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講演

  1. 與韓國法師談話並接受依止
  2. 「信心一決定,當晚便往生」的啟示(下)
  3. 「信心一決定,當晚便往生」的啟示(上)
  4. 阿彌陀經是在說什麼?
  5. 2024龍年新春講話
  6. 皈依開示(2023年11月11日新營)
  7. 慶祝彌陀聖誕暨淨嵩法師往生二十周年紀念講話
  8. 2023中元開示
  9. 剃度開示 ──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2023年8月30日)
  10. 皈依.五戒.剃度開示(2023年7月18日)
  11.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三)
  12.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下)
  13.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上)
  14. 2022中元開示
  15. 「光明遍照」六特色(下)
  16. 「光明遍照」六特色(上)
  17. 為淨土宗志工幹部講話
  18. 清明節慎終追遠與念佛(2022年清明節開示)
  19. 念佛超度之勝益
  20. 「光明遍照」文的特色
  21.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二)
  22.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一)
  23.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必得超絕去
  24.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五)
  25.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四)
  26.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三)
  27. 2021中元念佛超薦法會開示
  28.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二)
  29.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一)
  30. 2019年彌陀誕開示
  31. 2020中元法會開示
  32. 志工四喻
  33. 人生是苦
  34. 生命無常三根本
  35. 兩種深信、觸光柔軟、感恩歡喜
  36. 剃度開示(2019年7月7日)
  37. 中元節開示(2019)
  38. 剃度開示(2019年5月12日)
  39. 豬年話豬
  40. 剃度開示(2018年7月31日)
  41. 淨土宗──往生淨土成佛宗
  42. 受戒與持戒
  43. 趨向淨土的關鍵密碼
  44. 剃度開示(2018年3月24日)
  45. 二種成佛法
  46. 橫超的淨土法門
  47. 往生與預知時至
  48. 剃度及皈依開示(2017年9月19日)
  49. 往生極樂的條件(下.問答)
  50. 剃度開示(2017年8月18日)
  51. 往生極樂的條件(中)
  52. 往生極樂的條件(上)
  53. 深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念佛成佛
  54. 四十八願分類歸結
  55. 彌陀願心的根源
  56. 淨土宗的結論──宗旨四句偈
  57. 大慈悲五要點
  58. 慈心法門
  59. 念佛不妄語
  60. 真正的佛法是建立在脫離輪迴之上
  61. 淨土宗的根源
  62. 真正的孝行──託父母於阿彌陀佛
  63. 為何吃素?
  64. 略談佛教的意義與淨土宗之殊勝
  65. 「自省己過,善覆他罪,樂修慈心」
  66. 愛與佛命
  67. 不請之友
  68. 歲末聚餐對僧眾的談話
  69. 學佛的目的
  70. 說愛(二)
  71. 說愛(一)
  72. 念佛名號 學佛愛心
  73. 心平氣和 無住生心
  74. 念佛超度 三塗眾生
  75. 澳門淨土宗學會 讚頌辭
  76. 「以誠感人」的意涵
  77. 第一屆淨土宗志工研習會勉言
  78. 慧淨法師除夕團拜電話致辭
  79. 在心、在緣、在決定
  80. 佛教點燈的意義
  81. 念佛的方法與要領
  82. 念佛成佛的原理
  83. 佛在何處?
  84. 志工服務精神的內涵
  85. 淨土行人應具備的根本知見
  86. 慈悲的救度
  87. 念佛生蓮
  88. 三塗眾生 念佛往生
  89. 信受彌陀救度
  90. 為新戒比丘開示
  91. 歸依勸囑
  92. 念佛的音調與心態
  93.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94. 「澳門彌陀共修會落成法語」略講
  95. 厭穢欣淨 切願往生
  96. 初機念佛群疑問答
  97. 簡介淨土宗專純念佛的道風及心態
  98. 淨土法門 理事互含
  99. 初學淨土法門應有的認識
  100. 念佛人的「本尊」
  101. 一天的生活,從念佛開始
  102. 念佛即圓滿悲智功德
  103. 〈人有實德,天有奇報〉一文的啟發
  104. 明信因果,念佛求生
  105. 如何真正圓滿人生的目的
  106. 萬行不憑憑念佛(二)
  107. 萬行不憑憑念佛(一)
  108. 信佛救度念佛名 命終直入涅槃城
  109. 彌陀名號 不可思議
  110. 守愚念佛 彌陀住頂
  111. 阿彌陀佛的救度
  112. 一切眾生 皆有佛性
  113. 念佛方能消宿業
  114. 念佛成佛 即是佛教
  115. 阿彌陀佛 是何等佛
  116. 以佛為念 以淨為歸
  117. 念佛眾生 攝取不捨
  118. 乘本願船 登涅槃岸
  119. 淨土法門 萬法歸宗
  120. 世間虛假 唯佛獨真
  121. 一心念佛 無疑無雜

