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講演

  1. 與韓國法師談話並接受依止
  2. 「信心一決定,當晚便往生」的啟示(下)
  3. 「信心一決定,當晚便往生」的啟示(上)
  4. 阿彌陀經是在說什麼?
  5. 2024龍年新春講話
  6. 皈依開示(2023年11月11日新營)
  7. 慶祝彌陀聖誕暨淨嵩法師往生二十周年紀念講話
  8. 2023中元開示
  9. 剃度開示 ──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2023年8月30日)
  10. 皈依.五戒.剃度開示(2023年7月18日)
  11.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三)
  12.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下)
  13.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上)
  14. 2022中元開示
  15. 「光明遍照」六特色(下)
  16. 「光明遍照」六特色(上)
  17. 為淨土宗志工幹部講話
  18. 清明節慎終追遠與念佛(2022年清明節開示)
  19. 念佛超度之勝益
  20. 「光明遍照」文的特色
  21.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二)
  22.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一)
  23.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必得超絕去
  24.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五)
  25.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四)
  26.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三)
  27. 2021中元念佛超薦法會開示
  28.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二)
  29.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一)
  30. 2019年彌陀誕開示
  31. 2020中元法會開示
  32. 志工四喻
  33. 人生是苦
  34. 生命無常三根本
  35. 兩種深信、觸光柔軟、感恩歡喜
  36. 剃度開示(2019年7月7日)
  37. 中元節開示(2019)
  38. 剃度開示(2019年5月12日)
  39. 豬年話豬
  40. 剃度開示(2018年7月31日)
  41. 淨土宗──往生淨土成佛宗
  42. 受戒與持戒
  43. 趨向淨土的關鍵密碼
  44. 剃度開示(2018年3月24日)
  45. 二種成佛法
  46. 橫超的淨土法門
  47. 往生與預知時至
  48. 剃度及皈依開示(2017年9月19日)
  49. 往生極樂的條件(下.問答)
  50. 剃度開示(2017年8月18日)
  51. 往生極樂的條件(中)
  52. 往生極樂的條件(上)
  53. 深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念佛成佛
  54. 四十八願分類歸結
  55. 彌陀願心的根源
  56. 淨土宗的結論──宗旨四句偈
  57. 大慈悲五要點
  58. 慈心法門
  59. 念佛不妄語
  60. 真正的佛法是建立在脫離輪迴之上
  61. 淨土宗的根源
  62. 真正的孝行──託父母於阿彌陀佛
  63. 為何吃素?
  64. 略談佛教的意義與淨土宗之殊勝
  65. 「自省己過,善覆他罪,樂修慈心」
  66. 愛與佛命
  67. 不請之友
  68. 歲末聚餐對僧眾的談話
  69. 學佛的目的
  70. 說愛(二)
  71. 說愛(一)
  72. 念佛名號 學佛愛心
  73. 心平氣和 無住生心
  74. 念佛超度 三塗眾生
  75. 澳門淨土宗學會 讚頌辭
  76. 「以誠感人」的意涵
  77. 第一屆淨土宗志工研習會勉言
  78. 慧淨法師除夕團拜電話致辭
  79. 在心、在緣、在決定
  80. 佛教點燈的意義
  81. 念佛的方法與要領
  82. 念佛成佛的原理
  83. 佛在何處?
  84. 志工服務精神的內涵
  85. 淨土行人應具備的根本知見
  86. 慈悲的救度
  87. 念佛生蓮
  88. 三塗眾生 念佛往生
  89. 信受彌陀救度
  90. 為新戒比丘開示
  91. 歸依勸囑
  92. 念佛的音調與心態
  93.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94. 「澳門彌陀共修會落成法語」略講
  95. 厭穢欣淨 切願往生
  96. 初機念佛群疑問答
  97. 簡介淨土宗專純念佛的道風及心態
  98. 淨土法門 理事互含
  99. 初學淨土法門應有的認識
  100. 念佛人的「本尊」
  101. 一天的生活,從念佛開始
  102. 念佛即圓滿悲智功德
  103. 〈人有實德,天有奇報〉一文的啟發
  104. 明信因果,念佛求生
  105. 如何真正圓滿人生的目的
  106. 萬行不憑憑念佛(二)
  107. 萬行不憑憑念佛(一)
  108. 信佛救度念佛名 命終直入涅槃城
  109. 彌陀名號 不可思議
  110. 守愚念佛 彌陀住頂
  111. 阿彌陀佛的救度
  112. 一切眾生 皆有佛性
  113. 念佛方能消宿業
  114. 念佛成佛 即是佛教
  115. 阿彌陀佛 是何等佛
  116. 以佛為念 以淨為歸
  117. 念佛眾生 攝取不捨
  118. 乘本願船 登涅槃岸
  119. 淨土法門 萬法歸宗
  120. 世間虛假 唯佛獨真
  121. 一心念佛 無疑無雜

