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講演

  1. 與韓國法師談話並接受依止
  2. 「信心一決定,當晚便往生」的啟示(下)
  3. 「信心一決定,當晚便往生」的啟示(上)
  4. 阿彌陀經是在說什麼?
  5. 2024龍年新春講話
  6. 皈依開示(2023年11月11日新營)
  7. 慶祝彌陀聖誕暨淨嵩法師往生二十周年紀念講話
  8. 2023中元開示
  9. 剃度開示 ──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2023年8月30日)
  10. 皈依.五戒.剃度開示(2023年7月18日)
  11.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三)
  12.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下)
  13.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上)
  14. 2022中元開示
  15. 「光明遍照」六特色(下)
  16. 「光明遍照」六特色(上)
  17. 為淨土宗志工幹部講話
  18. 清明節慎終追遠與念佛(2022年清明節開示)
  19. 念佛超度之勝益
  20. 「光明遍照」文的特色
  21.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二)
  22.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一)
  23.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必得超絕去
  24.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五)
  25.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四)
  26.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三)
  27. 2021中元念佛超薦法會開示
  28.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二)
  29.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一)
  30. 2019年彌陀誕開示
  31. 2020中元法會開示
  32. 志工四喻
  33. 人生是苦
  34. 生命無常三根本
  35. 兩種深信、觸光柔軟、感恩歡喜
  36. 剃度開示(2019年7月7日)
  37. 中元節開示(2019)
  38. 剃度開示(2019年5月12日)
  39. 豬年話豬
  40. 剃度開示(2018年7月31日)
  41. 淨土宗──往生淨土成佛宗
  42. 受戒與持戒
  43. 趨向淨土的關鍵密碼
  44. 剃度開示(2018年3月24日)
  45. 二種成佛法
  46. 橫超的淨土法門
  47. 往生與預知時至
  48. 剃度及皈依開示(2017年9月19日)
  49. 往生極樂的條件(下.問答)
  50. 剃度開示(2017年8月18日)
  51. 往生極樂的條件(中)
  52. 往生極樂的條件(上)
  53. 深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念佛成佛
  54. 四十八願分類歸結
  55. 彌陀願心的根源
  56. 淨土宗的結論──宗旨四句偈
  57. 大慈悲五要點
  58. 慈心法門
  59. 念佛不妄語
  60. 真正的佛法是建立在脫離輪迴之上
  61. 淨土宗的根源
  62. 真正的孝行──託父母於阿彌陀佛
  63. 為何吃素?
  64. 略談佛教的意義與淨土宗之殊勝
  65. 「自省己過,善覆他罪,樂修慈心」
  66. 愛與佛命
  67. 不請之友
  68. 歲末聚餐對僧眾的談話
  69. 學佛的目的
  70. 說愛(二)
  71. 說愛(一)
  72. 念佛名號 學佛愛心
  73. 心平氣和 無住生心
  74. 念佛超度 三塗眾生
  75. 澳門淨土宗學會 讚頌辭
  76. 「以誠感人」的意涵
  77. 第一屆淨土宗志工研習會勉言
  78. 慧淨法師除夕團拜電話致辭
  79. 在心、在緣、在決定
  80. 佛教點燈的意義
  81. 念佛的方法與要領
  82. 念佛成佛的原理
  83. 佛在何處?
  84. 志工服務精神的內涵
  85. 淨土行人應具備的根本知見
  86. 慈悲的救度
  87. 念佛生蓮
  88. 三塗眾生 念佛往生
  89. 信受彌陀救度
  90. 為新戒比丘開示
  91. 歸依勸囑
  92. 念佛的音調與心態
  93.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94. 「澳門彌陀共修會落成法語」略講
  95. 厭穢欣淨 切願往生
  96. 初機念佛群疑問答
  97. 簡介淨土宗專純念佛的道風及心態
  98. 淨土法門 理事互含
  99. 初學淨土法門應有的認識
  100. 念佛人的「本尊」
  101. 一天的生活,從念佛開始
  102. 念佛即圓滿悲智功德
  103. 〈人有實德,天有奇報〉一文的啟發
  104. 明信因果,念佛求生
  105. 如何真正圓滿人生的目的
  106. 萬行不憑憑念佛(二)
  107. 萬行不憑憑念佛(一)
  108. 信佛救度念佛名 命終直入涅槃城
  109. 彌陀名號 不可思議
  110. 守愚念佛 彌陀住頂
  111. 阿彌陀佛的救度
  112. 一切眾生 皆有佛性
  113. 念佛方能消宿業
  114. 念佛成佛 即是佛教
  115. 阿彌陀佛 是何等佛
  116. 以佛為念 以淨為歸
  117. 念佛眾生 攝取不捨
  118. 乘本願船 登涅槃岸
  119. 淨土法門 萬法歸宗
  120. 世間虛假 唯佛獨真
  121. 一心念佛 無疑無雜

法義開示

  1.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三)
  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二)
  3.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一)
  4.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
  5.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九)
  6.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八)
  7.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七)
  8.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六)
  9.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五)
  10.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四)
  11.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三)
  12.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二)
  13.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一)
  14.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
  15. 彌陀淨土的特色-超
  16. 《觀無量壽經》概說(九)
  17. 《觀無量壽經》概說(八)
  18. 《觀無量壽經》概說(七)
  19. 《觀無量壽經》概說(六)
  20. 《觀無量壽經》概說(五)
  21. 善導淨土教理的核心
  22. 淨土宗帶三法數
  23. 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24. 善導淨土教理特色
  25.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五)
  26.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四)
  27.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三)
  28.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二)
  29.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一)
  30. 《觀無量壽經》概說(四)
  31. 《觀無量壽經》概說(三)
  3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
  33. 《觀無量壽經》概說(一)
  3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七)
  3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六)
  3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五)
  3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四)
  3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三)
  3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二)
  4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一)
  41.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
  42.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九)
  43.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八)
  4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七)
  4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六)
  4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五)
  4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四)
  4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三)
  4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二)
  5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一)
  51. 「三誓偈」略解
  52. 念佛的利益
  53. 剃度典禮開示
  54. 「彌陀三約定」
  55. 為新戒弟子開示
  56. 淨土宗「四不」
  57. 《無量壽經》大意(九)
  58. 《無量壽經》大意(八)
  59. 《無量壽經》大意(七)
  60. 《無量壽經》大意(六)
  61. 《無量壽經》大意(五)
  62. 《無量壽經》大意(四)
  63. 《無量壽經》大意(三)
  64. 《無量壽經》大意(二)
  65. 《無量壽經》大意(一)
  66. 《無量壽經》概說(續)
  67. 《無量壽經》概說
  68. 淨土宗特色略說
  69. 淨土宗宗旨略說
  70. 略說淨土宗教判
  71. 佛化婚禮開示
  72. 自信教人信 擔當向前行
  73. 成佛何時、極樂何處、往生何位?
  74. 出家的價值與意義
  75. 略說彌陀名號之義
  76. 為什麼淨土法門是易行道?
  77. 淨土宗是彌陀慈悲救度的法門
  78. 娑婆眾生 無不是業
  79. 龍樹菩薩往生安樂國
  80. 華光出佛
  81. 彌陀光明 最尊第一
  82. 法是道場的靈魂
  83. 不問罪福 念佛皆生
  84. 彌陀誕辰念彌陀 (二)
  85. 彌陀誕辰念彌陀(一)
  86. 「名號的功德」與「念佛的利益」
  87. 「《大經》三要文」的重要性
  88. 極樂安身實是精
  89. 大悲傳普化 真成報佛恩
  90. 相勸行念佛 悉名行大悲
  91. 《地藏經》「念佛度亡」之文略講
  92. 口稱成因由法德
  93. 念佛與佛,機法一體
  94. 淨土法門的大根大本
  95. 何謂「一心不亂」?
  96. 略談念佛方式與莊嚴道場
  97. 極樂無為涅槃界
  98. 如何真正紀念「彌陀聖誕」
  99.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
  100. 為迴龍寺常住僧眾開示
  101. 淨宗宗旨與敦倫盡分
  102.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略講
  103.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問答)
  104.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開示)
  105. 淨土宗的幾個名詞略釋
  106. 成佛如林的法門
  107. 善導大師-《觀經疏》大願業力與《大經》三誓偈
  108. 善導大師-略說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109.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五)
  110.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四)
  111.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三)
  112.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二)
  113.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一)
  114.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四)
  115.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三)
  116.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二)
  117.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一)
  118.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四)
  119.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三)
  120.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二)
  121.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一)
  122. 《易行品》概說
  123.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二)
  124.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一)
  125.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三)
  126.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二)
  127.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一)

