:「請法師升座!」大王面對山龍坐下。山龍誦到:「《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大王說:「請法師停下來。」山龍從高座下來,又站到台階下,環顧四周,囚徒一個都沒有了。大王對山龍說:「你誦經的功德不但利益自身,而且是滿庭院的囚徒都因為聽經而得到解脫,實在是太好了!現在放你回去。」
山龍禮拜後告辭,走了幾十步,又被大王叫回,並對差役說:「帶領這個人到各個地獄去參觀一下。」差役便帶著山龍往東走了百多步,看到一座非常廣大的鐵城,上有屋頂,城牆上有很多小窗,有的大如小盆,有的大如碗盤。看到男男女女從地上飛進窗裡,就不能再出來。山龍好奇地問差役,差役說:「這是大地獄,獄中分割成許多不同的區域,刑罰各有不同。這些人會隨著自己的業力,到地獄去受罰。」山龍聽到後,既傷心又畏懼,因此唸了一聲「南無佛」,請差役帶他離開,來到庭院的門前,看到一個大鍋,火勢猛烈,鍋裡沸湯翻滾,鍋旁有兩個人坐著睡覺,山龍問他們,他們說:「我們的罪報是投入熱湯中受苦,蒙您唸一聲『南無佛』的功德,地獄中所有罪人都能夠休息一天,因為太累了,所以就睡著了。」山龍又唸了一聲「南無佛」。
【道晟法師案語】
①王問的
「你做過什麼福德的事情?」=>隨喜布施
「你自身修了什麼善業?」=>誦經,閻王恭敬誦經者,站起來說「請法師升座!」
②才念一句「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數千名地獄囚犯就得到解脫。(應該只是脫離地獄,未脫離六道輪迴)
③念一句南無佛,地獄所有罪人都能休息一天,更何況持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④就是這句佛號的功德決定可以救拔一切眾生,信受彌陀本願稱名念佛決定可以往生!
⑤唯一的一個障礙就是你不願意去,不願意去的原因都是執著,執著裡面有愛跟恨,如太執著於家人或是太過怨恨放不下,都會產生執著而不願意往生,所以今天在這裡,要勸導所有有緣前來的眾生不要再執著,你所愛所恨的這些人都不存在了,應放下瞋恨,把握此難得殊勝的因緣,念佛往生西方,我現在告訴你們一個真實公案,讓你們參考。
(悟達國師的公案)
唐懿宗賜沉寶座,悟達國師坐上寶座之後卻生起一念傲慢心膝蓋上便生出一個人面瘡來,國師便前往西蜀彭州九隴山兩棵並立的松樹與那僧人,僧人告訴國師不要擔心,只要用清泉水洗一洗即可。
國師剛要捧水洗人面瘡時,人面瘡竟然大聲呼喊:
「不可以洗啊!不知您是否曾讀過西漢書上,袁盎與晁錯傳呢?」
「袁盎是您,晁錯是我,可是您十世以來,都是身為持戒嚴謹的高僧,冥冥中戒神在旁守護,使我沒有機會報復,動了一念名利心,無形中德行已經虧損,因為這個緣故,我才能接近您的身邊來報仇。
【道晟法師案語】
①十世高僧,戒神守護,只因起一念名利心,冤親債主即趁機而入,可不慎哉?而我凡夫妄念紛飛,不知起多少與名利相應的心念?多少惡劣的心念?冤親債主怎麼可能不討報?
②晁錯為報仇,十世跟隨悟達國師,心中恆常充滿仇恨,又為孤魂,實是很苦!若非蒙羅漢尊者化解冤仇,還不知要繼續糾纏幾世?