法義開示

  1.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三)
  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二)
  3.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一)
  4.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
  5.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九)
  6.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八)
  7.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七)
  8.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六)
  9.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五)
  10.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四)
  11.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三)
  12.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二)
  13.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一)
  14.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
  15. 彌陀淨土的特色-超
  16. 《觀無量壽經》概說(九)
  17. 《觀無量壽經》概說(八)
  18. 《觀無量壽經》概說(七)
  19. 《觀無量壽經》概說(六)
  20. 《觀無量壽經》概說(五)
  21. 善導淨土教理的核心
  22. 淨土宗帶三法數
  23. 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24. 善導淨土教理特色
  25.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五)
  26.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四)
  27.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三)
  28.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二)
  29.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一)
  30. 《觀無量壽經》概說(四)
  31. 《觀無量壽經》概說(三)
  3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
  33. 《觀無量壽經》概說(一)
  3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七)
  3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六)
  3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五)
  3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四)
  3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三)
  3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二)
  4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一)
  41.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
  42.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九)
  43.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八)
  4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七)
  4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六)
  4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五)
  4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四)
  4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三)
  4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二)
  5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一)
  51. 「三誓偈」略解
  52. 念佛的利益
  53. 剃度典禮開示
  54. 「彌陀三約定」
  55. 為新戒弟子開示
  56. 淨土宗「四不」
  57. 《無量壽經》大意(九)
  58. 《無量壽經》大意(八)
  59. 《無量壽經》大意(七)
  60. 《無量壽經》大意(六)
  61. 《無量壽經》大意(五)
  62. 《無量壽經》大意(四)
  63. 《無量壽經》大意(三)
  64. 《無量壽經》大意(二)
  65. 《無量壽經》大意(一)
  66. 《無量壽經》概說(續)
  67. 《無量壽經》概說
  68. 淨土宗特色略說
  69. 淨土宗宗旨略說
  70. 略說淨土宗教判
  71. 佛化婚禮開示
  72. 自信教人信 擔當向前行
  73. 成佛何時、極樂何處、往生何位?
  74. 出家的價值與意義
  75. 略說彌陀名號之義
  76. 為什麼淨土法門是易行道?
  77. 淨土宗是彌陀慈悲救度的法門
  78. 娑婆眾生 無不是業
  79. 龍樹菩薩往生安樂國
  80. 華光出佛
  81. 彌陀光明 最尊第一
  82. 法是道場的靈魂
  83. 不問罪福 念佛皆生
  84. 彌陀誕辰念彌陀 (二)
  85. 彌陀誕辰念彌陀(一)
  86. 「名號的功德」與「念佛的利益」
  87. 「《大經》三要文」的重要性
  88. 極樂安身實是精
  89. 大悲傳普化 真成報佛恩
  90. 相勸行念佛 悉名行大悲
  91. 《地藏經》「念佛度亡」之文略講
  92. 口稱成因由法德
  93. 念佛與佛,機法一體
  94. 淨土法門的大根大本
  95. 何謂「一心不亂」?
  96. 略談念佛方式與莊嚴道場
  97. 極樂無為涅槃界
  98. 如何真正紀念「彌陀聖誕」
  99.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
  100. 為迴龍寺常住僧眾開示
  101. 淨宗宗旨與敦倫盡分
  102.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略講
  103.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問答)
  104.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開示)
  105. 淨土宗的幾個名詞略釋
  106. 成佛如林的法門
  107. 善導大師-《觀經疏》大願業力與《大經》三誓偈
  108. 善導大師-略說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109.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五)
  110.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四)
  111.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三)
  112.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二)
  113.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一)
  114.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四)
  115.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三)
  116.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二)
  117.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一)
  118.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四)
  119.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三)
  120.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二)
  121.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一)
  122. 《易行品》概說
  123.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二)
  124.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一)
  125.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三)
  126.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二)
  127.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一)

