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

  1. 千年佛光寺 萬古淨土門
  2. 動容發欣笑:敦煌殘本「阿彌陀佛說法圖」
  3. 雲岡千年影:第三窟西方三聖像
  4. 妙相傳法音:敦煌321窟淨土變相圖
  5. 前往淨土的最後機會:《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與淨土圖》(摘錄)
  6. 善根所成妙臺座:一座彩繪蓮臺
  7. 《阿彌陀經》流通本異同思考
  8. 敦煌壁畫中的《無量壽經變》
  9. 眾生安樂我安樂:說說佛涅槃圖
  10. 動容發欣笑:彌勒菩薩半跏思惟像
  11. 意味深廣的佛返人間圖
  12. 反彈琵琶說救度:「觀經變相」賞析
  13. 落日見彌陀:古龜茲壁畫殘影
  14. 一句彌陀作大舟:朝鮮「般若龍船圖」
  15. 翻山越嶺,只為我來「山越阿彌陀圖」
  16. 盛世遺珍:唐代漆金夾紵阿彌陀佛像
  17. 絕唱《願生偈》古壁耀慈光
  18. 淨土瑰寶:最早的西方三聖像
  19. 悲欣交集見彌陀
  20. 一幅傳世巨作,一片故鄉風月
  21. 千年墨蹟祖德重光──曇鸞大師親筆寫經
  22. 一頁殘經的傷痛與美麗
  23. 同生安樂:龍門西方淨土變相龕
  24. 遊戲見天真:齊白石筆下的「阿彌陀佛」
  25. 印度砂岩浮雕之佛陀回鄉說法圖
  26. 選擇念佛——記西千佛洞觀經變
  27. 二河白道圖(京都 光明寺)
  28. 欲盡孝養,應託父母於阿彌陀佛──韋均造西方三聖像
  29. 麥積山石窟第五窟──西方淨土變
  30. 給人歡喜的阿彌陀佛金銅群塑
  31. 阿彌陀佛與八大菩薩圖
  32. 大足石刻中的淨土宗藝術
  33. 一時作佛──張茂仁造白石阿彌陀佛像(隋)
  34. 兩千年前的阿彌陀佛立像銘文臺座
  35. 器宇如王——唐太宗所造彬縣阿彌陀佛大像
  36. 五臺山佛光寺「阿彌陀佛說法圖」
  37. 阿彌陀佛來迎圖中的地藏菩薩
  38. 稱名必來迎——阿彌陀佛及聖眾來迎圖
  39. 阿彌陀佛及二十五菩薩來迎圖
  40. 茨城願入寺本尊阿彌陀佛像
  41. 引路菩薩圖
  42. 巍巍獨坐度眾生——記日本高德院阿彌陀佛坐像
  43. 阿彌陀佛接引圖——南宋明州絹本設色佛畫
  44. 阿彌陀佛的微笑——西魏彩繪泥塑:麥積山石窟第44窟
  45. 大勢至菩薩像
  46. 韓國甘山寺阿彌陀佛立像和萬日結社念佛
  47. 西夏國阿彌陀佛接引圖
  48. 五劫思惟阿彌陀如來像
  49. 莫高窟觀經變相圖
  50. 回顧的阿彌陀佛
  51. 2020,彌陀依舊愛你、愛你!
  52. 淨土,在名號等你
淨土宗
淨土藝術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藝術 > 淨土宗藝術
top

