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講演

  1. 與韓國法師談話並接受依止
  2. 「信心一決定,當晚便往生」的啟示(下)
  3. 「信心一決定,當晚便往生」的啟示(上)
  4. 阿彌陀經是在說什麼?
  5. 2024龍年新春講話
  6. 皈依開示(2023年11月11日新營)
  7. 慶祝彌陀聖誕暨淨嵩法師往生二十周年紀念講話
  8. 2023中元開示
  9. 剃度開示 ──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2023年8月30日)
  10. 皈依.五戒.剃度開示(2023年7月18日)
  11.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三)
  12.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下)
  13.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上)
  14. 2022中元開示
  15. 「光明遍照」六特色(下)
  16. 「光明遍照」六特色(上)
  17. 為淨土宗志工幹部講話
  18. 清明節慎終追遠與念佛(2022年清明節開示)
  19. 念佛超度之勝益
  20. 「光明遍照」文的特色
  21.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二)
  22.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一)
  23.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必得超絕去
  24.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五)
  25.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四)
  26.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三)
  27. 2021中元念佛超薦法會開示
  28.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二)
  29.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一)
  30. 2019年彌陀誕開示
  31. 2020中元法會開示
  32. 志工四喻
  33. 人生是苦
  34. 生命無常三根本
  35. 兩種深信、觸光柔軟、感恩歡喜
  36. 剃度開示(2019年7月7日)
  37. 中元節開示(2019)
  38. 剃度開示(2019年5月12日)
  39. 豬年話豬
  40. 剃度開示(2018年7月31日)
  41. 淨土宗──往生淨土成佛宗
  42. 受戒與持戒
  43. 趨向淨土的關鍵密碼
  44. 剃度開示(2018年3月24日)
  45. 二種成佛法
  46. 橫超的淨土法門
  47. 往生與預知時至
  48. 剃度及皈依開示(2017年9月19日)
  49. 往生極樂的條件(下.問答)
  50. 剃度開示(2017年8月18日)
  51. 往生極樂的條件(中)
  52. 往生極樂的條件(上)
  53. 深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念佛成佛
  54. 四十八願分類歸結
  55. 彌陀願心的根源
  56. 淨土宗的結論──宗旨四句偈
  57. 大慈悲五要點
  58. 慈心法門
  59. 念佛不妄語
  60. 真正的佛法是建立在脫離輪迴之上
  61. 淨土宗的根源
  62. 真正的孝行──託父母於阿彌陀佛
  63. 為何吃素?
  64. 略談佛教的意義與淨土宗之殊勝
  65. 「自省己過,善覆他罪,樂修慈心」
  66. 愛與佛命
  67. 不請之友
  68. 歲末聚餐對僧眾的談話
  69. 學佛的目的
  70. 說愛(二)
  71. 說愛(一)
  72. 念佛名號 學佛愛心
  73. 心平氣和 無住生心
  74. 念佛超度 三塗眾生
  75. 澳門淨土宗學會 讚頌辭
  76. 「以誠感人」的意涵
  77. 第一屆淨土宗志工研習會勉言
  78. 慧淨法師除夕團拜電話致辭
  79. 在心、在緣、在決定
  80. 佛教點燈的意義
  81. 念佛的方法與要領
  82. 念佛成佛的原理
  83. 佛在何處?
  84. 志工服務精神的內涵
  85. 淨土行人應具備的根本知見
  86. 慈悲的救度
  87. 念佛生蓮
  88. 三塗眾生 念佛往生
  89. 信受彌陀救度
  90. 為新戒比丘開示
  91. 歸依勸囑
  92. 念佛的音調與心態
  93.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94. 「澳門彌陀共修會落成法語」略講
  95. 厭穢欣淨 切願往生
  96. 初機念佛群疑問答
  97. 簡介淨土宗專純念佛的道風及心態
  98. 淨土法門 理事互含
  99. 初學淨土法門應有的認識
  100. 念佛人的「本尊」
  101. 一天的生活,從念佛開始
  102. 念佛即圓滿悲智功德
  103. 〈人有實德,天有奇報〉一文的啟發
  104. 明信因果,念佛求生
  105. 如何真正圓滿人生的目的
  106. 萬行不憑憑念佛(二)
  107. 萬行不憑憑念佛(一)
  108. 信佛救度念佛名 命終直入涅槃城
  109. 彌陀名號 不可思議
  110. 守愚念佛 彌陀住頂
  111. 阿彌陀佛的救度
  112. 一切眾生 皆有佛性
  113. 念佛方能消宿業
  114. 念佛成佛 即是佛教
  115. 阿彌陀佛 是何等佛
  116. 以佛為念 以淨為歸
  117. 念佛眾生 攝取不捨
  118. 乘本願船 登涅槃岸
  119. 淨土法門 萬法歸宗
  120. 世間虛假 唯佛獨真
  121. 一心念佛 無疑無雜

