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講演

  1. 與韓國法師談話並接受依止
  2. 「信心一決定,當晚便往生」的啟示(下)
  3. 「信心一決定,當晚便往生」的啟示(上)
  4. 阿彌陀經是在說什麼?
  5. 2024龍年新春講話
  6. 皈依開示(2023年11月11日新營)
  7. 慶祝彌陀聖誕暨淨嵩法師往生二十周年紀念講話
  8. 2023中元開示
  9. 剃度開示 ──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2023年8月30日)
  10. 皈依.五戒.剃度開示(2023年7月18日)
  11.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三)
  12.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下)
  13.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上)
  14. 2022中元開示
  15. 「光明遍照」六特色(下)
  16. 「光明遍照」六特色(上)
  17. 為淨土宗志工幹部講話
  18. 清明節慎終追遠與念佛(2022年清明節開示)
  19. 念佛超度之勝益
  20. 「光明遍照」文的特色
  21.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二)
  22.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一)
  23.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必得超絕去
  24.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五)
  25.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四)
  26.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三)
  27. 2021中元念佛超薦法會開示
  28.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二)
  29.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一)
  30. 2019年彌陀誕開示
  31. 2020中元法會開示
  32. 志工四喻
  33. 人生是苦
  34. 生命無常三根本
  35. 兩種深信、觸光柔軟、感恩歡喜
  36. 剃度開示(2019年7月7日)
  37. 中元節開示(2019)
  38. 剃度開示(2019年5月12日)
  39. 豬年話豬
  40. 剃度開示(2018年7月31日)
  41. 淨土宗──往生淨土成佛宗
  42. 受戒與持戒
  43. 趨向淨土的關鍵密碼
  44. 剃度開示(2018年3月24日)
  45. 二種成佛法
  46. 橫超的淨土法門
  47. 往生與預知時至
  48. 剃度及皈依開示(2017年9月19日)
  49. 往生極樂的條件(下.問答)
  50. 剃度開示(2017年8月18日)
  51. 往生極樂的條件(中)
  52. 往生極樂的條件(上)
  53. 深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念佛成佛
  54. 四十八願分類歸結
  55. 彌陀願心的根源
  56. 淨土宗的結論──宗旨四句偈
  57. 大慈悲五要點
  58. 慈心法門
  59. 念佛不妄語
  60. 真正的佛法是建立在脫離輪迴之上
  61. 淨土宗的根源
  62. 真正的孝行──託父母於阿彌陀佛
  63. 為何吃素?
  64. 略談佛教的意義與淨土宗之殊勝
  65. 「自省己過,善覆他罪,樂修慈心」
  66. 愛與佛命
  67. 不請之友
  68. 歲末聚餐對僧眾的談話
  69. 學佛的目的
  70. 說愛(二)
  71. 說愛(一)
  72. 念佛名號 學佛愛心
  73. 心平氣和 無住生心
  74. 念佛超度 三塗眾生
  75. 澳門淨土宗學會 讚頌辭
  76. 「以誠感人」的意涵
  77. 第一屆淨土宗志工研習會勉言
  78. 慧淨法師除夕團拜電話致辭
  79. 在心、在緣、在決定
  80. 佛教點燈的意義
  81. 念佛的方法與要領
  82. 念佛成佛的原理
  83. 佛在何處?
  84. 志工服務精神的內涵
  85. 淨土行人應具備的根本知見
  86. 慈悲的救度
  87. 念佛生蓮
  88. 三塗眾生 念佛往生
  89. 信受彌陀救度
  90. 為新戒比丘開示
  91. 歸依勸囑
  92. 念佛的音調與心態
  93.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94. 「澳門彌陀共修會落成法語」略講
  95. 厭穢欣淨 切願往生
  96. 初機念佛群疑問答
  97. 簡介淨土宗專純念佛的道風及心態
  98. 淨土法門 理事互含
  99. 初學淨土法門應有的認識
  100. 念佛人的「本尊」
  101. 一天的生活,從念佛開始
  102. 念佛即圓滿悲智功德
  103. 〈人有實德,天有奇報〉一文的啟發
  104. 明信因果,念佛求生
  105. 如何真正圓滿人生的目的
  106. 萬行不憑憑念佛(二)
  107. 萬行不憑憑念佛(一)
  108. 信佛救度念佛名 命終直入涅槃城
  109. 彌陀名號 不可思議
  110. 守愚念佛 彌陀住頂
  111. 阿彌陀佛的救度
  112. 一切眾生 皆有佛性
  113. 念佛方能消宿業
  114. 念佛成佛 即是佛教
  115. 阿彌陀佛 是何等佛
  116. 以佛為念 以淨為歸
  117. 念佛眾生 攝取不捨
  118. 乘本願船 登涅槃岸
  119. 淨土法門 萬法歸宗
  120. 世間虛假 唯佛獨真
  121. 一心念佛 無疑無雜

