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講演

  1. 與韓國法師談話並接受依止
  2. 「信心一決定,當晚便往生」的啟示(下)
  3. 「信心一決定,當晚便往生」的啟示(上)
  4. 阿彌陀經是在說什麼?
  5. 2024龍年新春講話
  6. 皈依開示(2023年11月11日新營)
  7. 慶祝彌陀聖誕暨淨嵩法師往生二十周年紀念講話
  8. 2023中元開示
  9. 剃度開示 ──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2023年8月30日)
  10. 皈依.五戒.剃度開示(2023年7月18日)
  11.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三)
  12.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下)
  13.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上)
  14. 2022中元開示
  15. 「光明遍照」六特色(下)
  16. 「光明遍照」六特色(上)
  17. 為淨土宗志工幹部講話
  18. 清明節慎終追遠與念佛(2022年清明節開示)
  19. 念佛超度之勝益
  20. 「光明遍照」文的特色
  21.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二)
  22.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一)
  23.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必得超絕去
  24.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五)
  25.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四)
  26.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三)
  27. 2021中元念佛超薦法會開示
  28.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二)
  29.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一)
  30. 2019年彌陀誕開示
  31. 2020中元法會開示
  32. 志工四喻
  33. 人生是苦
  34. 生命無常三根本
  35. 兩種深信、觸光柔軟、感恩歡喜
  36. 剃度開示(2019年7月7日)
  37. 中元節開示(2019)
  38. 剃度開示(2019年5月12日)
  39. 豬年話豬
  40. 剃度開示(2018年7月31日)
  41. 淨土宗──往生淨土成佛宗
  42. 受戒與持戒
  43. 趨向淨土的關鍵密碼
  44. 剃度開示(2018年3月24日)
  45. 二種成佛法
  46. 橫超的淨土法門
  47. 往生與預知時至
  48. 剃度及皈依開示(2017年9月19日)
  49. 往生極樂的條件(下.問答)
  50. 剃度開示(2017年8月18日)
  51. 往生極樂的條件(中)
  52. 往生極樂的條件(上)
  53. 深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念佛成佛
  54. 四十八願分類歸結
  55. 彌陀願心的根源
  56. 淨土宗的結論──宗旨四句偈
  57. 大慈悲五要點
  58. 慈心法門
  59. 念佛不妄語
  60. 真正的佛法是建立在脫離輪迴之上
  61. 淨土宗的根源
  62. 真正的孝行──託父母於阿彌陀佛
  63. 為何吃素?
  64. 略談佛教的意義與淨土宗之殊勝
  65. 「自省己過,善覆他罪,樂修慈心」
  66. 愛與佛命
  67. 不請之友
  68. 歲末聚餐對僧眾的談話
  69. 學佛的目的
  70. 說愛(二)
  71. 說愛(一)
  72. 念佛名號 學佛愛心
  73. 心平氣和 無住生心
  74. 念佛超度 三塗眾生
  75. 澳門淨土宗學會 讚頌辭
  76. 「以誠感人」的意涵
  77. 第一屆淨土宗志工研習會勉言
  78. 慧淨法師除夕團拜電話致辭
  79. 在心、在緣、在決定
  80. 佛教點燈的意義
  81. 念佛的方法與要領
  82. 念佛成佛的原理
  83. 佛在何處?
  84. 志工服務精神的內涵
  85. 淨土行人應具備的根本知見
  86. 慈悲的救度
  87. 念佛生蓮
  88. 三塗眾生 念佛往生
  89. 信受彌陀救度
  90. 為新戒比丘開示
  91. 歸依勸囑
  92. 念佛的音調與心態
  93.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94. 「澳門彌陀共修會落成法語」略講
  95. 厭穢欣淨 切願往生
  96. 初機念佛群疑問答
  97. 簡介淨土宗專純念佛的道風及心態
  98. 淨土法門 理事互含
  99. 初學淨土法門應有的認識
  100. 念佛人的「本尊」
  101. 一天的生活,從念佛開始
  102. 念佛即圓滿悲智功德
  103. 〈人有實德,天有奇報〉一文的啟發
  104. 明信因果,念佛求生
  105. 如何真正圓滿人生的目的
  106. 萬行不憑憑念佛(二)
  107. 萬行不憑憑念佛(一)
  108. 信佛救度念佛名 命終直入涅槃城
  109. 彌陀名號 不可思議
  110. 守愚念佛 彌陀住頂
  111. 阿彌陀佛的救度
  112. 一切眾生 皆有佛性
  113. 念佛方能消宿業
  114. 念佛成佛 即是佛教
  115. 阿彌陀佛 是何等佛
  116. 以佛為念 以淨為歸
  117. 念佛眾生 攝取不捨
  118. 乘本願船 登涅槃岸
  119. 淨土法門 萬法歸宗
  120. 世間虛假 唯佛獨真
  121. 一心念佛 無疑無雜