宗風

  1. 宗風學習(七)
  2. 宗風學習(六)
  3. 宗風學習一~五

臨終開示

  1. 臨終的殷切勸導叮囑
  2. 娑婆旅程盡,辭別歸蓮鄉
  3. 信順彌陀救度

訪問篇

  1. 輔仁大學宗教系所師生參訪慧淨法師記
  2. 傳承的路_與越南團法師談話

問答

  1. 為善導寺幹部蓮友開示(問答)
  2. 他力與因果,有矛盾嗎
  3. 他力的念佛就是隨緣的念佛?
  4. 如何從自覺愚惡契入彌陀的救度
  5. 於福州答蓮友問
  6. 於弘願寺答僧眾問

第十八願善導釋

  1.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十)
  2.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九)
  3.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八)
  4.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七)
  5.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六)
  6.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五)
  7.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四)
  8.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三)
  9.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二)
  10.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一)
  11.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
  12. 第十八願善導釋(九)
  13. 第十八願善導釋(八)
  14. 第十八願善導釋(七)
  15. 第十八願善導釋(六)
  16. 第十八願善導釋(五)
  17. 第十八願善導釋(四)
  18. 第十八願善導釋(三)
  19.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
  20. 第十八願善導釋(一)

淨土法門的核心

  1.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十)
  2.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九)
  3.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八)
  4.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七)
  5.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六)
  6.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五)
  7.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四)
  8.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三)
  9.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二)
  10.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一)
  11.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
  12. 淨土法門的核心(九)
  13. 淨土法門的核心(八)
  14. 淨土法門的核心(七)
  15. 淨土法門的核心(六)
  16. 淨土法門的核心(五)
  17. 淨土法門的核心(四)
  18. 淨土法門的核心(三)
  19.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
  20. 淨土法門的核心(一)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四、憶與念
  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三、念者今心也,黏著不能忘
  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二、閉關念佛的苦惱者
  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一、念佛先要認識佛
  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現往東方的佛
  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令眾成佛的佛
  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使凡入報的佛
  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報身報土的佛
  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諸佛證誠的佛
  1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臨終來迎的佛
  1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親近增上的佛
  1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身心無礙的佛
  1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息三塗的佛
  1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無礙的佛
  1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唯攝念佛的佛
  1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遍照的佛
  1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名號的佛
  1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名體一如的佛
  1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依正不二的佛
  2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機法一體的佛
  2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
  2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為作大安的佛
  2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召喚眾生的佛
  2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不擯眾生的佛
  2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代眾受苦的佛
  2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以身為質的佛
  2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急救溺水的佛
  2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平等救度的佛
  2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主動救度的佛
  3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地獄的佛
  3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救世法王的佛
  3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眾生的佛
  3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阿彌陀佛,是一尊為大施主的佛
  3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惠利群生的佛
  3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八)
  3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七)
  3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六)
  3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五)
  3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四)
  4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三)
  4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二)
  4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一)
  4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
  4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九)
  4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八)
  4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七)
  4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六)
  4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五)
  4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
  5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
  5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
  5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一)
  5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目錄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法談開示
top

法談開示

《地藏經》「念佛度亡」之文略講

--1994年9月30日講於台北木柵
 

 

【目錄】

壹、 《地藏經》說念佛度亡

一、 平生念佛利益
二、 臨終助念利益
三、 七七日內念佛利益
四、 自己念佛利超七倍
五、 慎勿為亡人殺害造惡
六、 為亡人辦齋須知
七、 眾生都有罪業
八、 業力能障聖道
九、 眾生本業受報
十、 他人念佛滅罪
十一、 自己念佛滅罪

貳、 念佛現世利益

參、 念佛感應事蹟

一、 念佛一聲 光十餘丈
二、 心念彌陀 身有光明
三、 遠信念佛 頂現佛光
四、 《聯合報》所載念佛感應三則
五、 彌陀聖號 度九六牛魂
六、 臨終念佛 度十餘冤魂

 

 

【內文】

        各位家屬、各位蓮友:南無阿彌陀佛

 

 

壹、 《地藏經》說念佛度亡

        今天要和大家講述的是〈地藏經念佛度亡之文〉。

 

        《地藏經》共有十三品,有人分為上下兩卷,也有人分上中下三卷。講義共有兩張:第一張是節錄自《地藏經》〈利益存亡品第七〉有關念佛度亡的經文,第二張是《地藏經》各品之中有關念佛度亡的經文之輯錄。《地藏經》的內容,一方面是介紹地藏王菩薩過去世的修行,以及如何以孝子之心來度父母的經過,另一方面是敘述地獄受苦的種種情形,而最重要的是介紹「念佛度亡」的法門。

 

        在《地藏經》裡面,「念佛度亡」可以說是佔最重要的一部份,而這部份的經文,我已經把它整理集結在這兩張講義中,大家如果用心看,就可以把握到《地藏經》中「念佛度亡」的全部內容。請大家看第一段文:

 

一、平生念佛利益

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

 

        臨命終的這一天叫做「臨命終日」,臨命終就是即將斷氣尚未斷氣的時刻,這個時候如果這個臨終者可以聽到一句佛號,不管他有罪也好、無罪也好,都可以立即離開痛苦的地獄,轉而投胎到沒有痛苦而且能學佛的境界。

 

        如果對方平時就是修學淨土法門的念佛人,本來就已經發願願生極樂世界,這種念佛人當然不用等到臨終我們幫他助念,在他臨終時,阿彌陀佛自然會來迎接他,因為他平常就已經和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了。

 

        所以善導大師說:

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又說:

眾生稱念,即除多劫罪;
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
諸邪業繫,無能礙者。

 

        一個願生極樂,專稱佛名的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是自然的事,因為如是因,如是果,可是一般沒有念佛的人,對於臨終這件事就要非常的審慎與重視。

 

 

