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證.祖傳

  1. 《阿彌陀經》以十方眾生為對象
  2. 必得超絕去之義
  3. 《小經》要文三譯對照
  4. 人身難得之喻
  5. 聖淨二門判
  6. 《往生論註》要點
  7. 《小經》要文善導釋
  8. 法然上人釋「第二十願」的屬性
  9. 皈依即是求救護
  10. 彌陀之救度
  11. 此修福因,彼得樂果
  12. 法照大師《五會念佛讚》之偈摘要
  13. 「乃至十念」即是「稱名念佛」 的經證與祖傳
  14. 彌陀「本願」二字之根據(抄要)

淨土宗教理

  1. 尋求法門
  2. 淨土宗概念
  3. 淨土宗的創立與流變
  4. 機法深信淺說( 五 )
  5. 機法深信淺說( 四 )
  6. 機法深信淺說( 三 )
  7. 機法深信淺說( 二 )
  8. 機法深信淺說( 一 )
  9. 曇鸞大師之彌陀佛身觀
  10. 淨土宗義略說
  11. 淨宗原理:二願和合
  12.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
  13. 南無阿彌陀佛之簡釋
  14. 「南無阿彌陀佛」略解
  15. 淨土宗是彌陀之迴向
  16. 往生極樂的條件
  17. 彌陀名號
  18. 彌陀淨土之相
  19. 本願稱名,非定非散
  20. 兜率極樂優劣比較
  21. 阿彌陀佛 名體一如
  22. 「憶念」之義
  23. 「念」之義
  24. 彌陀淨土的特性----超
  25. 阿彌陀佛願力的根本特性
  26. 《往生論註》「讚歎門」解釋
  27. 彌陀願心的根源——《無量壽經》「讚佛偈」
  28. 四十八願分類
  29. 念佛四德
  30. 佛教的核心教理與往生淨土
  31. 「見佛」論
  32. 認真去做時
  33. 大慈悲五要點
  34. 淨土起信
  35. 彌陀夢中顯明攝取之義(唯蓮房典故)
  36. 乘佛願力 凡夫入報
  37. 往生要關
  38. 彌陀.本願.淨土
  39. 譬喻
  40. 本願之念佛

規約 

  1. 敬致淨土宗教團出家眾
  2. 手機的規範
  3. 善待老人
  4. 淨土宗教團僧眾共住規約
  5. 僧眾外出弘法共勉事項
  6. 杜氏家廟念佛超薦儀軌
  7. 僧誡
  8. 淨土宗念佛會共修須知
  9. 念佛超薦儀軌

我的命盤

  1. 我的命盤──復興淨土宗與鐵版神數的奇驗 (三)
  2. 我的命盤──復興淨土宗與鐵版神數的奇驗 (二)
  3. 我的命盤──復興淨土宗與鐵版神數的奇驗(一)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編述
top

編述

我的命盤──復興淨土宗與鐵版神數的奇驗 (三)

  第十一條:「晚年命運勝中年。」

  這一條讖語首先從命理總論的角度指出:我的晚年命運將優於中年,亦即隨著歲月的推移,命運逐步趨於穩定、順遂,生活的福祿、安定感與精神狀態都有改善之象。

  依世俗觀點而言,這是一句令人欣慰的吉語。它暗示中年或許經歷波折、艱辛,到了晚年卻有苦盡甘來、雨過天晴之運。也可理解為:身心逐漸成熟圓融,生活與人際漸入佳境,財務、健康、心情皆向好發展。

  然而,若依佛法的正見來觀察,所謂「命好」,其實不在於財富、地位、健康等世間五欲之福,而在於:能否在今生得人身、聞佛法、信佛念佛,願生彌陀淨土。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好命」。

  佛言:「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若得人身而不聞佛法、不修淨業,則任他王侯將相,富貴雙全,仍是虛幻泡影;就算得生天界,享福無量,終歸難免墮落,仍輪迴不已。《涅槃經》亦言:「雖復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終還墮三惡道中。 」這就是世間命運「好中藏壞」的真相。

  從念佛法門來看,晚年確實是一個關鍵階段。就時間而言,是向極樂世界靠近的末段旅程;就使命而言,若有心自度度人、自信教人信,則此身尚有價值,尚可為彌陀弘願盡棉薄之力。但畢竟夕陽在山,時光不再,無常催逼,我人可作的為彌陀手足、作眾生橋梁,日漸有限。

