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講演

  1. 與韓國法師談話並接受依止
  2. 「信心一決定,當晚便往生」的啟示(下)
  3. 「信心一決定,當晚便往生」的啟示(上)
  4. 阿彌陀經是在說什麼?
  5. 2024龍年新春講話
  6. 皈依開示(2023年11月11日新營)
  7. 慶祝彌陀聖誕暨淨嵩法師往生二十周年紀念講話
  8. 2023中元開示
  9. 剃度開示 ──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2023年8月30日)
  10. 皈依.五戒.剃度開示(2023年7月18日)
  11.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三)
  12.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下)
  13.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上)
  14. 2022中元開示
  15. 「光明遍照」六特色(下)
  16. 「光明遍照」六特色(上)
  17. 為淨土宗志工幹部講話
  18. 清明節慎終追遠與念佛(2022年清明節開示)
  19. 念佛超度之勝益
  20. 「光明遍照」文的特色
  21.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二)
  22.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一)
  23.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必得超絕去
  24.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五)
  25.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四)
  26.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三)
  27. 2021中元念佛超薦法會開示
  28.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二)
  29.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一)
  30. 2019年彌陀誕開示
  31. 2020中元法會開示
  32. 志工四喻
  33. 人生是苦
  34. 生命無常三根本
  35. 兩種深信、觸光柔軟、感恩歡喜
  36. 剃度開示(2019年7月7日)
  37. 中元節開示(2019)
  38. 剃度開示(2019年5月12日)
  39. 豬年話豬
  40. 剃度開示(2018年7月31日)
  41. 淨土宗──往生淨土成佛宗
  42. 受戒與持戒
  43. 趨向淨土的關鍵密碼
  44. 剃度開示(2018年3月24日)
  45. 二種成佛法
  46. 橫超的淨土法門
  47. 往生與預知時至
  48. 剃度及皈依開示(2017年9月19日)
  49. 往生極樂的條件(下.問答)
  50. 剃度開示(2017年8月18日)
  51. 往生極樂的條件(中)
  52. 往生極樂的條件(上)
  53. 深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念佛成佛
  54. 四十八願分類歸結
  55. 彌陀願心的根源
  56. 淨土宗的結論──宗旨四句偈
  57. 大慈悲五要點
  58. 慈心法門
  59. 念佛不妄語
  60. 真正的佛法是建立在脫離輪迴之上
  61. 淨土宗的根源
  62. 真正的孝行──託父母於阿彌陀佛
  63. 為何吃素?
  64. 略談佛教的意義與淨土宗之殊勝
  65. 「自省己過,善覆他罪,樂修慈心」
  66. 愛與佛命
  67. 不請之友
  68. 歲末聚餐對僧眾的談話
  69. 學佛的目的
  70. 說愛(二)
  71. 說愛(一)
  72. 念佛名號 學佛愛心
  73. 心平氣和 無住生心
  74. 念佛超度 三塗眾生
  75. 澳門淨土宗學會 讚頌辭
  76. 「以誠感人」的意涵
  77. 第一屆淨土宗志工研習會勉言
  78. 慧淨法師除夕團拜電話致辭
  79. 在心、在緣、在決定
  80. 佛教點燈的意義
  81. 念佛的方法與要領
  82. 念佛成佛的原理
  83. 佛在何處?
  84. 志工服務精神的內涵
  85. 淨土行人應具備的根本知見
  86. 慈悲的救度
  87. 念佛生蓮
  88. 三塗眾生 念佛往生
  89. 信受彌陀救度
  90. 為新戒比丘開示
  91. 歸依勸囑
  92. 念佛的音調與心態
  93.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94. 「澳門彌陀共修會落成法語」略講
  95. 厭穢欣淨 切願往生
  96. 初機念佛群疑問答
  97. 簡介淨土宗專純念佛的道風及心態
  98. 淨土法門 理事互含
  99. 初學淨土法門應有的認識
  100. 念佛人的「本尊」
  101. 一天的生活,從念佛開始
  102. 念佛即圓滿悲智功德
  103. 〈人有實德,天有奇報〉一文的啟發
  104. 明信因果,念佛求生
  105. 如何真正圓滿人生的目的
  106. 萬行不憑憑念佛(二)
  107. 萬行不憑憑念佛(一)
  108. 信佛救度念佛名 命終直入涅槃城
  109. 彌陀名號 不可思議
  110. 守愚念佛 彌陀住頂
  111. 阿彌陀佛的救度
  112. 一切眾生 皆有佛性
  113. 念佛方能消宿業
  114. 念佛成佛 即是佛教
  115. 阿彌陀佛 是何等佛
  116. 以佛為念 以淨為歸
  117. 念佛眾生 攝取不捨
  118. 乘本願船 登涅槃岸
  119. 淨土法門 萬法歸宗
  120. 世間虛假 唯佛獨真
  121. 一心念佛 無疑無雜