宗風

  1. 宗風學習(七)
  2. 宗風學習(六)
  3. 宗風學習一~五

臨終開示

  1. 臨終的殷切勸導叮囑
  2. 娑婆旅程盡,辭別歸蓮鄉
  3. 信順彌陀救度

訪問篇

  1. 輔仁大學宗教系所師生參訪慧淨法師記
  2. 傳承的路_與越南團法師談話

問答

  1. 為善導寺幹部蓮友開示(問答)
  2. 他力與因果,有矛盾嗎
  3. 他力的念佛就是隨緣的念佛?
  4. 如何從自覺愚惡契入彌陀的救度
  5. 於福州答蓮友問
  6. 於弘願寺答僧眾問

第十八願善導釋

  1.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十)
  2.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九)
  3.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八)
  4.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七)
  5.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六)
  6.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五)
  7.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四)
  8.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三)
  9.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二)
  10.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一)
  11.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
  12. 第十八願善導釋(九)
  13. 第十八願善導釋(八)
  14. 第十八願善導釋(七)
  15. 第十八願善導釋(六)
  16. 第十八願善導釋(五)
  17. 第十八願善導釋(四)
  18. 第十八願善導釋(三)
  19.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
  20. 第十八願善導釋(一)

淨土法門的核心

  1.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十)
  2.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九)
  3.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八)
  4.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七)
  5.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六)
  6.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五)
  7.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四)
  8.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三)
  9.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二)
  10.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一)
  11.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
  12. 淨土法門的核心(九)
  13. 淨土法門的核心(八)
  14. 淨土法門的核心(七)
  15. 淨土法門的核心(六)
  16. 淨土法門的核心(五)
  17. 淨土法門的核心(四)
  18. 淨土法門的核心(三)
  19.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
  20. 淨土法門的核心(一)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四、憶與念
  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三、念者今心也,黏著不能忘
  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二、閉關念佛的苦惱者
  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一、念佛先要認識佛
  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現往東方的佛
  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令眾成佛的佛
  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使凡入報的佛
  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報身報土的佛
  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諸佛證誠的佛
  1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臨終來迎的佛
  1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親近增上的佛
  1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身心無礙的佛
  1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息三塗的佛
  1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無礙的佛
  1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唯攝念佛的佛
  1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遍照的佛
  1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名號的佛
  1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名體一如的佛
  1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依正不二的佛
  2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機法一體的佛
  2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
  2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為作大安的佛
  2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召喚眾生的佛
  2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不擯眾生的佛
  2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代眾受苦的佛
  2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以身為質的佛
  2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急救溺水的佛
  2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平等救度的佛
  2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主動救度的佛
  3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地獄的佛
  3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救世法王的佛
  3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眾生的佛
  3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阿彌陀佛,是一尊為大施主的佛
  3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惠利群生的佛
  3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八)
  3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七)
  3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六)
  3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五)
  3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四)
  4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三)
  4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二)
  4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一)
  4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
  4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九)
  4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八)
  4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七)
  4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六)
  4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五)
  4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
  5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
  5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
  5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一)
  5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目錄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法談開示
top

法談開示

守愚念佛 彌陀住頂

--於淨宗書院為蓮友閩南語開示(九)

 

 

       諸位蓮友、諸位同修:南無阿彌陀佛。

 

念佛人    阿彌陀佛常住其頂

       今天我們先解釋經中的一段法語,然後以幾則故事證明這段法語,來啟發大家對念佛的信心。

       經典中說:

念佛人,阿彌陀佛常住其頂,日夜擁護,不令冤家而得其便,現世常得安穩,臨終任運往生。

 