法義開示

  1.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三)
  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二)
  3.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一)
  4.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
  5.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九)
  6.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八)
  7.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七)
  8.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六)
  9.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五)
  10.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四)
  11.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三)
  12.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二)
  13.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一)
  14.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
  15. 彌陀淨土的特色-超
  16. 《觀無量壽經》概說(九)
  17. 《觀無量壽經》概說(八)
  18. 《觀無量壽經》概說(七)
  19. 《觀無量壽經》概說(六)
  20. 《觀無量壽經》概說(五)
  21. 善導淨土教理的核心
  22. 淨土宗帶三法數
  23. 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24. 善導淨土教理特色
  25.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五)
  26.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四)
  27.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三)
  28.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二)
  29.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一)
  30. 《觀無量壽經》概說(四)
  31. 《觀無量壽經》概說(三)
  3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
  33. 《觀無量壽經》概說(一)
  3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七)
  3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六)
  3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五)
  3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四)
  3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三)
  3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二)
  4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一)
  41.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
  42.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九)
  43.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八)
  4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七)
  4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六)
  4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五)
  4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四)
  4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三)
  4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二)
  5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一)
  51. 「三誓偈」略解
  52. 念佛的利益
  53. 剃度典禮開示
  54. 「彌陀三約定」
  55. 為新戒弟子開示
  56. 淨土宗「四不」
  57. 《無量壽經》大意(九)
  58. 《無量壽經》大意(八)
  59. 《無量壽經》大意(七)
  60. 《無量壽經》大意(六)
  61. 《無量壽經》大意(五)
  62. 《無量壽經》大意(四)
  63. 《無量壽經》大意(三)
  64. 《無量壽經》大意(二)
  65. 《無量壽經》大意(一)
  66. 《無量壽經》概說(續)
  67. 《無量壽經》概說
  68. 淨土宗特色略說
  69. 淨土宗宗旨略說
  70. 略說淨土宗教判
  71. 佛化婚禮開示
  72. 自信教人信 擔當向前行
  73. 成佛何時、極樂何處、往生何位?
  74. 出家的價值與意義
  75. 略說彌陀名號之義
  76. 為什麼淨土法門是易行道?
  77. 淨土宗是彌陀慈悲救度的法門
  78. 娑婆眾生 無不是業
  79. 龍樹菩薩往生安樂國
  80. 華光出佛
  81. 彌陀光明 最尊第一
  82. 法是道場的靈魂
  83. 不問罪福 念佛皆生
  84. 彌陀誕辰念彌陀 (二)
  85. 彌陀誕辰念彌陀(一)
  86. 「名號的功德」與「念佛的利益」
  87. 「《大經》三要文」的重要性
  88. 極樂安身實是精
  89. 大悲傳普化 真成報佛恩
  90. 相勸行念佛 悉名行大悲
  91. 《地藏經》「念佛度亡」之文略講
  92. 口稱成因由法德
  93. 念佛與佛,機法一體
  94. 淨土法門的大根大本
  95. 何謂「一心不亂」?
  96. 略談念佛方式與莊嚴道場
  97. 極樂無為涅槃界
  98. 如何真正紀念「彌陀聖誕」
  99.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
  100. 為迴龍寺常住僧眾開示
  101. 淨宗宗旨與敦倫盡分
  102.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略講
  103.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問答)
  104.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開示)
  105. 淨土宗的幾個名詞略釋
  106. 成佛如林的法門
  107. 善導大師-《觀經疏》大願業力與《大經》三誓偈
  108. 善導大師-略說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109.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五)
  110.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四)
  111.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三)
  112.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二)
  113.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一)
  114.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四)
  115.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三)
  116.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二)
  117.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一)
  118.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四)
  119.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三)
  120.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二)
  121.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一)
  122. 《易行品》概說
  123.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二)
  124.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一)
  125.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三)
  126.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二)
  127.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一)