  而對於未聞佛法、未信彌陀之人,晚年不過是接近墳墓的里程碑。所謂:「如牛赴市,步步近死;一旦命終,悔懼交至。鬼卒押走之路,流淚獨行;閻王呵責之庭,屈膝孤悲。」這不是恐嚇,而是清醒的真相。

  因此,這句「晚年命運勝中年」,若僅停留於命理吉語,是不究竟的。唯有轉為佛法之解讀,才能真正理解何謂「命運轉勝」——即從無明入覺,從輪迴入解脫,從苦海入極樂,這才是人生真正的勝利與成功。

  一般人的青春歲月皆為五欲奔忙,若能於晚年之命,此生之夕陽階段,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將生死與命運任佛安排,則不僅勝於中年,實勝於百千億劫生死輪轉之過去,將從此進入永恆的光明與安樂,超越時空、苦樂、生死的對待,永住涅槃大樂,所謂「光壽如同大願王」。

  第十二條:風雨霏霏,長途崎嶇。

  第十三條:病在身,調攝莫延遲。

  批算那一年是民國一○四年(2015),我六十六歲。這一年批了兩條,這兩條是六十六歲的命文,主要講了兩件事,講流年運程與健康狀況,按字面來看,都不太樂觀。

  「風雨霏霏」形容風雨密布,陰濕連綿,代表該年會遭遇諸多外在困境與不順,如同行走於風雨交加之中,既看不清前路,又舉步維艱;而「長途崎嶇」則更進一步指出,這段困難並非短暫,而是長期且艱難,需有毅力與耐心才能走過。

  然而,實際回顧當年,我感覺過得還算平平穩穩,並無特別困難或波折。那一年五月初不僅在臺南購置道場,成立「淨土宗彌陀寺」,開啟弘法的新里程。也因緣殊勝,五月中旬前往海南省海口市弘法,並因俗姓杜氏,便與當地「道蓋村」(亦名「杜家村」)的宗親相會,締結法緣。更於民國一○七年(2018)三月二十九日,帶領二十幾位僧眾再赴海口市,於三月三十日上午,在「杜氏宗祠」(即「神王廟」,廟裡供奉的正是杜氏一族的先人)簡要莊重地舉行念佛超薦法會,大家均感法喜充滿。總觀之,實為吉祥之年,非但未見風雨與崎嶇,反而種種事情順利圓成。

  至於第十三條「病在身,調攝莫延遲」,則屬於健康警語。「病在身」顯示該年身體可能出現毛病,需加注意;「調攝莫延遲」則提醒,身體若有異狀,不可拖延,要及時調養、求醫或調整生活作息,免致病情惡化。

  我雖素來體質清瘦、氣弱聲低,但那一年與往常無異,未有重大病痛。從個人體驗來看,這條似亦未準。

  然而,我也聽過一位蓮友的親身經歷:他原本健康無虞,某年算鐵版神數時出現「病在肝,調攝莫延遲」的條文,本來半信半疑,卻仍前往檢查,竟查出早期肝硬化,幸而及早治療,深感鐵版之語不可輕忽。

  香港影星張國榮與張綠萍兩姐弟從小就感情很好。張綠萍曾憶述:張國榮二十多歲時,乾媽曾拿他的生辰八字去請在業界鼎鼎有名的董慕節算鐵版神數,但算至四十六歲便停下來,並寫道:「到此為止,容後再談。」張國榮當時曾擔心自己命不過此,張綠萍則安慰,指其生命如此豐盛,四十六歲可能是人生的下半場;未料後來果於四十六歲英年早逝,恰如批語所示,令人不勝唏噓,一切就像是冥冥中有主宰。

  也有人要開店做生意,也是請鐵版神數批命,裡頭條文有「一字記之曰六,用不得買不得」,但在找店面時,錯將七十六號看成七十四號,與房東打完契約才知道弄錯了,開業半個月左右,業績卻一落千丈。他再請教鐵版神數的老師該如何修改,回答唯有搬遷才是解決方法。命數之妙,令人駭然。