二、臨終助念利益

        臨終,是一個人上升或下沈的重要關鍵,以修習通途法門的人來說,臨終的時候如果稍有不慎,恐怕一生的修行就要大打折扣,所以佛教的修行者對臨終都很注意,對亡者的處理也很謹慎。

 

        命終會往哪裡去呢?可以就三方面來講:(一)隨重業,(二)隨習慣,(三)隨念頭,這就是所謂的「臨終三隨」。

 

        「隨重業」就是這個人一生中最重的業,不論是善是惡,他在命終的時候就自然隨那個重業先去受報,就像秤,哪邊秤錘重就垂向那一方,這就是「隨重業」。

 

        「隨習慣」是說一個人在世時沒有做特別大的善事,也沒有做了特別大的惡事,不過他平常有一種偏強的習慣,這樣的話,他命終的時候就會自然隨他的偏強習慣性去投胎轉世,這就是「隨習慣」。

 

        「隨念頭」就是生時沒什麼重的善惡業,也沒有固定的習慣,但臨終之時特別想念著某種境界,譬如剛好念佛或聽著佛號,這樣就會去佛的淨土而離開六道輪迴;或者臨終的時候起一念善心,也會依他這一念的善心去受相應的善報,有可能投胎在天界或再生為人。如果臨終的時候,對家庭兒女起了很強烈留戀的念頭,那有可能再投胎成為這個家庭的一份子,比如家中正好有狗、貓、豬、雞、鴨正在生產,而眷屬正好斷氣,因為他一念留戀這個家庭,這樣當下就是投胎了,成了這個家庭的守門狗或是家貓,繼續守在這個家,豬、雞、鴨也是同樣情況。所以臨終的念頭可以說非常重要,也很可怕!一念之間,說走就走,說升就升,說墮就墮,天堂地獄,人身畜身,當下決定。

 

        有句話說:「臨終一念,勝過百年修行之功。」所以面臨死亡,不要驚慌恐懼,不要留戀不捨,應念彌陀,往生極樂世界之後,再來救度家人,同生淨土,永遠團聚。念佛臨終,或臨終念佛,佛與聖眾,不請自來,接引往生,任何業障,無能障礙。

 

        瞭解「臨終三隨」的道理,我們在平生之時,就要以「念佛為重」,養成「念佛習慣」。所有善事功德,乃至所有修行,都不如念佛,因為念佛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甚深微妙之無上功德。所以善導大師說:「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

 

        臨終一念這麼重要,那應該如何慎重處理臨命終人呢?一般來說,如果可以事先沐浴換衣就先沐浴換衣,如果來不及了,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移動他,隨他原來的姿勢,然後在旁邊為他開示助念。開示有兩個重點:第一,讓他瞭解娑婆世界的痛苦無安,要他不要眷戀這個娑婆世界,第二,開示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使他心心念念仰慕極樂世界。然後就一起念佛,這時候佛就會出現,而且因為他有求生極樂世界之心,當下就會蒙受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對臨終者的處理是:第一「不要移動他」,第二「開示勸信」,第三「念佛」,這就是「臨終三要」。

 

        斷氣八小時,或十二小時,或二十四小時以內,眷屬盡量暫不去處理其他事情,盡量多些人在往生者旁邊大聲虔誠念佛,阿彌陀佛會以大慈悲心大放光明加佑命終者使他業障消除、善根增長、脫離六道苦海的輪迴,往生清淨安穩的極樂世界,之後再為他淨身穿衣,或者佈置佛堂或處理其他事情。

 

        雖然在坐各位看起來都還年輕、健康,不過生死這件事情是老少不定,等到臘月三十再準備就來不及了。

 

        幾十年前,在無錫的地方有一位居士,他是一位廚師,專門煮素菜,如果有寺院「打佛七」也會請他去煮素菜。所謂「打佛七」就是寺院利用七天的時間,每天都是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這位居士並不是有信仰,也不是念佛人,只是因為他會煮素菜的關係,所以有機會住在寺院。有一天他兒子身染重病已無法救治,在臨命終時跟他父親說:「爸爸,我要死了,但我知道我不能去好的地方,你把你的佛給我,我就可以去好的地方。」

 

        父親:「我不念佛,哪有佛給你?」

        兒子:「有,你的佛很多,你只要說一聲,我就好去了。」

        父親:「如果很多,那隨便你要多少拿多少。」

        兒子一聽就安然斷氣了。

 

        之後這位父親覺得很奇怪,自己明明不念佛,怎麼有佛?而且兒子說他佛很多?他就去請教師父,師父就跟他解釋:「你雖然沒有念佛,但是寺院有佛七的法會,你常去煮素菜,雖然自己沒有親自參加念佛,但是在旁邊都有聽到佛號,既然有聽到就等於是有念佛了,所以也有大功德。」(此篇原文,編入《念佛感應錄一》355頁)

 

        這位父親只是因為在寺院煮素菜,一邊煮菜,無心中聽進去一句一句的佛號,功德就如此大,何況有心聽或者自己稱念,那功德更是不可思議!

 

        人的腦海就像倉庫,可是世間的倉庫有範圍的限制,心的倉庫卻是遍滿宇宙,廣大無邊。佛教有一個名詞叫「阿賴耶識」,我們生生世世、長劫以來想的、看的、聽的、說的、做的,所有的起心動念、言語行為,無論是善是惡,鉅細靡遺,就像種籽一樣,全部都存在我們的阿賴耶識中。因為有聽過人家念佛,所以阿賴耶識就有佛號,一般沒有學佛的人,可能覺得這句佛號只是一個名稱或聲音符號而已,會有什麼功德與功能呢?其實這是因為他並不瞭解這句佛號的功能力用才這麼說。

 

        「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佛名叫做「萬德洪名」,這個「萬」字不是數目字的萬,而是圓滿、無量無邊的意思。只要念這六字名號,雖然我們本身沒有做善事、行功德,可是自然就擁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甚深微妙的無上功德。所以在《阿彌陀經》中,釋迦牟尼佛就讚歎一個專念彌陀佛名的人是「善男子、善女人」。試想:我們在此五濁惡世,心中充滿貪瞋癡,每天所想、所追求的都離不開五欲,哪有什麼好念頭好行為呢?但是只要念佛,釋迦牟尼佛就讚歎我們是善男子、善女人,可見這句佛號就有那樣不可思議的功德力用。我們再看以下的文:

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
或懸旛蓋,及燃油燈,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
乃至念佛一名一號,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
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
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消滅。

 

        「設福」就是為他做善事功德;「以資前路」就是幫助他的前途。

 

        一個沒有學佛,或是在生時沒有行善積德的人,在斷氣以後,先是進入一個黑暗的境地,孤孤單單沒有同伴,眼前充滿黑暗與恐怖,不知道要往哪裡走?將來是好是壞、是苦是樂完全不知。這個時候如果為他設福,自然就有光明照著他要前往的路,幫助他到好的境界。那要怎麼設福呢?