法義開示

  1.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三)
  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二)
  3.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一)
  4.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
  5.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九)
  6.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八)
  7.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七)
  8.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六)
  9.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五)
  10.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四)
  11.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三)
  12.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二)
  13.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一)
  14.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
  15. 彌陀淨土的特色-超
  16. 《觀無量壽經》概說(九)
  17. 《觀無量壽經》概說(八)
  18. 《觀無量壽經》概說(七)
  19. 《觀無量壽經》概說(六)
  20. 《觀無量壽經》概說(五)
  21. 善導淨土教理的核心
  22. 淨土宗帶三法數
  23. 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24. 善導淨土教理特色
  25.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五)
  26.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四)
  27.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三)
  28.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二)
  29.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一)
  30. 《觀無量壽經》概說(四)
  31. 《觀無量壽經》概說(三)
  3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
  33. 《觀無量壽經》概說(一)
  3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七)
  3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六)
  3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五)
  3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四)
  3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三)
  3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二)
  4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一)
  41.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
  42.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九)
  43.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八)
  4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七)
  4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六)
  4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五)
  4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四)
  4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三)
  4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二)
  5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一)
  51. 「三誓偈」略解
  52. 念佛的利益
  53. 剃度典禮開示
  54. 「彌陀三約定」
  55. 為新戒弟子開示
  56. 淨土宗「四不」
  57. 《無量壽經》大意(九)
  58. 《無量壽經》大意(八)
  59. 《無量壽經》大意(七)
  60. 《無量壽經》大意(六)
  61. 《無量壽經》大意(五)
  62. 《無量壽經》大意(四)
  63. 《無量壽經》大意(三)
  64. 《無量壽經》大意(二)
  65. 《無量壽經》大意(一)
  66. 《無量壽經》概說(續)
  67. 《無量壽經》概說
  68. 淨土宗特色略說
  69. 淨土宗宗旨略說
  70. 略說淨土宗教判
  71. 佛化婚禮開示
  72. 自信教人信 擔當向前行
  73. 成佛何時、極樂何處、往生何位?
  74. 出家的價值與意義
  75. 略說彌陀名號之義
  76. 為什麼淨土法門是易行道?
  77. 淨土宗是彌陀慈悲救度的法門
  78. 娑婆眾生 無不是業
  79. 龍樹菩薩往生安樂國
  80. 華光出佛
  81. 彌陀光明 最尊第一
  82. 法是道場的靈魂
  83. 不問罪福 念佛皆生
  84. 彌陀誕辰念彌陀 (二)
  85. 彌陀誕辰念彌陀(一)
  86. 「名號的功德」與「念佛的利益」
  87. 「《大經》三要文」的重要性
  88. 極樂安身實是精
  89. 大悲傳普化 真成報佛恩
  90. 相勸行念佛 悉名行大悲
  91. 《地藏經》「念佛度亡」之文略講
  92. 口稱成因由法德
  93. 念佛與佛,機法一體
  94. 淨土法門的大根大本
  95. 何謂「一心不亂」?
  96. 略談念佛方式與莊嚴道場
  97. 極樂無為涅槃界
  98. 如何真正紀念「彌陀聖誕」
  99.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
  100. 為迴龍寺常住僧眾開示
  101. 淨宗宗旨與敦倫盡分
  102.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略講
  103.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問答)
  104.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開示)
  105. 淨土宗的幾個名詞略釋
  106. 成佛如林的法門
  107. 善導大師-《觀經疏》大願業力與《大經》三誓偈
  108. 善導大師-略說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109.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五)
  110.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四)
  111.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三)
  112.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二)
  113.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一)
  114.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四)
  115.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三)
  116.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二)
  117.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一)
  118.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四)
  119.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三)
  120.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二)
  121.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一)
  122. 《易行品》概說
  123.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二)
  124.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一)
  125.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三)
  126.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二)
  127.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一)

宗風

  1. 宗風學習(七)
  2. 宗風學習(六)
  3. 宗風學習一~五

臨終開示

  1. 臨終的殷切勸導叮囑
  2. 娑婆旅程盡,辭別歸蓮鄉
  3. 信順彌陀救度

訪問篇

  1. 輔仁大學宗教系所師生參訪慧淨法師記
  2. 傳承的路_與越南團法師談話

問答

  1. 為善導寺幹部蓮友開示(問答)
  2. 他力與因果,有矛盾嗎
  3. 他力的念佛就是隨緣的念佛?
  4. 如何從自覺愚惡契入彌陀的救度
  5. 於福州答蓮友問
  6. 於弘願寺答僧眾問

第十八願善導釋

  1.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十)
  2.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九)
  3.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八)
  4.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七)
  5.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六)
  6.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五)
  7.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四)
  8.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三)
  9.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二)
  10.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一)
  11.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
  12. 第十八願善導釋(九)
  13. 第十八願善導釋(八)
  14. 第十八願善導釋(七)
  15. 第十八願善導釋(六)
  16. 第十八願善導釋(五)
  17. 第十八願善導釋(四)
  18. 第十八願善導釋(三)
  19.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
  20. 第十八願善導釋(一)

淨土法門的核心

  1.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十)
  2.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九)
  3.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八)
  4.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七)
  5.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六)
  6.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五)
  7.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四)
  8.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三)
  9.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二)
  10.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一)
  11.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
  12. 淨土法門的核心(九)
  13. 淨土法門的核心(八)
  14. 淨土法門的核心(七)
  15. 淨土法門的核心(六)
  16. 淨土法門的核心(五)
  17. 淨土法門的核心(四)
  18. 淨土法門的核心(三)
  19.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
  20. 淨土法門的核心(一)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四、憶與念
  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三、念者今心也,黏著不能忘
  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二、閉關念佛的苦惱者
  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一、念佛先要認識佛
  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現往東方的佛
  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令眾成佛的佛
  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使凡入報的佛
  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報身報土的佛
  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諸佛證誠的佛
  1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臨終來迎的佛
  1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親近增上的佛
  1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身心無礙的佛
  1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息三塗的佛
  1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無礙的佛
  1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唯攝念佛的佛
  1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遍照的佛
  1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名號的佛
  1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名體一如的佛
  1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依正不二的佛
  2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機法一體的佛
  2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
  2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為作大安的佛
  2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召喚眾生的佛
  2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不擯眾生的佛
  2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代眾受苦的佛
  2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以身為質的佛
  2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急救溺水的佛
  2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平等救度的佛
  2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主動救度的佛
  3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地獄的佛
  3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救世法王的佛
  3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眾生的佛
  3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阿彌陀佛,是一尊為大施主的佛
  3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惠利群生的佛
  3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八)
  3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七)
  3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六)
  3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五)
  3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四)
  4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三)
  4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二)
  4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一)
  4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
  4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九)
  4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八)
  4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七)
  4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六)
  4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五)
  4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
  5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
  5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
  5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一)
  5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目錄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法談開示
top

法談開示

為善導寺幹部蓮友開示(問答)

1問:如何在監獄佈教?... 