法義開示

  1.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三)
  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二)
  3.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一)
  4.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
  5.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九)
  6.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八)
  7.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七)
  8.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六)
  9.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五)
  10.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四)
  11.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三)
  12.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二)
  13.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一)
  14.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
  15. 彌陀淨土的特色-超
  16. 《觀無量壽經》概說(九)
  17. 《觀無量壽經》概說(八)
  18. 《觀無量壽經》概說(七)
  19. 《觀無量壽經》概說(六)
  20. 《觀無量壽經》概說(五)
  21. 善導淨土教理的核心
  22. 淨土宗帶三法數
  23. 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24. 善導淨土教理特色
  25.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五)
  26.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四)
  27.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三)
  28.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二)
  29.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一)
  30. 《觀無量壽經》概說(四)
  31. 《觀無量壽經》概說(三)
  3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
  33. 《觀無量壽經》概說(一)
  3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七)
  3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六)
  3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五)
  3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四)
  3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三)
  3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二)
  4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一)
  41.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
  42.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九)
  43.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八)
  4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七)
  4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六)
  4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五)
  4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四)
  4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三)
  4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二)
  5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一)
  51. 「三誓偈」略解
  52. 念佛的利益
  53. 剃度典禮開示
  54. 「彌陀三約定」
  55. 為新戒弟子開示
  56. 淨土宗「四不」
  57. 《無量壽經》大意(九)
  58. 《無量壽經》大意(八)
  59. 《無量壽經》大意(七)
  60. 《無量壽經》大意(六)
  61. 《無量壽經》大意(五)
  62. 《無量壽經》大意(四)
  63. 《無量壽經》大意(三)
  64. 《無量壽經》大意(二)
  65. 《無量壽經》大意(一)
  66. 《無量壽經》概說(續)
  67. 《無量壽經》概說
  68. 淨土宗特色略說
  69. 淨土宗宗旨略說
  70. 略說淨土宗教判
  71. 佛化婚禮開示
  72. 自信教人信 擔當向前行
  73. 成佛何時、極樂何處、往生何位?
  74. 出家的價值與意義
  75. 略說彌陀名號之義
  76. 為什麼淨土法門是易行道?
  77. 淨土宗是彌陀慈悲救度的法門
  78. 娑婆眾生 無不是業
  79. 龍樹菩薩往生安樂國
  80. 華光出佛
  81. 彌陀光明 最尊第一
  82. 法是道場的靈魂
  83. 不問罪福 念佛皆生
  84. 彌陀誕辰念彌陀 (二)
  85. 彌陀誕辰念彌陀(一)
  86. 「名號的功德」與「念佛的利益」
  87. 「《大經》三要文」的重要性
  88. 極樂安身實是精
  89. 大悲傳普化 真成報佛恩
  90. 相勸行念佛 悉名行大悲
  91. 《地藏經》「念佛度亡」之文略講
  92. 口稱成因由法德
  93. 念佛與佛,機法一體
  94. 淨土法門的大根大本
  95. 何謂「一心不亂」?
  96. 略談念佛方式與莊嚴道場
  97. 極樂無為涅槃界
  98. 如何真正紀念「彌陀聖誕」
  99.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
  100. 為迴龍寺常住僧眾開示
  101. 淨宗宗旨與敦倫盡分
  102.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略講
  103.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問答)
  104.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開示)
  105. 淨土宗的幾個名詞略釋
  106. 成佛如林的法門
  107. 善導大師-《觀經疏》大願業力與《大經》三誓偈
  108. 善導大師-略說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109.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五)
  110.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四)
  111.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三)
  112.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二)
  113.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一)
  114.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四)
  115.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三)
  116.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二)
  117.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一)
  118.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四)
  119.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三)
  120.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二)
  121.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一)
  122. 《易行品》概說
  123.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二)
  124.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一)
  125.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三)
  126.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二)
  127.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一)

宗風

  1. 宗風學習(七)
  2. 宗風學習(六)
  3. 宗風學習一~五

臨終開示

  1. 臨終的殷切勸導叮囑
  2. 娑婆旅程盡,辭別歸蓮鄉
  3. 信順彌陀救度

訪問篇

  1. 輔仁大學宗教系所師生參訪慧淨法師記
  2. 傳承的路_與越南團法師談話

問答

  1. 為善導寺幹部蓮友開示(問答)
  2. 他力與因果,有矛盾嗎
  3. 他力的念佛就是隨緣的念佛?
  4. 如何從自覺愚惡契入彌陀的救度
  5. 於福州答蓮友問
  6. 於弘願寺答僧眾問

第十八願善導釋

  1.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十)
  2.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九)
  3.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八)
  4.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七)
  5.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六)
  6.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五)
  7.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四)
  8.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三)
  9.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二)
  10.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一)
  11.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
  12. 第十八願善導釋(九)
  13. 第十八願善導釋(八)
  14. 第十八願善導釋(七)
  15. 第十八願善導釋(六)
  16. 第十八願善導釋(五)
  17. 第十八願善導釋(四)
  18. 第十八願善導釋(三)
  19.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
  20. 第十八願善導釋(一)