宗風

  1. 宗風學習(七)
  2. 宗風學習(六)
  3. 宗風學習一~五

臨終開示

  1. 臨終的殷切勸導叮囑
  2. 娑婆旅程盡,辭別歸蓮鄉
  3. 信順彌陀救度

訪問篇

  1. 輔仁大學宗教系所師生參訪慧淨法師記
  2. 傳承的路_與越南團法師談話

問答

  1. 為善導寺幹部蓮友開示(問答)
  2. 他力與因果,有矛盾嗎
  3. 他力的念佛就是隨緣的念佛?
  4. 如何從自覺愚惡契入彌陀的救度
  5. 於福州答蓮友問
  6. 於弘願寺答僧眾問

第十八願善導釋

  1.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十)
  2.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九)
  3.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八)
  4.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七)
  5.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六)
  6.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五)
  7.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四)
  8.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三)
  9.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二)
  10.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一)
  11.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
  12. 第十八願善導釋(九)
  13. 第十八願善導釋(八)
  14. 第十八願善導釋(七)
  15. 第十八願善導釋(六)
  16. 第十八願善導釋(五)
  17. 第十八願善導釋(四)
  18. 第十八願善導釋(三)
  19.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
  20. 第十八願善導釋(一)

淨土法門的核心

  1.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十)
  2.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九)
  3.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八)
  4.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七)
  5.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六)
  6.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五)
  7.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四)
  8.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三)
  9.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二)
  10.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一)
  11.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
  12. 淨土法門的核心(九)
  13. 淨土法門的核心(八)
  14. 淨土法門的核心(七)
  15. 淨土法門的核心(六)
  16. 淨土法門的核心(五)
  17. 淨土法門的核心(四)
  18. 淨土法門的核心(三)
  19.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
  20. 淨土法門的核心(一)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四、憶與念
  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三、念者今心也,黏著不能忘
  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二、閉關念佛的苦惱者
  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一、念佛先要認識佛
  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現往東方的佛
  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令眾成佛的佛
  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使凡入報的佛
  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報身報土的佛
  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諸佛證誠的佛
  1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臨終來迎的佛
  1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親近增上的佛
  1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身心無礙的佛
  1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息三塗的佛
  1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無礙的佛
  1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唯攝念佛的佛
  1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遍照的佛
  1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名號的佛
  1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名體一如的佛
  1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依正不二的佛
  2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機法一體的佛
  2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
  2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為作大安的佛
  2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召喚眾生的佛
  2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不擯眾生的佛
  2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代眾受苦的佛
  2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以身為質的佛
  2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急救溺水的佛
  2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平等救度的佛
  2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主動救度的佛
  3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地獄的佛
  3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救世法王的佛
  3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眾生的佛
  3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阿彌陀佛,是一尊為大施主的佛
  3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惠利群生的佛
  3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八)
  3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七)
  3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六)
  3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五)
  3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四)
  4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三)
  4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二)
  4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一)
  4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
  4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九)
  4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八)
  4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七)
  4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六)
  4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五)
  4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
  5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
  5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
  5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一)
  5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目錄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法談開示
top

法談開示

略談念佛方式與莊嚴道場

--2008年5月10日於永和共修會為蓮友開示(一)


 

        淨修法師,各位蓮友:南無阿彌陀佛!

 

       很多事情都是一種因緣,其實凡事都是要靠因緣,我們今天在這裡相聚一堂也是因緣,而且是殊勝的因緣。這幾年來,我很敬佩我們淨修法師所領導的蓮友們能夠犧牲奉獻,無論白天夜晚,無論天氣好壞,長期以來都任苦耐勞,無怨無悔的在做救度眾生的工作,在做阿彌陀佛手腳的工作。

 

       台灣也好,乃至全世界的佛教也好,雖然各地都有助念活動,可是助念完了之後,能接下來再為往生者淨身、為他入殮,又為他火化,為他做告別儀式的,在台灣只有我們這個團體。這樣難得的一貫服務,應該把它擴展到整個台灣各個角落,甚至是世界五大洲。

 

