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尊於華嚴會上,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釋尊為此一大事因緣故,應化於五濁惡世,示現八相成道,成佛說法度眾生。其出世本懷就是要說法惠以眾生成佛的真實之利,究竟離苦得樂,此為釋尊出現在此世間之根本目的。我們學佛念佛的終極目的,就是為了要了脫生死,成佛度眾生。因此,有必要了解釋尊乃至諸佛如來出世說法的本懷,以及其意涵。
壹、釋尊出世的本懷
釋尊一生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於一代時教中,有兩部經提及釋尊出世的本懷:
一、在引導三乘進入一佛乘,證入佛果位,「會三歸一」的「成佛《法華》」;如《法華經》(方便品)所言:「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出興於世。」即是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知見,使得成佛而出現於世;又《法華經.卷五.如來壽量品》亦云:「每自作是意,以何令眾生,得入無上慧,速成就佛身。」
但純圓獨妙的《法華》,於淨土宗祖師大德的教判,判屬「難行道」的「聖道門」或「要門」,深固幽遠,凡夫難修難證。而「聖道門」凡夫難修難證之理由,道綽禪師於《安樂集》說其主要原因:「其聖道一種,今時難證,一由去大聖遙遠,二由理深解微。」又《法華經》,至萬年後,隱滅不留。
二、另一部出世本懷經,就是宣說彌陀淨土法門,令「五乘齊入一佛乘」得成佛真實之利的《無量壽經》;如經言:「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由這「釋尊出世本懷文」,顯明釋尊出世的主要目的,在於講說阿彌陀佛本願念佛,要無條件救度「十方眾生」,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成佛;此一法門,於淨土宗祖師大德的教判,判屬「易行道」的「淨土門」或「弘願門」。
曇鸞大師於《往生論註》,引用龍樹菩薩《易行品》「難易二道判」之文,闡明易行道的原因:「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則樂。」而能令「五乘齊入一佛乘」之原故,善導大師於《觀經四帖疏》言:「正由托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
又,釋尊垂慈,特留此經法,以救度法滅時,垢障深重的眾生;如經所言:「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從唐譯本的《無量壽如來會》釋尊付囑彌勒菩薩之文,言:「當令是法,久住不滅。」更能顯示釋尊乃至諸佛出世的同體大悲本懷,其最終目的就是要宣說彌陀本願念佛的淨土法門,將念佛法門永遠流傳世間,無條件救度「十方眾生」,不使消滅。可見此經,更是釋尊出世本懷中的本懷經。
貳、淨土三經唯宣說彌陀本願念佛的淨土法門
淨土三經是指《無量壽經》《觀經》與《阿彌陀經》,是淨土宗正依的經典。淨土三經雖說有時間先後與義理側重、詳略之別,但主要是「唯說」彌陀本願念佛的淨土法門。此三經皆以彌陀四十八願為根源,皆以阿彌陀佛名號為經體,皆以凡夫往生極樂報土成佛為力用;略說之,即是彰顯彌陀無條件救度之淨土宗特色:「本願稱名,凡夫入報,平生業成,現生不退。」可見彌陀本願念佛的淨土法門,是唯一能令一切十方眾生,當生就能決定念佛成佛的易行道。
一、由《無量壽經》的「釋尊出世本懷文」:「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略釋之,「光闡道教」,是指釋尊出世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可分為:難行道的「聖道門」與易行道的「淨土門」。易行道的「淨土門」就是指宣說彌陀本願念佛的淨土法門;而「真實之利」,即是釋尊出世,宣說彌陀四十八願,以本願名號,無條件救度十方念佛眾生,得往生不退成佛之大利,故言「真實之利」。因此,善導大師於《觀經四帖疏》(定善義)說:「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又,《無量壽經》於開始「發起序」,阿難就所見佛的五德現瑞,而請問釋尊:何故威神光光乃爾?有言及:「去、來、現在,佛佛相念」;而「三世諸佛,佛佛相念」之意,謂:三世諸佛互相念之事,主要是宣說「彌陀本願念佛的淨土法門」,令十方眾生念佛往生極樂疾速成佛。於《無量壽經》(卷下)的「往覲偈」也有言及彌陀說法授記:「十方來正士,吾悉知彼願,志求嚴淨土,受決當作佛。」與諸佛勸讚:「至彼嚴淨土,便速得神通,必於無量尊,受記成等覺。」以及「流通分」釋尊付囑彌勒菩薩之文,皆能顯示諸佛出世本懷之意。
然何故能祈使釋尊與十方諸佛,皆會宣說彌陀本願念佛的淨土法門?《無量壽經》於彌陀第十七願(諸佛稱揚願),言:「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而此願成就文,言:「十方恆沙諸佛如來,皆共讚歎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由此彌陀本願力故,祈使釋尊與十方諸佛皆會宣說彌陀本願念佛之淨土法門,來宣揚讚歎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令念佛眾生得往生極樂、不退成佛之大利。