  一位新婚女子,去算時命師斷言:「一男一女,先男後女」。果然,一年後兒子出生,四年後女兒出生,此後再無生育。

  亦有人去算,批言「一妻一妻又一妻」,果真一生三度婚姻,了無差池。

  甚至有算師曾斷某人之弟,童年時曾摔斷手骨,亦準確如親眼所見。

  此類鐵口直斷,寥寥數語而奇準無比,令人咋舌。不可思議之處,或可謂冥冥之中自有定數,死生禍福,似皆早已註定。於此,人不免感嘆:天地之間,自有一股不可測的力量,牽繫著眾生的去來與歸宿。

  但也因此更顯出佛法的超越與殊勝。所謂「靈前不靈後」,說的是鐵版神數對過去可準確無誤,對未來卻未必定準。原因即在於「命由業定,業由心轉」,而人可以行善,也可以造惡,當下心念即決定未來命運。如《了凡四訓》所說,命可改、壽可增,重業亦能轉輕,皆在「知命」、「立命」、「改過」、「積善」、「謙德」的知與行。

  但此皆為世間有為法,尚在因果之內,猶在六道之中。唯有專稱彌陀佛名,念念願生極樂,方能超越三界,出有為法,了脫生死,證入佛果。這是「佛命」,是「不斷煩惱得涅槃分」的奇特法門,是「九界眾生離生死,十方諸佛歎難思」的無上捷徑。

  於此可以深深體會:命可算,亦可改;只要念佛,便能直超命網,永脫輪迴。修命,不如修心;改運,不如念佛。唯有願生彌陀淨土,才是徹底的命運轉變,是凡夫化佛的唯一道路。

  總之:這兩條的準與不準,其實都啟發我們從更高的層次來看待命理與人生。準,固然令人驚歎;不準,更顯佛法不可思議之大力。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從中生起出離心與願生心,將有限的命運,轉為無限的佛命。

  第十四條:不特無災,相慶壽增。

  此條為我六十七、六十八歲兩年之總批文,與健康和壽命有關。雖僅二句八字,卻是滿紙吉祥、溫暖人心。

  「不特無災」,即不僅無災,也無病無厄,顯示此兩年中身心安泰、生活平順。這不僅是平安無事,更有「超乎尋常」的平穩,對晚年而言,實屬福分。

  「相慶壽增」則進一步言,不僅無災,且壽數增延,眾人為之欣喜,共相慶賀。於我念佛人來說,長壽不在於享年之多,而在於命不虛度,多引導一人往生,即多增一分「報答佛恩」,故壽增之喜,不為個人,而為法緣。

  這兩年的命文顯示福壽安康,而實際生活也確如其言,無風無浪,平安自在,亦有諸多弘法機緣與法友交流,法喜充滿,身心皆安。此乃阿彌陀佛慈光攝護之明證,感恩不盡。

  接下來,民國一○七(2018)年,六十九歲,命文是:

  第十五條:歲寒之時,松柏獨秀。

  此文典出《論語》:「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在命理中,此語極具象徵意義,尤為晚年之寫照。

  意思是說,六十九歲已是老邁之軀了,難免衰病相隨,但你還康泰,比喻松柏獨秀。

  「歲寒之時」,比喻人生已步入晚境,歲數漸高,身體機能自然趨於衰退,如同四時已入寒冬。

  然而「松柏獨秀」,則顯出雖老而不衰,仍具生氣,堅毅挺拔,傲然於風雪之中。松柏之性,四季常青,象徵晚年能依然保持信念、精神與力量,在世緣行將圓滿之際,猶可顯現人生價值與修行風采。

  若從佛法的眼光看,此語更具深義。人生如四季,少年如春,壯年如夏,中年如秋,晚年如冬。春夏秋冬,各有其美,但唯有經歷歲寒,才能彰顯真淨本性。對念佛人而言,晚年更是臨終關頭的準備期,是極樂大業的成熟期。松柏之秀,猶如信心彌堅,願心更切,念佛不懈,往生可期。故曰「歲寒然後知念佛之志堅也」。

  當年實際情況亦與此命文相符,雖年歲漸高,體力漸弱,然心志堅定,弘法不輟,亦有諸多法務與因緣順利推展。正如松柏之姿,歷經霜雪,更顯蒼翠挺立。

  從「不特無災」到「松柏獨秀」,三年之命文不僅言及平安與健康,更隱寓晚年生命之光華與尊嚴。尤其對一位「自信教人信」的念佛行者而言,長壽,是為了薪傳淨土宗脈於不絕;堅韌,是為了廣弘彌陀本願於十方。如此命文,豈止吉祥?實為淨業行人之佳音也。

