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乃「一代結經」,是「令五濁惡人當生成佛」的經典,此法門難說難信,釋尊說:「我見是利,故說此言」,故《阿彌陀經》又是「無問自說」之經。
《法事讚》云:「 釋迦如來成正覺,四十九載度眾生,五天竺國皆行化,邪魔外道盡歸宗。」釋尊四十九年的說法,捲歸「今經一時」《阿彌陀經》的法會,釋尊出世的本懷,就是為了講淨土法門,讓一切凡夫能夠成佛。
釋尊將入涅槃,悲愍眾生,並將五濁眾生之苦兒,託付給無量光無量壽的南無阿彌陀佛。如此重要的一部經典,在佛身邊的聲聞眾和菩薩眾,於這場盛會的角色是如何?他們重要的任務是什麼?
一、聲聞眾之內涵
《法事讚》云:
如來教法元無二,正為眾生機不同。
一音演說隨緣悟,不留殘結證生空。
或現神通或說法,或服外道滅魔蹤。
自利一身雖免縛,悲心普益絕無功。
灰身滅智無餘證,二萬劫盡復生心。
生心覺動身還現,諸佛先教發大乘。
眾等迴心生淨土,手執香華常供養。
《阿彌陀經》云:「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大比丘僧」,就是指聲聞眾,即是阿羅漢。從佛轉輪,廣利人天,故為「眾所知識」。
《法華經》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釋尊所說的一切法,以「眾生成佛」為目的,故說「元無二」—–即成佛大法。隨其因緣所悟有深淺,根機的不同,因此有的眾生成為阿羅漢。
從自利來講,阿羅漢免除了輪迴的繫縛,但無法發起大悲心而利益眾生,故說「悲心普益絕無功」。當阿羅漢證入灰身滅智,進入無餘涅槃,經過二萬劫後,心念又覺動如同死灰復燃一樣,外在的山河大地、個人身心世界立即顯現出來。諸佛就來教導他們,指出這不是究竟的涅槃,教導他們要發起大乘心。
《彌陀要解》云:聲聞居首者,出世相故,常隨從故,佛法賴僧傳故。
聲聞眾放在前面有三個理由:
1、「出世相故」:聲聞眾皆是出家眾,顯現出世之相,代表清淨幢相,是解脫的標誌。2、「常隨從故」: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經常跟隨釋迦牟尼佛的,且不相捨離。3、「佛法賴僧傳故」:佛法在世間傳承,須依靠聲聞眾,因具有這樣的任務和責任,所以把他們放在前面。
《彌陀要解》云:今是「無疑解脫」,故名「大」。又本是法身大士,示作聲聞,證此淨土不思議法,故名「大」也。
「無疑解脫」,故名「大」,阿羅漢皆深信佛力,深信名號功德,所以稱「大阿羅漢」。《阿彌陀經》中的聲聞眾非實聲聞,乃法身大士方便示現,以示迴小向大之義,欲導一切聲聞歸向淨土。
二、菩薩眾之內涵
《法事讚》云:
菩薩大眾無央數,文殊師利最為尊。
發大慈悲行苦行,不違弘願度眾生。
或現上好莊嚴相,或現上好莊嚴身。
含靈睹見皆生喜,為說妙法入真門。
十方佛國身皆到,助佛神化轉法輪。
眾等迴心生淨土,手執香華常供養。
菩薩眾以文殊師利菩薩為首,都是大慈悲者,乘著因地偉大誓願來度眾生,他們如何度眾生呢?「或現上好莊嚴相,或現上好莊嚴身」—–這是以身相度眾生。或現上好莊嚴身:指「總相」,或現上好莊嚴相:指「別相」,所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各宗皆以本宗法門為真門,淨土宗來講,「為說妙法入真門」就是導歸入淨土。菩薩累劫修行,內懷智慧和慈悲,所以感得相好莊嚴。有情眾生看見菩薩的莊嚴相好,眾生見之生歡喜心,菩薩為他們演說妙法,引導進入淨土法門。
《阿彌陀經》的菩薩眾,有的說法度眾生,有的助佛神化度眾生,大菩薩分身無數,在十方世界協助十方世界的諸佛,這就是「助佛神化轉法輪」。