       這段經文很簡短,但意涵非常好,念起來讓人覺得很歡喜。學淨土法門的蓮友,尤其是發心佈教弘法者,希望能把這段經文背起來。

 

       熟記經文、法語,將之深印在腦海中,就會在我們的八識田中萌芽,進而開花結果;亦即在我們心田中發酵,使我們消業障、開智慧,啟發我們的道心、堅定我們的信仰。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念佛人雖千差萬別,但只要發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不管心清淨、不清淨,會修行、不會修行,是聖人或是凡夫,是在家眾或出家眾……,這些一概不論,只要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他就是念佛人。

 

 

念佛有現當二益

       念佛人會得到什麼樣的利益呢?就是這首法語所說的「現當二益」──現世的利益以及當來的利益。

 

       「現世」有什麼利益?

阿彌陀佛常住其頂,日夜擁護。

 

       就是阿彌陀佛安住在他頭頂上,日夜保護他,時時刻刻都在照顧他、護持他。不管這個人是什麼身份、根基,什麼樣的煩惱、業障、念頭,阿彌陀佛一概沒差別、沒分別,不嫌棄、不簡擇。因為佛就是冤親平等、自他一體,沒有執著,沒有計較,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佛以眾生的心為心,以眾生的境為境,視眾生為自己,所以《大經》說:「於諸眾生,視若自己」。

 

 

求神庇護    心誠則靈

       接著我來講一個故事。

 

       高雄有位史居士,他太太姓蔡,原籍大陸廣東省中山縣,跟國父孫中山先生是同鄉。蔡居士很發心,在澳門辦了一個每天念佛的道場,去年底我曾去為他們舉行開光典禮。

 

       史居士今年六十六歲,二十多年前他四十幾歲時,因為生意失敗,而且被人告到法院,非常苦惱。朋友介紹他說,台北有位專研紫微斗數的學者,可以為他指點解危。史居士一聽立刻打電話去報名,但對方生意很好,約見時間安排到三個月以後。後來透過朋友的請託,時間雖然提前,也要經過一個半月,不過他要把自己的生辰年月先告知對方。

 

       到了約定那天,他從高雄來到台北。對方表示算得準才拿錢,不準就不拿錢,準或不準,是先講一件事情看看,準再繼續算。這位算紫微斗數的先生對他說:你最近犯上官符,被人告了,說對就繼續算,否則就不用再算了!

 

       結果當然是繼續算。這位先生接著說,事情是可以排解的,不過要靠你行善積德,這樣自然就可以過關。回高雄後,看哪座寺廟比較興旺,去那裡許個善願,請求那個寺廟的神明幫你作主。所以他回高雄後,就去恩主公廟拜關聖帝君,在那裡許願。

 

       隔了幾天他看報紙,得知有一個囝仔仙很靈驗,有人專程從很遠的地方包巴士來向祂請示問題。人在苦難中,往往內心覺得徬徨,四處求神問卜,所以他也打電話去報名。

 

       那天人也很多,每人按號碼排隊。輪到他的時候,囝仔仙見到他就站起來行禮,他心中覺得奇怪:「囝仔仙為什麼對我行禮?」就急忙向囝仔仙回禮。囝仔仙說:「我不是向你行禮,是向你後面的將軍行禮。」

 

       史居士先前曾很虔誠地向關公拜託,請關公幫他作主,關公是忠義之神,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就真的替他作主,真的來護持他。

 

 

彌陀主動前來    為十方眾生做主

       阿彌陀佛不用我們拜託,主動來為十方眾生作主,《無量壽經》說:

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荷負群生,為之重擔。

 

       阿彌陀佛不經我們要求、請託,主動自然來作我們的親友,承擔我們生生世世的業障。所以這個法門不是我們去拜託阿彌陀佛,而是阿彌陀佛反過來拜託我們,要我們讓他守護、讓他救度,這就是淨土宗,這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也就是父母心。

 

       父母對幼小的嬰兒,是主動來餵奶、換尿布,主動來撫養、照顧。會體貼這個嬰兒,盡量排除他成長中的任何障礙,為他的一生做種種妥善的規劃、安排,這就是父母心。

 