淨土宗藝術

動容發欣笑:敦煌殘本「阿彌陀佛說法圖」

       「阿彌陀佛說法圖」,繪製於八世紀初的「初唐」時期,絹本設色,長59.6公分,寬54.5公分。由伯希和取自敦煌藏經洞,現藏法國吉美博物館。

       敦煌史蹟,是千年動盪的劫餘;片紙隻字、丹青剩墨,莫非滄海遺珍。尤其佛畫,一經藏經洞封存,古人的衷心仰信就在畫面上定調了下來。

       本幅畫主尊阿彌陀佛,周圍諸菩薩環繞。細看是精心的摹寫,佛菩薩肌理豐美,光影向背,生動自然;畫風淳古,拂人心旌。這是為了恭敬供養而作的佛畫,致有如此感動的力量。

       佛頂上有一華蓋,寶鈴懸垂,也許是珠穗的掛飾;背景有高大的道場樹,葉如反花,紛披而可愛。雖然圖面殘損得厲害,大致可以猜測是阿彌陀佛說法的場面;當然,說為來迎接引也並無不可──「極樂莊嚴,言佛便周」,阿彌陀佛來了,極樂世界就整個來了,一併出現在臨命終的念佛人眼前,為說妙法,令生歡喜。

       這兩種假設都說得通,畢竟脆化剝蝕了,不見全貌很可惜;不過卻意外的好,使畫作有了些半身肖像的意味。菩薩除了左後被遮住的那一尊本來就是半身,另外兩身菩薩都只餘半臉,我們的目光得不到滿足,自然落在主尊阿彌陀佛身上;阿彌陀佛同樣只存半身,是造化為我們遺形取神,讓臉上慈悲的微笑更凸出,更引人注目。

初唐 敦煌殘本「阿彌陀佛說法圖」 法國吉美博物館藏

 

       可是阿彌陀佛為什麼微笑呢?

        一、滿足大悲,所以微笑。

       阿彌陀佛因中緣苦眾生,發四十八願,其中第十八願誓稱名必生,能救度被煩惱賊所害的我們,令得安樂。畫師的表現則很有趣,令人叫絕。在佛頂的左右、寶蓋的兩側,各有一道雲氣飛昇:線條舒卷,顯其流動;青、紅、白三色的暈染,顯其澄澈通透,有水之清瑩、初日之輝煌,如光如幻──光雲,常生覆護,不管眾生流轉到哪一道,佛的慈悲運轉也如影隨形;幻變,是大神通力,隨眾生的因緣時節,破無量罪業,諸邪業繫無能礙者。

       阿彌陀佛的神力,能在我們平生時護念,臨終時依願現前,施加救度。救度的極點,就是《觀經》所說的下品下生人:「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初唐 敦煌殘本「阿彌陀佛說法圖」局部 法國吉美博物館藏

 

       現在,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已經十劫,願力所到的地方,沒有不能調攝之人,沒有不能救度的對象,本懷徹底彰顯,大悲徹底滿足。一切眾生最後都將與阿彌陀佛同一光壽、同一莊嚴,所以阿彌陀佛微笑。

 

        二、破疑生信,所以微笑

       很多人厭聞下品下生文,被比附成下品罪人又更不能忍受──「我就算還未證果,持的是清淨的法,過的是嚴謹的生活,志在上上品,金臺往生,花開見佛,何至於就墮落成下品下生了?」這就是疑,疑佛誠語;準確地說,是一種俱生的慢心。

       之所以厭聞,因為貪等三毒一直都在,下品下生文又是其形象化的展示,害怕之餘,就精進修行,避免沉淪,還回頭去指責它、厭惡它,證明自己不是。可惜工夫沒有增長,貪瞋水火也並未消停,對照佛說,更增厭棄。一個人討厭和自己最像的人,為什麼?久經用力的掩藏,一朝被揭穿了。

       但凡稍能自省,讀了《觀經》的上、中二輩文,即驚怵不敢直面。形貌醜陋,哪敢自薦於佛法光明的寶鏡?言行低劣,也全配不上那些磊落高邁的法句。看來看去,就只有下輩三品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五逆十惡,具諸不善」等,合著我們是最恰如其分的。

       因此,面對阿彌陀佛的微笑,那些無謂的高慢心、自尊心是時候該放下了吧!曇鸞大師說:「愚哉,後之學者!聞他力可乘,當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至於向來修道沒有力量、菩提心薄弱不堪的人則有福了,正可以了無羈絆,一信直入,乘名號之力往生淨土,躍進阿彌陀佛的大誓願海。凡夫入報,究竟圓滿,多麼安心,多麼喜悅。

文/淨開 法師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