       今天想用一種比較輕鬆的、自在的方式來跟大家座談,當然,我們是佛教的念佛團體,所談的也不離佛法與念佛。首先,我先就我們念佛的音調、念佛的方式談起。我們念佛的音調是念六字,而且用閩南語──南無阿彌陀佛,為什麼要這樣念,這是我長期以來的一種體驗。首先,念南無阿彌陀佛,為什麼是念阿(ㄚ)彌陀佛,在以前都念阿(ㄛ)彌陀佛,甚至阿(ㄜ)彌陀佛,現在改念(ㄚ),因為梵文的音是(ㄚ)。我們的經文都是從梵文所翻譯的,翻譯的方式有義譯跟音譯兩種,大部份都是把經文的涵意用我們的語言文字翻譯過來的,也有很少部分是始終沒辦法把全部的涵意翻譯出來,那只好翻譯它的音,阿彌陀佛就是翻譯它的音。第一個字是阿(ㄚ)的話,那我們剛好也可以用阿(ㄚ)來念,因為阿這個漢字,有念(ㄚ),也有念(ㄜ),也有念(ㄛ),台語、國語都一樣,所以我們就用(ㄚ)。

 

       至於阿彌陀佛的「陀」閩南語是念ㄉㄜˊ,而不是念ㄉㄨㄛˊ,其實阿彌陀佛的「陀」念ㄊㄨㄛˊ音是錯誤的,正確的音是念ㄉㄜˊ。譬如說我們古代的一位神醫華陀,北京話念(華ㄊㄨㄛˊ),閩南語念(ㄏㄨㄚˊ ㄉㄜˊ),像駱駝,台語叫(ㄌㄨㄜˋ ㄉㄜˊ),並沒有念(ㄌㄨㄜˋ ㄉㄨㄛˊ);還有光陰蹉跎,我年紀已經蹉跎了,國語是(蹉ㄊㄨㄛˊ),台語叫做(蹉ㄉㄜˊ),所以它的台語都念(ㄉㄜˊ),駱駝、蹉跎、華陀、彌陀這個陀呢?國語都一樣念(ㄊㄨㄛˊ),台語念(ㄉㄜˊ)。如果查《彙音寶鑑》這一部漢文的字典,這個字就是(ㄉㄜˊ),而不是(ㄉㄨㄛˊ)。

 

       我從小是受私塾教育,私塾的教育一開始是從《三字經》讀起,然後《昔時賢文》、《千字文》、《孝經》,再讀《幼學瓊林》、《四書》、《古文觀止》,所以我從小對漢文就有一點點的基礎。我們台語從哪裏來,是從閩南的地區而來,所以叫閩南話,而閩南話是道道地地的漢民族隋唐以前的固有語言,隋唐時代大都建都在長安、洛陽那一帶,那一帶的語言就是現在的閩南語,所以閩南語也叫河洛音,洛陽在河南,河南、洛陽、洛水那一帶的語言,就是現在的台語,也就是閩南語。

 

       那為什麼現代那個地方,沒有說閩南語,而是說北京話、普通話,反而是在這個南部沿海、閩南,乃至台灣這個地區在說閩南語?因為古代戰爭的關係,譬如說唐朝建都在長安,到了宋朝,宋朝受蒙古族的侵襲,甚至驅趕而統治之後,那一帶的語言逐漸消失了,就改為北京話,北京話就是滿洲語,北方的語言。宋朝有北宋、南宋,到後來連南宋也滅亡了,一些孤臣孽子、忠義之士,不甘成為異民族,所以他們就往南遷,一直遷到福建之南,就沒地方可遷了。我們台灣人都是從福建漳州、泉州、廈門那一帶過來的,所以就保有那一帶的語言、文化、風俗。又加上在唐朝的時候,有一位姓陳的將軍,受命到漳州那個地方來開墾,所以他也帶來了中原的語言、文化、風俗民情,這一位將軍就被尊奉為開漳聖王,開漳聖王大家知道吧!所以,目前的閩南話是漢音。

 

       另外,這「南無阿彌陀佛」六字,用閩南語念起來也比較鏗鏘有力,有提起精神的作用,會讓人精神百倍,況且它既然是中原之音,本來就跟當時翻譯經典時候的聲音很接近;至於用北京話來念南無阿彌陀佛,則已不是從原音直接傳下來了。北京話,也就是國語,在大陸,北京話又稱普通話,當然用普通話來念,跟用閩南話來念,同樣都離不開阿彌陀佛,它的功能不增加,也不減少。話雖如此,但對我們來講,法雖然不增不減,但是根機有親疏之別,感覺用閩南話來念,對我們很親切,而且接近當時的音,同時鏗鏘有力,譬如說用台語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佛」,它是仄聲,是下入聲,短促有力(這時上人念出閩南語八音),聽起來八音,但其實是只有七音,因為上上聲跟下上聲是同樣的聲,念成普通話之後,這個佛就成為ㄈㄛˊ,結果是下平聲,下平聲是拉長,但沒有力量,不像閩南話的佛是下入聲,短促而有力。所以同樣一句佛號,聲音不同,我們念起來感覺就有一點點的差別,用普通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佛」聲音就往下降,力量就消失了,所以我們就用閩南話來念。