 

名即體    名體一如

       阿彌陀佛經過五劫的時間,為我們計劃了四十八願的藍圖;又經過兆載永劫的時間,完成了我們要往生的地方──極樂世界,完成了我們從娑婆到極樂世界的功德資糧,也完成了我們生生世世所殺生吃肉、貪婪淫慾、妄語惡口……應該還的種種業障的功德,全部都為我們完成,全部都納在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之中,來使我們依靠、使我們稱念。

 

       六字洪名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是所有功德的結晶;六字洪名就是阿彌陀佛本體的顯現,名即體,名體一如。所以,如果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會應聲而現,常住我們頂上、時常在我們心中、也時常顯現在我們身上。阿彌陀佛與我們同出同入,同起同臥,時時刻刻與我們同在。

 

       關公本來是凡間的神,能力有所侷限,因為還在三界之內,未脫五行之外。阿彌陀佛則是超出三界的,而且是天中之天、聖中之聖、佛中之王,威神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我們如果完全依靠南無阿彌陀佛,豈非完全受到阿彌陀佛的保護?而保護我們的阿彌陀佛是大宇宙中最尊、最高、唯一、絕對、無比的偉大者,這豈不是千載難逢的幸運!

 

       這個故事可以啟發我們堅定的信心,也可以證明經典中所說的法語:凡是念佛的人,阿彌陀佛確確實實就是常住其頂,日夜擁護。既然阿彌陀佛常住在我們念佛人的頂上,當然「不令冤家而得其便」,就是不使冤家債主來跟我們討債,妨礙我們的往生成佛。

 

 

念佛化解    累劫業障

       我們生生世世所累積的業障,可說非常非常深重,有多深重呢?宇宙虛空有多廣大,我們所造的業障就有多廣大。所以經典中說,我們的業障如果有形體,那麼盡虛空法界都容納不下。

 

       我們累世所結的冤家債主不計其數,他們雖然一直想要報復,但如果他們是在地獄或畜生道,與我們不在同一個空間,就沒有這個緣來報仇,如果空間相同,因緣到了就會向我們報復。一個人若經常行善積德,或非常有孝心,或是心存正氣正念,冤家債主比較不容易近身。如果不是這樣,生平又不念佛,就會受冤家債主的討債。

 

       念佛人不但冤家債主沒辦法近身,還可以超度他們,因為念佛之人一方面,阿彌陀佛會常住其頂;另一方面,念佛之人心中會散發出南無阿彌陀佛所照耀的佛光,這種光明能化解冤家債主怨恨報復的心,使頑強的心柔軟,兇惡的心和善,如果對方宿善成熟,便可藉此因緣往生極樂世界。

 

 

現世常得安穩    臨終任運往生

       所以說:

不令冤家,而得其便。現世常得安穩,臨終任運往生。

 

       「現世常得安穩」就是說現世往往都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比較能夠化解種種逆境與不順,得到圓滿的結果。

 

       「臨終任運往生」,到臨終的時候能夠自然、沒有勉強、沒有障礙的往生極樂世界。「任運」就是說不須藉任何造作、勉強,自然能夠往生極樂。念佛能消平生業障,臨終時阿彌陀佛就會率領觀音、勢至等清淨海眾前來,迎接我們往生極樂世界。

 

       善導大師說:

眾生稱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諸邪業繫,無能礙者,故名增上緣也。

 

       這段法語念起來令人法喜充滿,年輕的同修或蓮友,不妨將它背起來。這段法語是融合了《觀經》及《阿彌陀經》經文的意思。《觀經》說,念佛的人單憑念佛就能夠消除很大的業障,念念之中可以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另外《阿彌陀經》說,念佛人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來迎接他,所以說「臨終任運往生」。

 

 

傅閃老菩薩    走路時往生

       再講一個真實故事,來證明這個道理。

 

       民國六十五(1976)年,也就是三十一年前,菲律賓的首都馬尼拉有位老華僑,是女眾,八十歲,她在走路時往生極樂世界,可說是非常的殊勝。這位老華僑姓傅名閃,講閩南語,住在馬尼拉信願寺附近,信願寺在台灣也很有名。傅閃居士平常在信願寺做義工,參加信願寺的共修,平日自己念佛,如果有助念,她也都很發心參加助念。