 

        「或懸旛蓋,及燃油燈」,什麼是旛蓋呢?西方三聖像上面所畫的就是蓋,放在兩邊的就是幢旛。「或懸旛蓋」,就是掛上寶蓋和幢旛,「及燃油燈」就是點燈,「或轉讀尊經」就是誦經,「或供養佛像」,就是在佛前點燈、或燒香、或水果、或齋菜、或茶水等種種供養,甚至金銀珠寶種種財物也是供養。

 

        包括積善事功德,幫他佈施,為他做公益事業、救濟孤苦貧窮,這都是設福的意思。

 

        「乃至念佛一名一號」,甚至為他念佛,稱念佛名,都是在幫他設福,而為他念佛,讓他聽聞,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

 

        雖然有種種造福、功德,但是以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最為殊勝。《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意思就是說要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得生彼國,什麼叫多善根、多福德呢?《阿彌陀經》接下來就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釋迦牟尼佛說,如果有人執持這句阿彌陀佛的名號,這樣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個人臨終時,佛聖現前迎接;因此,命終當下,就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我們要為父母眷屬做功德,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功德最大、最多、最殊勝。

 

        「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就是要讓他聽得到或聽進腦海中。

 

        「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人生在世,有善多惡少,有惡多善少,有善惡俱多,有善惡俱少,有唯惡無善,但沒有人是唯善無惡,除非是阿羅漢。我們凡夫可以說大部分都是惡多善少,如果以所造的惡業來計量他所該感受的果報,是必定要墮入惡道。

 

        「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因為他的家親眷屬為他修「聖因」,所做的可以幫助他離苦得樂、超凡入聖的叫聖因,聖因主要是念佛。

 

        「如是眾罪,悉皆消滅」,這樣他所有的罪業就能完全消滅。我們再繼續看內文:

 

三、七七日內念佛利益

若能更為身故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
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
現在眷屬,利益無量。

 

        剛剛說的是如何在臨終時為眷屬累積功德,現在是更進一步說明,如果在亡者七七四十九天之內為他做善事功德,這樣就「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可以使這個眾生永遠離開三惡道,三惡道就是地獄道、餓鬼道和畜生道,三惡道都是痛苦的,而且苦不堪言。「得生人天」,使他可以出生在人間或是天上,「受勝妙樂」,承受殊勝美妙的快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被我們超度的對方可以得到上述的利益,而為他做功德的眷屬也能得到很大的利益。

 

        「七七日內,廣造眾善」,七七日內如何為他廣造眾善呢?在七七四十九天以內,可以每天早晚依自己的時間為亡者念佛迴向,如果要誦經,可以誦《阿彌陀經》,就像讀書一樣,一句一句念就可以,不必有任何韻調,習慣說閩南語的就用閩南語念,習慣說國語的就用國語念,原則上就是要有信心,要恭敬虔誠。請繼續看下文:

無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遊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內,如癡如聾。
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
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墮於諸惡趣等。

 

        「無常大鬼」就是指死亡。人生的死亡,「不期而到」,我們沒有跟他相約,他就自然找到我們,什麼時間不知道,說來就來。俗語說「生死無常」,又說:「閻王註定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

 

        「冥冥遊神,未知罪福」,「冥冥遊神」是指他的靈魂、神識。他的神識命終的當下是黑暗的,所以叫「冥冥」,冥冥遊來遊去的這條靈魂啊,不知道他將會因罪業去痛苦的地方?還是因有造福功德而能去好的地方?都不知道。七七四十九天對他來講「如癡如聾」,好像癡人,也像個聾子,矇矇矓矓,不知何去何從。

 

        「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如果快速的話,不用經過四十九天,就一定要在閻羅殿一關一關的被審判。

        「審定之後,據業受生」,判決以後,就根據他在世的善惡業去投胎轉世。

        「未測之間,千萬愁苦」,在審判還沒有決定的這期間,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苦的地方?還是樂的地方?心中恐懼驚慌,千愁萬苦。

        「何況墮於諸惡趣等」,何況是已經墮入那種痛苦的地方,就更加是千萬愁苦了。再看內文:

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
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過是日後,隨業受報。
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無解脫日。
若是五無間罪,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眾苦。

 

        一個人如果生前有念佛,並有願生極樂世界之心,臨終的時候就會看見彌陀現前,直接接引他到極樂世界,不必經過閻羅王的審判;大善的人也是直接上生天上,不用經過閻羅王的審判(如果是大惡就直接墮落地獄了),而那種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也沒大善的人,七七日內中陰身都在那裡徬徨、等候,大約到四十九天的時候就會判決而去投胎轉世。所以,在他尚未受生的七七日內,「念念之間」,也就是心中無時無刻地在殷切期盼陽世的親人眷屬能為他做功德,救拔他的苦難,這叫「與造福力救拔」。

 

        「過是日後,隨業受報」,若經過七七四十九天,就隨他的業去受報了。所以,如果想要為亡者做功德,最好在四十九天內,否則過了四十九天,等他投胎轉世了,就會暫時得不到家屬親人為他所做的功德,當然功德都不會白費,以後還是會得到,只是時間可能會很久。

 

        做什麼功德呢?前面有講過:「或懸旛蓋,及燃油燈,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乃至念佛。」其中最大的功德就是為他念佛。

 

        「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無解脫日」,若是生前罪業深重的人就墮入地獄,經過千百年無法解脫。

 

        「若是五無間罪,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眾苦」,如果是犯五無間罪就會墮大地獄,歷經千劫、萬劫,受無量無邊的痛苦。請看以下的文:

 

四、自己念佛利超七倍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
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
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以是之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見自修,分分己獲。

 

        這段文是在說明在世的人的功德。

 

        在世的人為命終者做功德,命終者得多少呢?得七分之一,其餘六分都是在世的人得到。所以,要念佛要修行要行善積德,就要趁我們這口氣尚存的時候自己去修做。這樣「分分己獲」,點點滴滴都是自己得到的,不要等到臨終了才要讓他人來幫自己做功德,這樣再大的功德臨終者也只得到七分之一而已。再看下文:

 

五、慎勿為亡人殺害造惡

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
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
但結罪緣,轉增深重。
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
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
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
何忍眷屬,更為增業。
譬如有人,從遠地來,絕糧三日,所負擔物,強過百斤;
忽遇鄰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轉復困重。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有一篇名為「為父母殺生」的典故:有一位金居士,持齋持戒都很虔誠實在,因病而死。死後附身在一個童子身上說:「由於善業淺薄,不能往生淨土,現在在陰界;但也很快樂,來來去去都很自由。」有一天,他又再次附身,罵他太太說:「為什麼為我修建墳墓,而殺雞祭拜?現在已經有人在我身邊監視,我已經沒那麼自由了。」他就這樣罵他太太。

 

        一般沒有信仰的人,對往生者是什麼樣的做法呢?每天都殺生來祭拜,認為他在世時沒有吃素,用素食他會吃不習慣,一定要準備合他口味的才行,所以往往殺雞、殺鴨來拜他,甚至到出殯那天,還殺得特別多,以盡最後最大的孝敬之心,也以為這樣場面比較大、比較有面子,可是,這是因為無知才會這麼做。世間上的許多錯誤、罪惡、痛苦,都是起源於無知,所以對於這些行為的後果,我們應該要有所瞭解。

 

        剛死去的親人,念念都希望陽世眷屬為他做功德,讓他遠離當下的黑暗、驚怖與痛苦,所以在七七四十九天內,都要用素食來祭拜,不可再殺生;甚至陽世眷屬在這七七四十九天最好都要吃素念佛。

 