 

       一般寺院、共修會、打佛七,他們念佛的時候都有韻調,那為什麼我們要跟人家不一樣,沒有韻調,而且這樣的念法從來沒有聽過。不是我們要跟人家不一樣,一點都不是,我們的任何作為、任何設施,都不是特立獨行、標新立異,刻意顯現與人不同,不是的,我們這樣念佛號是有它殊勝的地方的。

 

       我是民國六十六年(1977)農曆九月十九日出家。還沒出家之前,我就很專注的在看佛書,早晚打坐、念佛。那個時候,年輕出家的很少很少,乃至一般學佛的也不多。還有,我不是跑道場來學佛的,是看書,從佛書中曉得佛法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從此就撇開中國文化的一些書籍、教材,也撇開了其他的書,早晚專看佛書,可以說佛書看得非常的著迷。我出家之前都自己看書,自己早晚打坐、念佛,那個時候的念佛,我是早晚不缺,但沒有參加過共修,沒有跑過道場,沒有聽過講經、唱誦。之所以出家,是覺得如果要有所成就,就必須要專,尤其是,既然有善惡報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那麼學佛的人更不可以再度回到紅塵,去跟這個紅塵的五欲六塵攪和,應該是脫塵離俗,一意修行,才可望超越三界六道的輪迴,所以我就去出家。出家之後,也曾參加過幾種佛七,譬如參加煮雲法師的精進佛七,或者是懺雲法師的佛七,或者是其他法師的佛七。因為是在佛光山出家,佛光山都有各地分別院的道場,彌陀誕的時候,也到其中的道場去主持佛七。

 

       對於當時念佛的調子,不論是四字四音,四字五音或者是六字一音、二音、四音、五音、七音,乃至五會念佛,我都很喜愛的去學習,只要是南無阿彌陀佛的調都很喜歡,然後去追尋。還沒出家的時候,那時並沒有錄音帶,只有唱片。我第一次聽唱片的佛號,好像是台中某個道場做出來的,因為是學佛之初所聽的佛號,所以好像有家鄉的味道,一聽到就很親切。那唱片念的人的聲音,好像是小女孩,感覺很純樸,六字是一音,四字是四音(上人用台語唱出六字一音及四字四音),我為了保存,到有錄音帶時我就錄音保存,像懺雲法師的調,或佛光山有六字七音四字五音的調,還有其他的調,之後是印光大師靈巖道場的調。

 

       最早期是五會念佛的調,那時候也是唱片的,我也去把唱片錄起來,也親自去拜訪台南莫正熹老居士,因為五會念佛,是民國初年廣州一位觀本法師,他依據法照大師所講的五會念佛,去作譜所做出來的。之後我就覺得這些調,雖然好,聽起來很感人,可是如果靜坐的時候,念到心很寂靜,那時候就只有一句一句很單純、很平和,心平氣和,如果是調的話,是配和人的感情,甚至七情六慾有高低長短。我就在想,靜坐的時候,或老人家氣很短沒辦法念高音或低音、或者是聲音拉很長的,乃至臨終,他們怎麼辦呢?有沒有一種調能夠適合他們,甚至我們這個法門是以專稱彌陀佛名為往生的正因,台灣道場、大陸道場調也很多且各不一樣,如果有一種調能夠統一的話,豈不是更好,當然這種調必須適合很多的階層,老修、初機、年輕的人、年老的人,乃至躺在病床即將臨終的人、平常的時候,還有念到很寂靜的時候,都適合念。我就一直在思惟這個問題。

 

       最後我就以我本身的經驗為準。我本身怎麼經驗呢?我早上起來大部分都是靜坐念佛,為什麼?我覺得早上有三靜,三靜是「心靈寧靜、環境安靜、空氣清淨」,經過一夜的睡眠,昨天之前的種種煩惱、情緒沉澱下來了,那時候心靈寧靜,很接近無念無想的清淨佛性,那時候來念佛,可以說雜念很少,所以我早上起來不誦經、不念咒、不唱讚,不做其他的,早上起來就是先靜坐念佛。「一天的生活,從念佛開始」,早上心靈清淨,那時候的念佛都是一句一句的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當然因為靜坐,所以不拿念珠,也不出聲音,是心中默念。