法義開示

  1.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三)
  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二)
  3.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一)
  4.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
  5.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九)
  6.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八)
  7.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七)
  8.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六)
  9.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五)
  10.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四)
  11.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三)
  12.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二)
  13.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一)
  14.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
  15. 彌陀淨土的特色-超
  16. 《觀無量壽經》概說(九)
  17. 《觀無量壽經》概說(八)
  18. 《觀無量壽經》概說(七)
  19. 《觀無量壽經》概說(六)
  20. 《觀無量壽經》概說(五)
  21. 善導淨土教理的核心
  22. 淨土宗帶三法數
  23. 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24. 善導淨土教理特色
  25.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五)
  26.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四)
  27.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三)
  28.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二)
  29.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一)
  30. 《觀無量壽經》概說(四)
  31. 《觀無量壽經》概說(三)
  3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
  33. 《觀無量壽經》概說(一)
  3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七)
  3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六)
  3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五)
  3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四)
  3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三)
  3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二)
  4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一)
  41.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
  42.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九)
  43.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八)
  4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七)
  4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六)
  4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五)
  4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四)
  4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三)
  4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二)
  5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一)
  51. 「三誓偈」略解
  52. 念佛的利益
  53. 剃度典禮開示
  54. 「彌陀三約定」
  55. 為新戒弟子開示
  56. 淨土宗「四不」
  57. 《無量壽經》大意(九)
  58. 《無量壽經》大意(八)
  59. 《無量壽經》大意(七)
  60. 《無量壽經》大意(六)
  61. 《無量壽經》大意(五)
  62. 《無量壽經》大意(四)
  63. 《無量壽經》大意(三)
  64. 《無量壽經》大意(二)
  65. 《無量壽經》大意(一)
  66. 《無量壽經》概說(續)
  67. 《無量壽經》概說
  68. 淨土宗特色略說
  69. 淨土宗宗旨略說
  70. 略說淨土宗教判
  71. 佛化婚禮開示
  72. 自信教人信 擔當向前行
  73. 成佛何時、極樂何處、往生何位?
  74. 出家的價值與意義
  75. 略說彌陀名號之義
  76. 為什麼淨土法門是易行道?
  77. 淨土宗是彌陀慈悲救度的法門
  78. 娑婆眾生 無不是業
  79. 龍樹菩薩往生安樂國
  80. 華光出佛
  81. 彌陀光明 最尊第一
  82. 法是道場的靈魂
  83. 不問罪福 念佛皆生
  84. 彌陀誕辰念彌陀 (二)
  85. 彌陀誕辰念彌陀(一)
  86. 「名號的功德」與「念佛的利益」
  87. 「《大經》三要文」的重要性
  88. 極樂安身實是精
  89. 大悲傳普化 真成報佛恩
  90. 相勸行念佛 悉名行大悲
  91. 《地藏經》「念佛度亡」之文略講
  92. 口稱成因由法德
  93. 念佛與佛,機法一體
  94. 淨土法門的大根大本
  95. 何謂「一心不亂」?
  96. 略談念佛方式與莊嚴道場
  97. 極樂無為涅槃界
  98. 如何真正紀念「彌陀聖誕」
  99.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
  100. 為迴龍寺常住僧眾開示
  101. 淨宗宗旨與敦倫盡分
  102.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略講
  103.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問答)
  104.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開示)
  105. 淨土宗的幾個名詞略釋
  106. 成佛如林的法門
  107. 善導大師-《觀經疏》大願業力與《大經》三誓偈
  108. 善導大師-略說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109.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五)
  110.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四)
  111.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三)
  112.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二)
  113.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一)
  114.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四)
  115.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三)
  116.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二)
  117.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一)
  118.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四)
  119.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三)
  120.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二)
  121.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一)
  122. 《易行品》概說
  123.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二)
  124.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一)
  125.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三)
  126.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二)
  127.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一)

宗風

  1. 宗風學習(七)
  2. 宗風學習(六)
  3. 宗風學習一~五

臨終開示

  1. 臨終的殷切勸導叮囑
  2. 娑婆旅程盡,辭別歸蓮鄉
  3. 信順彌陀救度

訪問篇

  1. 輔仁大學宗教系所師生參訪慧淨法師記
  2. 傳承的路_與越南團法師談話

問答

  1. 為善導寺幹部蓮友開示(問答)
  2. 他力與因果,有矛盾嗎
  3. 他力的念佛就是隨緣的念佛?
  4. 如何從自覺愚惡契入彌陀的救度
  5. 於福州答蓮友問
  6. 於弘願寺答僧眾問

第十八願善導釋

  1.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十)
  2.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九)
  3.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八)
  4.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七)
  5.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六)
  6.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五)
  7.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四)
  8.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三)
  9.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二)
  10.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一)
  11.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
  12. 第十八願善導釋(九)
  13. 第十八願善導釋(八)
  14. 第十八願善導釋(七)
  15. 第十八願善導釋(六)
  16. 第十八願善導釋(五)
  17. 第十八願善導釋(四)
  18. 第十八願善導釋(三)
  19.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
  20. 第十八願善導釋(一)

淨土法門的核心

  1.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十)
  2.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九)
  3.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八)
  4.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七)
  5.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六)
  6.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五)
  7.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四)
  8.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三)
  9.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二)
  10.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一)
  11.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
  12. 淨土法門的核心(九)
  13. 淨土法門的核心(八)
  14. 淨土法門的核心(七)
  15. 淨土法門的核心(六)
  16. 淨土法門的核心(五)
  17. 淨土法門的核心(四)
  18. 淨土法門的核心(三)
  19.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
  20. 淨土法門的核心(一)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四、憶與念
  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三、念者今心也,黏著不能忘
  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二、閉關念佛的苦惱者
  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一、念佛先要認識佛
  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現往東方的佛
  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令眾成佛的佛
  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使凡入報的佛
  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報身報土的佛
  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諸佛證誠的佛
  1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臨終來迎的佛
  1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親近增上的佛
  1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身心無礙的佛
  1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息三塗的佛
  1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無礙的佛
  1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唯攝念佛的佛
  1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遍照的佛
  1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名號的佛
  1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名體一如的佛
  1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依正不二的佛
  2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機法一體的佛
  2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
  2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為作大安的佛
  2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召喚眾生的佛
  2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不擯眾生的佛
  2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代眾受苦的佛
  2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以身為質的佛
  2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急救溺水的佛
  2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平等救度的佛
  2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主動救度的佛
  3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地獄的佛
  3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救世法王的佛
  3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眾生的佛
  3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阿彌陀佛,是一尊為大施主的佛
  3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惠利群生的佛
  3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八)
  3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七)
  3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六)
  3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五)
  3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四)
  4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三)
  4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二)
  4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一)
  4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
  4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九)
  4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八)
  4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七)
  4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六)
  4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五)
  4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
  5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
  5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
  5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一)
  5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目錄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法談開示
top

法談開示

以佛為念 以淨為歸

--於淨宗書院為蓮友閩南語開示(三)
 

 

        諸位蓮友、諸位同修:南無阿彌陀佛!