淨土法門的核心

  1.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十)
  2.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九)
  3.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八)
  4.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七)
  5.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六)
  6.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五)
  7.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四)
  8.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三)
  9.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二)
  10.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一)
  11.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
  12. 淨土法門的核心(九)
  13. 淨土法門的核心(八)
  14. 淨土法門的核心(七)
  15. 淨土法門的核心(六)
  16. 淨土法門的核心(五)
  17. 淨土法門的核心(四)
  18. 淨土法門的核心(三)
  19.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
  20. 淨土法門的核心(一)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四、憶與念
  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三、念者今心也,黏著不能忘
  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二、閉關念佛的苦惱者
  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一、念佛先要認識佛
  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現往東方的佛
  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令眾成佛的佛
  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使凡入報的佛
  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報身報土的佛
  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諸佛證誠的佛
  1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臨終來迎的佛
  1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親近增上的佛
  1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身心無礙的佛
  1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息三塗的佛
  1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無礙的佛
  1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唯攝念佛的佛
  1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遍照的佛
  1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名號的佛
  1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名體一如的佛
  1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依正不二的佛
  2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機法一體的佛
  2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
  2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為作大安的佛
  2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召喚眾生的佛
  2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不擯眾生的佛
  2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代眾受苦的佛
  2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以身為質的佛
  2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急救溺水的佛
  2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平等救度的佛
  2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主動救度的佛
  3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地獄的佛
  3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救世法王的佛
  3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眾生的佛
  3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阿彌陀佛,是一尊為大施主的佛
  3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惠利群生的佛
  3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八)
  3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七)
  3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六)
  3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五)
  3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四)
  4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三)
  4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二)
  4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一)
  4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
  4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九)
  4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八)
  4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七)
  4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六)
  4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五)
  4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
  5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
  5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
  5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一)
  5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目錄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法談開示
top

法談開示

志工四喻

──2020年1月4日於弘願第六屆志工研習開示

 

  各位法師慈悲,各位志工們、蓮友們:南無阿彌陀佛(三稱)

  今天是淨土宗弘願念佛會「第六屆志工研習班」圓滿的日子,也是可喜可賀的日子。

  每一期的志工研習,除了跟大家分享如何抱著做志工的志願,以及該以怎樣的心態、行持、作為來扮好法門的志工之外,有關本門的法義探討也有好幾堂課,所以一期的志工課下來,對本門的教理,及志工的發心、態度、行持,都會有更正確的了解與掌握。

  今天,我再以一個講題跟大家分享──「志工四喻」。這四種比喻的內容是引自佛陀所講的四部經典,談到有關志工的發心,與身為一個志工最應理解、把握的要點。

  志工四喻:

  一、志工是「不請」之友;
  二、志工是「傭人」之相;
  三、志工是「同塵」之身;
  四、志工是「無我」之心。

  這四點,我分別以四種經典的法語來做說明。雖然這四點的文字不一樣,但四點的內容都是互相融通的。「不請之友」的經文當中,含有「傭人之相、同塵之身、無我之心」的內涵;同樣的,「傭人之相」當中也含有「不請之友、同塵之身、無我之心」的內涵。當然,「同塵之身」與「無我之心」也同樣各含有其他三種內涵。

 

一、志工是「不請」之友

引用自《無量壽經》:

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
荷負群生,為之重擔。
不請之法,施諸黎庶。
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
於諸眾生,視若自己。

  這是《大經》的五段經文。這五段經文,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因為常常引用。

  第一段,「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此即志工是「不請之友」的經典依據。

  第二段,「荷負群生,為之重擔」。做眾生不請之友的目的,在於「荷負群生,為之重擔」。

  接下來,「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於諸眾生,視若自己」。

  這五段法語,之前的志工培訓已有做過解釋,今天我主要講的是「不請之友、不請之法」

  在《無量壽經》中,有關「不請」──不用別人來請我們、求我們,而是我們主動,乃至積極的一種發心。

  「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然後「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之所以當眾生的「不請之友」,目的也是要以「不請之法」來「施諸黎庶」;因為,這個「不請之法」,是能夠讓我們獲得現當二益──現生能夠一生平安、免難,諸事比較圓滿,也就是獲得幸福。但,人生再怎樣的安樂、幸福,都是有限的、有為的,不是究竟、絕對的幸福。絕對的幸福是:離開六道輪迴,甚至成就佛果。這個「不請之法」,就是能夠讓我們現生安樂,將來往生成佛的這個法門。

 

二、志工是「傭人」之相

  引用自《優婆塞戒經》:

自省己過,善覆他罪,樂修慈心。

 

願為眾生趨走給使,令彼安穩歡愉受樂,為他受苦心不生悔。
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業所作諸善,終不自為恆為他人,
自捨己事先營他事,營他事時不擇時節,終不顧慮辛苦憂惱。