 

       我念佛都用印光大師所講的「十念記數」,所以來回反覆,都是六字名號。十念記數,而且沒有高低長短的韻律,覺得心中很平靜、很寂靜、很安詳,我即使經行念佛,還是這樣念。覺得這樣念是可以適合我們這個法門每一道場,甚至適合男女老少、平生、臨終,乃至行住坐臥。因為有些音調起太高,女眾唱不上去,起太低,男眾唱不下來,那麼年老者、臨終者也念不來,尤其是正當很平靜的時候,不起「喜怒哀樂愛惡欲」等七情的時候,那個時候要他唱這些調子就覺得不相應。當我們念佛念到很寂靜的時候,它是接近沒有韻律的,因為很寂靜、很平靜、很清淨,清淨的本性,沒有高低韻律。所以我就試著,當有機會去領導家屬共修的時候,我就用這個調子,只要一把引磬或者一個木魚,就可帶動全場,結果他們的反應是,這樣念很好,很輕鬆,而且很攝心、很寂靜、很穩定,讓我們的家人沒有學佛的,一開始也會念,不必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帶領了幾個地方,對方都是這樣的反應,我就更覺得這個調子可行。當然共修的時候,因為要使大眾統一,所以有拍數,六個字四拍,一拍一秒鐘,一句念起來就是四秒鐘;如果我們自己念,就念三拍就可以,快慢可以自己來調,出聲、默念、靜坐、經行、禮拜都可以這樣念,清楚、輕鬆、攝心、而且有力。

 

       這個調子是無調之調,具有某種攝受力,我來講個實際案例。在幾年前,我是住在台南,台北的中和有個蓮友,一天早上她打電話到台南跟我說,她媽媽已經要從長庚醫院運回家中等待斷氣,因為醫生已經通知不行了,如果要回家的話就要趕快,大概在九點之前就會斷氣了,她跟我這麼一講,我就說好,我坐飛機過去。從台南坐飛機到台北松山機場又坐計程車,找到她家,她家是在二樓,到了她家已經十一點了,我心想她媽媽應該是斷氣了。當我上樓,一踏進她家門時,看到她媽媽躺在客廳的左邊還沒有斷氣,那一位蓮友,還有她先生、弟弟、弟媳,以及她爸爸這幾個人在念佛,沒有其他蓮友。那位蓮友敲著引磬,是念六字二音的調,這個調是很感人的,可是當時我一聽覺得他們念得有氣無力,大概是他們也不熟,家人大概也念久了累了,我一踏進門聽到這個聲音,看到念的人,跟臨終者就是她媽媽,她媽媽還沒有斷氣,可是昏睡著,嘴巴流著血水,左手抖動著,眼睛是閉著,我一看一聽這個聲音,就直覺亡者跟她的家屬彼此沒有互動,也就是說這個念佛的音調,沒有觸動她的媽媽,所以一踏進門,沒有打招呼,沒有說第二句話,就把她的引磬接上來,然後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樣一句一句的念,念不到二十句,她媽媽突然間眼睛張開了,本來頭是稍微傾向那邊,也緩緩的轉過來看著我,到底是誰,好像她被不一樣的佛號聲音觸動了。

 