        首先我根據經典來說幾個典故,然後再由諸位蓮友問問題。

 

 

「四門遊觀」的典故

        有一個典故叫做「四門遊觀」,就是從四個城門去遊覽觀光,這是佛陀出家的因緣。

 

        釋迦牟尼佛從小就很愛靜坐,思惟、領悟宇宙人生的道理,比較不愛虛華熱鬧。由於釋迦牟尼佛身為太子,他的父王因此非常擔心,就鼓勵他到外面走走看看。

 

        東門遇老人:首先從東門出去觀光。他遇到一個很瘦、很虛弱的老人,生命就像風中的蠟燭,隨時都會被吹熄。釋迦牟尼佛一看就很悲愁,心想:「唉!人生總有一天會變成這樣。」

 

        南門遇病人:出南門的時候,看到一個生病的人,倒在地上哀叫,痛苦的情形看了令人驚嚇。釋迦牟尼佛又想:「唉!人生總不免病苦,沒辦法永遠健康嗎?」

 

        西門遇死人:再從西門出去的時候,看到出殯的隊伍,送行的六親眷屬哭哭啼啼,釋迦牟尼佛覺得很哀傷,想到「啊!原來有生必有死,而生離死別是非常哀痛、悲慘的事情。」

 

        北門遇修行人:等出了北門,看到有位出家人,舉止安詳、平靜,好像內心充滿了喜樂、自在,一看內心非常震動。

 

        釋迦牟尼佛因此思考──人為什麼會變老、會生病、會死亡?要怎樣才能不老、不病,甚至不會死亡?如何才能像這位修行者,這樣的安詳平靜,沒有憂愁苦惱?

 

        這些就是釋迦牟尼佛出家以前所看到的情景,就是促使釋迦牟尼佛最後出家,領悟宇宙人生的道理,證悟佛性,達到成佛,具足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百千陀羅尼,而說法救度眾生的緣起。

 

        生老病死是過程,在這個世間,無論富貴貧窮、智慧愚癡,無論是出生在天上、人間或三惡道,凡是生存的必定有死亡,跟死亡沒緣的眾生,一個也沒有。所以有首偈說:「元宰公侯,於今安在;妻財子祿,到此成空。」人若是到了眼睛一閉、手腳一伸的時候,不管身為皇帝,還是宰相、議長、部長,這些地位名望都成為過去,平生所擁有的包括丈夫、太太、子女,或是動產、不動產,都已經成空。

 

        所以我們學佛人最基本的,就是要領悟這個世間,本來就是苦、無常,最後成空。對世間有這種認識,自然就會走入宗教信仰,求真實、永生的境界。

 

        要怎樣才能不老、不病、不死、無有憂悲苦惱呢?這也是念佛法門的目的。為什麼?因為我們念佛決定往生極樂世界,一旦往生極樂世界,就離開了三界六道生死輪迴,就沒有老、病、死,而且無憂悲苦惱。

 

        《阿彌陀經》為我們開示說,往生極樂世界的人「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意思是無有一切身心憂苦,唯有無量的清淨喜樂。若論我們的身、心,身是痛苦的器具,受到飢、渴、寒、熱、老邁、病痛的苦;心則有是非得失、貪瞋癡的痛苦,這是我們娑婆世界的現象。極樂世界有心有身,但是不老、不病、不死、無憂愁、無痛苦,生命永遠存在,而且又有神通願力能夠救度眾生,這才是我們人生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標。

 

 

「四不久保」的典故

        再來就是「四不久保」的典故。釋迦牟尼佛住在祇樹給孤獨園的時候,有一位婆羅門,有個十四、五歲的女兒,生得端正、聰明,又有口才,在一國之中,可說無人可及。她突然身染重病,不久就死了。

 

        父母非常疼愛這個獨生女,甚於自己的生命,凡有任何憂愁,見到女兒,心中的憂愁苦惱,當下就消散了。面對女兒突然死亡,父親心中的悲痛難以言喻,每天傷心啼哭,不覺竟然瘋了,整日到處亂走。

 

        有天來到佛陀所住的地方,一見到佛陀,當下神智清醒,並向佛陀頂禮。悲傷的父親說:「我沒有兒子,只有這個女兒,愛惜她如手中珠玉,讓我忘掉一切憂愁。可是忽然重病,在我的面前捨我而亡,喚不醒,叫不答,眼睛一閉,身體就冷掉,呼吸就停止。任憑我呼天不應,叫地不靈,心中的鬱悶痛苦,無法形容,難以忍耐,唯願世尊解開我的憂愁。」他的聲音哽咽,淚流滿面,令旁邊聞者也不禁為之溼袖。

 

        佛陀就跟他開示說,世間有四件事不能永久保存:

        一、有常者必無常。
        二、富貴者必不久。
        三、會合者必別離。
        四、強健者必歸死。

 

        第一、「有常者必無常」:

        就是說凡是存在的任何事物,不可能永遠不變,繼續保持原貌,它時時刻刻都在變化,本質會慢慢改變,最後就消失。例如我們的身體時時刻刻都在新陳代謝,經過生老病死,最後在這個世間消失;山河大地、地球、宇宙,也時時刻刻都在經歷成住壞空、生住異滅的過程。

 

        第二、「富貴者必不久」:

        就是說不管怎樣大富大貴的人,最後也會頹敗下來。俗話說:「富不過三代」,除非代代行善積德,才能保持子子孫孫的榮華富貴。但是我們凡夫都有慳貪的心,有了還要更多,多還要永遠。所以,沒有布施,富貴就不長久。

 

        第三、「會合者必別離」:

        六親眷屬在一起,或是親戚朋友的往來,有一天都會離散,所謂「無不破之家,無不敗之國」。尤其時代不同,孩子長大往往離鄉背景出外謀生,放年邁雙親守著故鄉田園,即使生活在一起,最後也會生離死別。

 

        第四、「強健者必歸死」:

        不管多麼年輕、強壯的身體,總有死亡的時候;即使再長壽,也終歸一死。人不論誰,從生下來,就被判了不定期的死刑,「死」時刻在他旁邊威脅著。所以人都要在有生之年,及早解決後生大事,則生亦安,死亦安,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

 

        佛陀因此說了四句偈:

常者皆盡,高者亦墮,
合會有離,生者必死。

 

        這位婆羅門恭聞佛陀為他開示這些偈語,心便開解,而作比丘,深觀無常,終於證阿羅漢果。

 

 

「山空海市」與「四不可得」

        再來是「四不可得」的典故。有四個兄弟都是修行人,而且都得到神通,有一天他們預知時至,知道七天後會死亡,就彼此商量以神通力逃避死亡的方法。一個遁入山中,一個沉入海底,一個飛升空中,一個是躲到市區熱鬧的地方,不過七天一到,無常逼及,此四個修行人,終不免一死,再度隨業輪迴。

 

        他們雖然有修行有神通,來去都知道,而且變化自在,能夠飛天遁地,但是也沒辦法永遠不死。一旦死亡,神通跟著消失,自然隨著過去的業投胎轉世,投胎後能否保持修行,再次得到神通,就不一定了!

 

        所以,修行者最後如果沒有解脫生死輪迴,或是沒有往生極樂世界,只會在六道中輪轉,來來去去。過去的無明引起現在的果報,現在的業力又引起未來的輪迴,遇到善的因緣就行善積德,遇到修行的因緣就修行,遇到壞的因緣就造業,總之都是在六道中往返來去。

 

        這四個修行人,一個遁山、一個入海、一個飛天、一個避入熱鬧的地方,最後還是死亡。當時釋迦牟尼佛在祇樹給孤獨園,以神通看到四個修行者的後果,當下開示世間有「四不可得」:

        第一、「常少不可得」,就是說希望達成經常少年的願望是不可能的。

        第二、「無病不可得」,就是希望長年健康無病也不可能。

        第三、「長壽不可得」,希望長生不老也是不可能的。

        第四、「不死不可得」,想要永生不死,也不可能。

 

        總之,人都會老、會病,甚至還沒老就死亡,再長壽最後仍不免一死,就像這四位有神通的修行人一樣。

 

        這個「山海空市」的典故,就是在比喻無常,告訴我們無常時時刻刻都在壓迫我們的身心,如影隨形,不管何時、何地,正在做什麼,無常從未離開我們,而且也沒辦法逃避或抵抗。無常一到,非常猛烈,就像洪水、土石流,沖下來的時候,樓房、橋樑會即時崩塌或斷裂開來;也好像颱風一來,不管多大的樹木,多粗的電線桿,照樣傾倒;又好像閃電,瞬間被擊到,就立即死亡。

 

        所以,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人生總是苦、空、無常,世間只是一時種種因緣的會合,不論夫妻、父子或眷屬,也不論此生是榮華富貴或貧窮下賤的生活過程,既然是因緣的組合,有一天因緣分散,一切就不再存在。

 

        所以說「世間虛假,唯佛是真」。「佛」在這裡是指「阿彌陀佛」,唯有阿彌陀佛,唯有極樂世界,是永恆存在,是清淨無污染的,所以我們以佛為念,以淨為歸。「以佛為念」就是以阿彌陀佛為我們所念的對象,「以淨為歸」就是以極樂淨土做我們歸宿的目標;以阿彌陀佛為我們生命的依靠者,以極樂世界為我們安樂的故鄉。

 

        再來講「臨終三位」、「臨終三愛」、「臨終三隨」。

 

臨終三位

        「臨終三位」就是說人臨終的時候,心有三種現象:

        第一、是「心明了位」。
        第二、是「自體愛位」。
        第三、是「心不明了位」。

 

        首先「心明了位」,就是臨終還沒斷氣的時候,心還很清醒,眼睛還能看,耳朵還能聽,五官的作用還清清楚楚;慢慢地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四肢也不能動了,只剩下意識,這個時候就是「自體愛位」。

 

        接著「自體愛位」就是執著自體,執著本身的肉體,也分為三種:就是「境界愛」、「自體愛」、「當生愛」。這個「愛」,就是「執著」的意思,這就是「臨終三愛」。

 

        先是對丈夫、太太、小孩這些眷屬的留戀,以及動產、不動產的執著,因為就要離開了,因此難分難捨,這就是「境界愛」。

 

        等到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四肢不能動,只剩下心念的時候,內心所執著的,就是自己的身體,雖然外在的眷屬不能保持,起碼這個身體還能夠保持,這就是「自體愛」。

 

        再來就是「當生愛」,到了快斷氣的時候,中陰身漸漸顯現,他就執著中陰身,所以叫做「當生愛」。「當生」就是當來他接受生命的果報,執取當來果報的生命,叫做「當生愛」。

 

        一般人不了解這種宇宙人生的因緣,苦空無常無我的道理,總是會產生執著──對自身的執著,對外境、眷屬、動產、不動產、名位、地位的執著,而且非常強烈。學佛的人因為了解這個道理,到時候就會放下。