  第十六條:南極祥光照我身,到此古稀臨。

  此乃民國一○八(2019)年,七十歲之命文。這句話預示長壽和晚年福氣。

  「南極」,即南極仙翁,亦為壽星,主掌壽命之星宿。

  「祥光照我身」,指天恩垂照,得壽星福祐,身心康泰,無病無災,能至古稀,實非偶然。

  「到此古稀臨」,平安跨越七十,堪稱人生之大關,也是命理之重大節點。

  杜甫詩云「人生七十古來稀」。以古代來講,到了七十歲,就是古稀之年。「南極祥光」指南極星,意思是說,人要活到七十歲是不容易的,就是因為蒙受南極祥光的眷顧,才能活到七十歲的古稀之年。

  這兩條批命,以現代來講,現代的人活到七十歲的很平常,而目前臺灣人的平均壽命是八十歲左右,所以凡是活到了六十九、七十歲,幾乎都合乎這兩條的命文。

  第十七條:祿馬扶持,常多吉慶。

  此為我七十一歲(民國一○九年)之命文,言語簡明,意義深遠。

  「祿」主福祿,象徵財福、資源、順利之事。「」主行動、機會與奔走,也有遠行、拓展之意。二者合觀,乃事業上有發展,前途上有契機,凡事得人助、得佛祐,運程上升,吉慶常臨。

  然則學佛之人不當執著於祿馬之象。真正的福報,非在財利,而在心地安樂、道業增上。正如佛經所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心善處處皆是福地,念佛時時仰蒙佛恩。蓋一切有為之福皆有限,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才是無盡無漏之福報。

  此年之命文雖顯吉慶,然我心所繫者,非世間成就,而在淨土教法之弘揚與法緣之成熟。回顧此之前一年,教團發展正值高峰,三重、板橋、林口、桃園、高雄、臺中等各地念佛會,紛紛覓得新道場,臺北念佛會也於民國一一一(2022)年購買,這些道場不僅空間寬敞方正,更充滿信願與念佛之氣氛。這一切,雖可說是「祿馬扶持」,然更是「佛力加持、眾生信願所感」的具體展現。

  命理有其作用,但對念佛人來說,命運由心念轉化,一生由佛力主導;如《易經》所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又如《觀經》所示:「念佛眾生,佛光攝護。」

  念佛人的一生,不是靠命運,而是靠佛願;不是計畫安排,而是隨順佛意。念佛無懼吉凶,無論命運順逆,皆作增上因緣。

  第十八條:人事有恍惚,朝夕有憂疑。

  此為民國一一○(2021)年,七十二歲之命文。文意顯示此年在人事互動或教團運作方面,可能出現難以捉摸、不甚明朗的情況。

  「人事」可指一般人際關係,對教團而言,即是同道間的互動、弘法中的協調。「恍惚」形容事態模糊不清,難以判定,暗示此年或有某些人事上的模糊不安之感,難以定奪。「朝夕有憂疑」,則是憂慮與疑惑如影隨形,心緒不寧,反覆生起。

  命文所述,似示一種內在的不安與外在的曖昧,或許在決策、互動中難免感受浮動。然而實際而言,此年教團諸事平穩,人事和合,未有不安動盪之象。

  所謂:「心安即身安,人和即事和。」一個團體的穩定與發展,仰賴的不是權謀與策略,而是「和」的力量。所謂「和氣致祥,戾氣致殃」,人心若和,則百事俱順;人事若安,則道業自興。縱有短暫的疑慮與不明,只要歸心彌陀,信心不退,終能撥雲見日,吉祥如常。

  第十九條:福壽康寧,精神倍爽。

  此為民國一一一(2022)年,七十三歲之命文,語意清朗明快,顯示此年為身心俱安、生活順遂之吉年。

  「福壽康寧」,為中國古代四大福分之總結:幸福、長壽、健康、安寧。世人辛勤一生,所追求者不過如此四字。

  「精神倍爽」,則是說身體安康之餘,心神更感暢快清明,處於一種充實而愉悅的狀態。

  從命理角度來看,此年一切順遂,身心安穩,法務進展,人我融洽,誠如命文所示,諸福俱備。然而佛弟子深知,世間之「福壽康寧」,即便長壽百歲,也不過「生滅有為之福」,終將隨緣而散。真正永恆的「福壽康寧」,唯有往生極樂,方得光壽無量、安樂無憂。