2問:如何信受彌陀救度?... 

3問:關於自殺求往生... 

4問:關於善導大師楷定古今... 

5問:關於宿世善根... 

6問:關於自信教人信... 

7問:關於親近同門... 

8問:關於做夢的感應... 

 

       大家來一趟不容易,剩下的時間給大家問心中想問的,等一下也看一看道場的周圍,你們大部分都是第一次來,還沒到這裡之前,可能會以為淨土宗總部應該是很雄偉、很有氣勢、很有氣派,沒想到卻與大家的家裡差不多,只是一棟公寓。

       不過這裡的氣氛、氛圍,就是一般講的磁場,是很好的,這不是講地理方位,而是因為有阿彌陀佛。那屏東最好的地理是哪個地方啊?(眾答)善導寺。

 

1問:如何在監獄佈教?

饒瑞東(化淨)居士:

       我在看守所佈教,輔導死刑犯,請問師父,用什麼方式輔導,他們才能相信念佛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以除他的罪孽?。

慧淨法師:

       所謂監獄佈教,我沒有經驗,要讓監獄的人,信只要念佛能夠往生極樂世界,當然都要看因緣,佛度有緣人。

       引導對方也必須要從機、法兩種深信來說,因為對方本身就是犯罪之身,雖然刑期結束,就出獄自由,但是國家的法律不是真理,法律也是煩惱的凡夫、罪業的凡夫制訂出來的。

       殺魚殺肉,以國家的法律來講是沒有罪的,但從因果來講, 罪惡很大。殺人更是,所謂殺人償命, 殺一個人判死刑,殺一百個人判死刑;處決了,好像罪就消滅了,那是法律上的,但事實上本身的罪業還在。

       首先,必須強調幾個「觀」:生死觀、無常觀、罪惡觀、救度觀。生死觀、無常觀這兩個最基本,有生死,有無常,然後加上一個罪惡觀,最後是救度觀。

       第一、生死觀。講到生死,就講到善惡報應、六道輪迴,如果沒有善惡報應、六道輪迴,生死就不算什麼,死了就解脫了,就沒有了。但是有生死輪迴觀,就不一樣了。

       第二、無常觀。誰都不能保證健康百歲,無常隨時在。

       第三、罪惡觀。深入瞭解自己的貪瞋癡,瞭解自己的起心動念,就是《地藏經》所講的「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業是行為,這些行為都是罪惡的。

       第四、救度觀。有了前面的三種觀,這樣就會進入救度觀,就是阿彌陀佛的救度,這時候讓他來信阿彌陀佛的救度,就比較容易。

       可是現在的人總是講眼見為憑:「我眼睛沒有看到,你和我講,你有沒有看到阿彌陀佛?」那怎麼辦?

       其次,就講一些因果感應故事:消災免難的,或者是助念使對方往生的,或者別人看到的真實事蹟。生死觀、無常觀、罪惡觀、救度觀,這一些都是理論上的,再講一些事,就是見證方面的,這樣理事相兼,才能夠圓滿。所謂「事實勝於雄辯」,要拿出證據給他,證據就是講一些感應故事。

       淨土宗是難信之法,所以要看對方的因緣。能夠在監獄佈教是很偉大的, 因為他們正在受罪業的苦報,最需要安慰,我們去給他安慰,就是去給他法佈施,甚至是無畏佈施。尤其是死刑犯,他們要被行刑的時候,因為遇到淨土法門,都是安然的,沒有恐懼的。

       我來講一件真實的事例。

       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是日本的東條英機。東條英機很有才華,很有能力,他是首相兼國防部長、外交部長。戰爭失敗了,他被美國判為甲級戰犯,戰犯有甲級、乙級,甲級戰犯是最重的,是要被判絞刑的。

       美國強調人權,就派宗教人士和他們講宗教道理,東條英機的家族是信奉淨土的,就由淨土的佈教師去為他講阿彌陀佛的救度,講《無量壽經》的教理。當東條英機要被絞刑的時候,他很勇敢、很安詳、很歡喜,沒有懼怕,想到他一手害死了成千上萬的人命,他被刑罰也是不足以補償的,但又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所以他很高興,也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之後,要回來廣度眾生,並且彌補過往的滔天大罪。他念著佛號上了絞刑台,他是軍國主義者,還三呼「天皇萬歲」,就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最典型的。

       還有其他的幾位甲級戰犯都是將軍,或者是校官以上的,軍階很高,聽了這一個法門,他們臨終都是充滿歡喜踴躍的,為什麼歡喜踴躍呢?想到由於他們而導致人間如同地獄的悲慘,他們被絞刑是應該的,而且不足以償還的;本來下輩子要墮落地獄的,可是卻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反而充滿了歡喜。他們曉得到了極樂世界之後,他們就要回到人間,來圓滿過去的罪業,來救度被他殺害的人們。

       在日本我看過在監獄佈教有這樣的效果,在臺灣因為沒有接觸這方面,所以也沒有聽過相關的。只是由於日本的相關資料,所以我曉得監獄佈教是殊勝的。

饒瑞東(化淨)居士

       我是用另外一種方式,請師父指導有沒有比較好的方式。

       有一個死刑犯已經執行了兩年多,以前在台南看守所,這個死刑犯殺了三個人,而且又糟蹋好幾個女孩子,搶、騙、偷,壞事做很多,我開始輔導他的時候,我說:「你怎麼沒有佛珠?」他說:「我不用佛珠了,我都被判死刑了,我就要被槍決了,我還要佛珠念佛幹什麼?」