由唐譯本《無量壽如來會》之「華光出佛」文:「彼佛國中,有七寶華,……一一華出三十六億那由他百千光明;一一光中,出三十六億那由他百千諸佛;……是諸佛等,現往東方,為眾說法。……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也可見諸佛出世,於其大悲心中,順彌陀本願,自必宣說此淨土法門。
由此可見,諸佛如來出世本懷之意,唯宣說彌陀本願念佛的淨土法門,就如善導大師於《法事讚》所言:「如來出現於五濁,隨宜方便化群萌;或說多聞而得度,或說少解證三明;或教福慧雙除障,或教禪念坐思量;種種法門皆解脫,無過念佛往西方;上盡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來迎;直為彌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又說:「慚愧釋迦大悲主,十方恆沙諸世尊;不捨慈悲巧方便,共讚彌陀弘誓門。弘誓多門四十八,偏標念佛最為親。」
二、釋尊於《觀經》先宣說定散二善,廣收一切法門,最後唯付囑阿難尊者流通念佛。因此善導大師於《觀經四帖疏》釋言:「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同時於《觀經四帖疏》(散善義)亦言,一佛所說,即一切佛同證誠其事:「釋迦指勸一切凡夫,盡此一身,專念專修,捨命以後,定生彼國者,即十方諸佛悉皆同讚,同勸,同證。何以故?同體大悲故。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
所以,善導大師於《觀經四帖疏》(定善義)說,本願稱名,往生極樂淨土成佛,即稱諸佛出世本懷:「諸佛出世種種方便勸化眾生者,不欲直令制惡修福受人天樂也。人天之樂,猶如電光,須臾即捨,還入三惡,長時受苦。為此因緣,但勸即令求生淨土,向無上菩提。是故今時有緣相勸,誓生淨土者,即稱諸佛本願意也。」
三、《阿彌陀經》是淨土三經的結論之經,更是釋尊「我見是利」,應化於濁世而隨自意,無問自說的極難信之法;此一「念佛願生極樂成佛」的極難信之法,也是十方三世諸佛安住大悲的本懷,而皆會隨自意證誠護念,與希望稱揚宣說的法門。
而蕅益大師於《彌陀要解》言《阿彌陀經》的念佛法門是:「華嚴奧藏;法華祕髓。」是因為《阿彌陀經》專示信願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圓成佛道;而《華嚴經》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結歸於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圓成佛道,所以說這是「《華嚴》奧藏」。又,《法華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故《阿彌陀經》的信願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成佛,亦為「《法華》祕髓」。
由此可見,釋尊與諸佛只有宣說此一簡易又殊勝的彌陀本願稱名之淨土法門,才能令末法乃至法滅時期眾生,得念佛往生極樂疾速成佛之真實大利,真正大暢諸佛出世本懷。誠如道綽大師於《安樂集》引經典,說明聖道門於末法濁世修行,得道難成,而言:「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亦如印光大師在《文鈔續編卷下‧無量壽經頌序》中說,彌陀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中略)以此法門,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並闡,萬論均宣也。」而且印祖於其《文鈔》也常開示說彌陀淨土法門:「九界眾生離是門,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
參、小結
彌陀本願念佛的淨土法門,是安樂易行的成佛之道;其往生正因只要念佛願生極樂世界,可說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萬修萬人去的特別法門,故能大暢諸佛如來出世本懷。
因此,誠如道隱法師於《無量壽經甄解》(卷一)所言:「五濁之世,造惡之時,聖道一種今時難修,其難非一。特此一門,至圓極頓。而且由其簡易直捷,則出世之正說偏在斯經。一代所說歸此經,如眾水歸於大海。(中略)由此言之,百萬阿僧祗因緣以起《華嚴》之典,一大事因緣以成《法華》之教,亦唯為此法之由序。」於此極難信之法,我們只能仰信佛智,信受奉行,才能得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成佛之真實大利。
文 / 許煌汶 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