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嶺,只為我來「山越阿彌陀圖」
一、彌陀誓言,必定來迎
久遠時劫之前,無量諸佛,相繼出世,度化無數眾生;只是那時的我們,不知身在何處,輪迴受苦。
法藏菩薩不忍眾生輪轉三界,在我們不知求解脫之時,沒有經過我們的請求與同意,也沒有等待我們的答覆與接受,就主動、默默地為我們發下超世弘願,立下不變的誓約──十方眾生,只要信受我的救度,專稱我的名號,我必定使你往生我的淨土。
如今,法藏菩薩早已成佛,只要我們依約念佛,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必帶著諸佛菩薩,浩浩蕩蕩,天樂鳴空,手持金臺,從淨土而來,接引我們往生西方。
世尊宣揚淨土以來,多少人聽見了彌陀的約定與呼喚,念著名號,乘著彌陀願力的寶蓮,隨佛接引,花開見佛。於是,臨終往生的殊勝莊嚴,不僅是經文描繪的境界,而是世間最真實的場景。
無數淨土行人,他們見證了往生的殊勝,用最細緻的畫筆,描繪出一幅幅精美靈動的畫面:彌陀聖眾身臨虛空,放光接引眾生,活靈活現,躍然紙上。
這些「來迎圖」,時代不一,呈現各異,或阿彌陀佛巍巍一身,獨自西來;或觀音、勢至手持蓮臺,隨侍左右;或者阿彌陀佛攜同極樂聖眾,環顧簇擁,一齊來迎。
總之,古今眾多來迎圖中,皆有相似之處,畫中阿彌陀佛以及海會聖眾,無非是足蹈虛空,翔臨娑婆世界,只見天上流雲呈祥,蓮花朵朵,往生者望西合掌,為光明攝取,踏上蓮臺,歡喜而去。
山越阿彌陀圖 十三世紀的日本鐮倉時代 京都國立博物館藏
二、翻山越嶺,現在目前
然而,有一種別具一格的來迎圖,畫面上並沒有淨土樓閣寶樹,阿彌陀佛亦非佇立虛空,腳踏蓮花,而是半身隱沒於巖際,與諸大菩薩站在山頭的繁花之間。彷彿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的阿彌陀佛,為了迎接眾生的往生,正跋山涉水,匆匆而來。
這類特殊的來迎圖,稱為「山越阿彌陀圖」。
這一幅「山越阿彌陀圖」,約繪製於十三世紀的日本鐮倉時代,縱120.6CM,橫80.3CM,堪稱經典,現藏京都國立博物館,可謂日本國寶。
這幅畫構思奇特,用筆嚴謹,勾畫細緻,整體流暢自如。色彩豐富,對比鮮明,金銀兩色有巧妙的運用,技法繁複,細密華麗,卻依然典雅內斂。歷經七百多年之後,依舊光彩奪目,使千年的時光,乃至阿彌陀佛十劫的等待,一直凝固在山水間,從未褪色。
畫中有一佛六菩薩,除地藏菩薩之外,阿彌陀佛與諸菩薩周身敷以金泥,用「截金」(把金箔裁成毫毛般的絲線,貼附在畫面)裝飾,使彌陀光明巍巍之相,顯彰無遺;周圍山水色調偏暗,聖眾來迎之聖境,尤為突出,眼目所及,盡是彌陀柔和的慈光。
聖眾身邊,祥雲縈繞,微飾銀粉,更有輕盈飄動之感。靜觀畫面,隱約可見雲氣流動,溢過山口,嫋嫋漫移;聖眾身後大片留白,遠山無數,露出雲表,草木山林之後,無限曠遠之處,或許正是淨土的國度。
彷彿阿彌陀佛為了流浪三界的孤兒,他十劫以前,早已啟程,從西方淨土,不遠千里、不憚辛勞,翻山越嶺,只為我們的往生。
而現在他終於找到念佛的我們,早已來到我們身邊,佇立在繁花之地,靜靜等待我們,一起趕赴久遠劫之前,那一場最美好的約定。
三、淨土不遠,就在身邊
畫中阿彌陀佛,身相高大,顯現在山巔,他耳長垂肩,雙眉舒展,慈悲下視,面含微笑;頂有圓光,又有十三道金光,遍照十方;阿彌陀佛右手上舉,左手垂伸,正是在等待赴約的念佛人呢!