《優婆塞戒經》這幾段經文很好。「自省己過,善覆他罪,樂修慈心」。

  「願為眾生趨走給使」這一句八個字就是「傭人之相」的根據。

  「願為眾生趨走給使」,就是讓眾生使喚、差遣,甚至為眾人的奴僕,只要「令彼安穩歡愉受樂」,即使「為他受苦,心不生悔」

  這是不容易的,卻是我們嚮往與學習的;尤其身為道場的志工,必須要有這樣的發心與擔當。

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業所作諸善,終不自為恆為他人,
自捨己事先營他事,營他事時不擇時節,終不顧慮辛苦憂惱。

  這幾段經文很好,希望大家能夠背下來,作為志工發心的內容,甚至是學佛的目的。

  學佛就是為了成佛,成佛有一個關鍵就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必須要有相應的行持,也就是要行菩薩道。《優婆塞戒經》這幾段經文就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概略性說明。當然,所發心的具體內涵,會隨著時間、空間,以及對方的根機而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都要有這樣的存心,而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自捨己事先營他事」,以社會上來講,抱著這一種觀念的人會被說是呆人、傻子,可是,這樣的傻子,卻是學佛人所應該做的。佛陀之所以成佛,是因為曠劫以來、生生世世,他都是在做這樣的事。

 

三、志工是同塵之身

  「同塵」就是「和光同塵」的意思。行菩薩道具體的內容是什麼呢?就是「四攝六度」。「四攝法」中之一就是「同事攝」,為了度化對方,而示現跟對方同樣的身分、性格、性情,使他能夠有「同氣相求、同頻相應」而來接近我們。只要對方能夠接近我們,我們就有機會引導他來學習淨土法門,甚至離苦得樂。

  接下來引用《普門品》的經文:

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取意)

  《普門品》中雖沒有這些文字,但具有這種內涵。觀世音菩薩是以什麼方式為眾生說法?如何聞聲救苦應聲而現的呢?《普門品》裡的經文具體的列述:

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身得度者,即現執金剛身而為說法。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

  我們志工也是一樣,不擺自己的架子,也不固執自己的身分,對方應該以什麼狀態來接引他,就隨順對方的根機來接引他,這叫做「隨類應同」。隨順對方的根機,顯現跟他相應、同樣的身體。

  所以,這裡說「同塵之身」,也可以說是「應同之身」。

 

四、志工是無我之心

  擔任志工,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如果沒有無我之心的話會自我障礙,甚至退心。為什麼?志工是白白的、無私的、不講條件或對價付出的。可是,人都是煩惱的凡夫,我們所做的,儘管是盡情盡興、盡分盡力,可是未必事事都能做得圓滿,因此也未必事事都能獲得肯定。因此,必須要有無我之心──忍苦耐勞、任勞任怨、無怨無悔。別人讚美我們,我們也是平常心;別人詆毀或嫌棄我們,我們也是平常心。

  當然,平常心未必是無我,但是能夠嚮往無我的話,至少能夠有平常心。所謂「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斯為下矣。」因此,我們必須往最高的去取法。

  接下來引用《金剛經》的經文:

應如是生清淨心: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色、聲、香、味、觸、法」叫做「六塵」,也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面對的。「色、聲、香、味、觸、法」為什麼稱為六塵呢?「塵」就是污染的意思,會污染我們的心性,使我們造罪業,使我們一直在六道輪迴。所以,色、聲、香、味、觸、法都是污染的。

       我們發心為眾生做志工,就應該不受色、聲、香、味、觸、法的侷限或者染污,應該超越它,這個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在色上,也不住在聲相、香味,或者是味、觸、法的上面。所謂「法」,就是「眼、耳、鼻、舌、身」在面對「色、聲、香、味、觸」的過程都會留下印象,然後執著在心中,這就成為「法」。這些法是污染的,所以應該做過了就把它捨掉,不放在心中。

  又說: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
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們發心做志工,儘量要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之心來服務大眾,也就是「空三心、泯四相」。沒有我、他、大眾的對待,也沒有所謂我在做什麼事情,有什麼順逆、成敗得失這一類的想法與執著,超越這種對待。

  如果以「無我的心」──沒有我執、沒有法執,同時又能修一切善法,這樣就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金剛經》主要是在說般若、空,但「空」不是「偏空」,還有「有」在裡面。「有」就是行一切善法,但修行一切善法卻不執著,它還是「無」,以「空無」的心來修這一些善法。

  如果以一般通途法門的軌則,要成佛一定要依戒定慧、四攝、六度、四弘誓願。不論是天台宗、華嚴宗、三論宗、唯識宗、密宗、禪宗、律宗,通途軌則都是這樣的。明心見性之後,從性起修,一直到斷見惑,這樣才能夠超越生死輪迴。因為斷了見惑至少不會墮落三惡道,經過幾次的人天,就能夠離開三界。當然這很困難,我們是做不到的。