法義開示

  1.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三)
  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二)
  3.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一)
  4.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
  5.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九)
  6.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八)
  7.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七)
  8.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六)
  9.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五)
  10.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四)
  11.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三)
  12.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二)
  13.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一)
  14.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
  15. 彌陀淨土的特色-超
  16. 《觀無量壽經》概說(九)
  17. 《觀無量壽經》概說(八)
  18. 《觀無量壽經》概說(七)
  19. 《觀無量壽經》概說(六)
  20. 《觀無量壽經》概說(五)
  21. 善導淨土教理的核心
  22. 淨土宗帶三法數
  23. 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24. 善導淨土教理特色
  25.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五)
  26.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四)
  27.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三)
  28.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二)
  29.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一)
  30. 《觀無量壽經》概說(四)
  31. 《觀無量壽經》概說(三)
  3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
  33. 《觀無量壽經》概說(一)
  3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七)
  3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六)
  3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五)
  3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四)
  3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三)
  3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二)
  4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一)
  41.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
  42.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九)
  43.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八)
  4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七)
  4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六)
  4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五)
  4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四)
  4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三)
  4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二)
  5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一)
  51. 「三誓偈」略解
  52. 念佛的利益
  53. 剃度典禮開示
  54. 「彌陀三約定」
  55. 為新戒弟子開示
  56. 淨土宗「四不」
  57. 《無量壽經》大意(九)
  58. 《無量壽經》大意(八)
  59. 《無量壽經》大意(七)
  60. 《無量壽經》大意(六)
  61. 《無量壽經》大意(五)
  62. 《無量壽經》大意(四)
  63. 《無量壽經》大意(三)
  64. 《無量壽經》大意(二)
  65. 《無量壽經》大意(一)
  66. 《無量壽經》概說(續)
  67. 《無量壽經》概說
  68. 淨土宗特色略說
  69. 淨土宗宗旨略說
  70. 略說淨土宗教判
  71. 佛化婚禮開示
  72. 自信教人信 擔當向前行
  73. 成佛何時、極樂何處、往生何位?
  74. 出家的價值與意義
  75. 略說彌陀名號之義
  76. 為什麼淨土法門是易行道?
  77. 淨土宗是彌陀慈悲救度的法門
  78. 娑婆眾生 無不是業
  79. 龍樹菩薩往生安樂國
  80. 華光出佛
  81. 彌陀光明 最尊第一
  82. 法是道場的靈魂
  83. 不問罪福 念佛皆生
  84. 彌陀誕辰念彌陀 (二)
  85. 彌陀誕辰念彌陀(一)
  86. 「名號的功德」與「念佛的利益」
  87. 「《大經》三要文」的重要性
  88. 極樂安身實是精
  89. 大悲傳普化 真成報佛恩
  90. 相勸行念佛 悉名行大悲
  91. 《地藏經》「念佛度亡」之文略講
  92. 口稱成因由法德
  93. 念佛與佛,機法一體
  94. 淨土法門的大根大本
  95. 何謂「一心不亂」?
  96. 略談念佛方式與莊嚴道場
  97. 極樂無為涅槃界
  98. 如何真正紀念「彌陀聖誕」
  99.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
  100. 為迴龍寺常住僧眾開示
  101. 淨宗宗旨與敦倫盡分
  102.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略講
  103.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問答)
  104.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開示)
  105. 淨土宗的幾個名詞略釋
  106. 成佛如林的法門
  107. 善導大師-《觀經疏》大願業力與《大經》三誓偈
  108. 善導大師-略說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109.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五)
  110.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四)
  111.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三)
  112.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二)
  113.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一)
  114.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四)
  115.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三)
  116.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二)
  117.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一)
  118.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四)
  119.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三)
  120.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二)
  121.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一)
  122. 《易行品》概說
  123.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二)
  124.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一)
  125.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三)
  126.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二)
  127.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一)