③放下心中的仇恨,放下心中的執著,把握今日千載難逢之因緣,隨眾念佛求生西方。
肆、感恩
(在人壽百歲的娑婆世界,佛光稀有難值遇)
△賢劫第二尊佛拘那含牟尼佛人壽三萬歲。
△賢劫第三尊佛迦葉佛人壽兩萬歲。「人壽兩萬歲初入五濁」
(1)貪念、淫慾、嗔恨、愚痴、慳吝、嫉妒都已經開始濃厚
(2)隨著邪師在人間的大量活動,邪知邪見開始盛行於世。
(3)種種惡行開始在世間蔓延
(4)善根開始微薄
(5)善心日漸衰微
(6)人們開始以種種非正當手段在人間謀取利益。
(7)「何況人壽一萬歲、甚至千歲、百歲!」
「世尊。我也發願在娑婆世界賢劫時期成就佛位。而我不會選擇五濁惡世如迦葉佛時期那樣的環境成佛。迦葉佛涅磐後正法不久也就消失,人歲減少至一萬歲。布施、調伏自心、持戒等等善法概念都消失在世人心中。信財、進財、戒財、慚愧財、聞財、舍財和定慧財這七財都已遠離,把那些教授惡法的人當成世間尊貴者,對佛法僧三寶視同草芥,身口意但行惡事,毫無善心。種種煩惱覆蓋住智慧之心,對於出離生死苦海的三乘聖法熟視無睹。更何況是人壽一千歲,乃至於人生百歲之時。到了這個時候,連什麼是善都不知曉,更何況是還會有人有善根。五濁惡世的人民壽命漸漸短少,減到人壽十歲時刀兵劫再起,世間苦海一片之時,我當從天而降,來到人間護持眾生。弘揚善法而令不善之法逐步隱世,乃至令眾生安住在十善業道中。能夠導致煩惱的各大結使都逐漸稀薄,從而讓五濁橫行的眾生心靈得以清淨,人壽逐漸升高至八萬歲時,那時候的眾生貪淫、嗔恚、愚痴、無明、慳吝、嫉妒等習氣已經是很稀少的了,我才會又來到人間成就佛位,傳承三乘法來度化眾生。世尊。如果我的願望能夠成就的話,請如來為我授記。世尊。如果我不能夠得到授記的話,那么,我今日就轉求聲聞或者是緣覺,早些出離生死苦海也就是了。
人壽萬歲、千歲、百歲因為眾生連什麼是善都不知曉,沒有善根福德因緣得度,所以彌勒菩薩發願人壽十歲從天而降,弘揚善法令眾生安住在十善業道中,人壽八萬再來成佛。
人壽二萬歲至百歲時,沒有佛發願出世,沒有佛出世的世界沒有佛的光明,世間一片黑暗,不知什麼是善更不知曉出離世間之法,只能隨業造惡墮入深淵。
【釋迦牟尼佛為人壽百歲的我們發願】
我們是一千四佛放捨者,就沒有老師願意收的放牛班學生,釋迦牟尼佛專門為我們奔波(千歲至百歲在三惡道),讓我們可以進入他的班級當學生,教化我們讓我們成為法界第一學校極樂世界的資優生。
爾時寶海梵志思維,今見諸大菩薩各各發願取淨佛土,唯除一人婆由毗紐。此賢劫中其余菩薩亦離五濁,
今已教化無量眾生發菩提心,是諸眾生已各願取淨妙世界,離不淨土。火鬘摩納等一千四人,如來已授記賢劫成佛。有諸眾生多行諸惡,是一千四佛所放捨者
如是眾生,諸佛世界所不容受,是故擯來集此世界
娑婆世界賢劫中人壽千歲,是一千四佛大悲不成,不取如是弊惡之世
願賢劫中人壽千歲,我當爾時行菩薩道,不捨如是眾生,……我為一一眾生種善根故,於十劫中入阿鼻地獄受無量苦,畜生,餓鬼及貧窮鬼神,卑賤人中亦復如是。若有眾生空無善根,失念燋心,我悉攝取而調伏之令種善根,乃至賢劫於其中間,終不願在天上人中受諸快樂,唯除一生處兜率天待時成佛。
如果不是世尊發願於此成佛救拔我們,哪有淨土法門能聽到?我們都是被無量諸佛擯棄的濁惡之輩,只有釋迦牟尼佛來此救拔我們,應無盡感恩!
△不是諸佛不慈悲,是我們罪業太過深重,無法救拔!