  以現代來講,參禪學禪的人很多,但幾乎沒有一個是真正明心見性的人;何況,明心見性之後,還要從性起修來降伏煩惱,進而斷除煩惱,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但是,以聖道門次第來講,一定必須經過這樣的軌則。依循這個軌則修持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空性見」,一個是「大悲心」。具空性見才能夠破除煩惱,乃至破除無明惑;具有大悲心才能犧牲自己救度眾生,沒有為自己、自私自利、自我設想,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利益眾生,以利益眾生為前提;所有的利益、成功都付給眾生,眾生所有的失敗、悲痛,則自己要去承擔,這個就是聖道門的簡要修行次第。

  淨土門是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往生之後自然就能夠破除煩惱,有悲智廣度眾生。

  以上這幾段《金剛經》的經文,我們做得到嗎?做不到。我們凡夫都有貪瞋癡,不可能做得到的,只是說我們應以此為標竿,學習前進,走一步就算一步。因為,佛就是這樣的,我們學佛就要學習這樣的內容。

  接下來要跟大家講兩件小孩念佛的感謝故事。

  第一則是一個七歲小女孩,叫做李宇涵,二次遊極樂。

 

李宇涵遊極樂(第一次)

  今年初,仰仗阿彌陀佛的增上緣,讓我認識了中華淨土宗協會,也大大的增加了我信佛念佛必定往生成佛的信心。
  今年(2019)四月十一日,我與母親劉金珠前往台北淨宗寺與慧淨上人討論三重新佛堂的規劃。之後,上人知道我有一個七歲的女兒,就要我鼓勵小女兒念佛,尤其是睡前靜默念佛,往往當晚就能夢遊極樂,因為小孩心思單純,較能感應。並引用幾則事例證明,同時也給我一本協會所編的隨身書,名為《小孩遊極樂》,書中有二十一件小孩念佛遊極樂的見證。這令我很驚訝,因為我與母親在某個道場念佛共修、誦經拜懺好幾年,從來不知道有這種感應現象。
  於是我回家後馬上跟我七歲的女兒李宇涵分享,我問她妳想不想要阿彌陀佛帶妳去玩?她說:當然要啊!那阿彌陀佛什麼時後會來帶我呢?我說:你今天睡覺前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到睡著,阿彌陀佛就會來帶妳喔。然後,她就很興奮的說那我要趕快去洗澡趕快去睡覺了。
  隔天,她就跟我說:媽媽我睡著後阿彌陀佛就來帶我去極樂世界玩了耶!我很驚訝回她:真的嗎。她回我:當然是真的啊!而且我在那裡還有看到外公耶,就在阿彌陀佛的旁邊,外公頭髮變黑色的,整個人看起來好年輕(註:我的父親於2018.08.16往生,當時也有請蓮友們來助念),那裏很漂亮很好玩我還要再去。之後我為了要證實是不是真的,我就開始問她:
  媽媽問:是誰來帶妳去的?
  宇涵回:當然是阿彌陀佛啊!我看到他飄在窗戶,然後我就在他旁邊了。
  媽媽問:阿彌陀佛是開車載妳去嗎?
  宇涵回:吼,當然不是啊!我們是用飄上去的啊。
  媽媽問:要怎麼飄啊?
  宇涵回:阿彌陀佛跟我就站在蓮花上面,雲幫我們飄上去的。
  媽媽問:那阿彌陀佛長甚麼樣子?
  宇涵回:他就跟家裡的佛祖長一樣,只是頭上的東西長不一樣,然後胸口那邊有一個字很像正的字。
  媽媽問:那阿彌陀佛頭上是甚麼啊?
  宇涵回:他頭是一顆一顆的圓圓的。
  媽媽問:那妳有跟阿彌陀佛說話嗎?
  宇涵回:他只跟我說要一直念阿彌陀佛,才可以去西方極樂世界。
  媽媽問:那阿彌陀佛有穿衣服或鞋子嗎?
  宇涵回:有啊!他有穿寬寬的衣服跟褲子,可是他沒有穿鞋子,是光腳丫。
  媽媽問:在那裡有看到甚麼嗎?
  宇涵回:那裡就很漂亮,到處都亮金金的,甚麼都是亮亮的。
  媽媽問:在那裡有甚麼妳覺得好玩的嗎?
  宇涵回:有,那裏有一個游泳池可以玩,跟好像很漂亮的瀑布,而且是金色的會一直從上面流下來,那個是我覺得最漂亮最好玩的,還有一個白色的溜滑梯喔,那個也很好玩。
  媽媽問:游泳池裡有什麼嗎?
  宇涵回:有呀,看起來像游泳圈的花在水上面,跟佛祖坐的墊子很像。
  媽媽問:像游泳圈的花上面有名字嗎?
  宇涵回:有呀,我有看到四個字的林劉金珠,可是外婆的名字是劉金珠啊,好奇怪喔!為什麼多一個字?(思妤註:媽媽冠夫姓,所以身分證是「林劉金珠」四個字,但幾乎沒人知道,一方面對外都用劉金珠,而且現代已經很少在冠夫姓。)
  媽媽問:還有看到其他的名字嗎?
  宇涵回:有媽媽的林思妤,可是怎麼沒有看到爸爸的名字啊?(思妤註:爸爸當時也有在薰習佛法,但並不是專修念佛的法門。現在已是念佛會的幹部
  媽媽問:那還有誰的名字?
  宇涵回:還有釋淨仁,而且他的蓮花好大喔。(思妤註:是慧淨上人的弟子,也是三重新佛堂的住持淨仁師父,他的身分證也是釋淨仁三個字。)
  媽媽問:那媽媽的也很大嗎?(笑)
  宇涵回:就阿彌陀佛最大,再來是淨仁師父,然後是外婆的,再來才是媽媽的,然後是我的。
  媽媽問:也有妳自己的名字喔?
  宇涵回:我當然有呀!不然阿彌陀佛要怎麼來帶我去玩。(笑)
  媽媽問:那裏的人會開車嗎?
  宇涵回:那裏沒有車啦!大家都是站在雲上飄來飄去。
  媽媽問:那裡的天空有顏色嗎?
  宇涵回:就藍藍金金的啊。
  媽媽問:那地板有顏色嗎?
  宇涵回:有呀,顏色比較深,像咖啡色的金色 。
  媽媽問:那邊有味道嗎?
  宇涵回:沒有耶。
  媽媽問:妳去的時候,那邊是白天還是晚上?
  宇涵回:天空藍藍金金的應該都是白天,因為天空都沒變暗。
  媽媽問:那邊有什麼聲音或音樂嗎?
  宇涵回:有聽到蓮池讚的聲音,也有噹噹噹的聲音。
  就這樣我聽了很法喜。宇涵之後的每一天都是念著六字名號「南無阿彌陀佛」入睡,很有趣的是過了幾天,宇涵跟我說阿彌陀佛怎麼都沒來了?我就反問她:阿彌陀佛有說會再來帶妳去玩嗎?她回我:有啊!他說只要一直念他的名字,他有時間就會再來帶我去玩啊,他可能太忙了吧。