宗風

  1. 宗風學習(七)
  2. 宗風學習(六)
  3. 宗風學習一~五

臨終開示

  1. 臨終的殷切勸導叮囑
  2. 娑婆旅程盡,辭別歸蓮鄉
  3. 信順彌陀救度

訪問篇

  1. 輔仁大學宗教系所師生參訪慧淨法師記
  2. 傳承的路_與越南團法師談話

問答

  1. 為善導寺幹部蓮友開示(問答)
  2. 他力與因果,有矛盾嗎
  3. 他力的念佛就是隨緣的念佛?
  4. 如何從自覺愚惡契入彌陀的救度
  5. 於福州答蓮友問
  6. 於弘願寺答僧眾問

第十八願善導釋

  1.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十)
  2.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九)
  3.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八)
  4.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七)
  5.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六)
  6.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五)
  7.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四)
  8.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三)
  9.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二)
  10.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一)
  11.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
  12. 第十八願善導釋(九)
  13. 第十八願善導釋(八)
  14. 第十八願善導釋(七)
  15. 第十八願善導釋(六)
  16. 第十八願善導釋(五)
  17. 第十八願善導釋(四)
  18. 第十八願善導釋(三)
  19.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
  20. 第十八願善導釋(一)

淨土法門的核心

  1.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十)
  2.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九)
  3.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八)
  4.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七)
  5.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六)
  6.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五)
  7.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四)
  8.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三)
  9.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二)
  10.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一)
  11.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
  12. 淨土法門的核心(九)
  13. 淨土法門的核心(八)
  14. 淨土法門的核心(七)
  15. 淨土法門的核心(六)
  16. 淨土法門的核心(五)
  17. 淨土法門的核心(四)
  18. 淨土法門的核心(三)
  19.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
  20. 淨土法門的核心(一)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四、憶與念
  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三、念者今心也,黏著不能忘
  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二、閉關念佛的苦惱者
  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一、念佛先要認識佛
  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現往東方的佛
  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令眾成佛的佛
  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使凡入報的佛
  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報身報土的佛
  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諸佛證誠的佛
  1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臨終來迎的佛
  1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親近增上的佛
  1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身心無礙的佛
  1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息三塗的佛
  1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無礙的佛
  1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唯攝念佛的佛
  1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遍照的佛
  1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名號的佛
  1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名體一如的佛
  1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依正不二的佛
  2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機法一體的佛
  2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
  2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為作大安的佛
  2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召喚眾生的佛
  2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不擯眾生的佛
  2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代眾受苦的佛
  2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以身為質的佛
  2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急救溺水的佛
  2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平等救度的佛
  2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主動救度的佛
  3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地獄的佛
  3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救世法王的佛
  3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眾生的佛
  3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阿彌陀佛,是一尊為大施主的佛
  3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惠利群生的佛
  3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八)
  3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七)
  3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六)
  3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五)
  3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四)
  4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三)
  4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二)
  4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一)
  4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
  4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九)
  4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八)
  4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七)
  4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六)
  4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五)
  4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
  5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
  5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
  5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一)
  5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目錄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法談開示
top

法談開示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三)

第四十四、念佛功超定散論

  念佛是在下輩三品所說的,表面來看是屬於散善,是要門所包含,為什麼善導大師判為弘願門,又說功能超越定善與散善呢?有關這個問題,前面「三福無分論」有略微提到,也就是念佛有隱顯二義。

  就經文文面的顯義來看,念佛出現在九品之中,是散善,要門所攝。如大師《玄義分》中說:「從日觀下至十三觀以來,名為定善;三福九品,名為散善。」所以這裡念佛的功德從表面來看,也是散善的一部分,似乎與六度萬行的功德同等,這是就顯義來說。

  如果就隱義來講,散善必須「廢惡以修善」才能稱為散善,但是下輩三品從沒有一件善事,是個惡機,不是定善之機,也不是散善之機,怎麼說是散善呢?