  而今之世風,多談「身心靈健康」,而佛法則深一層指出:靈性之安,才是身心安康的根本。若能「信受彌陀,專稱佛名」,即得「身安、心安、靈安」,而此三者圓滿,正是「福壽康寧,精神倍爽」的真義所在。

  此年也是教團成長穩定的一年,歷年所購之道場逐步開展運作,弘法利生之力更為顯著;此不僅是命理上之「福祿」,更是佛力加持與眾生共修之善業所感。從信佛中得安定,從念佛中得福慧,從弘法中得喜悅,此即「彌陀弟子的人生風景」。

  第十八與第十九條,在命理流年中呈現強烈對比:一為「恍惚憂疑」,一為「福壽康寧」,可謂一陰一陽、一憂一樂,前後相生,虛實互顯。若僅以凡情視之,易陷於心隨境轉的憂喜之中;然若以念佛人的心眼觀照,則更能洞見其中深意,轉迷為悟、由憂入喜。

  真正的念佛人,即使遭逢不明不順之事,亦能「將疑轉信、將憂轉願」,因為深信佛力,專一念佛,時時與佛感通,吉凶不擾於心,順逆皆為助緣。這正說明了「憂疑」未必為禍,「康寧」亦非可貪,境緣無定,心念才是根本。

  是故,這兩條命文若以俗見而觀,則淺;若以信仰而讀,則深。於「福壽康寧」中不貪戀,於「憂疑恍惚」中不動搖,才能顯出「眾生念佛、佛力護佑」的真實不虛。迷惘中念佛不輟,是成就安樂的因;安樂時不忘佛號,是超越順境的路。念佛之人觀命,不在於趨吉避凶,而在於念念不離彌陀本願,處處乘托佛力強緣;凡事任彌陀安排,萬境皆化為道用。

  第二十條:白虎現行,見者有驚。

  此為民國一一二(2023)年,七十四歲之命文。依傳統命理所言,「白虎」為凶星之一,屬五兇神之列,古籍中常與血光、傷病、驚惶、凶喪等不祥之事相關聯。

  「白虎現行」,意謂此凶星之力正值流年之中運作發揮,可能於此年招致意外或突發事件,令人不安。

  「見者有驚」,則表明遇此之人(可以指自己,也可能指身邊的人),將有驚憂之感,或遭遇使人心神動盪之變化。

  白虎屬災星,遇到白虎,不是死,就是傷。他批到此就不再批下去。我試探一問:「這一年有否不吉之事嗎?」他聽我這一問,就特別用紫微斗數很快地算一下,回應道:「這一年慎防身體意外,過了即好。」言下之意,即是提醒注意健康與安全,毋需過度憂慮。

  其實念佛人,彌陀光明護祐,不特無災,且增福慧。而這一年自己的身心還算康泰,安定平和,無病無惱;教團人事也相安無事。

  「白虎現行」之年,實無驚厄;命師止於「慎防」,我安然度之。由此可知,念佛人之命運,不取決於星盤推演,而取決於信佛念佛。命運雖為宿定,若有彌陀攝護,即使宿命有凶,亦能轉禍為祥。

  是故,淨土行人當以念佛為本,見驚不驚,遇凶不凶,反能轉禍為福,顯佛力加被之實證。如《觀經》所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命理之數有限,佛願之力無邊。於此與大家共勉:知命而不為命所縛,順命而不為命所限,方為念佛人真正的生命自在。

  至此,命師共為我推算二十條,從六十六歲至七十四歲,流年條文多半偏重世俗之吉凶禍福,罕見佛法之氣象,亦未提及教團如何弘展,法門如何振興。

  他批算,包括考刻的條文,總共二十八條而已。當時見他算盤熟練推演,劈哩啪啦,珠走如飛,琅琅有聲,一條接一條迅速而出,似有神助。我因對命理之神奇尚有不解,便輕聲請求:「您是否能再費些心力,替我多算幾條?」他面露難色,回答說:「我已經多算給你幾條了,別人我只算二十幾條而已。」我聽後雖覺惋惜,但也體會他的不便,便不再強求。