        任何動物,小到一隻螞蟻,牠跟我們一樣,也是一條生命,我們愛惜自己的生命,牠也愛惜牠的生命,牠的內心跟我們一樣,也有苦樂的感覺,也有眷屬的感情,我們殺牠的時候,牠也會恐怖痛苦,牠心中也會怨恨,會想要報復,現在我們殺牠,來世換牠殺我們,就一直會冤冤相報。而且殺生本身就是一種罪業,我們的祖先已經去世了,是去好的地方?還是去不好的地方?都不知道。如果他去了不好的地方,親眷還殺生來祭拜他,或祭拜任何鬼神,不但對他毫無任何益處,反而更增加他的罪業與痛苦,如果他本應立即去好的地方,也會因為我們殺生祭拜而減少他的善事功德,害他受殃受累,為了辯白,而拖延超生時機。

 

        所以,我們殺生來拜祖先其實是在增加祖先的罪業,只有以素食來敬佛、祭拜祖先,依靠佛的力量來救度祖先,使其往生極樂世界,若不能往生極樂世界,起碼也可以離苦得樂,去比較安樂的地方,那樣的地方往往也都會有佛菩薩示現,為他們開示說法,在那裡也可以修行。再看下文:

 

 

六、為亡人辦齋須知

罪業眾生,命終之後,眷屬骨肉,為修營齋,資助業道。
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米泔菜葉,不棄於地。
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
如有違食,及不精勤,是命終人,了不得力。
如精勤護淨,奉獻佛僧,是命終人,七分獲一。
閻浮眾生,若能為其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後,
設齋供養,志心勤懇;如是之人,存亡獲利。

 

        「為修營齋」,就是「辦齋」。如果有請師父來做法會,或請其他蓮友來做法會,很多親朋好友也都會來參加。

 

        「米泔菜葉,不棄於地」,辦齋的時候,應該要愛惜福報,可以吃的東西就不要隨便丟棄。

 

        「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而且要先供佛,如果有師父的話就要先禮請師父,不能沒有供佛,也沒有先請師父,自己就先吃,這樣就沒有恭敬心,功德就比較少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是依靠佛、三寶的力量來超度祖先,所以要對所依賴的對象存著一份恭敬心,如此的至誠懇切,自然陽世的人以及祖先亡者都可以得到利益。請再繼續看講義:

 

 

七、眾生都有罪業

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何況恣情殺害、竊盜、邪淫、妄語、百千罪狀。

 

        這一段是說明娑婆世界眾生的罪業。「南閻浮提眾生」就是指我們這個世界的人,「舉止動念」,「舉止」就是身上的行為,「動念」就是心中所起的念頭,有形的行為也好、無形的念頭也好,「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我們的起心動念、舉止行為都是業、都是罪,為什麼呢?因為凡夫心中都存在著貪欲的心、瞋恨的心、愚癡的心,而且充滿著五欲的慾望,所以都是業、都是罪。

 

        何況是表現在身上的殺生、偷盜(賺不應該賺的錢、拿不應該拿的東西、享受超越自己本份的聲譽與物質,都屬於偷盜)、邪淫(心中起不應該起的淫慾的念頭)、妄語(有卻說沒有、沒有卻說有,知道說不知道、不知道說知道、說罵人的話、說傷害風化的話、說挑撥離間的話),所以檢討起來,我們一天二十四小時當中,舉止動念的罪業可以說成百上千,沒檢討不知道,檢討起來真是可怕。再看下面的文:

 

 

八、業力能障聖道

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
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
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

 

        「業力甚大」,罪業的力量非常巨大。我們講一句話,以為說出去就沒有了,所做的行為,以為做出來好像就不見了,我們的起心動念好像沒有人知道,念頭過了就過了,以為就沒了,其實不是沒有,而是依然存在。「業」就是行為,行為已經過去了,不過有一種無形的力量致使未來會產生一種結果,這就是「業力」。所以這個業力是無形的,我們看不到,可是它永遠存在我們的阿賴耶識之內,而有一種慣性,會使未來產生一種結果的力量,而且這個力量非常大,有多大呢?大到「能敵須彌」,須彌山就是宇宙中最高的山了,而業力之大大到能夠摧毀整個須彌山,「能深巨海」,在這個地球上,海的深度比山還高,而業力之大大到能夠深透巨海。「能障聖道」,就是會障礙我們離開六道生死輪迴,我們要超凡入聖,但是我們的罪業會把我們障住。

 

        「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所以不要以為這個惡事只是小小的壞事而已,沒什麼關係,以為這樣無罪,其實「死後有報,纖毫受之」,若今生不報,死後必報,一點一滴都有報應,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個報應自自然然會找到我們,一定會在我們身上顯現這個報應。

 

        「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即使父子在世時非常恩愛,所謂的「父慈子孝」,有什麼痛苦、需要,都可以互相代勞;可是一旦墮入三惡道的時候,就沒辦法代替了。為什麼呢?即使在世間是如何的疼愛子女、孝順父母,可是在受苦的時候,尤其是地獄之苦,痛苦得使人沒有心情和愛心去代替他人受苦,只能各管各的,而且因為業力不同,在那樣的境界也可能互相不認識了,所以叫做「縱然相逢,無肯代受」。請繼續再看下面的文:

 

 

九、眾生本業受報

造惡眾生,新死之者,經四十九日後,無人繼嗣,為作功德,救拔苦難,生時又無善因,當據本業,所感地獄。

 

        「造惡眾生」,就是指娑婆世界的凡夫,我們人生在世都是惡多善少,所以稱「造惡眾生」,這樣的眾生斷氣後,如果在四十九天以內沒有人幫他做功德迴向來救拔他的苦難,而他在世時又沒有善因,那會怎麼樣呢?這樣的人就會隨著他在世時所做的惡業而感得的果報去受地獄報應。接下來:

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
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
何況本造惡者。

 

        這一段文的意思是說,即使在世時是善人,臨終的時候也往往會有百千各種境界的惡道鬼神,幻化成過去的父母、眷屬要來接引亡者,使這亡者跟隨他們,一樣墮入惡道。善人都會如此了更何況是造惡的惡人。

 

        所以,為臨終者開示的時候要提醒他:如果看到他的父母、親人、朋友,甚至任何神明或天仙天女,出現要來接他一起走,千萬不能跟他們去,而要專一念佛,只可以跟阿彌陀佛去,不能說那是我的父母,我要和父母在一起,所以就跟他們走,這樣就會墮落。因為惡道的鬼神,他就是希望很多人跟他做伴,他要尋找、增加他的眷屬,我們如果跟他去就變成他的眷屬了。再看下文:

 

十、他人念佛滅罪

臨命終時,神識惛昧,不辨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
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
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

 

        一個臨命終的人,他的神識很黑暗,什麼都不知道,是善是惡也沒辦法分辨,甚至「眼耳更無見聞」,眼睛看不到了,耳朵也聽不到了,因為感官已經死了,所以這個時候「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所謂大供養就是「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不過還是以念「南無阿彌陀佛」為他助念是最大的供養、最大的功德、最大的善緣。

 

        助念的時候就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就好,先不要誦經、持咒或念其他菩薩的名號,因為如果要念菩薩的名號那不如念佛啊!而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所謂「十方三世一切佛,阿彌陀佛為第一」,我們念這位佛中第一的阿彌陀佛功德最殊勝。如果要誦經,可以等到助念八小時、十二小時或是二十四小時之後再誦經,而誦經也是誦《阿彌陀經》就好,因為《阿彌陀經》是佛在宣說阿彌陀佛所建設的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