 

        為什麼說到時會放下呢?因為我們都是凡夫,對世間種種,難免執著,包括對家庭的責任、對眷屬的留戀,以及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或地位。學佛的人雖然過這樣的生活,但是他心裡很清楚,知道這只是人生的本分,並不是人生最後的目標。尤其是念佛的人,知道自己現在念佛,當臨終要面臨選擇,他當然會選往生極樂世界,放下一切,不再執著,因為知道一切的執著留戀,到頭來還是成空。

 

        如果對這一點不確定、不清楚,因執著而錯失往生的機會,這樣就會繼續墮落下去,不但不能和親友相聚,將來投胎轉世,彼此相遇也不相識。唯有往生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給我們的功德福報,讓我們能夠庇蔭子孫;有阿彌陀佛給我們的神通道力,讓我們能夠救度生生世世的父母、子孫、六親眷屬。

 

        念佛人心中了解這個道理,所以雖然在世俗的生活當中,跟一般人一樣,但最後要二選一的時候,他就會萬緣放下,一心念佛,往生極樂世界。

 

        最後「心不明了位」,是說人斷氣的時候,第六意識就離開了,會隨著阿賴耶識中過去的業,毫無抵抗力地去受報,不能自己做主。第六意識能讓我們做主,讓我們分辨事情的好壞,而且有意志力去做好事、捨壞事;斷氣的時候這種心就失去了,就會隨業輪迴。

 

        該墮落地獄的,地獄景象就顯現;該墮落餓鬼道的,餓鬼道就顯現。當境界現前,心中會非常恐怖。而且業境一現,我們既不能抵抗,也不能分辨。比如說墮落刀山劍樹的人,當時所看到的,往往是美麗的花園景象,他一見歡喜就進入,結果墮落刀山劍樹,受刑罰了!若是墮落餓鬼道或其它地獄的,有時會看到天仙美女,一時產生貪戀跟隨而去,當下就墮落了!

 

        所以,人死後在中陰身見到的景象,都是幻化的,隨著心、業在幻化,既是幻化都屬顛倒,表面上看到好的、歡喜的境界,其實都是壞的、痛苦的去處。

 

 

臨終三隨──隨重、隨習、隨念

        「臨終三隨」,就是人斷氣之後,投胎轉世所依隨的現象。「三隨」,就是「隨重」、「隨習」、「隨念」。

 

        「隨重」就是「隨重業」──一個人生前所做的,若是重的惡業,一斷氣,就即時墮入地獄,甚至還沒有斷氣,神識已經到地獄受刑罰。看起來他是躺在病床上,受病苦折磨而哀叫,其實神識已經在地獄接受刑罰了!如果這個人生時做很多善事,應該升天或再出世做人,享受富貴,一斷氣就上天或出生在人間,不經過中陰身。

 

        「隨習」,就是「隨習慣」──一個人平生沒有做特別重的善事或惡業,但是他平常有某種習慣,死後自然就隨著這種習慣去投胎轉世。

 

        「隨念」──就是生時沒什麼重的善惡業,也沒有固定的習慣,但臨終之時特別想念著某種境界,那麼,他就會去那種境界投胎轉世。比如臨終時非常專一思惟善的道理,那麼他斷氣當下,就生天或繼續做人,來享受善的福報;若斷氣的時候,突然生起非常瞋恨的念頭,往往都會墮入三惡道,或是做毒蛇猛獸。如果一個人生時沒有學佛、修行,但臨終時有人為他助念,引起他念佛的心念,這樣他命終就往生極樂世界,而且阿彌陀佛也會率領著觀音、勢至等清淨海眾,來迎接他。

 

 

念佛人的「重業」

        若論我們念佛人的「重業」,是什麼業呢?就是「念佛」。念佛本身有不可思議的功德,有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為增上緣。

 

        因為,我們將念佛當作我們的生命,將阿彌陀佛當做我們的依靠,所以我們的重業就是念佛的業。不管我們是在佛堂、在家裡或在工作,不管有空沒空,總之,行住坐臥、時處諸緣,我們的習慣就是念佛。等到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自然會現前來迎。

 

        所以不論是隨重業、隨習慣或隨念頭,我們都不離開「南無阿彌陀佛」。只要平生是念佛人,臨終阿彌陀佛一定現身接引。因為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不會捨棄我們;因為阿彌陀佛有大神通力,知道我們何時臨終,臨終會遭遇什麼境界,是昏迷還是病苦不能念佛,阿彌陀佛都知道,阿彌陀佛都會護佑。

 

        所以我們現在負責念佛,將念佛做為我們的重業、習慣,臨終若能念佛,當然還是一心念佛;萬一因個人業緣的關係而昏迷,也要放心。因為雖然器官昏迷,但神識仍在,阿彌陀佛來接引的時候,我們一樣看得清清楚楚。臨終若因病苦不能念佛,但是心中明白時間一到,阿彌陀佛會來接我們,心中就會安穩、安慰、不驚慌,也不會六神無主。

 

 

臨終眷戀    障礙往生

        在五、六十年代,台中有一個很大的念佛團體,叫「台中蓮社」。有位林看治老居士,寫了一本書,叫做《念佛感應見聞錄》。這本書在當時佛教界非常有名,念佛團體或念佛的人,往往很喜歡看這類書,甚至在開示講說念佛道理的時候,也會引用這本書裡面的念佛感應故事。

 

        這本書總共有七十幾則故事。其中有一則記載,一位萬居士去找作者林看治居士,要為一位老人家助念的故事。萬居士提到這位老人家八十幾歲,就要臨終了,從未學佛、念佛,也不知道因果報應的道理,跟他講過因果道理之後,他知道念佛能夠往生極樂世界的好處,想要念佛,希望有人跟他助念,所以萬居士想請林居士幫忙,找幾位蓮友幫他助念。