《彌陀要解》云:菩薩居中者,相不定故,不常隨故,表中道義故。
為什麼菩薩眾放在中間呢?由於「相不定」,有的現出家相,有的現在家相。「不常隨故」,菩薩不是常隨佛一起的。「表中道義故」,菩薩是空有不二,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住於中道,所以菩薩眾就放在中間。
三、開顯無生淨土門
《法事讚》云:
佛與聲聞菩薩眾,同遊舍衛住祇園。
願閉三塗絕六道,開顯無生淨土門。
淨土門叫作「無生淨土門」,阿彌陀佛的淨土,是無生無滅的境界,也就是涅槃的境界、無生的法門,是大乘法門中最極殊勝的法門。《阿彌陀經》中的大阿羅漢,還有文殊師利等大菩薩和釋尊遊化在舍衛國,住在祇園精舍,目的是「願閉三塗絕六道,開顯無生淨土門。」
從聲聞眾、菩薩眾的內涵,皆發願往生速成正覺,及啟人信心,導歸淨土的悲心。而他們更重要偉大的任務,就是追隨釋尊,助佛神化,開顯無生淨土門—–將危險六道輪迴的門關閉,把安樂之門打開,帶眾生回歸極樂,令眾生得到成佛的利益。
四、大悲救凡,齊入報土
《法事讚》云:
人天大眾皆來集,瞻仰尊顏聽未聞。
見佛聞經同得悟,畢命傾心入寶蓮。
「人天大眾皆來集,瞻仰尊顏聽未聞」,指出《阿彌陀經》「正當機眾」是「人天雜類」,在《阿彌陀經》法會進行中,天道、人道眾生,還有無量的眾生,專心一意仰觀釋尊之尊德,聽此未聞殊勝的教法—–淨土一佛乘圓滿的教法。
「見佛聞經同得悟」,就是願生淨土,不退成佛。隨著釋尊的圓音開演,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願往生淨土,不退成佛。人天及凡聖皆同願往生,諸大阿羅漢及菩薩眾,同樣發願往生淨土,不退成佛。說明我們現在「聞說南無阿彌陀佛」,只要願意往生也能成佛,即是「同得悟」的意思。
《阿彌陀經》「六成就」之「眾成就」有三:1、聲聞眾: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2、菩薩眾:與如是等諸大菩薩,3、雜類眾: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聲聞眾包括緣覺乘,雜類眾中就有人乘、天乘,「見佛聞經同得悟,畢命傾心入寶蓮」,說明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都能往生淨土成佛,彰顯「五乘齊入」,報土成佛。
《觀經四帖疏》〈玄義分〉云:「正由託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淨土宗根本義》云:「五乘齊入」之「齊」,有「總」、「別」二意,「總」:不論根機,不論聖凡,不論善惡,唯依佛願得入高妙報土。
「別」者有二意,齊上與齊下。
「齊下」者:三乘之上機,同凡夫之下機往生。
「齊上」者:凡夫之下機,同十地之上機入報。
「齊」,顯示他力一因一果,「一因」,是說五乘皆依託彌陀本願力,《往生論註》說:「同一念佛,無別道故」,進入彌陀報土,唯專念彌陀佛名—–指出淨土宗特色「本願稱名」。「一果」指出五乘齊入彌陀報土,同證無為涅槃法身—–指出淨土宗特色「凡夫入報」。
慧淨上人開示說:我們能遇到彌陀救度的法門,在今生就解脫輪迴,這不是自己的力量,是蒙彌陀十劫以來以調熟光明不斷調御成熟我們信心念佛。
我們是《阿彌陀經》法會的「正當機眾」,我們能得人身,又遇到淨土法門,不能再錯過疾速成佛的淨土法門,體會阿彌陀佛永恆救度的深恩,應當依善導大師教導所行:
自信教人信,難中轉更難,
大悲傳普化,真成報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