 

        所以在臨終時或斷氣後,眷屬第一重要的就是助念──在他身邊念南無阿彌陀佛,「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這樣的善緣可以使亡者遠離三惡道,如果有鬼神要來接引他墮入惡道,一聽到亡者身邊有人念佛,他就立刻消失了。為什麼呢?因為,不管善人也好、惡人也好、男人也好、女人也好、老人也好、小孩也好……,不管是誰,只要念這句佛號,他身上就有佛的光明,佛的光明就會散發出來,鬼神見到佛光就會立刻離開,不敢停留在那裡。這一部分,等一下還會再提到。接下來:

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
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
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

 

        不論何人,臨終之時,能夠聽到一句佛號,當下就能「除五無間殺害之罪」,「五無間罪」是指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是世間和出世間最重的罪。如果是小小的惡業應墮其他惡道的,也可以立即脫離那個惡道。接下來:

臨命終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為是病人,高聲念佛;
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餘業報等,悉得消滅。

 

        所以,臨終之人,眷屬大眾為他念佛是最好的,福善最多,功德也最大,如果他的眷屬很少,甚至沒有眷屬,也沒關係,最起碼有一個人在他耳邊大聲的念佛,這個臨終的人也能除「五無間罪」,其他的報應也會消滅。請再看下文:

是五無間罪,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
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為其稱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漸消滅。

 

        「五無間罪」雖然非常、非常地重,重到要遭受億劫的報應,甚至經過億劫都還沒辦法償還,可是因為在他臨終的時候,人家為他念佛,所以他的罪業也會漸漸消滅。我們再看下文:

 

 

十一、自己念佛滅罪

何況眾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別人代為念佛迴向的功德尚且這麼大,更何況是自己念佛,功德更是不可思議,自然會得無量福,滅無量罪,所以有一句話說「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念佛一聲,福增無量」。請再看下文:

但念佛名,功德無量;是眾生等,生時死時,自得大利,終不墮惡道。

 

        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只要專念彌陀佛名,功德不可思議,在他生前與死後都可以得到很大的利益,永遠不會墮入惡道。所以念佛就是大修行,能獲得往生成佛的大利。

 

        講義的部分,我們就講到這裡。

 

 

貳、念佛現世利益

        剛剛為大家講說的是《地藏經》中念佛度亡殊勝功德的經文,一般沒有信仰或是學習佛法不深的,有人會以為念佛是度亡才用的,如果不是助念或超薦的場合就不能念佛,以為念了就不吉祥了,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

 

        經文說:

專念彌陀名者,即觀音、勢至,常隨影護,亦如親友知識也。

 

        又說:

但有專念阿彌陀佛眾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攝護不捨。

 

        又說:

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臥,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本來是讓我們禮敬的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只要我們念佛,祂們就好像是我們的親友一樣,隨時隨地在身邊保護著我們。一個念佛的人,阿彌陀佛就派遣二十五菩薩來保護這個人,使惡鬼惡神都不能接近來害他,所以念佛是最吉祥的。念佛可以讓我們消業障、增福慧,得到吉祥、平安,可以消災免難,使人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參、念佛感應事蹟

        接下來向大家介紹幾則念佛感應事蹟。請大家先看「光亮看得見」這一張,由文章中的幾則故事,就可以證明剛才我所說的,不論何人,只要念佛,就有佛的光明圍繞,佛的光明是非常燦爛的,雖然我們的眼睛看不到,但是鬼神都看得到,不過在某種機緣之下我們的肉眼也看得到。

 

一、念佛一聲    光十餘丈

        第一篇〈念佛一聲,光十餘丈〉,這一篇出自蕅益大師〈勸念佛序〉。這一篇的大意是說:明末清初的時候,桐城有兩個好朋友結伴到外地做客,但是很不幸的,其中一位在他鄉去世了,因為離家鄉很遠,遺體要送回來不方便,所以他的同伴很傷心地就將他就地埋葬了,之後他就將這位好朋友所遺留下來的金錢、細軟帶回去還他太太。可是亡者的太太卻起了疑心,認為他謀財害命,被這樣的冤枉感到很傷心,外地他鄉,那麼真心的為她先生處理後事,非但沒有得到感恩,竟然還被懷疑是謀財害命,所以他就來到這個朋友的墓前拜祭哭訴,非常的難過。這時,朋友的靈魂出現來跟他講話,就像在世時的模樣一般,鬼魂說要跟他一起回故鄉,親自跟他的太太說明。

 

        鬼魂不是一般肉眼都看得到的,但是有少數的人他們可以看得到,或者跟他有緣的,也會看得到,像這兩位是朋友,所以他就看得到,而且可以互相對話。不過,我們人溝通才必需用嘴巴出聲,用耳朵聽,但是和鬼神的對話不用開口,是起心動念,就彼此知道了,是心跟心在交流。

 

        在回鄉的路上,他遇到危險的事,就偶然地念了一聲阿彌陀佛,佛號一念出口,鬼魂被驚嚇,大聲叫:「咦!你怎麼放光嚇我?」他聽到後,就再念幾句試試看,結果這個鬼魂又說:「你只要念佛,胸前每次就會放射出五色的光明,有十幾丈遠,使我心目昏眩,不能再靠近你,你乾脆回家叫我太太來,我會為你做證,替你洗刷冤情。」這人恍然大悟,沒有再回家,也不想澄清誤會了,去哪裡呢?出家修行去了。

 

        有過這種親身體驗的人,他如果出家修行都比別人更精進用功,所以他這個朋友後來也成為一位高僧。(此篇原文,編入《念佛感應錄一》77頁)

 

        真令人讚歎,才一念佛,便放光明,可知「念佛心即是佛」。可惜這個鬼魂不曾種善根,不曾聞佛名,才會驚怕,否則,仗此良緣,豈不當下往生淨土。

 

 

二、心念彌陀    身有光明

        第二篇:〈心念彌陀,身有光明〉,這一篇也是從《竹窗隨筆》所節錄出來的,這本書的作者是明朝末年的一位高僧叫「蓮池大師」,他在還沒出家前就學佛,而且學問非常淵博,尤其也是一位孝子,深受當地人的恭敬,這一則事蹟是他的親身經歷。

 

        蓮池大師還沒出家前,他家隔壁有一位老婆婆去世了,靈魂附在家人身上,很詳細地談起平生事情,以及陰府的報應,家人都圍繞聽聞。當中有人忽然在心中專心默念佛號,他念佛的時候,那個鬼魂就說:「某某人啊,你這樣將來不怕不能成佛」,這人就反過來問他:「為什麼你這樣讚歎我呢?」鬼魂回答:「因為你心中在念阿彌陀佛。」這個人再問:「我默念阿彌陀佛你怎麼知道呢?」鬼魂回答:「見你身上有光明啊。」

 

        蓮池大師就說:「這一位鄉下人,一字不識,只是忽然短暫的在心中專心念佛,都會讓鬼魂如此恭敬,何況是修行很久的人呢!可見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此篇原文,編入《念佛感應錄一》76頁)

 

        由此可知,我們只要念佛,身上就會有光明,否則怎麼在鬼魂身邊圍繞那麼多人,都沒有其他人被讚歎,卻只讚歎那位念佛的人。所以,如果平常走到黑暗的地方,或者開車、坐車,只要念佛自然就會消災免難。