 

       民國六十五年,農曆七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信願寺舉辦法會,她全程參加。第三天圓滿日的時候,早上起床她就先洗澡,換上新衣新鞋,那雙鞋是她從未穿過的新鞋子。

 

       她有個很疼愛的孫子,平常這個孫子的東西都是她在收放。那天早上孫子就問阿嬤:「阿嬤!阿嬤!我的什麼東西放在哪裏?」阿嬤幫他把東西找出來時,特別叮嚀他說:「阿孫!以後你的東西就要自己收、自己找了!」。

 

       那天她跟女兒去參加法會,法會進行到下午三點左右,就跟女兒說:「金童玉女來了!」女兒一看,哪有什麼金童玉女,只見到兩隻蝴蝶飛來。就跟傅閃居士說:「媽!哪有什麼金童玉女,只有兩隻蝴蝶而已。」下午四點半法會圓滿結束,信眾都要回去了,她們母女也離開大殿。

 

       走出大殿時,老菩薩就停下來,沒有再繼續走,頭稍微低垂。女兒覺得很奇怪,就問說:「媽媽,妳怎麼停下來?妳在看什麼?」見她沒有反應,就用手輕拍她的臉:「媽媽,妳怎麼了?」還是沒反應,仔細一看,才發現已經沒有呼吸。趕緊叫救護車送去醫院,不過已經往生了,這才知道媽媽是預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很自在、很自然地,任運往生極樂世界。

 

       信願寺的住持瑞今老法師,是位比丘尼,和台灣佛教界因緣很深,活到一百多歲,幾年前才往生。瑞今法師告訴傅閃居士的女兒說,妳媽媽曾跟我發願,說她往生的時候,希望能躺在醫院三天,讓親戚朋友來看她。

 

       老菩薩送去醫院時,經急救還稍微有呼吸,躺在醫院三天才斷氣,很多親戚朋友都來看她,所以她的這個願望也達成了。

 

 

淨土門者    還愚癡生極樂

       念佛法門沒有什麼奇特、高深、玄妙的地方,非常平常,就像善導大師所說的:

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就彌陀本願來看,阿彌陀佛的本意就是希望發願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都一向專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不要雜信、雜修、雜行,決定往生極樂世界。

 

       法然上人有句法語,文短而意義深長。他說:

聖道門者,極智慧證涅槃;
淨土門者,還愚癡生極樂。

 

 

愚夫愚婦    顓蒙念佛

       修聖道門需要上根利智,達到極高的智慧,證悟到涅槃的境界,在此娑婆世界成佛。淨土法門則相反,就算深入經藏,大開智慧,他也要和一般什麼都不懂的老阿公、老阿婆一樣,專靠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來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說「淨土門者,還愚癡生極樂」。這也就是為什麼高僧大德都強調「愚夫愚婦,顓蒙念佛,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剛才所講的幾句法語,年輕的同修蓮友,希望能儘量背起來,這些法語都很好,一念使人法喜充滿,心情開朗。

 

       「愚夫愚婦,顓蒙念佛,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實在是很好!「顓蒙」這個「顓」字,就是愚昧無知,愚不可及,好像未受教育、純樸愚拙的村夫農婦,什麼都不知道,他所知道的就只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如果是這樣,會使人很欽敬、很羨慕。

 

 

潛通佛智    暗合道妙

       我出家三十年,未出家以前早晚參禪打坐念佛,一有時間就讀經,看祖師的語錄,但其實現在我最羨慕的是同修蓮友,時間一到就來這裏念佛,結束就回去,不用費神去翻閱經文,尋章摘句,待會兒要講什麼,翻一翻、記一記,明天說不定又忘記了!這就叫「記問之學」,經常要動腦筋,而且為人事操煩。

 

       「愚夫愚婦,顓蒙念佛」,就是憨憨念佛就對了。顓蒙就是傻傻地,什麼都不知道,即使深入經藏,也要「行由解起,行起解絕」。所以實踐的時候,所有的學問、道理全部放一邊,就是專心去行,「行起解絕」就是顓蒙念佛。