  後續:
  今天(7月17日)我帶宇涵到淨宗寺與慧淨上人再度討論三重新佛堂,討論告一段落後,上人就請宇涵坐到他旁邊跟他聊天,就開始問她:
  上人問:宇涵啊!你有去西方極樂世界玩嗎?
  宇涵回:有啊,可是有點忘記了。
  上人問:菩薩帶妳去的嗎?
  宇涵回:不是菩薩啦,是阿彌陀佛來帶我去的啦!(大家都笑了)

‥‥‥‥

( 林思妤 2019.7.17)

 

李宇涵二遊極樂

  宇涵自從今年(2019)4月11日夢遊極樂世界之後,每一天都是念著六字名號「南無阿彌陀佛」入睡,希望再次能讓阿彌陀佛帶到極樂世界玩。很有趣的是過了幾天,宇涵跟我說阿彌陀佛怎麼都沒來了?
  我反問她:阿彌陀佛有說會再來帶妳去玩嗎?
  她回我:有啊!他說只要一直念他的名字,他有時間就會再來帶我去玩啊,他可能太忙了吧。
  從她的童言童語中,流露出心中殷切的盼望。
  俗話說「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就在今晚,她不但沒有念佛,反而是在鬧小脾氣,傷心含淚的狀態中入睡,阿彌陀佛卻主動前來,再度帶她遊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慈愛令人訝異感動,以實際事例貼切地說明,念佛人不管有沒有在念佛,阿彌陀佛時處諸緣都臨在加護,攝取不捨。
  宇涵這次二遊極樂的時間很短暫。緣起是這樣的:
  晚上我催促著宇涵上床睡覺,但她希望我陪她睡,可是我還有家事未完成,要她自己先睡,我忙完再過去陪她,她有點不開心而鬧小脾氣,但我沒理會她。
  待家事忙完,我到房間看她時,發現她臉上還垂著未乾的淚水,我看了好心疼,抱了她一下。這時她醒了,也回抱了我,興奮的跟我說阿彌陀佛剛剛來帶她去極樂世界玩了。
  宇涵說,這次阿彌陀佛是從天花板下來的,她說應該是住在樓上的鄰居也有在念佛,所以阿彌陀佛才從他們家下來的。
  宇涵接著說:我這次有看到住在三重的外公(註:我的父親林宜土,於2018年8月16日往生,有依佛教儀式助念24小時後入殮)。
  也有看到台北的奶奶(註:是我先生斯緯的媽媽,我的婆婆李趙晴美,於2010年7月8日去世,當時夫家沒有接觸佛教,所以斷氣不久大體隨即放進冰庫,也沒有依佛教儀式助念。去世九年之後的今年三、四月間,斯緯才接觸淨土宗,並到淨土宗三重分會共修,分會的住持淨仁法師建議,我們可以參加每個星期天下午的念佛超薦佛事,超薦婆婆,一樣可以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接引婆婆往生極樂淨土。因此共參加了七次淨仁法師於2019年6月13日到2019年8月14日主持的念佛超薦佛事。藉由我女兒宇涵看見婆婆在極樂世界,讓我先生對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深信不疑,這證明了阿彌陀佛的救度能力是超越時空的,家人念佛,能助往生之親人解脫輪迴超生淨土,彌陀救度有這不可思議的特色,真的好神奇,如此殊勝方便,讓我好開心。)
  還有看到小Q(註:我當時懷孕三個月,小Q是宇涵幫尚在我腹中的寶寶取的小名),阿彌陀佛抱著小Q,他超級可愛的,我好喜歡,手腳都一圈一圈的連接在一起,很像米其林輪胎,阿彌陀佛雙手抱著小Q靠在雙腿上,但我看不出來是弟弟還是妹妹。
  宇涵自述:我這次有吃了菠菜、高麗菜還有一條地瓜,地瓜超甜的。還有穿新衣服,是我一直想穿的白色禮服,全部白色的好漂亮喔,我覺得我很像公主。三重外公變得更年輕了,台北奶奶短頭髮,捲捲的,而且還有擦口紅耶,好漂亮。
  宇涵續述:這次看到的地板是金色的,像河流那樣會流動的感覺;天空是白色的,有一點點淡藍色,看起來很亮很亮。