       這種念法,攝心、鏗鏘、有力,具警醒作用,使得她媽媽就從昏睡中醒過來,而且轉頭向我這邊看。剛才我一踏進門就感覺她媽媽是她媽媽,念佛是念佛,彼此沒有交集。經過我這樣一念,互相就有交感了。她媽媽既然眼睛張開,我就說把西方接引圖拿給她看,並簡單開示說:「某某人,你現在看清楚,這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迎接你,就是這樣的氣勢陣仗,阿彌陀佛來妳就跟祂去,現在妳就專心跟我們念佛。」所以我就這樣念,他們也就跟我這樣念,一下子之間嘴巴在流的白沫也不流了,本來抖動的左手,也不抖了,安靜下來了。念到下午,我看她精神氣色越來越好,我就觸摸她的雙腳,發現還很有溫度,這不像立即會往生的人。下午時,她女兒問她媽媽要不要吃東西,要不要喝一點生機飲食果汁,她媽媽點點頭,所以就弄給她喝。那天晚上他們也擔心,有吃東西,可是不能排泄怎麼辦呢?不可能再送醫院,因為在醫院時,打針、吃藥都已不能排泄了,醫生已經說五臟六腑已經不管用了,可是想一想也只有靠阿彌陀佛,還是繼續念佛。念到晚上十點。我弟弟住在新莊,我就跟他們講,我到新莊弟弟家過夜,明天早上再過來,你們辛苦一點,繼續助念,念通宵,輪流休息。隔天早上七點多,我到他家的時候,家屬跟我說,昨天晚上已經有排泄了,本來在醫院是不能排泄的,結果念佛能吃東西,也能排泄了,看情形不是即將會往生的樣子,所以就把她搬到房間去,不在客廳。我在台北待幾天之後,我也回台南去了。

 

       說當天九點之前會往生,但並沒有,那什麼時候往生呢?是剛好又過了一個月。在這一個月當中,給他們三件感應的事蹟,啟發他們念佛的信心,哪三件呢?

 

       第一件,這位蓮友的弟媳婦是基督教徒,雖然是基督教徒,對念佛也不排斥,也很孝順。這位弟媳婦有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到她婆婆在五月五日的晚上十二點往生,醒過來她就去翻日曆,五月五日已經過了,就認為這個夢不準,五月五日已過,我婆婆還在這裡呼吸呀!其實這個夢是準的,往生剛好就是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的晚上十二點之間。

 

       第二件,往生者的女兒就是這位蓮友,是住在迴龍大慶路,做夢夢到她媽媽往生時,來幫她助念的是台中彌陀講堂的信願法師。她將這個夢境告訴她先生,彼此兩人討論,覺得這個夢大概不真實,因雖知道有信願法師這個人,但彼此不認識,怎麼會請他來,真的有事也是打電話到台南找我。果然往生的那一天,她還是打電話給我,我還是說好,我也準備坐飛機上去。可是當我準備時,想到如果我今天去台北會耽誤某件事,那怎麼辦呢?不然我來打電話給信願法師,問問他有沒有空可代替我過去,信願法師也很爽然答應,並說,我找幾位蓮友開著廂型車走北二高會較快。信願法師答應了之後,我就打電話跟這位蓮友講:「抱歉!我是很想上去,但是有事情不能上去,不過我已請信願法師,他去比我去還要好,因為他有好幾位蓮友,他開示是很在行的,我孤家寡人,又缺乏經驗。」這位蓮友一聽,才明白那個夢境是真的夢不是虛夢。信願法師那天下午到她家,為她媽媽開示,讓他們覺得很感動,很讚許信願法師辯才無礙,語言流暢,這是第二件。

 

       第三件,因為自從她媽媽搬回房間之後,都是她的弟弟陪著她媽媽睡覺,照顧她媽媽,往生的當天晚上要睡之前,朦朧之中她的弟弟看到西方三聖現前,可是要睡覺了,也不以為意,想到念佛會看到佛菩薩也是自然之事,隔天早上,她女兒似乎感覺到她媽媽往生了,去看果然已經斷氣了,那個時候,正是五月五日十二點過後。

 

       回想她媽媽之所以又延長一個月的壽命,而且有這幾件感應的事蹟,都跟我們這樣的念佛有關係,也跟這個調有關係,如果我那個時候沒有趕到,沒有這樣念,是她們念,不曉得她媽媽要怎麼樣地斷氣,就難以預料了。

 

       一般的助念不是六字二音,就是四字四音,四字四音念得很緩慢,而六字二音若念長的話,會讓人很費氣力。我們這種調很簡單、很簡短、很清晰、很攝心,鏗鏘有力、又不費氣力,能讓我們提起精神,因為有了這一件印證之後,我更確定這種念法可以推廣。曾有幾位法師,他們只要聽過這種念法之後,就覺得這種念法很好,無論共修、助念、或者法會、三時繫念,都可以這樣念,所以在因緣合和之下,我到台北淨土宗念佛會領導念佛,也就繼續用這個調。在虎尾那個地方,有一個道場也跟我們一樣,他們早上九點念到十一點半,也是一把引磬,用我們的調子帶動全場,那也是蓮友互相輪流敲引磬,也是坐在那裏念,念完了,十一點半,他們就準備便當,給在場的人用午餐,用完了再各自回家去。他們是早上念佛而已,便當是寺院裡面做的,每天有兩位蓮友負責,總共七個組,七天才輪一次做便當,做一個便當沒有多少錢,大概二十塊就色香味俱全。