       我說:「你錯了,阿彌陀佛是慈悲的,每一個眾生他都要度,只要你信受,相信阿彌陀佛,他每一位都要度,只要你念『南無阿彌陀佛』,懺悔過去所造諸惡業,發願往生,百歲之後,你會到西方極樂世界。」

       他卻說我是騙他的,他的惡業造了那麼多,往生是不可能的事。我告訴他:「你只要念佛、發願,你過去所造諸惡業是錯誤的,將來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一般的人我們都是輔導半小時到四十分鐘之間,對於他,我輔導了一小時二十分左右,因為他罪惡深重。輔導完後,他就問我要佛珠。我又對他說:「你要念佛,不然將來要墮落地獄,償還過去所造的諸惡業。」

       之後他可能相信了,就開始念佛。第二次我再見到他的時候,他告訴我現在一天念五千聲。再後來我遇到他的時候,他念到一萬、兩萬,一直增加。我就對他說:「你百歲之後,可以往西方極樂世界,不用在六道輪迴受苦。」

       我告訴他:「將來,有一天你要赴刑場的時候,就一直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大聲一點,一直念佛走去刑場。」行刑的時候,他有沒有這樣我不知道,因為我不在現場。

慧淨法師:

       如果他平生對阿彌陀佛信受,有念佛,就能夠往生,當然往生幾率應該是百分之一百的,平常信佛念佛,是百分之百的往生。除非他最後不信了,不信的話,阿彌陀佛也會等待他,也不至於讓他墮落三惡道。

       因為我不曉得他當時的心理狀況,如果依照你所講的,他信了,他一天念佛五千、一萬、兩萬,是會往生的,你等於救了他。

       我們這一個法門,容易讓人誤會,這個人殺了三個人,最後也能夠往生,不受地獄的果報,這樣還有沒有因果道理呢?

       他們會認為淨土法門就是姑息的法門,姑息人家造罪造業,而且是揚惡的法門,不是揚善的法門。

       如果就法來講,佛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他超越世間,世間就是善和惡,行善就生天界,加上禪定,就是色界、無色界;有善有惡就生人間;惡多善少就是三惡道。佛看我們眾生,其實都是凡夫,不管善、不管惡都是凡夫,佛慈悲平等,他看我們都是凡夫,都平等救度我們這些凡夫。

       好像一個很有愛心的慈善家,他有錢,而且還有愛心,只要有人需要救濟,他就去救濟,他不會去調查這個人是什麼底細,因為他著眼的是眼前的救濟。佛也是一樣,「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著眼在現在的救度,所以說「大悲於苦者」。

       就根機來講,我們都一樣,現在我們殺了三個人,或者我們沒有殺人,反而救了三個人,可是過去世以來,曾經殺了三十個、三百個、三千個、三億個人,也曾經救了三個、三十個、三百個、三億個人。如果不往生極樂世界,將來我們還會殺人,也還會救人,為什麼?因為我們有佛性,所以有愛心,但因為我們有貪瞋癡,所以有貪欲、有瞋恚、有無明之心。佛心顯現的時候,就會去行善積德,貪瞋癡顯現的時候,就會為非作歹。

       我們都是隨著因緣轉,善導大師就說「正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我們之所以會有九品的差別,都是因為環境因緣,因為本質都一樣,都是貪瞋癡的凡夫。所以從根機上來講,都是平等的。

       佛現在救度一個殺了三個人的人,和救度一個高僧大德,其實都一樣的。高僧大德過去生也曾經殺過三個人、三千個人、三億個人。現在殺人的這個人,也曾經救過人,未來他也會救人,當然未來因緣到他還是會殺人。

       在六道輪迴當中, 或者善,或者惡,善善惡惡,一直在輪轉,所以佛說「從天生地獄,從地獄生天」。過去世以來,我們都有生天的業,也都有墮地獄的業,因緣到就會生天、就會墮地獄,沒有脫出輪迴,將來還會造作生天的業,也還會造作墮地獄的業。所以眾生本質都一樣,都平等。

       佛是站在眾生平等的立場來救度他,並不是縱容他。一般人的思維是:他殺人,應該讓他到地獄受果報,果報受完了才救度他,這樣才合乎道理──這是人間的道理,不是佛的道理。

       也因為這樣,淨土法門強調謙卑,強調慚愧,因為像我這樣的人,應該墮落十八層地獄、十九層地獄的,可是卻往生極樂世界成佛去了,讓我們不得不感恩,讓我們不得不謙卑、謙卑、再謙卑,柔和、柔和、再柔和。

       但是如果這個道理不常常去思維,也會形成一種標語、口頭禪。說謙卑,逢緣遇境的時候,還是很剛強,脾氣大得不得了,所以要常常返觀自照,畢竟我們果報身還在,貪瞋癡還在。

 

2問:如何信受彌陀救度?

王定國(淨護)居士:

       師父慈悲,弟子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們淨土宗出版的一套隨身書,還有一套叢書,非常豐富。弟子有一個建議,就是能否把我們這一套書分類,有初機的、中級的、高級的?這樣蓮友來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有一個原則與順序介紹,否則有可能介紹的,不見得適合對方。

       第二點,剛剛提到「信受」,這個信受當然是建立在真實信受彌陀的救度,這一種真實的信受是不是因為我先來念佛,依六字名號的功德,才能展現出真實的信心?