 

        能夠助人往生極樂世界,是很值得去做,也很讓人讚歎的事。林看治居士當時就答應了,隔天找了三位蓮友與萬居士,總共五個人,到這位八十幾歲老人家的住所助念。一看老人家生得很福態,身邊有位老太太跟他作伴。老人家已經昏迷,奄奄一息,氣若游絲,所以從早上開始一直助念,午飯後繼續助念,直到黃昏才回家。那一晚九點多,萬居士告訴林看治居士說,老人家經過大家一天的念佛,已經清醒了,最奇特的就是,他說阿彌陀佛明天中午十二點要來接他,所以請大家明天再去為他助念。

 

        林看治老居士一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歡喜,也感到非常奇特,因為只助念了一天,老居士就已經預知時至,所以很興奮地通知蓮友。

 

        次日上午十點鐘,十多位蓮友,一心一意為他助念,並祈求阿彌陀佛慈悲接引這位老先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萬居士亦不斷的燒香祈求,大家都是一片至誠用心助念。當時這位老先生穿了一套白壽衣,蓋上一條白布,昏睡狀態直喘不休,到了十一點鐘,眾目睽睽,一句聖號聲音更大,到十一點五十分,老先生忽然清醒,開口問他身邊侍候的男人說:「現在幾點鐘?」那男人回答說:「十一點五十分。」老先生就滿面笑容,很輕鬆的說:「再十分鐘,阿彌陀佛就來接我去了。」說著他的眼睛向大家一掃,表示很感謝大家為他念佛。

 

        誰知在此千鈞一髮、聖凡分別的剎那,卻來了障礙。當眾人一心念佛時,那男人就把準備好的一疊書信之類的東西,很敏捷地在老人面前焚燒,不一分鐘就燒完了。他那老伴便情不自禁的,衝上前來伸出緊張的手,摸摸她先生的臉,哭著說:「你去西方,放我獨自一個人,要怎樣過日子?」萬居士立刻就阻止說:「我曾對妳交代過,老先生要生西之時,妳不可以哭泣留戀,或是動他身體,妳忘記了嗎?」十二點到了,老先生張大了眼睛說:「阿彌陀佛!我不去西方了,因為我去西方,留我太太一人怎麼辦呢?所以我不去了。」此時蓮友們依然拼命念佛,但亦莫可奈何!雖然大失所望,還是繼續念了半點多鐘,看看老先生,已經語無倫次,精神狀態也雜亂無章,無不為他可憐,為他歎惜!就各自回家了。

 

        是夜大約九點多鐘,萬居士邀林看治居士再去為他念佛,林居士問:「老先生現在如何呢?」萬居士說:「心神散亂,身體惡化,大概很痛苦的樣子,但他仍很希望聽人念佛。」兩人就再一同前去。進門就見到老先生,正在咯血,一塊塊的血塊,自己用手從嘴裏挖出來,染得滿床都是腥腥血跡。兩位居士立即又大聲念起佛號,念到十一點多鐘,看他依然糊裡糊塗,沒有辦法,就各自回家。當日天未明時,老先生就迷迷糊糊一命歸陰了。

 

        這就是剛才所說的「臨終三隨」中的「隨念頭」。本來老人家預知時至,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但這並不是他平生的修行,也不是今生的習慣,是因為有蓮友幫他助念,引起他臨終的念頭。但是也因為障礙來了,他的念頭改變,結果沒有往生極樂世界,實在非常可惜。

 

        所以我們念佛的蓮友跟家中眷屬,平常就要講好,時間一到,要做使自己往生的善知識、好助緣,不要互相障礙。當然以諸位蓮友來說,應該不可能像這位老人家一樣,為什麼?因為諸位都已經看清人生宇宙的實相,往生極樂世界的願心也堅定不移,直到臨終也不會轉變,所以沒有這種問題。即使臨終沒有人幫我們助念,也能夠決定往生極樂世界。

 

 

臨終念佛    蒙佛護祐

        幾年前我在台南,有位女眾蓮友,跟我說她爸爸得了肝癌,正住在嘉義基督教醫院,問我有沒有時間,是否可以去為他爸爸做臨終關懷。既然是臨終,就是上升跟下沉的重要關鍵,更要加以把握,所以我就坐她的車到醫院去看她爸爸。

 

        抵達醫院已是中午十二點左右,他爸爸住在一般病房,好幾個病人住一間。我一靠近,就聽到他痛苦的哀叫,我過去為他開示、安慰,講完之後,他病苦的狀態隨之減輕。我就問醫生,像這樣的狀況能夠保持多久?醫生說無法預料,但總是維持不了多久,只是在等時間。因為每二、三個鐘頭就要注射一次麻醉針,否則會非常疼痛。

 

        我聽完就跟他女兒說,若要使他順利安然往生極樂世界,就要趕快送回家,為他開示,幫他助念,在醫院拖比較沒把握。她跟家人商量之後,都同意我的建議,就馬上辦出院。

 

        她家靠山,當天回到家已經二點左右。原先有請看護去她家協助照顧,時間到可以注射麻醉,但是看護並沒有去。不過送回家的過程,都沒聽到他哀叫喊疼,他就是平靜地在聽念佛聲音,因為口中有插氣管。我一直在旁邊開示、助念,到下午四點二十分,他很平靜地斷氣了。

 

        斷氣的時候,插在嘴裏的氣管也隨即拔下來,那時,他嘴巴是張開的,眼睛也張開。他的兒子要用手把張開的嘴和眼睛弄合起來,我就阻止說:現在我們都專心念佛,不要動他,讓他順其自然。

 