  論下品三生的根機,有三缺一得:三缺是:

  一、缺時:時間已經來不及了。因為他是一個臨命終的人,病苦在身,即將斷氣。

  二、缺法:沒有任何佛法的功德。定散二善的所有法門修不起,即使年輕而且根器銳利,以定善來講是修不來的,以散善來講也不一定做得到,何況是這樣下劣愚惡的人。

  三、缺力:毫無一點善事或一點功德的力量。即使能修定散二善,這樣的善力也不能滅他的重罪。

  一得是念佛:唯有念佛,對他們來講還來得及,修得來。因為只要斷氣之前,念一聲佛號,乃至已經沒有力氣稱念佛號,只要心中有一念願生之心,這樣的功能與功德也能夠滅生死重罪,更能往生彌陀淨土。

  可說,念佛的方法簡單容易,功德又殊勝高超,這樣的念佛不是定善,也不是散善,卻又超越定善與散善。這裡再度引用前面「三福無分論」的部分內容作為補充說明:

  就念佛本身的功德來講,念佛的功德是超越品位階級的,是超絕的,並非十三觀的定善跟三福九品的散善這些雜善所可比類的,所以善導大師說:

   念佛三昧,功能超絕,實非雜善,得為比類。

  意思是說,專一念佛就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的功能力用,是超越其他任何法門,而且是絕對性的,不是雜善可以比較的,因為並非同類,所以不能相比。所謂「雜善」,是指《觀經》之中所說的「定善」跟「散善」,也涵蓋其他的任何法門。

  善導大師又說:

  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

  意思是說,念佛以外的任何法門,不論是小乘大乘、顯教密教,雖然都是善的,都是有功德的,可是那些法門如果跟念佛做比較,就完全不能比較了。因為彼此相差懸殊,天差地別,不同等級,所以完全不能做比較。

  法照大師也說:

  十惡五逆至愚人,永劫沉淪在六塵;

  一念稱得彌陀號,至彼還同法性身。

  這首偈語非常的好,非常的殊勝,簡明扼要的說出了淨土宗的核心內涵,也顯出了淨土宗的特色。在這裡稍微解釋。

  十惡五逆至愚人:像十惡五逆這樣極為愚惡的人。

  永劫沉淪在六塵:就因果道理來講,應該永劫的沉淪在六道的苦海中,受無量無邊的巨苦。

  一念稱得彌陀號:但由於臨終的時候,遇到善知識來跟他開示、教他念佛,那時即將命終,最後念了一聲佛號就斷氣了。

  至彼還同法性身:也能當下往生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一樣的,同樣證悟法性身而成佛。

  只是念一聲佛號,就有這樣殊勝超絕的功能與功德,這不是靠這個十惡五逆的愚人曾經有修什麼定善或散善,而是完全因為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大悲願力的功德的緣故。

  可知,念佛非定非散,超定超散,非要門所攝,是弘願法門。

  法照大師對彌陀本願稱名的簡單容易與殊勝超越,寫了很多給人信心、給人歡喜、很難得、很可貴的詩偈,在這裡引用幾首,請大家注意聽:

  彼佛因中立弘誓,聞名念我總迎來,
  不簡貧窮將富貴,不簡下智與高才,
  不簡多聞持淨戒,不簡破戒罪根深,
  但使迴心多念佛,能令瓦礫變成金。

 

  彌陀本願特超殊,慈悲方便引凡夫;
  一切眾生皆度脫,稱名即得罪消除。

 

  莫辭念佛度朝朝,彌陀本願許相招;
  臨命終時生安樂,聞法悟解得逍遙。

 

  萬行之中為急要,迅速無過淨土門;
  不但本師金口說,十方諸佛共傳證。

 

  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蓮生;
  但使一生常不退,此華還到此間迎。

 

  如來尊號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
  但有稱名皆得往,觀音勢至自來迎。

 

  凡夫若得到西方,曠劫塵沙罪滅亡;
  具六神通得自在,永除老病離無常。

 

  西方進道勝娑婆,緣無五欲及邪魔;
  成佛不勞諸善業,華台端坐念彌陀。

 

  五濁修行多退轉,不如念佛往西方;
  到彼自然成正覺,還來苦海作津梁。

 

  急須念佛莫悠悠,欲超苦海要船舟;
  稱名決定生安樂,永絕閻浮生死流。

 

  彌陀寶界不思議,唯嘆娑婆去者稀;
  阿鼻地獄人多往,一墮何年更出時。

 