  大約在一個月後,我心中浮現一個念頭:既然他能夠鐵口直斷我三十八歲入泮,那麼我幾歲出家,他是否也能算得出來呢?這個問題揮之不去,我便鼓起勇氣,打電話去請問他。

  他曾出版一本書,將那一萬兩千多條條文編排收錄,我買了一本回來當作參考資料。電話中我問他:「能不能幫我算出,我是哪一年出家的?」他爽快地答應說:「你八字再給我,我再算一下,半個小時後你再打來。」

  我照辦,把八字給他,半小時後再度撥通電話。他說:「你去找第4662條的條文,看看是否吻合你出家的那一年。如果不對,再打來,我再幫你重新算。」

  我立即翻查條文,赫然發現——正是鐵口直斷、毫釐不差!

  第二十一條:「27、28,衣缽一身閒,四時塵不染。」

  這八個字,不僅虛歲、實歲分毫不差,連出家生活的內涵,也描述得如此準確,真是令人驚歎莫名。

  「27、28」——我正是實歲二十七、虛歲二十八,民國六十六年(1977)出家。我出生於民國三十九年(1950)農曆十月下旬,與條文所述完全吻合。

  「衣缽一身閒」,乃佛門修行者所持的生活寫照。衣缽,為僧人所必備之物,象徵簡樸清淨的生活方式。「一身閒」,既是遠離俗務之安閒,也是解脫紅塵之自在。

  「四時塵不染」更進一步點出:不論春夏秋冬,心境常保清淨澄明,不為外境所染,不隨俗事所擾,真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

  這一條文的出現,簡直令人起雞皮疙瘩。不僅年齡絲毫不差,而且對出家因緣與身心境界的描寫,竟如此契合真實的生命歷程。這已非巧合二字可以解釋,而是真正顯現了命中早已註定的「出塵之緣」。

  誠如命理所言,此命格自帶清淨之氣,喜靜厭喧,不戀紅塵,不貪名利,天生具備修道之資。有這樣命格的人,往往自然而然地走上修行解脫之路,傾向於追求精神的安穩與超脫。

  這一條神準無比的鐵版神數,不僅驗證了我出家年份,也讓我深感震撼。當初我以為是今生的發心抉擇,是自己生出的志願,但如今方才明白——這份志願其實早已種下於宿世,是因緣成熟、命中註定的結果。

  過去我常想,如果能早些出家就好了,那幾年在社會上班,實在太浪費生命的光陰了。但如今我明白,出家之時機既是命中所定,早一步、晚一步都不可得,皆須順緣成熟方能成就。

  所謂「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但真正的命,不是天命,而是業力所感、因緣所成。世間命數雖神奇,仍是六道輪轉之相,而出家修行,念佛往生淨土,方是真正逆流而上、出離生死的光明大道。

  這條確實極具震撼力,幾乎可說是鐵證如山的命中註定,奇特神妙的不可思議。

  回顧這二十九條「鐵版神數」之批算,如一部倒放的生命錄影帶,其靈應之準,固然不可思議,然深思其理,所示者,不過是多生以來無明業識所成之影,於此一生凝結成形,宛如鏡中幻影,畢竟無有實法。

  鐵版之「準」,準的不是命,而是業感所召;說的不是未來,而是迷時所見。

  若不念佛,命即是命,業即是業,生死流轉,無由出離;若能念佛,命便非命,業亦非業。業力雖強,彌陀願力更強。一念歸命,業網頓斷,命途轉向,願力橫出,超越因果樊籠。

  宿世所感之苦樂悲歡,若不遇佛法,終將緣生緣滅;而今得聞彌陀本願,方知此生非偶然,此業非決定,此命非終局。

  命運縱有其相,然我所依者,不是命,而是佛;我所行者,雖似命中註定之路,實是彌陀悲救之道。若命中有佛,便非虛命;若心中信佛,此命即轉。命中有佛,是福;知命念佛,是慧;轉命歸佛,是道。

  我總共請人算了三次鐵版神數。以上所述,是第一次在臺灣所算,但當時覺得仍不夠完整。直到民國一○八年(2019)春天,有因緣兩度前往香港,才又接連找了兩位算師繼續推算,結果一次比一次驚奇,實是命中奇書、不可思議。(待續)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