       以上這兩個問題,請師父開示。

慧淨法師:

       我們這一套書,大本的有五十幾本,小本的隨身書也有五十幾本。剛開始,並沒有想到會出版這麼多書,只是有什麼書稿完成,就出版什麼書,並沒有去歸類。比如大本的有教理方面的,也有感應方面的。感應的書有念佛的,也有因果的。當然現在因果叢書已經有分類,其他念佛感應的並沒有分類,和教理方面的書都歸在一起。還有深的、淺的,古文、白話,也都在一起,也都隨著什麼時候這一本書完成了,要出版了,就出版,就這樣一本一本的出版,並沒有去歸類。希望將來時節因緣到了,就把它歸類。古文的歸為一類,白話的歸為一類,然後感應的歸類,教理的歸類,希望將來能夠做到這一點。

       第二點講到信受。信受是以人間來講的,如果對三惡道,比如說對畜生,那就沒辦法講信受了。畜生只能讓牠聽佛號,這樣也能解脫。

       信是對我們人來講的,因為我們人會分別、會執著,分別好壞,要或不要,然後去選擇。因此才必須講道理,說這是聖道門,這是淨土門,難行易行,自力他力,讓他去選擇。還有講出你的根機,是什麼樣的根機──其實我們都是鈍根的,尤其末法時代,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所以也只能靠念佛。還有引經據典,講理;同時引用故事,講事。這樣一層一層地來啟發他的信心,這是就人來講的,而且是就有思辨能力的人來說的。如果是一些老人家,和他講太多的道理,他也不懂,因為他腦筋已經鈍了,像我現在七十幾歲,記憶不如從前,思維也不如從前,什麼都不如從前。現在要我去尋文摘句,我覺得力不從心,所以,我有時間就是念佛。對一些老人家來講,那就是念佛。

       最近看到一則故事,大陸有一個學佛的家庭。有一天, 他聽到老鼠的聲音,有老鼠就會擾亂生活,他就去買一個老鼠籠,放在門口,在裡面放吃的,到了晚上居然聽到一陣聲音,老鼠跑進去了,而且被關了起來。

       他們是念佛的,就放念佛機,和老鼠講:「請你聽佛號,接受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名號的功德,消業障、增福慧,聽了一兩天之後,再把你放生。」就講這一些。

       兩天後,要去放生的時候,居然看到這一隻老鼠站立起來,合掌,當下往生。

       這有照片,他把照片拍下來了,這篇文章已經登到淨土宗網站上了(淨土宗網站每週星期四更新,分為教理和感應故事兩類),那篇文章大家務必要看,有圖為證,圖上是一隻站立起來合掌的老鼠。

       我們看到的都是第二手資料了, 最親切的就是主人。

       對我來講也很親切,因為我也曾經遇到類似這樣的事。

       我出生在臺南市郊區的地方, 我小時候家裡是開雜貨店的,我爸爸往生後,雜貨店就收起來了。 我們家是一到三樓,一樓還沒有租出去的時候, 裡面放一些雜物,老鼠就很多。給人家租用時,他們只利用一樓,二、三樓還有後院的地方不大利用。租用的人家是開眼鏡行,我的幾個眼鏡都是他們給我的,有銀色的、有金色的。

       我回臺南的時候,會去看看他,因為這個老闆平常會看電視,看看佛法的節目。有一天晚上,我去看他,他就談到這個地方老鼠很多,他已經抓了好幾隻了,但是他都從水溝裡把牠們放走。我告訴他:「你從水溝放出去,等於放死不放生,因為牠們還會跑到別人家裡,這也是死路一條!」他一聽,覺得有道理:「那該怎麼辦?」我說:「你應該抓到草埔(荒草地)去放生,放生時,還要為牠念佛。」他覺得有道理:「好好好!不過,現在後院裡還關了一隻,準備明天放生!」我一聽到,就走過去為這一隻老鼠皈依,因為遇到了,就是緣,我又是出家眾,就為牠皈依、開示、念佛。

       所謂「老鼠過街人人喊打」,老鼠的膽子小,一聽到有什麼聲音,就開始慌張了。聽到有腳步聲過來, 這一隻老鼠就在籠子裡面跑來跑去,很慌張,我就緩緩地蹲下來,這只老鼠就趴在籠子的那一邊,不敢面對人,很害怕。

       我就和牠講一些道理:因果的道理、罪業的道理,牠之所以生為一隻老鼠,有因果業報的關係,然後給牠三皈依、念佛,說阿彌陀佛的慈悲,我就靜靜地、慢慢地講。

       我念了幾分鐘的佛號,準備起身離開的時候,這隻老鼠突然間頭轉過來,面向著我,瞪著我看,已經不怕人了。因為是晚上,我就離開回去了。

       隔天下午,這個老闆打電話問我說:「師父!師父!你昨天晚上和這隻老鼠講什麼話?平常我放老鼠的時候,籠子的門一打開,老鼠都很慌張,一逃出籠門就不見身影了。今天早上,我把這隻老鼠帶到草埔放生的時候,這隻老鼠很悠閒地走出來,而且還向我看一看,然後才緩慢地離開,和以前那種嚇破膽、恐慌的老鼠,天差地別。」所以他那天下午就特別打電話,問我昨天到底和老鼠講了什麼話。

       我跟他說:「也沒講什麼,就是講一些因果報應,之所以會生為老鼠的因果報應,還有為牠三皈依,還有念佛而已,就這樣。以後你也要這樣炮製。」

       這就是最親切的了,而且我走近的時候,老鼠很慌張;我離開的時候,老鼠很安穩地向著我、看著我,好像感謝我。隔天放生的時候,也是真的緩緩地離開,不害怕。

       我看到這個故事,我就曉得這個是真實的,不是假的。萬物有靈,就算膽小如鼠,也有靈性,也懂道理,也會感恩,而且說往生就往生,多麼自在,牠也沒有病苦──有沒有預知時至,我們不曉得,但身無病苦,意不貪念,心不顛倒,老鼠就站立著合掌。