 

 

三、遠信念佛    頂現佛光

        第三篇,〈遠信念佛,頂現佛光〉,這是從《可許則許》一書節錄出來的,這本書的作者是陳海量居士。陳海量居士是民國時代的人,他從小就生長在佛化家庭,陳海量居士說:

 

        當我二十九歲(一九三七)的時候,和我的妻子遠信住在赤城山,這時遠信是二十五歲。在某一日的早晨,她下山去,行走在田野間的當兒,沿路專心在念佛。這時太陽剛上山,晨曦遍地,她偶然看看她自己的影子,發現頂上有一圈圓形的光,周圍和肩相齊,其大小約有直徑二尺光景。它發出燦爛的光輝,有不可形容的美妙,和佛像背上的圓光相似。她心裡覺得奇怪,還是繼續一面走一面念佛,並且時時看她的影子,這個圓光依舊煥發著,她知道這是念佛所得的現象。於是,她試試看,停止念佛而念世間的雜事,同時再看看影子,圓光就沒有了。因此就可知道,念佛最能發揮我們本有的光明,消除業障的黑暗。(此篇原文,編入《念佛感應錄一》75頁)

 

        遠信頭頂上的光明就是念佛所產生的,如果沒有念佛就沒有光明了。不過,不只是她念佛有這種光明,也不是只有在早上念佛才有光明,不是的。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中,任何地方、任何人念佛都會有光明,只是大部分的人肉眼看不到罷了。而且平常也不易看到,但在清晨,尤其山林之間,太陽正要升起時,自然就會有那種像彩虹一般彩色的光明出現。念佛放光的事蹟其實也很多,雖然我們或許看不到,但藉由這些事蹟,我們就要相信:任何人只要念佛身上就會有光明。

 

 

四、《聯合報》所載念佛感應三則

        接下來的幾篇,都是從報紙上剪下來的,一般念佛感應事蹟都是出自佛教界所出版的書較多,很難得在報章雜誌上看到,因為報紙如果刊登佛教的感應事蹟,會讓他人誤以為這家報社在為佛教宣傳。不過以下這幾件事蹟都是摘錄自《聯合報》,也就是說這些事蹟都是確實的,已成為地方上的新聞了。

 

        第一則是1991年12月5日《聯合報》的社會新聞:〈陳洝田閉目念佛逃一劫〉。這一件可能很多人都有印象,大意是說,陳洝田有一天跟一位當卡車司機的朋友相遇,這位開卡車的朋友正要去試車,就邀陳洝田一起去,陳洝田就跟他併肩而坐。在試車當中,他的朋友突然大喊了一聲:「啊!沒有煞車!」這位陳洝田可能也有學佛,有專修、沒專修不得而知,他當下聽到車子沒有煞車時,就趕緊閉上眼睛專心念佛,有沒有念出聲不知道,不過就是專心念佛。那台卡車很快就墜入山谷,司機當場死亡,後來他被人從車中拉出來,對於車子是如何衝入山谷,撞到什麼地方,他都不知道,只記得在緊急的當下,他馬上閉著眼睛專心念佛。如果不是念佛,整台車衝下山崖,沒死也剩半條命,但是因為念佛的關係,他不僅逃過一劫,而且只有輕微的皮膚擦傷而已。

 

        生命比任何金銀財寶更寶貴,念佛等於救了他的生命,也不用躺在醫院花大筆錢受苦,因此念佛可以說既不費精神,也不費時間、金錢,卻能夠保護平安、保護生命。

 

        第二則是1992年11月3日的《聯合報》,這一篇的大意是:有一對父母親,剛好假日,正逢秋末,郊外景色正好,他們就帶著他們的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到陽明山賞景。父母兩人在一邊閒聊,兩個小孩在另一邊玩耍,突然間父親看到一輛沒人駕駛的大卡車,可能是剎車鬆動了,輪子失控地衝向他的一兒一女,他大叫一聲「阿彌陀佛!」此時卡車已從孩子身上駛過,慢慢停了下來。父母飛奔過去,扶起一蹲一趴的孩子,說也奇蹟,兩個孩子毫髮未傷,只是嚇得臉色慘白。

 

        可見是這句佛號的力量,使得他兩個孩子得以消災免難,救回生命。

 

        第三則是1993年7月29日的《聯合報》,故事的主人翁是在南部的高雄。這一篇的大意是說,有一個三歲的小女孩發生車禍,在醫院昏迷了好幾天,在她住院時,她媽媽一直在她身邊念佛照顧她,後來這個三歲的女兒醒了,她醒來的的第一句話是「媽媽!阿彌陀佛!」她媽媽覺得很奇怪。就問:「妹妹,妳說什麼?」她女兒綻然一笑,重複一次:「阿彌陀佛!」這是她入院以來說的第一句話。

 

        說起來真是奇怪,只是個三歲小孩而已,從來也沒聽過她念佛,甚至也沒教過她念阿彌陀佛,她怎麼會在昏迷多日後醒來第一句會念阿彌陀佛呢?事後才知道,原來是在她昏迷的期間,夢中有一位白衣姐姐來為她治療。

 

        這個小女孩傷口復原得很快,痊癒後,有一天經過左營的春秋閣,看到潭中持淨瓶的觀音雕像,女兒指著她說:「就是她,在我夢中的白衣姐姐。」

 

        可見她夢中的白衣姐姐就是觀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來治她的傷,而且教她要念阿彌陀佛。

 

        佛教的「西方三聖」就是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在阿彌陀佛的左邊,幫助阿彌陀佛勸化眾生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觀世音菩薩祂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我們人人都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因為觀世音菩薩也是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的,所以祂頭上都頂戴著一尊佛,這尊佛就是阿彌陀佛,意思是二六時中時時不忘佛恩。所以觀世音菩薩倒駕慈航、聞聲救苦的目的就是希望眾生都念佛,讓祂的老師、祂的師父──阿彌陀佛救度到極樂世界去。所以,我們如果瞭解觀世音菩薩慈悲的精神,就應該專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求生極樂世界,這樣才能達到觀世音菩薩的願望。

 

 

五、彌陀聖號    度九六牛魂

        另外這篇〈彌陀聖號,度九六牛魂〉,出自《皆大歡喜》第一集。這一篇比較長,這一則的故事實在是個很大的奇蹟,就是說有九十六頭牛往生極樂世界,很不可思議,這個事蹟是民國二十一年(1932)二月所發生的事情,地點在中國大陸的四川省:

 

        四川南部劉淨密居士家的女傭聶嫂,自出嫁後,常被鬼怪作弄,每年必定發作數次,苦不可言。

 

        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二月,幫傭於劉家,忽然生大病,全身起紅疤,痛癢萬分,心中痲癢想要尋死。於是就要外出尋河投水自殺,被大眾攔阻,好像瘋狂的樣子,大唱殺牛之慘歌,聲音清脆成韻,喧鬧不休。

 

        劉淨密居士前往詢問何故?答云:「老爺寬宏大量,我不是聶氏,是她遠世以前在萬縣為屠夫時所殺的牛。現在來此向她索取性命的,有九十六頭。」

 

