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三隨者:隨重、隨習、隨念
臨終三在者:在心、在緣、在決定
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隨業流轉,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
曇鸞祖師言:「我從無始循三界,為虛妄輪所迴轉,一念一時所造業,足繫六道滯三塗。」以曇鸞祖師的修行,不論是自謙之詞,亦或是真實之言,都是警惕。臨命終時,業力現前,如洪流,如海嘯,所經之處,無能倖免。所以,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捨報之時,先受重業所牽,或受平常最熟悉的行為習慣引導,或臨終最後一念的影響,決定來生受報之處。此即所謂臨終三隨,隨重、隨習、隨念。
然念佛人的往生不是「臨終三隨」所決定。
《往生論註》云:
問曰:《業道經》言:「業道如秤,重者先牽。」
如《觀無量壽經》言:「有人造五逆十惡,具諸不善,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無量苦。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教稱南無阿彌陀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便得往生安樂淨土,即入大乘正定之聚,畢竟不退,與三塗諸苦永隔。」先牽之義,於理如何?又,曠劫以來,備造諸行有漏之法,繫屬三界;但以十念念阿彌陀佛,便出三界。繫業之義,復欲云何?
答曰:汝謂五逆十惡繫業等為重,以下下品人十念為輕,應為罪所牽,先墮地獄,繫在三界者,今當以義較量:輕重之義,在心、在緣、在決定,不在時節久近多少也。
云何在心?彼造罪人,自依止虛妄顛倒見生;此十念者,依善知識方便安慰,聞實相法生:一實一虛,豈得相比。譬如千歲闇室,光若暫至,即便明朗;闇豈得言,在室千歲而不去耶!是名在心。
云何在緣?彼造罪人,自依止妄想心,依煩惱虛妄果報眾生生;此十念者,依止無上信心,依阿彌陀如來方便莊嚴真實清淨無量功德名號生。
云何在決定?彼造罪人,依止有後心、有間心生;此十念者,依止無後心、無間心生:是名決定。
較量三義,十念者重,重者先牽,能出三有。兩經一義耳。
往生之業成在稱名,此即「在緣」,
行者聞名號功德,一心領納,此即「在心」。
領納之後,稱名相續,執持不懈,此即「在決定」。
總說往生之業成在稱名,稱名為往生正因,稱名為正定之業,故念佛人的往生是,在心、在緣、在決定。
故念佛人的往生是,在心、在緣、在決定。
假如生命是一列列車,無常是司機的名字,循著業力既定的軌道,不論何時下車,每一站的站名都是輪迴。但是,當我們成為念佛人,把生命交給阿彌陀佛時,阿彌陀佛開著我們生命的列車,順著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的軌道,不論甚麼時候下車,每一站的站名都是極樂世界。
所以,對於平生業成的念佛人而言,已經將業力的臨終三隨轉為念佛人的平生三隨:
隨重:念佛人以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為此生最重大的志業。
隨習:一天的生活從念佛開始,生活以念佛為中心,生活不離念佛,念佛溶於骨髓,化為個性,成為享受念佛的習慣。
隨念:既已成為念佛的習慣,則佛號不知不覺中,自然從心中流露。
念佛人不僅有臨終的三在,還有平生的三隨,此正是善導大師在二河白道圖所示:
「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
這是阿彌陀佛給念佛人從平生到臨終無上的安心保證。
釋淨草
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