       這事實擺在眼前。下一期的月刊(按:第48期《淨土宗雙月刊》)會登上去。

       老鼠會感恩,而且會預知未來發生的事情,我們人是萬物之靈,但是和其他動物比起來,有些是不如牠們的。比如說有一些動物能夠預感,預感明天發生什麼,將來發生什麼,或預先去哪裡找什麼東西,牠門就曉得,可是我們不知道。這樣的故事很多:有老鼠感恩,有老鼠在生死關頭救了養牠的人家等等。

       當然,寵物狗、寵物貓和人在一起,那更有靈性了。就預知、預感這一種,我們人反而是不如動物的。

 

3問:關於自殺求往生

詹朝順(宗淨)居士:

       師父,南無阿彌陀佛,弟子來自善導寺,目前擔任讀書會的會長,感謝師父和師兄師姐給我機會。

       想請教兩個問題。

       第一個是有關善導大師教化屠夫的事蹟,屠夫聽完念佛的道理,就爬到樹上跳下來,往生了,感覺是自殺。

       不是說不能用自殺的方式來求往生嗎?那他為什麼用這個方式?

       第二個問題,善導大師在註解《觀經》的時候,是在夢境中有僧人來指點,這一位僧人,我們認為就是阿彌陀佛。又講到,他所註解的不能夠更改一個字。有人就對這方面提出疑問,想請教師父。

慧淨法師:

       這也是淨土宗的特色。根機不到,未必能夠信得來,所以信者自信,不信者就不信,只能這樣講。

       所謂「自殺」,他不是「自殺」,他是「往生」;他不是「往生」,他是「生往」,他活著解脫,和一般遇到挫折,或有憂鬱症,或想不開而跳樓自殺的,意義不一樣。

       要從這一方面去瞭解。 對方曉得他這樣做是可以解脫的。一般的自殺,是想不開,以此了斷,當然也不曉得這樣做能不能往生,他都不知道的,意義上不一樣。

       只是我們要解說到讓人心如口服,也不容易。所以信者信,不信者那就不信了。

詹朝順(宗淨)居士:

       那用這個激烈的方式,直接跳樓,說「我要往生」,就這樣做了,說他馬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說平生業成,這輩子就結束了,也有人這樣提──他不是自殺,他不是想不開。

慧淨法師:

       這就不好講了。我們是強調「禁食」往生,譬如說身上有一些病苦,受不了,想要自盡,也有的人就此跳樓的了。但這樣譏嫌太大,我們強調「禁食」,不吃不喝。這樣大概一個禮拜、十天,人的生命機能就沒有了,就會自然斷氣,就這樣往生。我們強調這樣。

       但如果是一個健康的人,那就不可能了。因為健康,生命的機能還很旺盛,斷食了七天、十天還往生不了,可是食欲還很旺盛,怎麼辦?那就很苦了。

       如果生病很久,生命的機能幾乎沒有了,五臟六腑衰竭了,他的胃口也幾乎沒有了。他六、七天不吃,也不會飢腸轆轆,強烈得想吃,這可以依禁食的方式求往生。所以要看機緣。如果因病苦難耐而厭世,想快點往生,可以用禁食,倒也不用跳樓。 跳樓也是可以往生的,只是不好交代、不好講。

       剛剛講信受,如果是老鼠怎麼信受?所以到最後,我們就是講念佛生活化,生活念佛化,信受彌陀救度是就人來講的。

饒瑞東(化淨)居士:

       前幾天,我的姑姑生病往生了,姑丈很傷心,天天哭,前幾天吃老鼠藥自殺,後來救起來了。他的小孩子很傷心,打電話告訴我。

       我就開導姑丈,說:「不要自殺,自殺對家庭不好,而且會影響子孫的運氣,窮苦潦倒。」然後他說,他做的不對,以後不會再做這種事情。

       阿彌陀佛,這樣可以嗎?

慧淨法師:

       這樣很好。如果進一步他能夠念佛的話,就更好。一般自殺的人沒有往生的觀念,不信佛,不念佛,而且果報也沒有銷盡,如果就這樣了斷了,將來在冥界當中,要很久才能投胎轉世,而且每過七天就會重複自殺的苦惱一次。

       自殺會給家人帶來很悲苦的感覺:「我的親人居然自殺!」一輩子都帶著這種沉痛、遺憾。

 

4問:關於善導大師楷定古今

慧淨法師:

       剛剛詹會長提到,善導大師的《觀經疏》一句一字不可加減,指明應該把這部《疏》當成佛所說,這是為什麼呢?

       善導大師每天夢中所夢到的聖僧,指導這個法門,那不是佛又會是誰呢?因為所講的是佛的境界,在《無量壽經》說:「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了。」法然上人就說,所謂聖僧,除了阿彌陀佛以外,會有誰?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這不可能!觀音、勢至, 也不可能!法然上人就說,我們要把《觀經四帖疏》當作是佛說,而且善導大師又這麼鏗鏘有力地說「一句一字,不可加減」。這是一種權威。

       印光大師也說「善導大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所說當作佛說看」──要這樣信受。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的典故來自善導大師,他有這樣的德行,讓一個屠夫放下屠刀。屠夫天天殺豬,心不狠就殺不了,活生生的豬可以一刀就讓牠斃命,心要狠。他去找善導大師,手上這一把是屠刀,他是抱著很氣憤的心要來報復的,一路走過來,只要看到的人都躲得不見人影,善導大師卻能夠很自在面對,能夠使對方當下丟下屠刀,當下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去接受善導大師所講的。

       這種人物到底是什麼樣人物呢?我們看到對方拿刀來,我們會怎麼樣?趕快躲起來。如何能夠讓對方心服口服,柔軟下來,而且甘願當下犧牲生命。可見善導大師是怎麼樣的人物。

       印光大師說 「善導大師有大智慧,有大神通」,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而且據文獻記載說,善導大師顯現西方極樂的景象給他看──到底是西方的牆壁掛了一幅西方極樂世界莊嚴圖,還是手一揮極樂世界景象就顯現,我們不曉得,因為文獻記載不很具體、不清楚。到底是一幅壁畫呢?還是真的神通顯現呢?