  我這次還數了阿彌陀佛頭上的黑色珠珠,一共有100顆耶!阿彌陀佛這次是坐著的,雙腳交叉(註:盤腿的意思),嘴巴也是一直念著南無阿彌陀佛,而且只要念一句阿彌陀佛,佛頭上就會有光出現,好奇妙喔。
  宇涵續說:我突然好想有人幫我抓背喔,想著想著結果阿彌陀佛就請觀世音菩薩幫我抓背耶,好舒服喔……然後我就醒了,是媽媽抱著我幫我抓背。
  媽媽問:這次有看到哪些人的蓮花?
  宇涵回:有「ㄕˋ ㄏㄨㄟˋㄐㄧㄥˋ (釋慧淨)」(註:是上人的法號,宇涵說當時看到的是注音符號。可知阿彌陀佛曲順眾生的根機,曉得七歲的宇涵有些中文還看不懂,所以用注音呈現。)、釋淨仁、林思妤、李宇涵、黃素娥、林君憲(以上諸位法師及蓮友,都是和宇涵較熟識的),還有外婆(林劉金珠)。
  然後,我跟阿彌陀佛說我想看「茉莉」的蓮花(註:「茉莉」是林君憲的女兒,宇涵的好朋友,今年三歲,有跟隨他爸爸到三重分會念佛),阿彌陀佛就示現一朵上面寫著「010」(註:阿拉伯數字)的蓮花。(「茉莉」的本名叫「林奕玲」。阿彌陀佛知道宇涵還看不懂「奕玲」二字,所以用「010」來呈現,真是太善巧了。微妙的極樂淨土向來是難信難說的,但阿彌陀佛卻能輕易、方便的轉換成讓七歲的孩子都能理解與嚮往的情境,真不可思議。)
  宇涵的二遊極樂讓我非常驚訝,仰承阿彌陀佛的眷顧、示現,及無私的大愛,讓我們全家由衷信服。
  非常感恩有這樣的緣分可以深入淨土宗,透徹生命賦予人生的意義,進而奉行「自信教人信,真成報佛恩」。

(林思妤 2019.9.24)

 

  再一個故事,也是很有意義。就是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屏東有一個四歲的小孩子叫做方遠齊,男孩子,遊極樂世界。

 

方遠齊四歲遊極樂

  我的母親郭吳盆居士,生前是一位很虔誠的佛教徒,於今年(2019)2月12日(農曆大年初八),因罹患腎臟癌而去世,享壽八十四。

  母親有受過菩薩戒,她個人的修持很嚴謹,可以算是很用功的在家居士,一直到年老病重走路都很困難了,還是堅持要上樓到佛堂念經持咒做功課。

  她生前就常常告訴我,做人實在太苦了,六道輪迴也實在太可怕了,所以她一定要去極樂世界。

  今年初,母親的病情更加嚴重了,有一位以前和她一起學佛的好朋友蘇淑真居士來看她,淑真居士現在正學習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她說,善導大師告訴我們,只要專稱「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而且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臨終前,阿彌陀佛一定會前來接引,不管此人是在昏迷或清醒的狀況,也不管他善少惡多,即使臨終最後一念不能念佛,阿彌陀佛都會現前來接引的,因為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

  雖然淑真師姊苦口婆心,引經據典講解善導大師思想和阿彌陀佛的救度法門,但母親卻完全不相信光念佛就可往生的他力教,她堅信一定要自力去除貪、瞋、癡和自力行六度萬行,加上臨終最後一念在佛號上,才能往生極樂世界。

  母親在臨終前有好幾次告訴我,她的爸媽很疼愛她,來看她了。

  母親斷氣後,姪女請了一位專門幫人助念的密宗在家居士來助念了將近六個小時;之後,另一道場也來了五位居士,助念兩個多小時。接著,才將遺體送到生命館。

  母親送到生命館第三天,兒子帶著他的女朋友,前來生命館向我母親拈香時,我母親現形站在我兒子女友面前(她可以見到無形眾生),請她轉達,勸我不要太勞累。此事讓我測知母親還在六道,她還有放不下的心事,還不想往生佛國淨土。