        他兒子說,這樣很難看。我說沒關係,等助念八小時,自然就會合起來了。他兒子不相信,還瞪了我一眼,然後就在那裡出出入入,不知在忙些什麼。助念到六點左右,亡者嘴合起來,眼也合起來了!兒子一看很受感動,就安安穩穩坐在我身邊,跟大家一起助念。

 

        接下來他的母親又說:「要趕快換衣服,等到八小時以後,身體都硬了,怎麼換衣服呢?」我就說:「不會,妳現在跟我們一起為妳的老伴念佛,他會很感動,阿彌陀佛的加持,身體就會很柔軟,很好換衣服。」助念到當天半夜兩點半時,因為已經超過八小時,我就讓她們為亡者淨身換衣服,而我也準備回台南,因為在那種鄉下,大家都沒學佛,沒有念佛往生的信仰,所以一些道士、葬儀社的人,早就在外面等候了!他們一換衣服就說:「喔!身體都是軟的。」

 

        事後,她母親親眼看到老伴往生得這麼平靜、安穩,面相這麼好看,身體這麼柔軟,大為感動,知道這是阿彌陀佛的庇佑,從此每天都在念佛。

 

        後來那位蓮友跟我碰面,說起如果那天沒有遇到我,沒有請我到嘉義,她會一輩子後悔。她的心情我能夠了解。如果我那天沒去,不可能辦出院,不可能安然往生,一定是躺在病床上拖時間,等到最後急救無效才送回家。送到家,如果沒有人為他助念,也會死得很難看。比如他兒子想用手把父親的嘴巴合起來,臨終者一定會很痛苦,心一痛苦就會生氣,用生氣的心斷氣,一定會投胎到生氣的地方。

 

        講到這裡,由大家問問題。

 

 

        問:請師父指示,我們念佛,不用再為祖先超度嗎?

        慧淨法師:念佛即是超度祖先,不用特別超度,我們念佛自然就超度祖先。若是今年過世的,我們也還是念佛迴向給他,到了七月,不特別超度也沒有關係。每年七月做超度,是一般人的做法,因為他們平常沒學佛沒念佛,所以就利用一年的七月,參加寺院的超度法會。

 

        我們是念佛的人,每天都在念佛,等於說時時都在做超度,不一定在每年七月才做超度。我們念佛,阿彌陀佛的功德力量,自自然然就會超度我們的祖先,庇蔭我們的子孫,化解我們生生世世的冤親債主。因為生生世世跟隨在我們身邊的冤親債主,也時時聽到我們念佛;瞻仰我們念佛時,心中所顯現出來的佛光,他也會因此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我們念佛人不用特別做超度。

 

 

        問:人都好好的,就是會累,沒有體力,這是不是冤親債主來找的關係?

        慧淨法師:不一定是冤親債主。年歲大了,身體的抵抗力自然減少,就會感覺比較疲勞倦怠,這是老邁的現象。而且,若是冤親債主的關係,那就要大大的檢討自己。我們一個念佛的人,卻有冤親債主來糾纏,這豈不是要檢討嗎!

 

        一個念佛的人,不可能受到冤親債主的障礙,因為我們念佛,身上會放佛光,冤親債主就不會障礙了!所以善導大師開示說,念佛會消我們的罪障,而且臨命終時,佛跟聖眾都會來迎接,所有邪魔外道的干擾都會消除。所謂:「眾生稱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諸邪業繫,無能礙者。」

 

        一個念佛的人,到了這個年歲,不貪生也不怕死,一概任憑彌陀的安排。身體健康有體力,南無阿彌陀佛;身體感到軟弱、疲勞倦怠,也是南無阿彌陀佛,其他都不要去顧慮。

 

 

        問:做早晚課的時候,我都有呼請祖先說:「你們在世的時候沒有遇到佛法,現在你們在什麼地方我也不知道,這一世我能夠遇到阿彌陀佛的本願,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每天我做早晚課,你們都可以來跟我一起念佛,求阿彌陀佛接引你們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無條件要救我們的。」這樣可以嗎?祖先會知道嗎?

        慧淨法師:這樣也是可以。平常早晚課不用特別誦經、持咒或做其他的,仍然「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不論早課、晚課多少時間,都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念到底,最後再念一首迴向偈:「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這樣自然就能夠超度祖先了。

 

        若特別在早晚課念佛的時候,呼請祖先到我們面前來說:「王家歷代宗親或是李家歷代宗親,請現前來跟隨你的子孫某某人一起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並開示三界六道輪迴的痛苦,往生極樂世界的安穩自在,然後跟隨我們念佛,這樣也是可以,看你怎麼做。這樣有聽清楚嗎?總是早課、晚課都專心一意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最後念一首迴向偈。

 

 

        問:我總是有時間就念,走路也念,坐車也念,只是晚上休息就沒念了。

        慧淨法師:可以,只要你有真心,這樣做是可以的。這位蓮友念佛一、二十年,她也因為念佛化解很多災難,甚至是可能死亡的災難,有機會可以請她講給你們聽。

 

 

        蓮友:小時候我就曾經跌落水溝,那天正好下雨,溝裏的水很滿,天色又黑。正好有個人經過,看見水溝中有東西浮浮沉沉,才把我撈起來,我毫髮無傷。

 

        前幾年,我又跌落台電埋設管線的大坑洞。平常我自己一個人住,孩子住六張犁,祖先牌位擺在孩子家。那天我準備到孩子家祭拜祖先、做早課,下樓時,看到路面上一整排的台電圓形鐵蓋,全都掀起來,我邊走邊想事情,一不小心就跌進一個坑洞裏。那個坑洞很深,水又多,我一掉下去就沉下去了。正好,我孩子從台南回來,坐計程車來載我,聽他說一路上都沒有紅燈阻攔,好像佛陀知道我有難,在冥冥中保佑著我。