       戒律規定是不能顯現神通的,可是善導大師的神蹟很多,他那一種德行,所謂「德人覿面,鄙念全消」,和一個有德行的人見面,心中的那一種妄想雜念,當下都起不來,所以佛陀的時代證果那麼多,面對佛陀,自己的煩惱也降服了,煩惱也斷除了。如果面對一般的人,你煩惱,我也煩惱,起心動念都是妄想紛飛,都是煩惱。

       所以從這個典故來看,善導大師真是不一樣的人物,而且記載金剛法師和善導大師辯論,金剛法師說:「只要念佛就能夠往生,沒有那麼容易。」善導大師說「只要念佛就能夠往生,是諸佛所說的,如果諸佛不是打妄語,希望大殿的佛像都放光」,他用錫杖一指,佛像都放光來證明善導大師所講的,只要念佛必定往生。

       這也是歷史清楚記載下來的。誰敢這樣打賭?我們敢嗎?我們不敢。同樣是祖師,同樣是高僧大德,但是類似善導大師這樣的,歷史上除了善導大師以外,可說鳳毛麟角。

       中國佛教最鼎盛的就是隋唐時代,尤其隋朝,隋朝有三個鼎鼎有名的大師:隋朝的慧遠大師、智者大師、三論宗的吉藏大師,都是一等一的,可是善導大師寫《觀經四帖疏》的目的,是要糾正這三位大師對《觀經》錯誤的解釋。

5問:關於宿世善根

鄭麗雲居士:

       弟子請問師父,我曾經聽一個居士還有法師說過,我們能信這六字洪名,就是過去無量劫以來,也曾供養四百億佛,這一世才有善根福德因緣來信這一句洪名,是不是這樣?

慧淨法師:

       根機有三種,一種是純善,一種是純惡,一種是善和惡。純善的話,比如說解脫的聖人,他是純善,可以不用彌陀的救度;純惡的話,他根機還沒有到,他也不會信受彌陀的救度;能夠信受彌陀的救度,總是善惡交雜的眾生。

       所謂的善就是「宿善」,過去是累積佛法的善根,至於累積多久,是不是要像他所講的樣子,那也未必。因為這都是看緣,遇到了這一個法門的緣,就可以當下勝過修行很久很久的人。

       我們這個法門是全憑彌陀的,至於我們這一輩子之所以會相信,當然都是因為宿善。

 

6問:關於自信教人信

鄭麗雲居士:

       我身邊有很多蓮友, 很希望他們也能信受這麼殊勝的法門。我家裡有請這一套隨身書,還有雙月刊,流通出去以後,看著大家好像都無動於衷,他們還是跑他們的道場,喜歡雜行雜修,一個也度不來念佛。我也是盡心盡力了!

慧淨法師:

       這要看機緣,也要看我們善巧方便的程度。

       我們這一套書,有深淺不一的內容,也有針對初機的。這一套書裡比如《念佛勝易》、《唯說念佛》,是淨宗法師早期所講的。早期有好幾個蓮友紛紛轉過來信我們這個法門,他們是看什麼書呢?就是看過這兩本書。

       為什麼看這兩本書就能夠信得來呢?這就是根機。為什麼?他們以前也有學某某法師的,也有跑各道場的,到最後都覺得,所謂「淨土法門」並不容易!說「念佛」,念佛也不容易,因為要達到功夫成片、夢寐一如,非常困難。直到有一天看到這兩本書了,他們眼睛就開了:「原來如此!不是以前所聽到、所認為的!」就立刻轉過來了。

       所以要看根機,假設他們不是這個根機,雖然看到這兩本書,就像你講的一樣,還是要去跑道場。如果他們生死心不深,無常觀也不夠,對自己也沒有罪惡觀、罪惡感,他們一定會跑道場,會尋求其他證明我可以、假藉那一些法來解脫。會跑道場的,大多還沒有具備這幾種觀:生死觀、無常觀、罪惡觀,即使有也還不深厚。

       現在佛教似乎很興盛,但都是一些辦法會的、拜懺的、增加人氣的、增加組織的,或者是增加收入的,沒有講解脫的法,沒有強調生死輪迴可怕的。

       如果有生死觀、無常觀、罪惡觀,就容易進入我們這個法門。

       學佛是應該具備這一些觀。一般佛門早晚課,晚課快結束的時候,就會念一首普賢菩薩的警眾偈: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這就是在強調生死觀、無常觀。但是大家都是把這當成具文、口頭禪,隨口念過,也沒有去思維。生死、無常是很現實的、必須解決的大事,但是一般人卻都悠悠泛泛地學佛,好像學佛只是一種風氣。

       學佛是在解決人生的大事,生死輪迴的大事。人生只有在圓滿這一輩子生而為人的目的,才有價值。人身難得,失去了人身,下輩子沒有把握;下輩子雖然得人身,下下輩子又沒有把握。這一輩子已經得人身,遇到佛法,所謂「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就是這樣迫切。

       我們能夠遇到這個法門,真的是很慶幸。但是,已經把這麼多書傳播得這麼廣,卻少有人相信。所以釋迦牟尼佛說,這一個法難信;這個法門是橫超的法門,但「易往而無人」。

 

7問:關於親近同門

陳秀香(淨熏)居士:

       請示師父,每天早上我會念宗風,宗風(一)「往生之道」裡說:「親近同門,切磋法義,若非同門,不親不近,防退失故。」因為這樣子,我就把之前在很多道場結的緣全部都結束掉了。

       其他道場的法師,他們會常常託蓮友來跟我說,希望我能夠再回去。而我是堅持的,因為「專復專」才是我想要的。所以有一些法師說我這樣是謗法,佛陀的法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我為什麼會這樣。

       我在家裡每天會聽師父及淨宗法師的法,我就深入這個法,堅持我的意見。請示師父,這些法師這樣評論我,我這樣做是對嗎?