△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唯有釋迦牟尼佛為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人壽百歲的我們發願。
【阿彌陀佛為我們發願】
《平等覺經》所說的是:
「拔人勤苦,生死根本,悉令如佛」。
《無量壽莊嚴經》則說:
所有無邊世界中,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快樂,不久俱成無上道。
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
所有一切眾生,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地獄餓鬼畜生,皆生我剎,受我法化,不久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皆得身真金色。
△唯一能救十方眾生的阿彌陀佛;
唯一為我們發願來五濁惡世成佛的釋迦牟尼佛,漫長的黑暗中,兩個唯一相交會,我們才能遇到淨土法門,遇見光明。此無上恩德難以想像!
對魚說樹喻:佛的慈悲不可想像 釋淨宗
有種說法是魚的記憶只有7秒,比喻智慧極低,這就像聽佛說法的我們,無法了解佛的慈悲!
我們有時會感動:「佛對我是多麼大的恩德啊!」都掉眼淚了,這都是假的,我們再怎樣想像,都是這個世間可以比擬的境界、經驗、範圍,與佛本身的境界都無法相比。我們無法想像佛的慈悲,就像叫魚想像阿里山神木。
你對魚說:
「魚啊,阿里山上有一棵雄偉的大神木啊!」
魚說:「我知道了!神木就像我旁邊的水草這麼大吧。」牠只能想到水草。
就像法然上人,每每讀到《無量壽經》「阿彌陀佛,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這幾句經文的時候,不覺痛哭流涕,猶如骨肉至親久別重逢,悲欣交集,說不出話來。
△要如何報這二尊佛的大恩大德?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往生淨土成佛,廣度十方眾生。
【轉機】(絕處逢生起死回生—淨引法師)
十多年前,我們七位出家眾,有出家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雖然修學過程不太一樣,但為了成就道業,解脫生死輪迴,
(1)有人拼命每天要完成念佛十萬聲,一天只睡二、三小時,幾乎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
(2)有人拜《法華經》,一字一拜,拜破了好幾條褲子
(3)有人每年去大陸參學……每每想到出家是為了解脫生死
而如今卻都毫無結果,共同的心情是深深感覺前途茫然無寄。
後來,因緣際會,我們幾個人相約來到了一個三級古蹟的大仙寺,僧眾有一百多人。初期我們都被分派出坡,去拔草整理花園、打掃寺院,之後,我被分派到大殿做香燈。
整棟大殿的建築都是以原木為材料,最上面的橫樑架在聳立丈高的彩繪蟠龍柱上,十足壯觀雄偉,襯托著古老精細的雕樑畫棟更顯氣勢不凡,不愧是名符其實的古蹟。大殿正中央供奉的是萬德莊嚴的釋迦牟尼佛,通身安著金箔。大佛前則供奉著不怎麼高大的阿彌陀佛立像。
香燈每天一大早的工作就是先打開前後左右幾扇大木頭門,之後再打開佛像的照明燈。四面的燈光一打開,將近丈高的大佛像神采奕奕的偉岸身姿透出耀眼的金光,十分莊嚴、明亮、雄偉!慈悲的神情很是震攝人心!
因為只有早上點香或有特別的日子,叩鐘擊鼓上早課這段時間才會打開大佛像的照明燈。所以當我執行香燈職事,每天都要在一定的時間,一個人靜靜地做完這些預備工作,然後才打開佛像的燈光。冷清寂靜的清晨,仰望著莊嚴巍巍的大佛像,我總是不由自主地跪了下來(當時我剛看到《淨土三經一論大意》這本書,對本門書籍尚未深入),口中自然地背誦著《無量壽經》的這段經文:「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心裡就默默的想著,佛啊!您不是大慈大悲矜哀三界,要救我們每一個人出離苦海嗎?您不是要惠以真實之利嗎?可是您為什麼都沒有給我呢?」每想到我出家了,而母親還在生著病,身為人子卻不能盡孝,而修行道業又遙遙無期,身心的痛苦像承受困於火場一般的煎熬,「佛啊,請快幫助我悟道啊!」
有一天在寺院結緣書籍的櫃子上,我隨手取閱了一本淨土宗出版的《阿彌陀經核心講記》,隨之,有人介紹關於善導大師思想的DVD殷切地要我看。之後淨理法師循著書中的電話訂了三套淨土宗叢書,當時,這件事還引起了慧淨上人的注意,親自到台南大仙寺。雖然那次我們沒能和上人見面談話,但我在工作時無意間發現這位訪客看似上人,趕緊轉告淨理法師,淨理法師即刻去電台北淨宗寺確認,得知上人下台南,因此和上人約在淨土宗台南念佛會見面,我們那時有四個人歡喜的見到了上人。
詳細閱讀淨土宗善導大師思想的書籍之後,我的生命如同絕處逢生,起死回生般地有了「轉機」──因為看到了生命中的希望;終於知道了,令我「歡喜踴躍乃至一念,則是具足無上功德」的,原來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自此窮追不捨、拚命追尋,直到現在都不曾停過腳步。這個決定性的認知,讓我悲欣交集!就生命歷程來說,如果沒有經過一番寒徹骨的艱辛努力與找不到出路的酸苦經歷,就不知道要用生命來看待生死解脫的重要,也難以體會走投無路時被救的那種「悲欣交集」的心情!
