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講因緣果報,那麼對於我們累世累劫輪迴於六道,而今投生為人的苦難眾生來說,想要發願求佛道、離生死,又需要怎樣的因緣與行因呢?
佛教的因果觀是宇宙究竟實相的表達。不光是世間法有因有果,出世間法更是因果關係的終極體現。常言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也就是說,有什麼樣的因就有什麼樣的果。我們凡夫世間所做之善能夠作為我們出離塵世的因嗎?根本不能!如果是這樣的話,阿羅漢出離生死也不需要多個人天往返。
我們凡夫為何永劫輪迴無有出期?那是因為我們凡夫無法、無力修行,又沒有遇到可以讓我們出離生死的緣。沒有出離之緣,也就不會有出離生死的行因,沒有因,哪能有出離生死的果呢!
什麼是凡夫出離生死的緣、出離生死的因呢?凡夫能夠出離生死,唯一的外緣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名號,出離生死的因則是畢其一生專念六字名號。沒有其他雜緣,沒有任何行持可以替代,也沒有任何得果的不確定性!因為這個緣是佛緣,這個因是佛力之因。所以印光大師說:「淨土法門,其大無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極平常,益極殊勝。良由『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
長期以來,大量不正確的淨土觀念充斥世間,表現出的是凡夫的無知與驕慢,以及對佛力救度的錯解。比如「多做善行往生才有把握」、「凡夫要有清淨心往生才有把握」、「凡夫要多消業往生才有把握」、「凡夫要嚴格持戒往生才有把握」等等,混淆了凡夫世間所做善惡之有漏行因與出世間的無漏行因,使得念佛人對於出離生死的因果認知思維混亂,導致凡夫將往生的行持與注意點放到了凡夫自我造作的外相上,以五濁惡世末法時期眾生的根機來看,對於願生心的生起非常不利。這些都障礙了佛的大慈大悲對無法出離生死眾生的救度,愚癡疑惑了佛智,人為淡化了佛力,從而導致了我們永劫輪迴不出的結局。
為何《無量壽經》在稱讚阿彌陀佛時,屢次以光明來向十方眾生顯示阿彌陀佛的無上功德呢?而阿彌陀佛又怎麼以六字名號作為我們凡夫往生的緣呢?
我們看淨土宗的正依經典《佛說無量壽經》中有幾句經言的表述,其一:「佛告阿難:『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這句經文告訴我們阿彌陀佛的光明是最尊第一的,其他諸佛的光明都無法相比。
其二:「其有眾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若在三塗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無復苦惱。壽終之後,皆蒙解脫。」這句經文告訴我們,如果有眾生遇到阿彌陀佛的光明,也就是我們凡夫在世間聞其名號,那麼貪瞋癡三垢將要消滅,觸光柔軟,生起向善之心。這不就是凡夫蒙光攝受所遇之緣嗎!
如果在三惡道能夠見到彌陀之光,這些惡道眾生所受極苦也可以得到緩解,不會再現同樣的苦惱。惡道眾生壽數終了後而得到解脫,出離輪迴。
其三:「若有眾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這句經文是說,如果有眾生聽聞阿彌陀佛光明威神功德,日夜以至誠心稱說不斷,則可以以其意願,得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裡的經文為何說「日夜稱說」阿彌陀佛的光明威神功德即可隨意所願而得生阿彌陀佛國呢?光明又怎麼能夠稱說呢?
善導大師告訴我們:「諸佛所證,平等是一;若以願行來收,非無因緣。然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
也只有光明攝化十方眾生,才能做到:「其有眾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
善導大師無愧彌陀再來,將阿彌陀佛用光明名號攝化十方的大慈大悲、善巧方便、簡單殊勝、無所遺漏、究竟的救度展現在我們面前。因為六字名號就是光明之最,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體,就是奇妙的西方極樂國土,就是無上威神功德。這些在世間我們凡夫只能用語言來分別來表達,而之於彌陀則是圓融一體。所以,日夜至心不斷稱說彌陀功德就是稱念名號,稱念名號就是稱說彌陀威神功德,就能隨願往生。
大師金言:「言『弘願』者,如《大經》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這樣結合起來,我們再看大師法語,是不是有融會貫通之感!