 

       「潛通佛智,暗合道妙」,「潛通佛智」就是說自自然然、不知不覺就和佛的智慧、道的奧妙,互相融合,感應道交,這叫做「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念南無阿彌陀佛的法門,本來就是「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是「從果向因」的法門。我們所念的每一句,都是佛果的功德;每一句都是在領受佛所有的功德,是佛果的結晶,所以說是「潛通佛智」。「潛」就是都不懂,雖然說都不懂、都不知道,也沒有去追究,但是自自然然、不知不覺之間就和佛智相通、相呼應,自然將來就會往生、就會成佛,這就是「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往生決定    已是極樂聖眾

       往生的姿勢,有很多種,所謂坐亡立化。「坐亡」就是端端正正坐在那裏往生;「立化」就是端端正正站在那裏往生,這已經很不容易,更何況是走著往生。不過,我們不須羨慕這種,因為有比這境界更高的,就是「往生決定」。就是說現在已獲得往生極樂世界的身份,這個比較重要。

 

       不管將來什麼時候斷氣,怎麼樣的情況下結束生命,都沒有關係;在病床上也好,在行走中也好;或是飛機在空中爆炸,都沒有關係,因為我們都已經準備好了!因為阿彌陀佛已經對我們攝取不捨了!現在就是極樂世界的聖眾之一,現在已經不是生死輪迴的凡夫了!就好像阿羅漢「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不再受生死輪迴。

 

       所以往生比較殊勝或有奇妙的瑞相,往往是那種比較樸實,心腸比較柔軟,比較不會計較,比較沒有是是非非的那種人。

 

 

淨寧同修外祖母往生紀實

       現在要說我們同修的一件故事。說同修的故事比較親切對不對?這位同修就是淨寧。淨寧的外祖母往生時,全家都夢見,不但如此,連隔壁村莊也有些人夢見了。

 

       淨寧的外祖母,從出生就吃素,雖然嫁人,但是不願意生孩子。沒有生孩子卻有外孫,這個等一下再講。她往生前幾天,先交代家人說自己哪一天、幾點鐘就要走了,所以現在開始不吃東西,只喝白開水。家人都半信半疑,認為什麼時候走不知道,但不吃總是不行吧!至少也要喝點粥,所以就煮些粥讓她吃。外祖母就說:「你們怎麼要害我呀!」堅持只喝開水。

 

       到往生那晚,全家人都夢見打鼓、敲鑼、扛轎來接她外祖母,醒來就趕忙到她外祖母房間來看,只見她已經安詳斷氣了。隔天清晨鄰村有很多人都悲傷地來探望,說昨夜夢到敲鑼、打鼓、扛轎來接,是否真有這回事?可見她外婆的德行很受到當地人欽敬,才會有那麼多人關心。

 

       我說的內容,其實已經是第三手了,這件事情是淨寧的母親向兩姊妹說的(淨寧的母親在三年前已經往生了),是不是請淨寧或是淨文現身說法!

 

淨寧:其實上人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只剩下我外祖母為什麼會有外孫沒講而已。這是我們小時候媽媽就說過的,因為當時我們沒有佛教的觀念,不知道有西方三聖,也不知道有阿彌陀佛,所以對媽媽所說的事情,就像一般聽神話一樣,沒有很在意。剛好有個因緣跟上人說起我們大外婆的事情,上人一聽,認為這是一件可貴的往生瑞應事蹟,值得記載,作為啟信的事證。

 

       外公、大外婆是安徽宿縣人。在那個年代,男人可以娶很多個太太。大外婆她一出生就吃素,一直到嫁給外公也沒有生孩子,所以外公又娶了幾個太太,所生的孩子當中,只有我媽媽是女的。所以大外婆常常抱著媽媽,在懷裡跟她講人生的道理,或是念佛給她聽。

 

       大外婆要過世之前,就跟丈夫、兒孫說她什麼時候要走,期間她只要喝白開水,此外什麼食物都不要給她。但外婆擔心她體力會不夠,想要熬稀飯給她喝,大外婆就很生氣說:「妳是不是要害我去不好的地方?」外婆一聽就不敢,趕緊再給她喝白開水。