 

        等他來到我跌落的坑洞時,只見一堆人圍著坑洞,洞口也已經放下一個梯子,卻沒有人敢下去。我的孩子知道是我跌落之後,立刻下到洞裏,可是見不到我,就用手在水中來來回回地摸索著,把我撈起來。孩子說當時彷彿有什麼力量,在幫著他把我扶起來。

 

        再說,掉在洞裏的我已經無法張口,但是我在心中一直對彌陀說:「佛啊!佛啊!弟子跌落水裏了,祢知道嗎?趕快來救我啊!」我在水裏面浮浮沉沉,直到腳都伸直發硬,才被撈起來。之後嘴巴一嘔,就吐出一攤泥巴水,正好馬偕醫院救護車趕到,就把我送往醫院。急救時,醫生對我的孩子們說,要有心理準備,因為我的五腑六臟全都是泥巴水。孩子們急得為我跪在佛菩薩面前祈求,又到寺院求甘露水回來讓我喝,一直為我念觀世音菩薩。醫生告訴我的孩子,我頂多只能活五、六個月,但是距離現在,已經過了五、六年了,我身體健康,一如往常。

 

        慧淨法師:當時你的孩子跳下去救你的時候,知道是你才跳下去的嗎?

 

        蓮友:因為我的手提包、雨傘都散在坑洞口。

 

        慧淨法師:所以他一看就知道了!這樣說起來,如果你兒子晚一步,就救不了你了。

 

        蓮友:是的,當時我只記得跌在坑洞很久很久,我拼命掙扎,想用手抓個出口,可是又感覺好像搞錯方向,所以就在心中一直呼叫阿彌陀佛。

 

        慧淨法師:念佛的人,無形中往往都會消災免難,就算事故現前,也都容易化解。如果他的業是重報輕受,不能避免而過世了,也會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我們念佛的人,要對佛有信心,不論苦樂禍福、成敗得失,都要感覺、都要認識背後有阿彌陀佛的安排,或者有阿彌陀佛的護持。所以凡事不要太計較,更不可對阿彌陀佛起疑心。

 

        蓮友:我也有類似的遭遇。善導大師有講二種深信,就是:「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現在我就長話短說,說說我這兩種深信的情形。

 

        我在鹿港鄉下長大,小時候因為沒什麼東西吃,就常常偷挖別人種的地瓜、花生……,又偷拿鄰居的雞蛋,因為雞蛋打開都有小雞的雛型,我才嚇得把蛋丟掉。後來割稻時,看見一隻田雞,就把它抓來,折斷腳才放它走;看到兩條草蛇,就把它打死;又拿竹竿把樹上的鳥巢打下來,鳥蛋、小鳥都跌破、摔死;把交配中的鴨子強行分開;又偷拿同學的六十塊、父母的錢,母親打我,我就頂嘴回罵。

 

        我二十二歲結婚,至今五十六歲,這三十幾年當中,可說十惡五逆的罪每一條都犯過,照因果定律,我百分之百要墮無間地獄,想到這樣我就全身發抖。還好,法藏菩薩在因地的時候,花五劫思惟發下四十八大願,經不可思議兆載永劫廣修六度萬行,捨身捨命、千生萬死,用點點滴滴的血換來成就的佛果,用「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的佛果結晶,迴向給我這樣的罪惡眾生,只要我願意靠「南無阿彌陀佛」,願意信「南無阿彌陀佛」,願意念「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百分之百拯救我。所以,此時此刻的我,安心的念佛、信心的念佛、歡喜的念佛。感恩上人讓我有機會表達。

 

        慧淨法師:我們要感恩這位蓮友的心得。我們生生世世以來,都做過像這位蓮友剛剛所說的惡業,若我們今生沒有做過,那是因為沒有遇到做惡的緣,如果遇到惡緣,就會做惡了。我們的內心具足貪瞋癡,都會做五逆、十惡、謗法的業,就算今生沒做,生生世世以來也都做過。只要沒有離開六道生死輪迴,未來生生世世的果報當中,都有可能去做。

 

        阿彌陀佛的救度,就是為了這種眾生。為這種眾生,經五劫思惟才思考出四十八大願,建設出極樂世界;為這樣的眾生,經過永劫的修行,流血流汗,捨身捨命,點點滴滴都是為了要累積救度我們的功德;並且把所有的功德收攝在「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當中,讓我們容易信受,容易稱念。

 

        所以,不管我們自認為是善也好、惡也好,只要完全投靠阿彌陀佛,願生極樂世界,專念阿彌陀佛,現在就是身在娑婆、心在極樂,不再輪迴了!現在就是極樂聖眾之一,而且跟阿彌陀佛一體不離,跟阿彌陀佛同起臥、同出入。因為這句名號的功德在我們心中,我們在阿彌陀佛的光明之中,這就叫「機法一體不離」,而且是從現在直到臨終。

 

        我們對這個法門,要感覺真的容易、殊勝,此生能夠遇到這個法門,是值得歡喜、慶幸的事。不要好奇、好巧、好妙,認為還有其他特別、奇巧的方法,更適合自己的根性。不要有這種好奇特的心,如果這樣,往往都會偏失。

 

        我們這個法門既高深又平常,只要起心動念都念這句名號,就可以了。因為名號就是阿彌陀佛本身,名號就是所有功德的結晶,一旦稱念,所有的功德就容易得到。

 

        所以,我們這個法門就是要將自己看成很平凡,念這句名號,就是很平淡、很平常、很平實來念,不要好奇、好巧、好玄、好妙。

 

        今天就講到這裡。南無阿彌陀佛。

 

                (2006年6月24日)

(註:本文已編入慧淨法師講演集(三)一書 )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