 

       我們的念佛會,是採全程靜坐念佛的方式,沒有經行,也沒有拜佛,為什麼?因為靜坐念佛是只開三分目或者眼睛閉著,不看、不聽、不動,就能讓我們身心專注在這句佛號。而經行難免要張眼看前方,拜佛也是一樣。當然在共修場合,經行、拜佛都是很專注的,但總不如靜坐,而且用椅子坐,你要盤腿不盤腿都可以,靠背不靠背都可以,男女老幼都相應、都適合,當然這當中有休息時間,除非是坐不住,需要調節,那就另當別論。由於念佛會場地不寬敞,所以也只能用這種方式,而覺得用這種方式也能夠普遍適合大眾,所以就坐在椅子上念佛。當然法無定法,某一種場合,某一種根機情況下,也可以做某一種調整。這是我就念佛的音、念佛的調、念佛的方式,為什麼要這樣的來源和大家分享。不然人家會覺得,你們怎麼跟人家不一樣,聲音、調子、做法都不一樣,特立獨行。其實不是,是要讓它更加的純樸,更加的適合大眾。

 

       還有聯合公祭的佈置,我們也做了少許的改動,這個也是因我而起,以前我從沒有看過聯合公祭的佈置、過程,大概在三月初的時候,我看到聯合公祭光碟,覺得這個會場很寬敞,可是在佈置上,似乎莊嚴度是不夠的,尤其是前面掛七如來幢幡,跟我們法門也不相應,七如來是過去佛,跟西方淨土法門是毫無關係的,初學者尤其一般人也看不懂。為什麼要掛這七如來呢?當然考量是要莊嚴道場,可是如果要莊嚴道場,應該是用更適合我們這個法門的,尤其是我們這個法門,淨土宗要「專」,專於誰呢?是專於南無阿彌陀佛,眼睛所看、耳朵所聞、口中所念都是南無阿彌陀佛,如果這個聯合公祭,在接引家屬初機上能有更適合我們這個法門,更殊勝莊嚴的場面方式呈現的話,對他們應該是很感動、印象深刻,一輩子難忘,這是一種接引的方便,所以我就想到這七如來可以換為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的本尊,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本尊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本尊」是信仰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只可有一,不可能有二有三。尤其是極樂世界是彌陀所建的,救度眾生的願是彌陀所發的,我們之所以能夠離開娑婆往生極樂,也是單單由於彌陀一佛,所以我們這個法門的本尊,只有南無阿彌陀佛一佛,無論是稱念、禮拜、讚歎、供養,或者思惟、觀想,都是專一南無阿彌陀佛,所以就想到會場前面可以全改為阿彌陀佛的佛像,尤其是我們這一尊阿彌陀佛畫像,覺得很親切很慈祥,很能讓人家親近感動。其它牆壁、柱子,乃至法師休息室,只有單單小小一尊佛的畫像,這樣是不夠莊嚴的,所以我就提議稍微做改變,這是我們聯合公祭會場佈置稍微改變的來源。

 

       那時候有位賴教授,他母親剛好要參加三月份的聯合公祭,賴教授是這方面的專家,二十幾年前就受佛光山邀請,為佛光山莊嚴殿堂,雕塑佛像,所以在這一方面有非常豐富的經驗,而且有很多的資料,他一看也覺得這個會場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可以讓它更莊嚴,也由於他母親往生,也是同修蓮友去助念、入殮、火化,也要參加聯合公祭,更因為他母親往生的情形、往生的瑞應,讓他非常感動,所以他就主動全心投入的要來參與莊嚴這個道場。

 

       當然,有所更動也必需切合實際,怎樣切合實際?就是在佈置的時候容易佈置,收拾的時候容易收拾,收藏的時候容易收藏,即使要莊嚴也要考慮實際,如果不切合實際,那當然不行,所以這個更動還是要切合實際。尤其是聯合公祭這個主體是我們蓮友,不是念佛會同修,念佛會的同修只不過是做為配合,從旁協助,絕不能喧賓奪主,一切還要看蓮友們的觀感,聽蓮友們的意見,接受不接受還是要以蓮友為主。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