慧淨法師:

       真的是不容易,要做得面面俱到,很圓融,就是要很有善巧。

       「親近同門,切磋法義,若非同門,不親不近,防退失故」,因為這是大是大非、大根本的所在,自己生死輪迴的解脫,要擺在第一位,最重大的,是沒辦法替代的,也不能妥協,不能苟且的。

       所以「不親不近」是對的。但是這當中分寸的拿捏,就要靠智慧。拿捏得好,讓他們也不指責我們,認為我們偏了、我們謗法了──要做到這一點就不容易。

       不親不近是對的,但是多年以來的相處,既然已經建立那樣的緣,要怎麼樣在人情世故上也能夠做得好,又不受影響,維持我們的關係,是不容易。但是可以動個腦筋,要怎麼樣去做得圓滿。

       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我們這一個法門叫「門餘大道」,善導大師有一段法語說:「門餘八萬四千,漸頓則各稱所宜,隨緣者則皆蒙解脫。」意思就是佛陀一輩子所講的經典、法門非常多,三藏十二部,所謂八萬四千法門,不管頓教、漸教、圓教、偏教都涵蓋在這裡邊。

       「門餘八萬四千」這句法語,慢慢延伸為「門餘」。「門」就是八萬四千法門,指聖道門,漸修的、頓修的、圓教的、偏教的,大乘、小乘、顯教、密教,通通都是在八萬四千法門裡。八萬四千法門之「餘」,另外有一個大道,就是淨土法門,講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專稱阿彌陀佛的名號,現生就能夠解脫輪迴,將來往生,快速成佛。這是超越八萬四千法門通途教理的,也超越一般的因果軌則,因為這都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是不斷煩惱得涅槃的,這叫「門餘大道」。

       但是這一種道理,一般學聖道門的人不瞭解,認為「聖道門是佛陀講的,淨土門也是佛陀講的,都應該平等看待,不應該分出聖道是難行,淨土是易行,自力、他力,沒有這一回事!再怎麼樣的他力,也必須要有自力」──所以他們很難以瞭解我們這一個法門。

       我們一方面要讓他們不誤解我們,一方面又能夠堅持我們的法門,這要用一點智慧,怎麼去圓滿。

       這有時候要不即不離的,必要的時候要聯繫一下,但又能夠不受影響,在聯繫的當中,引導他們,不受誤解。這是不容易的,要很善巧。

 

8問:關於做夢的感應

陳調里(善淨)居士:

       各位法師,各位蓮友,大家阿彌陀佛。

       有一段時間心裡很煩,很多事情都不能處理。有一天在睡覺的時候,夢見有一個人,那一個人和我說:「為孩犧牲無代價,看破放下往西方;爹娘呼喚無放手,臨終往生懷抱中。」

       他一直說了好幾遍,我早上起來就記得。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是不是要給我甚麼啟示?請師父開示。

慧淨法師:

       一切要回歸教理,教理才是根本的,至於自己的感通、感應,那是一種參考。

       你在挫折、苦惱當中有這樣的夢境,好像在提示你,尤其是和現在所學的法門又有相應的地方,那就當做一種參考,當做一種冥冥之中有顯示,讓你走進這一個法門,接受這一個法門,這樣就好。

       對於這個夢,也不再去深究。遇到我們這個法門,就得其所哉,就有了所歸宿的地方,對已經過去的,就不一定要再去追究。為什麼?因為這是夢境,夢境有實夢、有虛夢,實夢就是真實的,虛夢就是假的。所謂真實的,就是可以和未來相印證,這就是真實的;虛假的就是,四大不調引起生病的夢,或者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那一種,種種不一樣。所以是真是假,實夢虛夢,有時候我們分辨不出來,太過於琢磨這個夢境,恐怕會出差錯。如果都是真的,當然好了。在這個世間,真真假假,一切以教理為根本,回歸教理。

       當然你這個夢是好的,這個夢是引導你,你就歸入這個法門,以法為主,就不再以夢境為主。

       我們學佛的過程中,都會有一些感應,因為本來有感就有應,有應必定有感,感應是很自然的。

       但感應的內容是否是究竟的、圓滿的?那就不一定。人只要有誠心,有起心動念、真誠的心念,就有感應。這個念頭是什麼,就和宇宙當中的什麼相感通,感應道交。宇宙、法界的境界非常多,千差萬別,這就會形成一些通靈的,再形成一些宗教。像一貫道,它不是佛教的教義,但是講得頭頭是道。它怎麼來呢?無非就是扶鸞,和靈界感應;此外也強調傳統文化,三教合一,五教大同。所以一貫道就非常普遍。其他民間的感應:一條街統計下來,就有好幾個是通靈的,他能通靈,通靈多了,就想要去辦一個道場。

       人有感就必有應,而宇宙法界的感應,景象很多、境界很多。對我們來講,我們只要和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一切回歸淨土教理,其他就讓它過去,就不用再對這個夢境去推展。

       一般人夢過,醒來就忘了,或者醒來時候還記得,過幾分鐘就忘了。你能夠在夢中,反覆地呈現那一首偈子,能夠引導你進入佛門,歸入這個法門,那是好的夢。

       有一些人的夢境是引導他去信一般民間信仰,那也很普遍。

       好,那我們就到這邊結束。

       南無阿彌陀佛!

 

(2020年12月10日講於台北淨宗寺)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