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還是在童年的時候,相信大家都一樣同時擁有一顆即單純又簡單的心,也不懂得什麼是善惡、好壞、是非等等。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成長過程中,或許也已經歷了無數次的人生挑戰,得失成敗而成就了一般世人所謂的「人生經驗、思想成熟」。
來到求學時期,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每個學生讀著同樣的學校,穿著同樣的校服,拿著同樣的課本,甚至處在同一間課室,接受著同一個老師的平等教導;但出來的效績卻是參差不齊,也就是說似乎看不到有公平的成果。
平等和公平同一個意思嗎?
再來看看自然界,當一場大雨落入土壤後,一些植物草木都利用它們的樹根來得到水份以滋養生命,但會發現到它們的茂盛程度都有所差異。雖然從天而降下的雨水是平等的,但落到地面都會等量不均,形成「不公平」的層面。例如:某些地面被大岩石或山洞穴覆蓋著,那片土地就沒有機會接觸到水份的因緣了。
另一方面,在整個社會的結構下,無論是國家、團體、學校、公司或者家庭,每個人都會有獲得平等的機會去追求,發展和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與目標,但最終往往都得不到公平的成就;有些人努力了一輩子也達不到自己的理想,而有些人卻一出娘胎,就是所謂的「富二代」,注定就得過上一種無憂無慮的生活。「帝王」與「乞丐」都是有著平等的五官端正,但偏偏就是得不到公平的待遇,以至生活享受都有天淵之別。有道是「同人不同命」,或有說:「人的命運是一分努力得一分收穫而來的」。殊不知這都是各有因緣所造出的果報。
自古以來,因為我們人在整個大環境的影響之下(尤其在這個科技資訊極度發達的時代),人們的思維方式已經根深蒂固被定型了,很難糾正過來。所以每當遇到有平等公平的機會時,大家很自然的都會生起疑惑的心念或覺得有種不公平的心態出現,總認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付出與回報永遠難成比例,因此也會造成某些人想要行善積德或改變思維的立場時,都會面對種種困擾,甚至是來自親朋戚友的冷嘲熱諷。
其實人與人之間是有一種能量叫作「人際關係」。一般上的人要成就某些事情時,必須是按步就班一步步的去努力實現,但事實上的情況是:靠上關係而成就的卻時有所聞。所以就聽到有句話說:「成事不靠努力靠關係!」世間法尚且如此,出世間的佛法更是不容置疑。當然,一段關係能否長時間維持,還得靠互相的你情我願和無怨無悔的付出。
現在談到佛法,其實佛法和上文所提到的也有很多類似之處,佛法就如陽光平等的普照大地,利益一切有情。從古至今,相信每一位佛弟子(不論在家出家),都是在依著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來修行,雖說都一樣平等的聞法,但法門無量,每個人的修法會有不同。因為根機的問題,即便修了幾十年,定位和層次都不一致。即使從旁有善知識的協助與指導,解決了一時的問題,但卻解決不了心中深層的困惑,究竟的問題還是存在。所謂:「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常言道「選擇比精進重要」,確實!個人在聖道門自力修行精進的道路上,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恐怕就必須要具足宿世深厚的善根,福德與智慧了,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等等。反之,如果選擇在淨土門靠他力救度的話則如順水行舟,乘風破浪,必達極樂彼岸。所以佛陀的法燈最終還得需要我們自己去點亮。
無論是在做事或是修行當中,很多時候當我們面對錯誤、挫折、絕望與無奈時,通常長輩們都會給予我們鼓勵和勸導來安撫我們的情緒,或者也曾經過無數次的嘗試,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眾生因為多劫以來被無明習氣障蔽了佛性,埋沒了智慧,涵蓋了本來面目。所以今天想要靠自己的修行成道,談何容易!
眾生為了尋找究竟解脫之法,在佛的法門當中就發覺原來有靠自力(難),靠他力(易)解脫成道的法門。靠他力是一種「上上法」,專門針對「下下根」眾生而設的法門。這樣靠他力的特別法門,那就是「淨土宗念佛法門」了!一個完完全全拼棄自力修行靠上彌陀願力而成就佛道的法門。
《無量壽經》云:
我今語汝世間之事,人用是故,坐不得道。當熟思計,遠離眾惡,擇其善者,勤而行之。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遇佛在世,當勤精進。其有至心願生安樂國者,可得智慧明達、功德殊勝。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人後也。
釋迦牟尼佛現在告訴我們這些世間之事,世人就是因為這些緣故,以致不能得道。若有真心願生極樂世界的人,可以得到通達的智慧、殊勝的功德。
阿彌陀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法燈只等著大家去點上而已。
又云:
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荷負群生,為之重擔。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常使不絕。興大悲,愍眾生,演慈辯,授法眼,杜三趣,開善門。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於諸眾生,視若自己。一切善本,皆度彼岸。
1.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我們的好友)
2.荷負群生,為之重擔。(我們的僕人)
3.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我們的施主)
4.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我們的孝子)
5.於諸眾生,視若自己。(如自己看待)
「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荷負群生,為之重擔。」
《地藏經》說:「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
《華嚴經》又說:「罪業如果有形體,盡虛空界也容納不下。」
佛教的罪業一般歸類為:
五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十惡:殺、盜、淫、妄語、綺語、兩舌、惡口、貪、瞋、癡。
可想而知,我們有何德何能承擔得起這些無始以來所造下的罪業。即便今天有多大的修行功德,也猶如竹藍打水一場空,作為不大,承擔不來。今天阿彌陀佛成就的這句萬德洪名「南無阿彌陀佛」,就是要把他的功德毫無保留、無條件的施於我們,更不需要我們的懇求和拜託而主動自然來作我們的好朋友,同時還為我們承擔了累世累劫的罪業。
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
凡夫的煩惱障眼,根本就不知道如何選擇,尋找或禮請正法。但是就在這個不知之時,原來阿彌陀佛早已在十劫之前,就主動布施迴向和呼喚著我們說「這個才是我們所需要的正法」,也就是「專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白送的!沒有條件的利益我們!
《佛說觀無量壽經》云: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盡虛空遍法界,唯有阿彌陀佛的願力是即「平等攝取」又「公平不捨」。
只要我們持續的念佛,在命終之時,阿彌陀佛就會平等攝取,公平不捨的接引我們到西方國土,一旦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後,成了阿彌陀佛眼中真真實實的孩子了,那時大家都會公平的得到彌陀慈父賜給我們的一切:無論是在正報(相貌、神通、智慧等)或依報(生活環境和享受等),都具足了圓滿無礙乃至都一樣成了一生補處的等覺菩薩。
《佛說阿彌陀經》云:
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
《佛說無量壽經》云:
國如泥洹,而無等雙。我當愍哀,度脫一切。
十方來生,心悅清淨,已至我國,快樂安穩。
像以上這些經文,都在突顯阿彌陀佛是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以「佛作我受」,是以「果地覺為因地心」的救度法門,而非以「修行」為核心的法門。因此在世間要靠上「人際關係」,出世間就要靠上「阿彌陀佛的關係」了。其實阿彌陀佛早在十劫以前已經和我們聯繫好關係了,只等我們點頭願意接受他的救度,那麼與諸上善人、觀音勢至把臂同遊的日子就指日可待。
這裡就很明顯展開阿彌陀佛無條件平等與公平的救度了。不談世間法不能相比,甚至自力法門的出世間法也無可比擬。唯有淨土一法乃可被堪稱為:究竟!徹底!圓滿無上大慈大悲的出世間法!
那麼阿彌陀佛救度的法在哪裡呢?盡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