那個我早也在念,晚也在念的「阿彌陀佛」,原來就是能夠救我脫離生死,永斷三界六道輪迴的「阿彌陀佛」!
這使我想到一句詞:「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原來繞了一大圈又一大圈,阿彌陀佛您其實一直都在我們的身邊。找了一生又一生,一世又一世,「驀然回首」原來「南無阿彌陀佛」就在名號裡,等著我們念佛回家。
為什麼我們天天都在念著您的萬德洪名,卻不認識您?如果我們現在還是沒有好好的閱看這套淨土宗書籍,就算阿彌陀佛站在我們的面前,我們也還是不認識,不了解佛心,不知道彌陀大慈大悲的心意啊!換而言之,對於淨土宗的教理,如能一遍一遍反覆用心地閱看吟詠,那佛的光明就能照進我們無量劫以來黑暗的心中,生命煥然一新。
由於有了善導大師解釋的《觀經疏》「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阿彌陀佛的深重誓願,讓我們體會到佛恩浩蕩是這麼的慈悲,這麼的偉大。也把我們的觀念想法自然提升到更高的層面。
內心深深的明白,任何狀況都不會障礙阿彌陀佛的救度,因為佛的誓願、佛的慈悲都是為了救度眾生的痛苦而發起的,而且我們的往生功德在十劫前,阿彌陀佛就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因此口中稱念著「南無阿彌陀佛」之時,就表示我們已經找到了生命最好的歸宿。
《無量壽經》言:「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我們已經在回家的路上了!南無阿彌陀佛!【民國113年(2024)3月27日】
恭錄自淨土宗官網(淨土文庫.淨土宗園地.文/淨引法師)
【道晟法師自述求解脫生死心路歷程】
以前:
①很怕死,不知面臨死亡是什麼狀況。
②很多的擔憂與不安(不論是自己的修行或是常住的事情)
③忙碌、繁瑣,身心皆疲。
現在:
①深深覺得自己是罪惡生死凡夫,常拿自己沒有辦法(理想與現實差異很大)
②但是不再擔心、不再不安,不管是自己的修行還是常住的事情,一切都交給阿彌陀佛
③常找阿彌陀佛聊天,所有事情都靠佛。
※非常感恩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淨土宗諸祖、善導大師、慧淨上人。
善導大師的每一句話,都充滿了對阿彌陀佛的深切信仰和對我們這些凡夫的無限慈悲。他用自己的生命去體悟、去實踐阿彌陀佛的願力救度,然後將這分體悟和實踐無私地傳授給我們。他希望我們也能像他一樣,深深地信仰阿彌陀佛,緊緊地依靠阿彌陀佛,走出生死苦海,往生極樂世界,對我們救度之恩難量!
慧淨上人為專研善導大師教法,隻身赴日本四年多學習,回來後,埋首著作,大力弘揚,我們深受其惠,此恩難報!
※希望各位蓮友珍惜,好好念佛,接下來的兩支香就拜託大家了。
南無阿彌陀佛
(2024年8月10日講於板樹體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