  因此,我聽從淑真居士的建議,禮請屏東善導寺的法師和蓮友們來幫母親助念開示,素昧平生的師父、蓮友們,完全無條件,像一家人般地幫忙處理母親的後事,從入殮、開示、火化、到進塔,我們一家人感動到不知如何是好。

  之後,我都有去參加善導寺每個星期日上午的念佛超薦法會,為母親念佛。

  自從她老人家離世到現在,已經將近十個月了,除了一次特別的原因,我不曾缺席念佛法會,只因為我懸念著母親有無往生這件事。

  國曆12月12日,是阿彌陀佛聖誕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善導寺有辦理皈依法會。我和先生、女兒三人都非常珍惜這次的因緣。

  皈依後,才過了幾天,就在12月21日那天早上,我在佛堂清潔佛桌,準備禮佛,我那四歲的小孫子方遠齊大聲地直喊:「阿嬤(台語,祖母之意)妳在哪裡呢?」我回答他:「我在佛堂。」他急急地跑上來,很大聲地說:「昨天晚上阿彌陀佛來爸爸的房間帶我去玩,阿彌陀佛牽著我的手,『咻!』一下就到了。阿彌陀佛打開一朵橘色的蓮花給我看,郭吳盆就坐在裡面(馨淨居士說,平常教他念阿祖──即曾祖母的名字都是「吳盆」兩個字,並不知道阿祖有冠夫姓),一下下(形容很快),阿彌陀佛又把阿祖的蓮花合起來了。還有看到阿公(祖父之意)、阿嬤及姑姑的蓮花。」

  我為了進一步確認他所說的是真是假,指著佛堂的觀世音菩薩聖像問他,你有看到這一位嗎?小孫子答:「有,他也在阿彌陀佛那裡。」

  我又拿上次去臺南參加慧淨上人佛一法會帶回家的「阿彌陀佛西方接引圖」給他看,他指著阿彌陀佛說,我在那裡看到一百個阿彌陀佛(他才四歲,最大的數字都以一百來形容)。

  又過幾天,他看到我從善導寺帶回家的書《無條件的救度》,此書封面有寶塔,他指著寶塔說:「我在阿彌陀佛那裡也有看到這個!」

  自從親近善導寺後,我就規定方遠齊睡前要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當時他還討價還價說十聲太多了,問我:「阿嬤!我念三聲可不可以呢?」我堅持要念十聲,他也就很聽話,每晚念十聲佛號才睡覺。

  慈悲的阿彌陀佛知道,自從母親離世後,我這些日子以來,一直掛心母親是否有往生佛國,所以阿彌陀佛才會來帶四歲的小遠齊去極樂世界看阿祖,要讓我完全放心。

  我聽人說,母親因為疑惑佛智,才會還在蓮花苞胎裡,等她聽了觀世音菩薩說法開示後,明信佛智了,自然而然會花開見佛。

  12月29日,我帶著方遠齊到善導寺,方遠齊一進念佛堂,就一直盯著阿彌陀佛的聖像看。問他:「是哪一位帶你去極樂世界啊?」方遠齊指著佛堂的本尊阿彌陀佛,同時很用力、堅定地說:「就是這個阿彌陀佛帶我去的!」

2019年12月30日   口述/馨淨居士  記錄/淨智居士

 

  如果在座蓮友家裡有小孩,儘量鼓勵他們念佛,小孩子念佛,就很容易夢遊極樂世界。再者,如果小孩有夢到極樂世界的話,大人必須引用經典上的內容,一點一點的去引導,問他遊極樂的內容,沒有問他的話,小孩子不容易講出來。然後就可以將內容記載下來,作為一輩子的紀念。因為小孩子幾年之後,可能就忘了。如果有留下記錄,就能引起回憶;同時,這樣的記載也可以說是傳家寶。為什麼?世上一切都是身外之物,有一天都會消失的。經典上就說「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時刻都在變異,時間到就會消失的,「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世間上沒有一個東西,不被無常所吞,無常就是死亡,就是消滅的意思。可是這一種記載就可以成為傳家寶。只有念佛,佛才是真實。有句話說「世間虛假,唯佛是真。」我們念佛到極樂世界,生命才能夠永遠存在,離開六道生死輪迴、不生不滅;所以,那是一篇很好的傳家寶的文章。

  當然,極樂世界是涅槃的境界,涅槃的境界其實是超越形象的;可是,小孩子去往往都會看到這個、那個,那也是隨類應同,隨順他的根機,顯現給他看的。不然,經典上講,在極樂世界都是「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自然、虛無、無極,都是指成佛的、涅槃的境界。

  今天志工授證,我們就講到這裡。不過,今天主要在講故事,但是,故事中含有道理,理事不二,從事相上能夠了解這個法門。

  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