 

       大外婆往生前,家人在夢中見到一群人敲鑼打鼓、演奏各種樂器,來迎接大外婆上蓮花,當中有大人也有小孩。夢醒後,家人趕忙前去探視大外婆,大外婆已安詳往生。

 

       過不久,鄰村的親朋好友也前來探望,才知道原來大家都在夢中看到類似的景象。此時,家人與村人又親眼看到整個村子一片光亮,隱隱約約有樂聲傳來,還有怡人的香味瀰漫空中。

 

       我知道這件事情其實也沒有想很多,是有一次到同修家看到接引圖,那張接引圖比較小張沒注意到什麼,只看到好像有很多佛、菩薩。有一天看到比較大張的,裡面除了有很多佛、菩薩之外,還有很多吹笛子的、敲鑼打鼓的,那感覺就好像大外婆往生的情形,但是也沒有想那麼多,直到跟上人提起,經上人印證,才知道這是一件殊勝稀有的往生瑞相;我很慶幸有這樣一位往生的祖先,讓我很欣慰,也很受到鼓舞。報告完畢。

 

 

此岸到彼岸    純粹靠他力

上人:這樣講起來就是天樂鳴空,聖眾來迎,很熱鬧,很歡喜,不是喪事是喜事,所以這是非常殊勝的往生瑞相。

 

       這麼殊勝的往生是靠什麼?是靠她本身修其他的法門、做其他的功行?不是,靠她單純的念佛。這種在家眾有什麼時間、有什麼本事能夠修其他的法門呢?沒有,只是念佛。念佛就是靠佛,靠佛就是靠南無阿彌陀佛,靠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靠阿彌陀佛本來就有的這個願力。這個願力就是他力,他力就是指阿彌陀佛的本願力,阿彌陀佛的佛力,沒有指其他的佛菩薩,或是其他的助力。

 

       所以我們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專念這句名號,完完全全就是靠阿彌陀佛的力量,這就是絕對他力,純粹他力。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從娑婆到極樂,好像從此岸到彼岸,完全靠這艘船的力量,沒有靠其他的力量。我們只要安份的坐在這艘船上,自然就會從這岸到那岸。我們只要老老實實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臨終自然會任運往生極樂世界。

 

 

不可喜好玄妙    尋奇覓巧

       所以我在《書信集》中就寫說:「本願法門,本極平常,不可喜好玄妙,或尋奇覓巧。

 

       有多平常?平常到只要我們「稱名念佛」,不是觀想念佛,也不是觀像念佛,更不是實相念佛或無相念佛,或者是禪淨雙修,或者是參話頭,或修其他工夫,都不是,這樣就不是我們這個的法門。同修如果有人好奇、好巧、好玄、好妙,這樣就已經走錯路了。

 

       我出家至今三十年,看過很多教典,摸索過很多的方法,走過很多的路,累積了一些經驗。所以往往一看便約略知道對方深淺,看到有人去走那樣的路,學那樣的法,就會感到很可惜。

 

       我們宗風的「六不六化」說:「不尚體驗而平凡化」、「不好玄奇而平實化」、「不求高深而平常化」、「不純學術而信仰化」,就是要讓我們完全落實在這個法門──極其樸素,極其簡單不複雜,每個人都做得到,而且安安穩穩絕對可以往生極樂世界。這也是善導大師最後的結論──「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善導大師有五部九卷的著作,內容之豐富如同汪洋大海,但不論橫說豎說都以《觀經四帖疏》為標準。有些施設是就當時的時空背景,要引導當時的學者,所以需要有那種寫法,但最終都要回歸《觀經四帖疏》的教理。

 

       所以我們這個法門就是要注重《觀經四帖疏》,肯定善導大師的地位,這樣對自己法門的信仰,才會穩如泰山,堅定不移。

 

       講到這裡,如果大家沒有問題,我們繼續念佛到十一點。

 

       南無阿彌陀佛

 

 

 (講於2007年3月24日 )

(註:本文已編入慧淨法師講演集(三)一書 )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