周圍每一位菩薩微妙的神態、動作,都被刻畫得栩栩如生,宛在目前。畫面右邊,觀世音菩薩頭戴寶冠,披戴瓔珞,天衣薄如輕紗,手捧蓮臺。觀音身後有兩尊菩薩,一尊手執引幡,另一尊現比丘之相的,則是地藏菩薩。佛的左側有大勢至菩薩,合掌當胸,顧視下方,神態安詳;身後二菩薩,正在演奏妙樂,一吹笛,一擊鼓。
此時的山林,儼然微妙莊嚴的淨土,妙樂乘風而起,清暢和雅,響徹山林,嵐氣也流露出歡快的韻律感,令這場盛大的「十劫淨土之約」,躍然紙上,有聲有色──似乎淨土不在遙遠的十萬億國土,就在我們的身邊,在平時隨處可見的山林間;阿彌陀佛也不是從遙遠的西方而來,而是一直就在這裡,只要我們微微擡頭,輕輕回首,便能看見他正站在離我們最近的地方,含笑親切,等我們赴約。
只要我們發心、歸命、稱名,滿山的繁花,便是紅塵的盡頭,亦成淨土的開始。紅塵多煩惱,只要念佛,生死自然休止,如暗止於光;極樂雖遠,只要念佛,彌陀應聲來赴,淨土隨念現前,如影隨於形。正如一幅對聯所言:
紅塵雖滿三千界,到此為止;淨土縱隔萬億程,應聲即來。
原來淨土一直不遠,就在念念稱名之間;原來彌陀從未離開,一稱名號,彌陀就來。
山越阿彌陀圖 局部
四、心手相連,淨土相見
然而「山越阿彌陀圖」最為奇特之處,不是彌陀聖眾現身山林,表達一念隔染淨的微妙,而是來迎圖裡居然沒有畫上往生者。
畫中,彌陀垂手、聖眾奏樂,然而念佛往生的眾生又在何處呢?隱沒在山林?還是依舊在赴約的路上?
早期的「山越阿彌陀圖」中,本尊阿彌陀佛顯現半身,正面向人,雙手微微舉起,結接引印,其交扣的指間,穿了一小洞,洞中正好結上數條五色線。如此,線的這一端是阿彌陀佛所有,至於另一端,則是繫在了往生者的手中。
所以相沿到今天,「山越阿彌陀圖」這種特殊畫格,都是有實際用途的──畫被安立在臨終者面前,阿彌陀佛手上的線,輕輕綁在臨終者的指端。這心手相牽的細線,象徵念佛者早已被阿彌陀佛光明攝取,猶如被阿彌陀佛手中的線牢牢繫住,永遠不會放手。
這正是此畫的妙用。
《觀經》言:
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
臨終者聽著善知識柔軟的勸慰,看著畫面上彌陀所在的淨土,似乎西方就在眼前,就是他平日最熟悉的地方,春花盛開遍野,楓葉點綴一山,都是如此的親切、溫暖。
阿彌陀佛也不虛無縹緲,他就在這山花爛漫之處,舉著雙手,用手指間的寶線,繫住了自己,把最溫暖的慈悲源源不斷地傳來,流進心中,消除惱患,安心無懼,正是「一切恐懼,為作大安。」因為深知離開娑婆,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走向一場盛大的約會;這一離別,不是永遠離開,而是回到淨土故鄉,將來亦可還入娑婆,隨意自在。
因此,畫外有音,一句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歡喜起腔,導引著往生者走向光明的蓮花盛開處。
五、光明攝取,名號相牽
如今的畫中,曾經牽過眾生的細線已經不在,若細細看,隱約可見殘留的線頭。雖然如此,只要看著阿彌陀佛在山間雙手所結的接引印,想到彌陀的慈悲,似乎阿彌陀佛手中的細線,也正緊緊繫在我們的手中。
畫中沒有往生者,正是最好的描繪,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畫中往生人!阿彌陀佛手中的細線,正與畫外的我們溝通、交流。阿彌陀佛最慈悲的語言,正從畫中、從細線上,一句一句,變成我們能理解的語言文字,沁入心田。就像現代的手機、電腦,只要輕輕按著螢幕、鍵盤,所有的訊息皆變成文字,傳到千里之外,可以交流、說話。
這畫中的阿彌陀佛亦是如此,佛不只是在畫中,而是活生生的,像在我們身邊,他會笑、會說話、會給我們發訊息,一對一地安慰我們:「孩子,紅塵太苦,如果你玩累了,隨時想回家,只要輕輕呼喚我,我便會來接你回家。我一直在身邊等你,在你最愛拾起楓葉的山間,在你最喜歡停留的櫻花樹下,在每一處你最常路過的地方,等你,等你回家。」
阿彌陀佛確實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念的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裡。阿彌陀佛無量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對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佛的光明、慈悲、功德,皆在名號裡面,畫中把名號攝化眾生之意,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了。每一道光明連著每一位眾生,就像線一樣,一端連著佛心,另一端伸向十方世界,連著每一位眾生的手指,連向每一位眾生的心頭。
十劫之前,我們成佛的因緣,就被名號這條光明之線,緊緊相牽。阿彌陀佛光明無量,手上因緣之線,亦無量無邊,牽著無數的眾生,有你有我。
我們就像阿彌陀佛手中的風箏,無論身在何處,都在阿彌陀佛的手中,用一條名號的線,緊緊牽著。
十劫以來,阿彌陀佛從未放手,過去、現在、未來,直到我們回頭,不再娑婆流浪,願意跟著阿彌陀佛回家。阿彌陀佛才把手中的線,慢慢回收,把我們拉近身邊,擁入懷中,用最美的蓮花,把我們帶回淨土之家。
輕輕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我已經看見,為我翻山越嶺而來的阿彌陀佛,安靜地佇立於繁花盛開的山林,對我微微一笑,正在緩緩收回手中光明的線……。
山越阿彌陀圖 局部
文/釋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