  法照大師也是唐朝淨土宗的祖師,大約晚於善導大師一百多年出生,被唐太宗封為國師。他專修彌陀淨土法門,跟善導大師一樣提倡「本願稱名」,以專稱彌陀佛名,依靠彌陀本願力往生彌陀淨土。他寫的淨土詩句非常多,在這裏只是引用十幾首。法照大師的淨土思想還有他詩句的風格,因為傳承於善導大師,因此跟善導大師的風格非常的相像,所以法照大師也被尊稱為「後善導」。

 

第四十五、念佛置下品四意

  念佛既然屬於弘願門所攝,功德與功能都是超絕的,為何不在上品就開始說,卻到了下品才說,而且讓人誤以為往生之後,所得的利益是最差的?

  佛意幽深,略舉四點:

  (一)顯示攝機之廣:下品下生有三攝,也就是三種包含,哪三種呢?

  ①舉惡人攝善人。舉出一個極惡的人臨終才念幾句佛號就能往生,來含攝善人,乃至所有眾生都必定能夠念佛往生。

  ②舉臨終攝平生。舉出臨終念佛也能往生,顯示我們現在平生念佛,當然更加決定往生。

  ③舉少念攝多念。舉出臨終才開始念佛,所念只是少少幾句都能往生,何況我們現在就開始念佛,所念豈只是十聲、百聲而已,更加決定往生。

  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標準是從「惡人、臨終、十念」開始算起,顯示彌陀的救度,無一遺漏。

  (二)以下下機顯上上法:為了顯示弘願念佛得益最勝,功德超越散善三福,所以念佛特別在下品宣說,以下品的根機顯現念佛的功德最殊勝,所謂「以極惡最下之機,顯極善最上之法」。好像高山的水,能降深谷之底;最上的法,能救極惡的人。所以淨土法門,方法是易行極致,利益是無上涅槃。

  (三)顯示抑惡勸善:念佛本身雖然超越定善、散善的品位,但是下品下生是個惡人,惡人念佛雖然同樣往生,但卻說是在下品,又說往生之後經過十二大劫蓮花才開,這就有抑止故意造惡的意思,不要因為念佛能往生就我行我素故意造罪造惡。

  (四)隨他意的方便引導:佛說法有隨他意、隨自意、隨自他意三種。《觀經》是釋尊隨順韋提希夫人的請求而說,韋提希夫人只有請佛說定善的觀法,對於稱名念佛既不知道也沒放在心上。釋尊就先順著韋提希夫人的意思,先講十三種定觀,然後自己主動開說三福散善,最後在下品三生,一切定善散善都救不了的時候,獨顯念佛的超勝與絕對,引導一切定善散善的修行人都歸到念佛法門。所以念佛說在下品,這是佛隨他意的方便引導,並不是念佛一定在品位當中,甚至是下品。

  如果釋尊完全隨自意而說的話,那就直接說念佛往生,不說品位,《阿彌陀經》就是證據。《阿彌陀經》是佛無問自說,其中就將一切定善散善功德貶為「少善根福德」,不能往生,獨獨以念佛為善中之善、福中之福,必定往生;往生也不談三輩九品,都是不退轉,一生補處,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都在同一地位、同一境界。所以大師解釋說: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又,「輩品」是為了說明閻浮提眾生的種種機類,所以大師說:「但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佛說九品的目的,是以這九品來涵蓋一切善惡凡夫,引導一切眾生歸入弘願念佛。如果原來是要門的根機,但不依靠自己的要門功德迴向,完全以念佛依靠彌陀功德,就不在輩品之中,就沒有千差萬別的輩品,萬機萬品通通成為曇鸞大師所說的「同一念佛無別道,遠通法界皆兄弟」的念佛一機,因為彌陀的功德是「以果地覺為因地心」,阿彌陀佛以他成佛的功德,迴向賜給十方因地的眾生,作為往生成佛的功德,阿彌陀佛的功德,超勝超絕凡夫眾生任何修行的功德,所以曇鸞大師說「本則三三之品,今無一二之殊」。一般的淨土行人都希望上品上生,但卻不知上品上生還是屬於散善所攝。

  所以下品三生就是以救度的事蹟,解釋《大經》第十八願的道理,所謂以事顯理,事理雙彰,來顯示淨土宗的精華。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