有阿彌陀佛,自然就有光明名號出現,光明名號的目的是要救度眾生——光明為「緣」,名號為「因」,因緣和合,就能圓滿救度十方眾生。「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也叫作『有聲音的光明』。意思就是說,雖然名號就是光明,但是光明本身並沒有聲音,可是這句名號卻是有聲音,可以念出來聽得到。它還可以寫出來看得到,可以做佛牌來掛在胸前,所以,阿彌陀佛的光明又是『沒有聲音的名號』」。(引自《無量壽經大意》)
我們再看《佛學大辭典》對於光明名號的解釋:「阿彌陀佛以光明與名號之因與緣,普救眾生。眾生得往生彌陀之報土者,由於與以名號之因。其所以得名號之因者,由於名之計量。名號為能生之因,如父。光明為所生之緣,如母。名號與光明,乃眾生往生淨土之他力因緣也。信心為內因,故光明與名號為外緣。又信心為眾生心內所發之涅槃真因,而光明名號,乃自如來使外計量而起信心之因緣也。」
無論是經文還是祖釋,以至世間的詞典解釋,無不以光明和名號作為我們眾生往生的外緣與行因。
根據上述論述,我們以《唯識學》理論簡單梳理一下凡夫往生的因緣與行因之機理。
我們累世累劫都在六道輪迴,我們的第七識「末那識」不分善惡地將我們所做之業通通放到第八識「阿賴耶識」中作為種子存起來。這些諸業種子,在世間不同的外緣誘導下先後成熟,顯現為我們今世的不同行為,而這種行為又成為了新的種子再次得到儲藏。不同的外緣可以使相應的種子成為不同的業行之果。
上人在《無量壽經大意》中用了很多事例來比喻。比如同樣是碳元素,在常溫常壓下就是我們所見到的柔軟的炭黑物質(如鉛筆芯);而在高溫高壓下就變成了堅硬無比的金剛石,可切割硬度很高的玻璃:差異巨大。
同樣是罪惡生死凡夫之內核,當遇到善法這個緣,阿賴耶識的善種子遇緣發芽,修人天之善,所得果報就是去天道為天人或者再投生為人。當遇到惡緣,阿賴耶識中的惡種子遇緣發芽,就成為了惡人,生惡道之趣。當我們今世得遇阿彌陀佛的光明之緣,我們阿賴耶識中過去世得彌陀第二十願所攝受之種,今世便成熟了。我們開始了信受彌陀救度之旅,專稱彌陀佛名之行,在佛力攝受加持下一定得佛道之果報。這就是唯識學的因果相順理論。
善導大師為何說「隨緣雜善恐難生?」就是因為雜緣雜善是業力之緣,而不是佛緣。業力之緣所對應的行持一定是人天不可出離之法,修持不可出離之法其結果一定是六道輪迴。由於因行的夾雜,存於阿賴耶識的種子則也是夾雜的。當我們執著自我之修行的驕慢,夾雜的種子更多是選擇與內心相應的行因,接受的也是往生很難的邪說知見。又怎麼會老實念佛而生起真正的願生心呢!恐怕表現的更多是凡夫的心口不一。所以善導大師教導我們專一念佛不夾雜,一定是有其必然的道理的。我們不可自作主張,自以為聰明地去雜修雜行而耽誤自我往生的大事。
當然,凡夫在世間的行持,還受制於正知正見的教導和自我智慧之糾錯能力,不然就會陷於宿命論中。期望今生一定往生彌陀淨土之眾生,常聞出離之法而不斷修正我們的行持,使之出離之行與出離之念相應,也是我們往生淨土之助緣。
「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釋尊已經把成佛的行持方法告訴了我們,這就是凡夫往生的唯一之因。南無阿彌陀佛。
佛成
二0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