        劉淨密告訴牠們說:「你們真是大糊塗,實在是由於你們先殺她,然後變成牛而被她殺。否則,她為何這麼巧只殺你們九十六命呢?現在忘記你們先殺過她,只記得她曾殺你們,如此輾轉尋仇,名曰苦輪。永遠相殺不休,究竟有何好處呢?」

 

        牛曰:「若是這樣,我們實在錯了。但我們脖子下,血還淋漓,痛苦尚未停止,由此痛苦而想到來源,生起報復之想。」

 

        劉淨密說:「這個不難化解。」即命僕人取茶水半杯,持誦甘露咒三遍,叫她喝下去,她的手無法彎曲,說:「牛的蹄足怎麼能拿著杯子呢?」於是叫僕人為她灌下去。

 

        才喝下去,高興地說:「真是好神妙之水。」

        撫摸她的喉嚨說:「已經痊癒了!」

        又撫摸她的手說:「蹄已經脫離了!」

        再撫摸她的頭說:「角已經沒有了!」

        慶幸之餘,向著虛空說:「告訴你們,如再叫我牛王菩薩,將不容你了!」

 

        劉淨密接著為說無明輪迴時痛苦的情況,又讚歎彼極樂世界的安穩快樂,永免苦輪。並問牠們說:「你們願往生嗎?」

 

        回答說:「既然如你所說,為何不願意呢!但我們罪障深重,怎麼能去呢?」

 

        劉淨密說:「你們能發願念佛,欣喜羨慕彼極樂世界,我當為汝等請阿彌陀佛前來接引你們,好嗎?」

 

        回答說:「很好!很好!但我們長久處於飢餓,願賜一些食物。」劉淨密就答應牠們,即以潔淨的杯子盛裝清水及飯,誦變食咒七遍,灑在竹林中。沒隔多久說:「我們吃得很飽滿」,而歡喜致謝。

 

        劉淨密隨即於後窗空地,燃香燭,恭請阿彌陀佛,再為念往生咒、《心經》、大悲咒、及佛菩薩名號。

 

        她說:「你們快看,阿彌陀佛一請即到,高立於窗外,金身丈六,諸位快快收拾,隨佛去也!」

 

        此時劉妻汪志西在室內,問說:「你們見到淨土嗎?」答曰:「見!」問說:「什麼樣子?」即詳細地說明其所見到的景象,皆符合於淨土經典。

 

        牠們臨走時至誠的感謝,說:「此番盛意,令我們多世的沈冤,一朝冰釋,我們擾亂她多年,使她常常受苦。如今仰仗阿彌陀佛來迎接,往生西方淨土;聶氏她這個人,還希望您慈悲,勸她念佛,同生西方。他日老爺太太往生西方淨土時,我們一定隨佛來迎接,並將今日念佛功德,奉還自受。」說完後就寂靜下來了。

 

        不久之後,聶氏醒過來,問她,她說:「我如同在睡夢中到了城裡,走到西街,看見群牛以凶惡的態度朝向我,群牛的脖子下流著血,尤為可怕。正在緊張害怕之間,聽到老爺的聲音,境界忽然改變,平坦的地面及茂盛的樹林,清新雅緻適合遊玩,忽然聞到飯香逾於平常,群牛吃飯於樹林中,跳舞歡樂。其他的就不太明瞭了。」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鬼祟,而聶氏也長年吃素了。

 

        劉淨密於民國二十三(1934)年春天,在西康出家,法名慧定,這是出家之前所記載的。(此篇原文,編入《念佛感應錄一》368頁)

 

 

六、臨終念佛    度十餘冤魂

        下面這一則大約是三四十年前,發生在台灣新竹青草湖靈隱寺超度十多位鬼魂的事蹟〈臨終念佛,度十餘冤魂〉:

 

        普吉尼師,臺灣人。在家時喜歡惡口罵人,與大眾結惡緣。後來,在新竹青草湖靈隱寺出家為尼,有一天忽然雙目失明。

 

        七十多歲,又患病,全身腫脹,前往無上禪師閉關的金剛洞,哭訴請求說:「我將要死了,請師父您救我脫離苦海。」

 

        無上禪師回到寺院,看到她的寮房,屎尿骯髒,臭不堪聞。普吉尼師日夜時常哀泣呼號,說她被十餘人毆打,並且呼叫出冤魂的姓名。

 

        她俗家的弟媳婦來探病,無上禪師問:「妳大嫂所叫的姓名,妳認識嗎?」答:「知道!都是被大嫂年輕時害死的人。」難怪那些冤魂,毆打她而使其全身腫脹,皮破血流了!

 

        無上禪師於是為她打掃一間空房,床中鑿開一個洞,下面放置一個桶子,可大小便。

 

        普吉尼師仍哀泣呼號如前,並將頭面鑽入洞下的便桶。無上禪師便善巧開示說:「妳要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淨土,才可離苦得樂。」普吉尼師回答:「眼前一片黑暗,我不會念。」

 

        禪師說:「妳跟隨我念。」

 

        大約念了一小時左右,忽然出現笑容說:「現前已一片光明,那十幾個冤魂,還站在那個地方笑呢!」

 

        那十幾個冤魂,馬上附在普吉尼師的身體,借其口說:「感謝師父您的慈悲,一個罪大惡極的盲老人,竟然度了我們十餘人出苦。」

 

        禪師說:「冤可解不可結,你們也應該隨著念阿彌陀佛,帶業往生,才能脫離生死大苦。」並囑咐普吉尼師再虔誠地跟隨他念佛。

 

        又念了一個多小時,普吉尼師說:「現已滿天光明,雲端上有白衣聖眾,接引我們去西方極樂世界。」接著合掌向天空微笑,安詳而往生。全身的腫脹尿血,隨即消失轉為清淨,毫無臭氣。(此篇原文,編入《念佛感應錄一》365頁)

 

        以上這段事蹟是記錄在《念佛感應見聞記》中,原篇名是「知識開導,盲者生西」。大約是二十幾年前由台中蓮社所出版的,這本書的發行量可以說佛教的書籍當中印行最多的,書中記錄得比較詳細,我們這裡是簡要摘錄。

 

        這位尼師如果不念佛,一定會死得很痛苦,而且會墮入地獄,為什麼?因為她殺害了十幾個人,但是因為她過去世有種善根,所以在臨終的時候才能得到善知識來為她開示,引導她念佛。如果她宿世沒有善根,不可能說一生都做惡,又害人、又惡口,結果臨終時她和被她所殺死的十幾個冤魂都一起往生極樂世界。

 

        由這幾則感應事蹟便知,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不論自己他人、存者亡者都有莫大利益,能救自己他人的生命,能度怨親債主的靈魂。

 

        所以在七七四十九天以內,每天早晚,可以念南無阿彌陀佛迴向給祖先。若要誦經,就誦《阿彌陀經》便可,只要我們會看報紙、看小說就會誦經,只要像學生念課文一樣去念就可以,只要虔誠恭敬,就能和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如果祖先已經往生極樂世界,我們在這裡為他念佛誦經,這種孝心他一定會知道;如果還沒往生,也希望這段期間,家親眷屬以念佛的功德來迴向給他。

 

        在家念佛,佛光普照全家;家裡的人念佛,出外的人就平安;在世的人念佛,去世的人得到超度;長輩常念佛,子孫蒙庇蔭,所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

 

        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